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回到唐朝当皇帝 >

第354章

回到唐朝当皇帝-第354章

小说: 回到唐朝当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伏真李恪见过几面,有点影响,清楚他的吐谷浑的王族成员但对于吐蕃的大相禄东赞,李恪则是很陌生,就连大相在吐蕃代表着什么职位都不晓得,而李恪也想去了解这些自己认为不必要的事情在他的心里,他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灭了吐谷浑,灭了吐蕃国
    而就在杨恩跟李恪在腾房谈论长安最近局势的时候,门外王中长喊道,“殿下,宫里内侍传召,让你进宫面圣”
    “面圣?这么快?”李恪疑惑道,自己这刚到长安,刚回到王府还没有休息片刻呢,怎么就让自己进宫面圣呢?难道发生了什么大事吗?李恪便向杨恩询问,杨恩也摇头叹息,示意自己不清楚
    “你去准备车架”李恪对王中长说道,自己和杨恩则是来到了聚义殿,就见王德正在聚义殿里焦急的等待中,看到李恪,急忙对李恪说道,“殿下,皇上让你进宫商议大事”
    “好,本王这就跟王公公进宫,请”李恪摆手道
    “殿下请”王德谦虚道
    李恪也不推辞,大步走了王府,等上了王中长的车架向皇宫而来
    百度搜索的。
    更多到,地址

