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重生小地主 >

第336章

重生小地主-第336章

小说: 重生小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连蔓儿听得连连点头,周氏的脾气历来如此,只是以前都冲着儿子、儿媳妇,尤其是连守礼一家和连守信一家发泄了,没发作到连老爷子身上而已。

    以前也没见连老爷子对她们怎样同情,现在连老爷子身受其害,就转过头来向她们寻求同情了。

    连蔓儿心里暗暗表示,即便连老爷子是无辜的,她一点也不同情连老爷子,真的。

    信里面,连老爷子又继续叙述事情的经过,说是周氏太过任性,回三十里营子,给你们添麻烦了。并说明在周氏走后,他就已经将平嫂给打发了。

    因为周氏的多疑和任性,害的平嫂一个寡妇声名受损,连老爷子不收下她,只能将她远远地打发到别的地方去生活,而这,是需要钱财的。

    具体花了多少钱,连老爷子并没有说,不过看他信中的语气,应该是花了不少。

    “这事,你爷办的还不算糊涂。”连守信听到这,就点头道。

    连蔓儿点了点头,连老爷子毕竟不是连守仁。

    即便打发了平嫂,连老爷子的语气依旧郁郁,并说,他这辈子一直小心维护的声名,这一下子就算毁了。

    毁在了周氏的手里。

    整封信的笔调,都非常的阴郁。解释完了这两件事,连老爷子又连篇累牍地写了很多,东一句西一句,几乎没有条理,用词也相当的晦涩。

    听着五郎念这一大段,连蔓儿只听出了担心和灰心。

    平嫂这件事,对连老爷子的打击相当大。

    手持平嫂这把锋利的斧头砍他的,正是他的老妻周氏。而在这一片斧光背后,还影影绰绰地有些别的身影、别的东西。连老爷子感觉到了,正因为感觉到了,才会加倍地受到打击。

    其实,设身处地地想一想,连老爷子没有因此吐血、一病不起,已经算是身体好,意志坚强了。

    信的最后,连老爷子询问五郎备考的情况,鼓励五郎为连家光宗耀祖。还说到了五郎的婚事,说五郎年纪尚小,婚事并不着急。娶妻一定要娶贤,别的都是小事。

    虽然只有简单的两行字,却是字字血、声声泪。

    连蔓儿觉得,连老爷子写了这么多,只有最后这两句话,才是他最想说的。

    看看吧,我老头子娶了这么个不贤良的老婆,弄得晚节不保,你们一定要吸取我的教训,娶媳妇要娶性格好的贤良媳妇,其他比如长相什么的,那都是浮云。

    连老爷子不像周氏,可以口无遮拦,将自家老头子骂的畜生不如,连老爷子要含蓄、有修养的多。

    “我爷的精神头,不如以前了。”念完了信,五郎若有所思地道。


第四百七十二章 新的一年要有新发展

    连蔓儿点头,连老爷子在这封信里面,只是让三十里营子的两个儿子吸取太仓的教训,而再没有教导连守信和几个孙儿要如何如何的话。整封信里,表现出的精神面貌,和以前大不一样了。

    太仓的日子过的太不省心,使得连老爷子精神不济。而更主要的原因,还是连老爷子的精神受到了打击。

    连老爷子其实律己很严,完美的道德形象一直是他统领这个大家庭的底气。现在,因为平嫂事件,使得他的道德受到了怀疑、出现了污点,让他的腰板没有过去那么直了,让他再教训儿孙的时候底气没有过去那么足了。

    如果平嫂事件,是有人故意挖的坑,那么这个挖坑的人必定十分了解连老爷子和周氏的性情,将两个人的弱点利用的淋漓尽致。

    连老爷子和周氏老两口子关系破裂,连老爷子身上的污点跳进黄河也洗不清。而这些,无疑都会大大削弱连老爷子和周氏对太仓连家的掌控权。

    这个坑挖的相当的阴损。

    连蔓儿对太仓那边的越加的不喜而且防备了。

    “都是糟心的事。”连守信皱眉道,显然心情也很不好,“人心隔肚皮,哎。”

    “可不是,都啥人啊。”张氏也道。

    连守信和张氏两个,也对太仓那边膈应、并且防备了。

    “爹,娘,”连蔓儿就开口道,“我跟你们说件事。”

