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全记录第一卷-和战之间-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题作明确表态。一马帅看到此信后十分不快,感到受了愚弄。
他倒不是对蒋介石提出的条件有什么不满,而是对蒋介石只字不提是否愿意发布一道制止军队前进、攻击和追击的命令,只字不提是否同意设立军调部长春指挥所感到气愤。因为蒋介石到沈阳去以前,曾对马歇尔许诺,他到东北以后,如国民党军占领了长春,他将就这两件事作出决定,并把决定通知马歇尔。更有甚者,蒋介石不但食言,而且反过来要马歇尔“保证”共产党的诚意,这不啻是给中共,也给马歇尔下了一道通牒,马歇尔岂能忍受?
马歇尔收到此信,正在考虑怎样办的时候,他又收到宋美龄的第二封信,信上所署日期仍是5 月24日。
这封信仍然不提发布停战令和设立长春指挥所的事,只是声称,如果共产党接受前一封信所提的条件,蒋介石希望马歇尔通知共产党,他可以接受马歇尔的一些建议,如中共可在满洲驻扎三个师等等。
马帅此时虽然十分不高兴,但还是履行职责向周恩来转答了蒋介石方面的意见。
蒋介石还不放心,他又在5 月25日给宋子文写了一封信,让宋子文去做马歇尔的工作。
这封信本是秘密的,但后来台湾当局将其收入《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予以公布。它把蒋介石当时的思想和盘托出,很值得作一番介绍。
一开头,蒋介石就说:“接辞修(陈诚)电,据悉马特使对我军占领长春不甚同意,此乃其对和平之一贯政策,中之所以来东北者,亦以此故。”“中”,是蒋介石的自称。
接着,蒋介石写道:“但此地实际情势,与吾人在南京所想象者,完全不同,将来当与其面晤时详述,照目前情势我军进入长春,实于和平统一,只有效益,而毫无阻碍,请其放心;只有东北之‘共军’主力溃败,则关内之军事必易处理,不必顾虑‘共方’之刁难与叛乱也。”
这时,蒋介石还通过宋子文转告马帅,说什么如果中共不找马调解,亦不必理会。此外蒋介石还透露,他的做法已得到苏联的谅解,要宋子文将此也转告马。蒋介石说:“自中到此以后,某国不断作间接表示,决不对‘共方’袒助,阻碍我统一,过去如此,今后也必如此,”惟望中国能早日和平,并探询有否需要其尽力之处,此为其在我军进入长春后所表示之姿态,余尚未作答复,但据前后各方报告,某方态度确与前大不相同。至于马特使顾虑今后北宁路后方交通恐更易被‘共军’断绝一节,中已注意及之,只要东北‘共军’之主力消灭,则关内关外之事,皆易为力,以作缜密之处置,请勿过虑。“
这封信反映出这么一个问题,就是蒋介石对在东北停战无兴趣,他关心的是将东北的中共加以消灭,然后回过头来对付关内的共军。蒋介石之所以对国内外呼吁东北停战不予理睬的原因在于此。蒋介石还在信中表露他已得到苏联的支持,而东北共军已处于孤立地位,是其放手消灭的有利时机。
总之。蒋介石的思路非常清楚,他把解决东北问题,特别是消灭东北共军主力看成是关键的一着棋,只要这一着走好了,即可收“一着走对,满盘皆活”之效,整个中国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蒋介石的计算非常精细,但是他总是轻视对手,他完全错误地估计了形势,把自己力量估计太高,这就必然会作出不切合实际的判断。
实际上,蒋介石根本不可能将东北共军主力消灭,“击溃”也做不到,杜聿明部已成为强弩之末。
从军事角度看,东北问题确是关键,但蒋介石所谓的妙棋,恰恰成了“死棋”,其结果只能落得个“一着走错,满盘皆输”的下场。
马歇尔当然比蒋介石要高明得多。他根本不相信蒋介石能把东北共军主力消灭,也不相信东北战火殃及华北和华中,对国民党政府会有什么好处。他不仅担心自己的调解使命有可能失败,更担心内战的扩大,最终会给国民党政府带来灭顶之灾。他依然拼命地呼吁蒋介石立即下停战令。
