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恐怖电子书 > 隋唐两朝志传 >

第42章

隋唐两朝志传-第42章

小说: 隋唐两朝志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策?”伯材曰:“若只起本部之兵,难以取胜,须用夹攻,令唐兵不能救应,虽有神机妙算,亦不能施展矣。欲成大事,必须要合兵。”颉利问曰:“何为合兵?”伯材曰:“可遣使入突利可汗处,分诉前事,许以割地,平分唐朝天下,令可汗起兵十万,并力攻击,必获全胜矣。”
  颉利闻之大喜,乃便遣使二人,选能言快语之人,前去约同突利军马,然后遂命耶律伯材为元帅,选调名将,起兵十万,入寇泾州。颉利之兵比及已到渭水便桥之北,安了营寨,乃先遣心腹将士姓执失名思力者来见太宗,探听虚实。思力领命,迳进拜于阙下,深言二可汗兴百万之众,今已至近,其锋甚锐,势不可当。太宗责之曰:“吾昔与汝可汗面结和亲,遗赠金银、蜀锦无算者,欲以敦邻好也。今汝可汗背盟入寇,宁无愧乎?汝虽生自戎狄,素无知识,亦有人心,何得全忘大恩,自夸强盛?今先斩汝矣。”思力惊惶失措,低头无语。萧瑀、封德彝进曰:“不可,此人外国来使,可以厚礼待之,遣其还营。”
  太宗曰:“我今遣还,虏必谓我怯,愈肆凭陵,示强于彼。”
  瑀等力奏劝免,太宗乃囚思力于门下,即自全装披挂,绰枪上马,径出玄武门,带高士廉、房玄龄等飞骑直至渭水,与颉利隔水而语。
  太宗马上大呼曰:“汝臊狗奴曾见朕否?朕与汝约为兄弟,永不相犯,何负约入寇?欲来自送死耶?”突厥闻言大惊,众皆下马,罗拜地下,咸呼万岁,声闻数十里。俄而后面唐兵继至,旌旗蔽野,剑戟森严,各依次序,列于阵前。帝用手一麾,使众军远退,独与颉利只隔一箭之地,二人对语。萧瑀叩马谏曰:“陛下何轻万乘之尊,而与虏对语乎?”帝曰:“吾筹之以熟,非卿所知。突厥所以敢倾国而来、直抵郊甸者,以我国内有难,朕新即位,谓我不能抗御故也。我若示之以弱,闭门拒守,虏必纵兵大掠,不下复制。故朕轻骑独出,若轻之;震耀军容,使知我必战。今虏既深入,必有惧心,与战则克,与和则固,制服突厥,在此一举,汝试观之。”瑀曰:“此等之人,人面兽心,亦宜防之。”原来颉利见思力不返,又望见帝挺身轻出,队伍齐整,人马威猛,疑有埋伏,遂有惊惧之色,言语甚谦。



  总批:隋末天下大乱,豪雄并起,而郑、夏据州,强威莫敌,赖太宗运筹演策,鞭挞宇宙,知人善任,不念旧恶,是以义兵一举,不半载而成帝业,真所谓命世之才,非后世之可及也。
 