第五百四十八章 你觉得李绩败的蹊跷吗
    李恪跟随王德来到皇宫,当他看到李治走出了甘泉宫,这才确定李世民召集自己可能是因为李治的缘故,李治进宫去觐见李世民,李世民才知道自己到了长安,才会召自己进宫。3∴35686688。李恪想通这点,心里安稳了不少,跟随王德来到了甘泉宫的御书房。来到甘泉宫李恪就看到身形憔悴的李世民正在翻阅奏章。
    “参见父皇!”李恪向李世民行礼。
    “你来了?”李世民淡淡的说道。
    “父皇还是要注意身体啊!”李恪看着脸『sè』憔悴,身形消瘦了很多的李世民说道。
    “哎!”李世民叹息一声,放下手头的事务,将李恪说道,“坐吧,说说你对大唐的这次败仗怎么看?”
    李恪坐在了胡凳上,这才向李世民问道,“父皇怎么看待李绩的败北?”他这么问是想确定李世民的态度,想看看李世民对李绩的看法,只有这样他才能说出自己的实话。
    “李绩是一员干将,是大唐除了卫国公李靖之外少有个的将才啊!”李世民叹息一声说道,“朕也不相信他会败的这么彻底,他会损失这么多兵马!”
    “那父皇的意思是李绩败的有点蹊跷了?”李恪向李世民问道。
    “所以,朕才问问你的看法!”李世民没有正面回答李恪,但这句话无疑承认了李恪的问题。
    “父皇,扰兰地属高原,空气稀薄,不是吐蕃或者吐谷浑人的话,寻常人根本就不适应哪里的气候环境,大唐『jīng』兵冒然进入扰兰,肯定会出现不适应气候条件的问题,这也给了吐蕃和吐谷浑一个可以歼灭大军的机会。15其二,粮草欠缺,在还没有粮草功绩的情况下,又加上气候难以适应,大军军心浮动,体力难以维持,这也是战败的一个原因。”李恪说道这里,停顿不语,想征询李世民的意见。
    “你说的不错,继续吧!”李世民颇有兴趣的说道。
    “第三,便是李绩的指挥问题!”李恪肯定的说道。
    “为何?”李世民问道,李世民没有想到李恪也怀疑李绩的统兵能力,虽然他不怎么看重李绩的太过热衷权势的品行,但对李绩的统领能力还是很肯定的。见李恪否定了自己见解,他倒是很感兴趣。
    “第一,不了解扰兰气候,轻敌冒进,岂是大将本『sè』?第二,不分主次,十万大军集结而动,犯了兵家大忌。第三,舍弃粮草辎重,粮草于大军的距离太原,步战是可以这般作为,但骑兵战中,敌方骑兵三两日就能迂回到身后破坏粮道,他岂能这么办大意?第四,急于求成,不善于为扎稳打!”李恪淡淡的说道。
    李世民开始陷入了沉思,李恪的话对他的冲击很大,完全颠覆了长孙无忌等人向自己为李承乾和李绩开脱的理由。
    李恪静静的等待李世民的评价,但心里却是多少有点难以理解中枢大臣『mén』的心思。试问,李绩以往是很有了战绩,难道就是无敌了吗?这就表示对于他这次战败只能认为偶然吗?切不说李绩多年不曾经历大的战争,更没有足够的骑兵战经验,对上吐蕃和吐谷浑这样马背上的民族输了也不足为奇。再者,李恪认为还是李绩能力的问题,薛仁贵在历史上战绩对李绩还要强悍和辉煌,而高宗时期的大唐『jīng』锐比现在的大唐『jīng』兵要强很多,那可是参加过西征西域的数百次大战的『jīng』兵,可是薛仁贵不也是十万大军西征吐蕃而败北,全军覆灭了吗?相比薛仁贵和李绩的历史功绩,薛仁贵比李绩之强不弱,可薛仁贵对上吐蕃就败的彻底,那为什么李绩就不能败,为是李绩的失败众人就不能接受呢?
    李恪心里这般想,倒是对大唐中枢大臣们有这样的心态而鄙视不已。
    就见李世民沉思了片刻,开口说道,“那你以为大唐是该和呢?还是要战啊?”
    其实,李世民主要向李恪询问的就是这样问题。
    当时,听到大唐败北,十五万大军损失了十二万时,李世民就晕倒了,醒来他将政务『jiāo』给了中枢大臣,自己在宫中修养,但他还是一直在关注各方的反应,特别是对太原李恪的反应他尤为重视。等到他病情稳定,得到消息说吐蕃和吐谷浑派出特使向长安而来的时候,他就特别想跟李恪询问一下心里的疑难问题。所以,在他养病的时候,他会时常的询问王德关于太原的情况,关于李恪是否回长安了。因为这个原因,在李治前来跟自己请安时,他便知道了李恪已经回到了长安,便立即让王德将带到了御书房。对于李恪在太原听到朔方唐军战败的消息时的举动,李世民很满意,他觉得李恪是发自内心的忧愤,他的愤怒是真诚的,但他又克制了自己的愤怒,这便是稳重,这才是良将所要具备的品质。
    所以,他对李恪对吐蕃和吐谷浑使者来长安和大唐该怎么对待的看法很是期待。
    “父皇,吐谷浑和吐蕃挟大败十五万大军的余威而出使大唐,其目的很明显,就是想大唐索要财物和求娶公主!”李恪淡淡的说道,“以大唐现在的处境,只能妥协,争取几年的喘息时间,再跟两国一决雌雄。”
    李恪说道这里,见李世民听的很认真,可脸上很不是不悦,便继续说道,“但儿臣认为,大唐自打败了突厥之后百姓们心气很高,要妥协,要接受吐蕃和吐谷浑提出的罢兵条件可能很难接受这个事实。所以,儿臣认为大唐该出兵继续跟两国作战,不能力求攻克,但也要打击两国的嚣张气焰。”
    “要是让你统领大军,需要多少兵马,需要多少时日才能做到打击吐蕃和吐谷浑的嚣张气焰?”李世民淡淡的问道。
    “骑兵十万,半年的时间可以打击两国的嚣张气焰,三年的时间可以灭掉吐谷浑,让吐蕃对大唐称臣,永不进犯!”李恪不暇思索的说道,这是他在太原时就思考过的问题,要想打击两国的嚣张气焰,打上几次胜仗就行,但要灭了吐谷浑,让吐蕃称臣而永不进犯,那就必须让士兵适应高原作战的能力,适应高原的气候环境,这样才能长驱直入,杀到吐蕃腹地,给吐蕃造成致命的打击。
    “今天就到这里吧!你先下去吧!”李世民淡淡向李恪说道,没有给与任何的评价或者答复。
    李恪躬身退出了御书房,他也没有想过自己的意见会被接受或者采纳,而他这么说,只是想表明自己的态度,要跟吐蕃和吐谷浑血战到底。至于其他的,以他现在的职权,他不是中枢大臣,爱莫能助。

