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 >

第1148章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第1148章

小说: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争吵次数最多的人。
    由于林郁青性格倔强,一旦认准了的事情绝不轻易让步,和史司的关系很快便展到了“史司坚持的,就是林郁青反对的,史司反对的,就是林郁青坚持的”地步。长袖善舞善于调和部下关系的史司第一次对这个官职不高屡屡犯上乐此不疲的军官感到了厌烦,就一脚将林郁青踢出了军械司,打他去管理军用仓库。林郁青一怒之下离开了军械设计部门。由于他本身也是一位素质很高的军人,他多方辗转调到了海军6战队担任下级军官。林郁青放弃了他所心爱的武器设计事业,打算在离史司远远的战斗部队从新开始,可没想到过不多久,史司所主持的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新军事改革开始了,林郁青刚好赶上了那人人谈之色变的“魔鬼训练”,虽然林郁青最终以惊人的毅力和高的战技通过了训练,但当他得知这是史司的创意时,着实是新仇旧恨涌上心头,恨不得将其生吞活剥。所以当林郁青在报纸上看到史司退下来的消息后,会显得如此开心。
    对于这些往事,林郁青并没有对任何人提起过。
    两个人开始天南海北的闲聊起来,很快,到了中午,林夫人将酒菜准备完毕,两个人就在花园畅饮起来。
    两人一直喝到了下午多钟,做完家务的林夫人也来作陪,正当几个人酒酣耳热之际,一辆小汽车停在了林郁青的家门口,车门打开,一位澳大利亚妇女神色惊慌的跳下车来,林夫人看到了她,面露讶异之色,起身迎了上去。
    喝得面红耳赤的夏科拉注意到那位澳大利亚妇女和林夫人焦急地说着什么,不一会儿便在林夫人的怀里嘤嘤的哭泣起来。
    “她是谁?”夏科拉问道。
    “我们的邻居苏珊娜,她的丈夫战死在了非洲,她自己带着三个孩子,生活很艰苦,我们搬到这里后经常帮她,所以经常走动。”林郁青用有些微醺的眼睛看了一眼两个女人,“她可能是又碰到什么难处了吧?”
    林夫人好言安慰了苏珊娜一番,然后回到了酒桌旁。
    “出了什么事了?寡妇门前是非多,是不是又有人欺负她们母子了?”林郁青问道,舌头明显的有些硬。
    “又有人到她的牧场捣乱了,偷走了一些奶酪,还打死了两头牧羊犬。”林夫人说道,“我觉得好象是”
    林郁青本来已经喝得半醉,听到夫人的话,象是立刻清醒了过来,眼中瞬间放射出锐利的光芒。
    “我觉得我们最好过去看一看。”夏科拉看了一眼还站在车旁边没有走的楚楚可怜的澳大利亚女人,沉声说道。
    “现在就过去,抄家伙”林郁青猛地将杯中的白酒一饮而尽,说道。
    三个人回到了屋里,林郁青打开了墙上的一个柜子,从里面取出了一支38式突击步枪扔给了夏科拉,自己取过了一支霰弹枪,而林夫人则取出了一支造型奇特的德国毛瑟1932式手枪。
    “夫人还真是有好货啊。”夏科拉看见了林夫人手中的枪,不由得很是惊讶。
    “这是‘斯佩伯爵’号朗斯多夫舰长赠送的纪念品。”林郁青有些得意地说道。
    德国1932年式7。63毫米毛瑟手枪是德国毛瑟兵工厂制造的一种手枪。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自动手枪之一。由德国费德勒兄弟研制,并以毛瑟命名。枪长288毫米,口径7.63毫米,重1.24千克,2o弹匣供弹,子弹初每秒425米,射击方式为单和连,射击度每分钟9oo,有效射程5o至15o米。该手枪具有威力大、动作可靠、使用方便等优点,广泛流传于世界许多国家。中国的部分兵工厂也有仿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较为广泛。2o响的“驳壳枪”和“盒子炮”就是指这种手枪。
    驳壳枪,中国又称盒子炮,“净面匣子”。其正式名称是毛瑟军用手枪。毛瑟兵工厂在1897年12月11日取得专利,次年正式生产。由于其枪套是一个木盒,因此在中国也有称为匣枪的。还有一种全自动型的,称做快慢机,毛瑟兵工厂则称之为m712射型。在1931年5月量产。而驳壳枪另一个较少人知道的名称是自来得手枪,许多人以为只有射型称为“自来得”,这是不正确的,事实上,自来得一直是这一类手枪在中国比较正式的通称。