5 月26日,在同周恩来磋商过以后,马歇尔给蒋介石写了一封复信。信中说:“在此期间,我提出下列建议和意见:(一)周将军和我建议立即在长春设立军调部前进指挥所;(二)我劝你立即发出在二十四小时内停止国民政府军队前进和追击的命令,公开宣布这一命令,并声称:这是为了促进你的结束战斗的愿望,并以谈判的和平方法解决问题。
“如果增进你目前的军事优势,将使国民政府在满洲初期经历的不幸结果和最近在长春的共产党将领们的好战态度导致的结果重复出现。无论如何,如果你不能做到上述两点,就将违反你最近向共产党提出的建议。”
信中马歇尔又谈到了所谓美方决定权问题,他还要求蒋介石解释宋美龄的信中关于“要美国代表保证共产党的诚意”这句话的意思。
蒋介石最善于“过江拆桥”,在他眼里马歇尔只是一将领,而自己是国家元首,是领袖。
对于马歇尔要他立即停战的要求。蒋介石不但置之不理,反而把马歇尔教训了一顿。
5 月28日,蒋介石又叫宋美龄给马歇尔写了一封信。信不长,全文如下:“蒋委员长答复你5 月26日通过宋子文博士转来的信件。蒋委员长对于周将军所说的他‘原则上’同意履行三项协定感到恼怒,蒋委员长说,如果你和政府立场坚决,共产党就会让步。万一共产党不让步,蒋委员长说,剩下的唯一办法是占领满洲各战略中心,这样共产党就将被迫履行协定。”
收到蒋介石的信后,马帅的自尊心受到了打击。蒋介石用这样的口气同他说话,这是第一次。马歇尔心里明白,包括罗斯福和杜鲁门总统在内,从没有哪个美国人这样教训过他。蒋介石如此目中无人令马帅气愤。但是马帅此时也毫无办法。明知受辱,但不能发作。因为后果的造成与自己有很大的关系。他终于开始尝到偏袒这位中国元首、轻信其诺言的苦果。
同一天,蒋介石又亲自给马歇尔写了一封信。蒋介石答应考虑发出停止前进和追击的命令,但有一个条件,就是要马歇尔取得共产党的保证,即军队整编方案将立即实施,并首先在东北实行。他也答复了马歇尔的问题,因为马歇尔曾经问他,“要美国代表保证共产党的诚意”究竟是什么意思?
蒋介石说:关于保证共产党的诚意,期望你对你所参与的一切协定的实施规定时限,并负责监督共产党方面严格遵守这些协定。
这封信的口气比同日宋美龄的信要客气一些,但实质没有变化,蒋介石开始给马帅规定任务了,这个任务就是监督中共。
本来,要说“监督”的话,作为中间人的马歇尔和其他美方代表,应是国共双方的“监督人”才对。现在,马歇尔的任务只是监督共产党了。在蒋介石眼里,马歇尔究竟成了什么角色,可想而知。
马歇尔实在无法忍受了!他只好再次以退出“调解”相威胁。5 月四日,他给蒋介石发出了一个电报。声称,由于“国民政府军队在满洲继续前进,你并未采取任何行动以停止冲突”,因而“使我作为一个可能的调解人的工作陷于十分困难,也许不久实际上陷于不可能了”。
5 月31日,马帅的心情还是没能平静,他又给这个专断的顽固的“元首”发了一电,、电报指出:我未收到你对我5 月29日电报的答复。因此我必须重申:在政府军队在满洲继续前进的情况下,我的调解工作不仅日益困难,而且即将达到这样的地步:我的正直诚实的地位要成为严重的疑问了。因此,我再一次请求你立即发布停止政府军前进、攻击或追击的命令,并准许军调部前进指挥所立刻出发到长春去。
马歇尔开始强硬起来的态度,镇住了蒋介石。6 月1 日蒋介石致电马帅,表示体谅其困难。此外通知马帅,他很快返回南京,一切可以面商蒋介石真的改变态度了?根本不是。原因很简单:国民党军在东北的进攻已达到顶峰,无法再继续下去了。蒋介石想就势暂停攻击,把精力转到谈判桌上和准备关内大战方面来,同时也给马歇尔送一个顺水人情,免得他真的撒手不管。此时,蒋介石想在谈判桌上压中共让步,还需要马歇尔这个“公正人”。
57.流产的东北休战谈判
6 月3 日,蒋介石带着夫人宋美龄从北平飞返南京。