第五百四十九章 宝藏啊!有没有
    正文'第五百四十九章宝藏啊!有没有
    ?李恪出了御书房便缓步而行来到了杨妃的千秋殿。在走向千秋殿的路上李恪一直思索自己刚才的回答,骑兵十万,半年的时间可以打击两国的嚣张气焰,三年的时间可以灭掉吐谷浑,让吐蕃对大唐称臣,永不进犯!自己真的能够做得到吗?李恪自己都不敢打保证。毕竟,扰兰向西已经属于高原地带,对于平原上生活惯了的人来说,那里的高原反应就足以对大军产生致命的威胁,还何谈作战呢?但是他又反问自己,要不是这么回答,该怎么回答呢?李世民现在的决定关系到大唐跟吐蕃和吐谷浑的邦交,关系到未来五年甚至更久的大唐战略问题,自己难道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大唐跟吐蕃和吐谷浑媾和吗?
    李恪心里一直都对吐蕃和吐谷浑两个游牧民族没什么好感,虽然不像对扶桑那么厌恶,但也很讨厌这两个邦国,很想在大唐对高丽作战之前灭掉这两个邦国,给大唐一个稳定的西北。依照李恪的猜测,要是在大唐跟高丽作战之前不灭掉这个两个邦国,等到大唐跟高丽开战,这两个邦国肯定又会趁机攻占大唐的土地。
    对于吐谷浑,它的历史比较短,李恪记得不是很清楚,只记得他在唐朝的时候兴盛过一段时间,又被吐蕃个灭了国。对于吐蕃,李恪比较了解,它是7~9世纪时古代藏族建立的政权,是一个位于青藏高原的古代王国,由松赞干布到达磨延续两百多年,是西藏历史上创立的第一个政权。6世纪时,兴起于今西藏山南地区泽当、穷结一带的藏族先民雅隆部,已由部落联盟展成为奴隶制政权。其领袖人物达布聂赛、囊日论赞父子,逐渐将势力扩展到拉萨河流域。7世纪初,囊日论赞之子松赞干布以武力降服古代羌人苏毗(今西藏北部及青海西南部)、羊同(今西藏北部)诸部,将邑迁至逻些(今拉萨),正式建立吐蕃王朝。虽然按照藏族历史的传统,松赞干布是第33任吐蕃国王,但是因为在他即位之前藏文尚未创制,所以很难肯定在他之前的吐蕃王的历史正确性。在《贤者喜宴》等藏文历史书和在敦煌掘的古藏文历史文献里记载着在松赞干布之前的吐蕃赞普的许多传说。
    所以,李恪很清楚,吐蕃现在的国王便是松赞干布,而这一代吐蕃国也是历史上最强盛的徒步王朝。而且,吐蕃的国土面积也很大,吐蕃在其赞普(领)松赞干布时期崛起,由山南匹播城(今西藏琼结县)迁都逻些(一作逻娑,今西藏拉萨市),兼并了苏毗(今青藏高原)、羊同(今青藏高原)等部,又破党项、白兰,击败吐谷浑,取得其旧地,向西征服了在今克什米尔地区的大、小勃律(位于喀喇昆仑山脉以南、喜马拉雅山脉西北部),向南取得了泥婆罗(今尼泊尔)等地,不仅统一了青藏、康藏高原,而且占有今四川盆地西部、云南西北部等地。所以,李恪也在想,想要咩掉吐谷浑不难,但要灭掉吐蕃几乎是不可能的!吐蕃的国都在拉萨,那不是一般人能够去得了的地方。
    李恪带着这样是思绪来到了杨妃的千秋殿,就见杨妃正在跟李治说话,两人之间说说笑笑关系很融洽,李恪看着也觉得欣慰。在李恪的记忆中,李治做皇帝除了软弱了一点,其他各方面还是不错,他虽不是开拓之君,但也是一个守国的仁主。所以,李恪对李治没有一点的反感,反而就像在对待李愔这样一母所生的亲弟弟一般对待。
    “三哥!”李治见到李恪,便起身向李恪走了过来。
    “九弟来的真早啊!”李恪淡淡一笑,对走上前的杨妃施礼道,“儿臣参加母后!”
    “恪儿,不用多礼!”杨妃笑道,看到自己的儿子李恪,她的脸上的笑意更浓,中年美妇的气质油然而生。李恪看到杨妃的笑容和眼中露出了淡淡的幸福之感,李恪很是感到欣慰和满足。
    李恪来到千秋殿跟杨妃和李治聊了片刻,李治便告辞离开,大殿里就剩下了杨妃和李恪两人。杨妃仔细的端详了李恪良久,眼角流出了两行清泪。
    “母后,你怎么哭了?”李恪怔怔的看着杨妃,不解的问道。
    “恪儿,你听说过扬州宝藏这个传言吗?”杨妃擦拭了眼角的泪水,很认真的向李恪问道。
    “儿臣知道,前几年儿臣还派人调查过呢!说是外祖父留下的珠宝古董,是多年的积攒!”李恪没有欺骗杨妃,很诚实的说出了他对宝藏也有过窥视。只是民间传言宝藏是隋炀帝搜刮民脂民膏所得,李恪倒是没有这么说,而是用了积攒这个温和的词汇。
    “恩,当年母妃说过在你有势力的时候将宝藏的秘密告诉你,今天母妃就告诉你宝藏的秘密吧!”杨妃说的很平静,李恪听的也很平静,以他现在北府的实力,真不缺钱,故而对这批宝藏不怎么上心。
    “母后,儿臣不想知道宝藏的秘密!”李恪淡淡的说道。
    “为什么呢?”杨妃没有表现出吃惊的样子,而是很平静的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