隋唐两朝志传
第七十八回 李靖阴山破突厥



  是日又遣人来请和,帝许之,乃斩白马,与颉利歃血誓盟于便桥之上,突厥遂引兵退。萧瑀请曰:“突厥未和之时,诸将争战,陛下不许,臣等以为疑。既而虏自退,其计安在?”
  太宗曰:“朕见突厥之众,多而不整;君臣之志,惟贿是求。当其请和之时,可汗独在水西,达官皆来谒我;我若醉而缚之,因袭击其众,势如拉朽。又命长孙无忌、李靖伏兵于幽州以待之,虏若奔归,伏兵邀其前,大军蹑其后,覆之如反掌耳。所以不战者,以吾即位日浅,国家未安,百姓未富,且当静以抚之;一与虏战,结怨既深,所损甚多。虏或惧而修备,则吾未可以得志也。故卷甲韬戈,陷以金帛。彼既得所欲,理当自退,志必骄惰,不复设备,然后养威、俟衅,一举可灭也。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此之谓也。卿知之乎?”瑀拜谢曰:“陛下神机妙算,非臣等所及也。”
  是日,帝带领一行人马还朝,群臣称贺,大排筵宴,赏劳将士。正饮酒间,忽报代州都督张公瑾来见,奏曰:“突厥急思归计,乘势追之,无有不胜,何为不令追袭也?”太宗曰:“颉利亦能用兵,使军马退,必于险处埋伏,以防追兵。吾若追之,正中谋计,不若纵他远去,以缓计图之,使虏不提防也。”公瑾曰:“今虽受盟,其心暴狠,若不剿除,终为后患,况有可取之理。”太宗曰:“何以知其可取?”公瑾曰:“臣知颉利纵欲逞暴,诛其忠良,匿其奸佞,一也;倚众为国,今薛延陀诸部况又背叛,其势必孤,二也;突利之典兵者,皆得罪而不能容,三也;塞北不毛之地,天寒霜早,糇粮之绝,四也;疏其族类,亲委诸胡,大军一临,必生内变,五也;中国之人入北,所在啸聚,大军出塞,自然响应,六也。突厥有此六败,是以知其可取。”太宗曰:“颉利既请和亲,又从而讨之,恐失信于外国。”公瑾曰:“昔汉高祖与项羽盟于洪沟,既而高祖袭之,一战成功。况虏无父无君之地,何以信为?乘今军饷丰足,人马威猛,兵至一鼓而灭矣。”帝闻之大悟曰:“卿言金玉论也。”遂封李靖为都总管,张公瑾、李世绩为副总管,薛万彻为先锋,点起大兵十五万,克日潜出长安,杀奔马邑,来收定襄。其于柴绍等皆分道进发。
  却说突厥颉利听知唐兵至,星夜差人飞报各部落提兵接应。颉利遂陈兵设将,已待兵到。人报唐兵己到白道,颉利提兵迎之。唐先锋薛万彻出马大骂:“野臊狗奴!今大兵百万,战将千员,分二十余队,已到汝国,汝不归降,犹然抗拒?”
  颉利大怒,提枪自战万彻,万彻败走,颉利提兵掩击,赶至二十余里。锣声响处,一军摆开,旗号分明,唐将柴绍出马接战。
  颉利曰:“此辈非吾敌手。”战上数合,绍又败。颉利纵兵追赶,又至十里山坡,后鼓声大震,当先一军截出,旗号分明总管李靖。颉利已赶二十里,人困马乏,又逢生力军,颖利与靖正战之间,忽本队后军锣响大震,颉利急退,突利曰:“休在此恋战,后面李世绩引兵犯碛口,诸寨尽皆烧毁,从后赶来。”
  颉利大惊,遂命副将军令狐易牙立旗号与李靖相持,颉利撤军奔回碛口。果见各寨烟火未灭,正遇李世绩,两马相交,颉利大败而走。及回到半路,副将易牙已被李靖杀败而回。颉利见四下唐兵势大,引人马走于铁山,倚山下寨。忽流星马报唐兵已自打破阴山,各酋长率众亦降唐矣。颉利大惊,下令拔寨尽起。前军报道:“张公瑾绝住归路山险要,下一大寨,唐兵皆屯贺人山下。”颉利叹曰:“败兵至此,进退无路,此上天实亡我也。”突利曰:“唐兵拒塞贺人山,令吾首尾不能相救,可走山后鸊鹈泉道,直奔北部苏尼失处,借其雄健人马,来复数郡之地,未为迟也。”颉利然之,提兵入鸊鹈泉,欲逃北部。奸细探知,飞报与世绩。世绩惊曰:“若走苏尼失处,吾兵无能为也。”遂令王道宗引兵追之。颉利约行二十里,细作报来:后面唐兵已来追了。颉利便交后队作先锋,奔贺人山,果有追兵拦挡,被颉利烧尽寨栅而过。比及唐人知时,提兵急回,颉利已过半日了。王道宗仍来追之,颉利兵过山下,趱程而进。前面鼓声大震,一军来到,乃唐行军总管张宝相也。宝相策马提枪大叫:“颉利!吾等多时,汝可早降,免汝一死。”颉利大怒,纵马提枪战之。战不数合,前面苏尼失之兵,后面唐兵皆至,四下围住,颉利、突利皆受执。
  原来苏尼失先受世绩私赂,惧唐天威,乃举众来降,恰好于此相遇,合兵一处。靖等既擒颉利,押送长安,遂下令班师,奏凯还朝。是时太宗正在顺天楼与群臣讲论政事,忽报李靖破突厥,执颉利等还朝,萧绩进曰:“此等人从夷狄至此,可叫见大国气象。”帝曰:“汝言正合朕意。”于是盛陈文物,威仪整肃。不移时,诸将拥颉利等来见,拜于地下,不敢仰视。
  颉利偷目觑之,果然衣冠济济,剑佩跄跄,与夷狄大不同侔,暗称喝彩。帝令释其缚,问颉利曰:“汝负盟入寇,每夸强盛无敌,今日何为被擒?爰居突厥,曾见此威仪否?”颉利曰:“陛下天威严重,臣乃井底之蛙,何窥见天日乎!”帝曰:“此言诚是也。据汝累犯朕境,理合赐死,为汝每自请盟,可以原赦,赐汝太仆寺居住,月给俸米,以待听用。”颉利再拜谢恩而退。帝加李靖为光禄大夫,其余出战将士论功升赏。宋贤范菊轩有诗赞云:当年李靖远夷征,不亚孔明善用兵。
  颉利成擒皆仰德,唐朝谁敢与齐名。
  虏烟影里旌旗现,瘴雨声中鼓乐鸣。
  妙用鬼神应莫测,凌烟阁上说先生。
  当时突厥既亡,其部落或北附薛征陀,或西奔西域,其降唐者尚十万人。帝问群臣以何策区处之。