    最早的驳壳枪是德国毛瑟兵工厂的菲德勒三兄弟利用工作闲暇聊设计出来的。但是该枪最后申请专利者是毛瑟兵工厂的老板,所以驳壳枪也叫毛瑟手枪。在1897年的时候,毛瑟兵工厂希望能为德国军队生产驳壳枪。但是一直到1939年毛瑟厂停产驳壳枪为止,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采用驳壳枪作为军队的制式武器。在这几十年里毛瑟厂估计大约生产了一百万把的各式各样的驳壳枪。而其他国家仿造生产的数量则几倍于此。各国军队不采用驳壳枪并不是因为该枪的质量不好,而是因为它价格太高,而且该枪装备欧洲军队当手枪则尺寸太大,而做为步枪又威力太小了,实在是不上不下,左右为难。但所谓瑕不掩瑜,驳壳枪真正被使用者所喜爱的是在中国。德国驳壳枪在其大量生产的四十年历史中,内部几乎没有什么改变,因此可以说原始设计几尽完美,没什么可改进了。分解一支驳壳枪基本不需要工具,只要有一颗驳壳枪的子弹就可以将枪分解,盒子炮是丑得可爱的标准典型,几乎是罗曼蒂克的。
    盒子炮在毛瑟厂又称菲德勒手枪, 是该三兄弟与其有极大关系的另一明证。 当时, 半自动手枪刚刚起步, 全世界还没有任何一个军队使用半自动手枪作为制式武器。 毛瑟深知,
    若要成功, 必须要得到一个主要强权的军队合约, 因此他将盒子炮命名为毛瑟军用手枪,希望能取得一个军方合约。 不过事与愿违, 一直到1939年毛瑟厂停产盒子炮为止,
    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采用盒子炮作为军队的制式武器。 而盒子炮的生产也不生不死的拖了四十年, 毛瑟厂估计大约生产了一百万把的各式各样盒子炮。
    毛瑟在生产盒子炮的历史中, 内部几乎没有什么改变, 因此可以说是原始设计几尽完美,没什么可改进了。盒子炮采用短后座力式作业。闭锁榫套在滑套下方,前方卡入闭锁机组,上方嵌入枪机下的两个凹槽,在击时,
    后座力使得枪管兼滑套(及枪机向後运动,此时枪膛仍然是在闭锁状态。由于闭锁榫前方是钩在主弹簧上, 因此有一小段自由行程。 由于闭锁机组上方的凹槽, 迫使得闭锁榫向後运动时,
    只能顺时针向下倾斜, 因此脱出了枪机凹槽。此时枪管兼滑套因为闭锁榫仍套在其下,后退停止。 枪机则因为闭锁榫脱出, 得以自由行动, 继续进行扣下击铁、 抛壳的动作,
    最後因力量用尽, 复进簧将枪机推回、 上弹, 回复到待击状态。
    可以全自动射的射型, 在枪的左侧有一个选择钮, 当该钮在半自动状态时, 一切作业与普通盒子炮相同。 在该被旋到全自动时, 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先是机簧被该钮抵住,
    因此只要扣住扳机, 机簧不会滑开, 而是始终保持在受压的状况。 换言之, 失去了捕捉击铁的能力。 同时, 捕获钩杆被选择钮推到後方, 推入作业位置。的捕获钩已经推入自动,
    击铁在击的位置时,第一次拉枪机仍是由机簧控制击铁。当扳机扣下击, 枪机後退, 击铁下压时, 捕获钩扣住击铁, 枪机因复进簧的作用, 正在回位。枪机回到定位後,
    将滑套推回, 推动捕获钩, 击铁松开, 再度击。 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保证枪膛闭锁, 方才击。 如此周而复始, 只要扣住扳机, 会不断击, 直到弹匣子弹用罄。这就是毛瑟射型的作业机构,
    在此之前, 西班牙已经制出了自动作业的盒子炮。 但是有些西班牙生产的自动手枪, 没有上述的捕获钩的设计, 只是击铁随枪机复位击, 因此有枪膛不完全闭锁即击的可能。
    盒子炮非常有趣的一项特色, 是它的枪套, 倒装在握柄后, 立即转变为一把卡宾枪, 成为肩射武器。 这是当时非常留行的一种作法。 传到中国后, 成为一种惯例,不论是勃朗宁还是转轮手枪、通通都赋予了这项功能。
    这也是盒子炮对中国军械展与使用影响深远的一项旁证。 毛瑟厂也生产过长管带枪托的骑枪型, 但产量不多。盒子炮的正式装填方式, 和毛瑟步枪相同, 用1o装的桥夹,