    “啥事?”大家就都看着连蔓儿。

    “我打算把河对岸的空地都买下来。”连蔓儿就道。

    “就咱南面那块地?”张氏就问。

    连蔓儿家新宅子所在的一大片地,南面临着河,河对岸是一大片无主的荒地。这片荒地西面临着从青阳镇出来的南北向的官道,南面直到东西向官道,而东面则与罗家村的田地接壤。

    “对。”连蔓儿点头。

    “那地能干啥,种庄稼、种菜都不出息。”连守信就道。

    因为河水冲刷、还有村人挖沙挖土。那片荒地坑坑洼洼地。还有好些个大大小小的水塘。想要在上面开荒种庄稼或者种菜,需要的工程量巨大,买下来并不划算。

    “那块地咱买下来,既不种菜,也不种庄稼。”连蔓儿就说出了自己的打算,“咱可以挖水塘。养鱼啊。”

    “养鱼啊”

    一家人都被这个想法吸引住了,自然就将书信的事抛到了脑后。

    “能养起来吗?”

    “蔓儿,你咋想到养鱼了那?”

    “姐,养鱼好。咱就养鱼。”

    “养鱼这个事,我也是这几天才想出来的。”连蔓儿就道。

    连蔓儿自己爱吃鱼,小七也爱吃。可是青阳镇这周围,都没有养鱼的,所以想要吃鱼,就很不方便。尤其是近来为了五郎备考,家里吃鱼吃的多了。这个不方便就更加的明显。

    只有到了青阳镇的大集上,才会有人从外地贩鱼来卖。而且鱼的数量还不多,去的晚了就买不到,鱼的新鲜度也没什么保证。

    那天连蔓儿没什么事,到河对岸走了走,看到冰面还没有融化的一个个水坑、水塘,她就兴起了将那片荒地买下来,挖鱼塘养鱼的念头。

    辽东府这里,常见的淡水鱼有草鱼、鲤鱼、鲫鱼、白鲢鱼、花鲢鱼。还有价格略贵的桂鱼。草鱼、鲤鱼和鲫鱼的价格差不多,大概是十四文钱一斤,白鲢鱼略便宜,每斤十一文,花鲢鱼是十五文钱一斤,桂鱼的数量偏少,肉质更加鲜美,每斤大致可以卖到二十五文钱一斤。

    这是一般的均价,根据鱼的新鲜度还有大小。定价也是不一样的。

    另外根据季节的不同。鱼的价格上下略有浮动。

    而鱼苗的价格,连蔓儿也向吴家兴询问过。鲤鱼、草鱼、鲫鱼、花鲢和白鲢的鱼苗。大概是每尾三文钱,桂鱼的鱼苗每尾大致为五文钱。若是买的多,比如说上千上千的买,那么价格还可以商量。

    至于鱼的销路,连蔓儿也想好了。首先,她家若养了鱼,青阳镇以及周边村镇的市场,肯定就是她家的了。

    这还不够,连蔓儿的打算是将鱼卖到锦阳县城去。

    她有现成的销售渠道,就是武仲廉武大老板的连锁酒楼、店铺。有了这条渠道,咱辐射开去,她家的鱼的销售是不用愁的。

    而且,现在她家有了连记早点铺子,主打就是卖包子,那么再另外开一家铺子,主打就是卖鱼肉烹调的佳肴,那又有什么不可能那。水煮鱼、酸菜鱼、鱼片粥,鱼丸,鱼肉能做的美味佳肴可是多的数不胜数。

    自家养的鲜鱼,可以供应自家的鱼肉美食铺子。而自家铺子里的鱼肉美食,又可以帮助扩大自家鱼塘产出的销路。

    发展下去,她家的鱼何止卖到锦阳县城那,要扬名辽东府也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听着连蔓儿描述的前景,一家人的眼睛都不由得亮了。

    “山上有一批货物,是从南边采买的,出了点问题,还没运回来。老黄大叔不是说这两天要去南边催一催吗,我想着跟老黄大叔说说,到时候顺路再给咱带回点藕回来,能做种种的那种藕。”连蔓儿就又道,“到时候,咱多挖一些水塘,再养上藕,种点鸡头米、菱角、莲子啥的,这些东西,在咱这卖价可都不低,还不好买。咱自家种出来,拿出去卖,肯定好卖。我算了,这可比种庄稼更赚钱。”