从1946年5 月5 日起,国民党中央政府宣布正式还都南京,一切党政机构皆在此前后从重庆迁到南京办公。中共代表团及各民主党派也同时搬到南京。从这时起,南京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
马歇尔早已等得不耐烦了。蒋介石刚到南京,马帅就迫不及待地到黄埔路官邸拜访了蒋介石。马帅一点也不客气了,他要求蒋介石宣布停止军事行动,立即同中共重开谈判。,在马歇尔的强烈要求下,蒋介石允诺:东北暂时休战七天。在这一星期内,中共必须就东北停战、恢复华北交通和实施军队整编等问题同国民党政府达成协议。他还以不容置疑的蛮横语气告诉马歇尔:“这是我同共产党打交道的最后努力,因为国内经济情况迅速恶化,交通瓦解,全面的经济停滞,即使进行全力以赴的战争,也比这种情况好。”
面对蒋介石如此凶恶的武力叫嚣,马帅显得十分软弱,他只认为7 天休战太短无法操作。结果蒋介石同意延长为10天。马帅立即又同周恩来会面,转达了蒋介石的意见。
为了利用一切机会争取和平,周恩来同意休战及重开谈判,但休战必须二个月。
马帅只好再找蒋介石讨价还价,蒋介石最终同意把10天改为15天。
6 月一6 日,根据国共两党约定,毛泽东和蒋介石分别向各自的军队下达了从6 月7 日正午起,在东北停止前进、攻击和追击的命令。与此同时,休战谈判正式开始。此后,休战期又延长到6 月30日为止。
这一时期,在马歇尔为东北停战进行调解的过程中,周恩来发现,马歇尔越来越偏袒国民党。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马歇尔支持蒋介石占领长春的要求,、而毫无道理地向中共施加压力。二是在东北战火越烧越旺的情况下,马歇尔仍坚持要将国民党尚未启运的第60、第93军运往东北,从而使东北国民党军多达7 个军。周恩来从上述事实中不得不得出这样的结论:马歇尔的“公正”已开始贬值。为此,他在同马歇尔的会谈中再一次表示不满。
尽管如此,毛泽东和周恩来仍对美国对华政策和马歇尔取客观分析态度。
在5 月13日发给中共中央的一个电报中,周恩来说:由于国际形势不许,特别是马歇尔所代表的美国政策,尚未支持蒋之全面内战方针。惟于东北问题,美马对苏联及中共却具大疑惧,其本身亦急欲插足东北,故对蒋之接收长春主权,虽不公开主张,但亦不反对,而且助其运兵
美马与蒋对中国内战看法,尚未一致。马一方面认为蒋只要拿下长春便可停战,另一方面也怕万一长春之战旷日持久,引起关内战争,那便全面破裂,又非美国之愿。蒋则认为只要美马不反对拿下长春,便可能在打下长春前挑起关内战争,那便拖下水,不容马不赞成中国内战。
两天以后中共中央发给党内的一个指示也认为,“美国政策除一般扶蒋及助蒋的东北作战外,对全国内战尚不赞成。”
鉴于上述认识,中共中央仍决定采取与美国、与马歇尔合作的政策,对他们的错误做法继续在内部进行批评、斗争,而不在公开场合予以抨击。
在13日的电报中,周恩来向延安提出建议说:对美国仍以争取为主,批评为辅。适当与严正的批评,应在个人谈话时多多为之。公开舆论(不限制我们自己),应要求其停运、撤兵及督促国方停战,并表示其应公正调处。各地停战小组有作用者,而工作关系与美亟谋改善。
中共中央完全同意周恩来的意见,并在5 月15日的党内指示中指出:对执行部及各执行小组的工作加以调整,改善对美国人关系,无论美国人如何偏袒国方,我除据理力争外,只,要美国未恢复赫尔利政策,策动全国内战,我即应尽可能争取美国人。最近时期,有些地方对美国人关系弄得不好,这当然是由于美国人态度不好所引起,但我们的争取工作亦有不足,今后应当注意研究争取美国人的工作。
中共中央的忍让和克制态度避免了与美国关系过早恶化。
但是,白宫并未因东北内战的加剧而停止对国民党政府的援助,这使得中共领袖们感到愤慨。为了制止美国进一步援蒋,中共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