    由上方压装, 无论是7。63毫米还是9毫米口径, 都可使用相同的桥夹。 毛瑟手枪的另一个有趣的地方, 是它的照门, 刻度高达8oo或1ooo米 这当然是没有意义的事,
    即使有人能对1ooo米的目标用手枪瞄准射击, 纵然7。63毫米的子弹是一种高初的子弹, 在经过1ooo米的飞行后, 也剩不下什么力量了。
    在中国,收藏一把盒子炮, 可以说是许多人的愿望。因此夏科拉在看到林夫人掏出一把盒子炮时,表现得很是惊讶。
    “她们女人用这种枪正好。”林郁青在装备好霰弹枪之后,又取出了一把德国“鲁格”手枪配在了身上。
    “那不还有一支38式吗?为什么不用?”夏科拉有些奇怪地看着林郁青的举动,有些不解地问道。
    “老子现在已经退伍了,说死不再用他史司设计的枪了。”林郁青有些轻蔑地说道,“他这些破枪设计得又丑又不好用,只有弱智才把枪设计成这样。”
    听了林郁青纯粹是为了泄才说的这种话,夏科拉只是呵呵一笑,没有再说什么。
    装备完毕之后,林郁青去后院把自己的越野车开了出来,开到了前院,让夏科拉和林夫人及苏珊娜上车,然后按照苏珊娜所指示的方向,驱车驶去。
    “你认为是那些人干的,是吗?”林夫人在车上向林郁青问道。
    “很可能是他们干的。”林郁青冷笑了一声,说道,“他们不是不愿意投降吗?正好老子闲得手痒,拿他们练练枪。”
    “真不明白这些美国佬是怎么想的。”夏科拉叹了口气,“他们难道真的以为,战争永远不会结束吗?”





    正文 (一千四百二十二)端掉贼窝
    就要读文学网 更新时间:2011…5…27 14:39:48 本章字数:7011

    “他们不相信我们能打败他们。”林郁青说道,“很可能,他们现在也仍然不相信美国被我们摧毁的消息是真的。”他挥动了一下放在身边的霰弹枪,“我知道这些被老牌殖民帝国主义思想所熏陶出来的家伙的心理,对于他们,说教是没有用的,只有消灭掉他们。”
    “行了行了,你轻点儿,别吓着苏珊。”林夫人有些不满地说道,看了看坐在她身边面色苍白的澳大利亚寡妇,用英语柔声安慰了她几句。
    林郁青呵呵一笑,放下了手中的枪,举手向夫人敬了个军礼,表示“遵命”。
    大约1o分钟左右,林郁青开车来到了苏珊娜的庄园,一位女邻居正带着苏珊娜的三个孩子站在门口,焦急地张望着,看到苏珊娜回来,立刻惊喜地迎了上来。
    车子停下,林郁青夫妇和夏科拉拿着枪下了车,苏珊娜用英语和女邻居交谈了几句,让她帮忙照看孩子,然后便带着林郁青等人进到了她的农场。
    苏珊娜现在的农场并不算大,只养着几头奶牛和绵羊,很多地方都长着野草。在战争期间,由于澳大利亚男人通通走上了战场,只剩下老幼妇孺在家里从事生产,对一位澳大利亚妇女来说,她一个人根本无法照料太大的土地。她现在的农场,只及变卖前的三分之一。
    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据不完全统计,澳大利亚军队的伤亡总人数过了15o万人(这里面不包括美军和英军,美军在澳大利亚战场伤亡近2o万人,英军阵亡约3o万人),这当中约有近8o万澳大利亚军人阵亡在非洲、印度次大6、印度支那半岛及太平洋地区的广阔战场上,没有能够回到家乡。澳大利亚男人的大量阵亡使那些留守妇孺的生计变得异常艰难。在澳大利亚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政府全面接管了澳大利亚并将澳大利亚并入中国版图之后,对于原来居住在这里的澳大利亚留守妇孺,不但没有剥夺她们的财产,而且还给予了保护和帮助,使她们能够在和平的环境下同后来的华人居民一起生活。中国政府的合理处置消化了她们的敌意,而很多年轻的澳大利亚妇女由于忍受不了孤寂,主动的嫁给了随后到达这里的中国人,组成了新的家庭,开始了一种全新的生活。
    战争结束后,对于华军集中优势海6军兵力实施的“南十字星”行动,中国国内的军事评论褒贬不一。一些中国军事观察家们认为这是一次并不是很成功的军事行动,关于澳洲的抵抗如此之持久而激烈,他们认为是很不合理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