    “要是这么地,可就把那片废地变成宝了。”连守信就道。

    大家都点头。

    “那是大家都赞成,谁还有啥意见没有?”连蔓儿就问。

    “养鱼、种藕这个事,我赞成。”五郎就道。

    三十里营子周围都是旱地,没有鱼塘,也没有水田。一般的庄户人家甚至不知道藕是什么,鸡头米、菱角、莲子这些,也很少有人见过。但是五郎这几个孩子不一样,他们念书、识字,在书里面,他们获得了关于这个世界更多的知识,更别说还有鲁先生这位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的恩师的教导。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他们还曾经去过锦阳县城,更到过远在百里之外的河间府,这些旅行,也帮助他们开阔了眼界。

    “不过,咱没养过鱼,也没种过藕,这个到时候,是不是得请人。”五郎接着道。

    “我哥说的对,这肯定得请人。就是咱们会,咱们也忙不过来啊。”连蔓儿就道,“我打算,养鱼、种藕这边,咱最少也雇两个熟手的长工带着,其他的是雇长工、还是短工,这咱可以慢慢商量。”

    “种地这边,至少也得雇两个长工。”连守信想了想,就道。

    “我大概算了算,买地、买鱼苗、买藕种啥的,再加上雇工,咱家现在的钱都足够。”连蔓儿就道,在提出这个计划之前,她已经做过预算了。“那现在大家伙都同意不,还有谁有意见不?”

    “同意。”

    “没意见。”

    众人一致通过了连蔓儿的提议。

    当天,连蔓儿就请来了村里的里正,还有牙侩吴玉贵和吴家兴父子俩,说了要买下河对岸大片荒地的事。

    那片地在那荒着,有人肯买,里正自然高兴。

    紧接着,就是丈量土地。河对岸的大片荒地,另外干脆又加上了河这边,连蔓儿家新宅子下游的一片荒地,丈量下来,一共是四十五亩地挂零。

    “都买下来。”连蔓儿决定。那些连鱼塘也不能挖的地方,还可以种树,总之不会浪费,而且将地整片地买下,以后也方便管理。

    有了这样的决定,第二天,除了了里正和牙侩之外,又请了村里的几位村老并县衙的官吏过来,就写了文书。

    连蔓儿只花了四十两银子,就将四十五亩挂零地都买了下来,其中还包括了置办酒席、办红契、牙侩的中人钱以及必要的打点费用。

    那被请来的县衙官吏很是做人情,一笔下来,将这段河道都写入了地契之内。

    这样,西起南北官道、冬至罗家村,沿河两岸的大片土地,包括从官道到罗家村的这段河流,都成了连蔓儿家的财产。

    拿到了红契之后,连蔓儿就带着纸笔,请了鲁先生一道,将整片土地的平面图描绘了下来。之后,就依照土地上原有的水塘,因地制宜,规划出了四个鱼塘。

    四个鱼塘,仅占土地很少的一部分,这是第一期工程。毕竟是第一次挖鱼塘养鱼,盲目地扩大面积并不是明智之举。

    这四个鱼塘,既是第一期工程,也是实验工程。等这四个鱼塘成功了,整条养殖和销售链成熟了,再扩大面积,到时候才是事半功倍。

    除了这四个鱼塘,连蔓儿又在图上圈出了几个地块。

    “光养鱼种藕,也用不了这么大的地方。今年还要多养鸡鸭,到时候干脆就放养到这。以后再增加养猪,可以放养在这”连蔓儿在图上面指指点点地计划着。


第四百七十三章 夜读

    连蔓儿这边将地买下来,规划好了,就等着解冻开工,而老黄揣着连蔓儿家给的银子,带了两个随从,也已经踏上了南去的路途。

    连蔓儿坐在桌子旁,就着烛光算了算,等到老黄从南方回来的的时候,她家的鱼塘应该已经挖好了,那时春暖花开,正是种藕的好季节。

    “想什么那,这么乐呵。”对面做针线的连枝儿抬起头,看了连蔓儿一眼,就笑着问道。

    “我想着等咱家养了鱼,咱就可以天天吃到鱼了。”而且冬天还多了一样菜蔬、鲜藕。

    连枝儿也跟着笑了。

    “你和小七一样,都是属猫的。”连枝儿就道,

    说到小七,连蔓儿据朝窗外看了一眼,听庙里传来的更漏之声,已经是亥时了。五郎和小七应该还在读书。

    “姐,早点歇着吧,又不是急用的东西。”连蔓儿就对连枝儿道。

    “再把这个边锁完了,今天就不做了。”连枝儿就道。她现在缝的是小七的花肚兜。

    连蔓儿就穿鞋下了地,从橱柜里拿了四个茶碗,又拿了果盒子出来,每个茶碗里放进两枚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