  总批:突厥请和,帝许之而不战者,盖以国家未安、百姓未富;且当静以抚之耳。张公瑾以为乘势追击,无有不胜,奚暇论其失信于外国乎?帝从其言,而大兵百万,打破阴山,彼易牙之敢与李靖相持,多见其不智已。




隋唐两朝志传
第七十九回 玄武门奏七德舞



  近臣对曰:“夷狄自古为中国患,今幸破亡,不悉迁于河南兖、豫之间,分其种落散居州县,教之耕织,可以化为农民矣。”帝将从之,阶下李百药进曰:“不可。”帝曰:“汝意如何?”百药曰:“突厥虽是一国,然种类区分,各有酋长,可因其离散之,众各署君长,使不相臣属,则国分势敌,不能抗衡中国矣。仍于定襄地方置都护府,为其节度,此安边之长策也。”魏微曰:“不然,戎狄人面兽心,弱则请服,强则叛乱,若留之中国,数年之后,蕃滋倍多,必为心腹之疾。昔西晋之时,诸胡与明,杂居中国,郭钦、江统二人者,劝武帝驱除塞外,以绝乱阶。武帝不从,后二十余年,伊洛之间遂为膻裘之地。此前事之明鉴也。宜放之使还故土。”
  言未绝,中书令温彦博出曰:“非也,王者之于万物天覆地载,无有弃物,今突厥之众以穷来归,奈何弃之而不受乎?
  孔子云‘有教无类’,若救其死亡,授以生业,数年之后,悉为吾民,选其酋长,使入宿卫,彼必畏吾之威,怀吾之德,何后患之有?愿陛下详之。”帝曰:“汝之所见甚善,正合朕意。”遂用彦博之策,处突厥降众。于是,东自幽州,西至灵州,分突利故地为四州,分颉利之地为六州。左置定襄,右置云中二都督府,以领其众。封突利为顺州都督,颉利为右卫大将军,苏尼失亦封郡王,其余酋长皆拜将军中郎将,布列朝廷,五品以上百余人,因而入居长安者,计以万家。丽泉有诗云:李靖兴师征突厥,神机妙算果然高。
  直须剿灭无遗类,应使夷人识俊髦。
  是时,上皇闻擒颉利,叹曰:“昔汉高祖困于白登,不能报仇,今吾手能灭突厥,吾付托得人,复何忧哉。”因召帝入,与贵臣十余人及诸王妃等设宴庆贺。酒酣之次,上皇亲弹琵琶为乐,乃召颉利入宫,上皇曰:“汝戎狄之人,亦有此乐否?”颉利曰:“此正吾胡人所作,流入中国,何无乐乎?”上皇大喜,遂命颉利起舞,冯智戴咏诗。既而笑曰:“胡越一家,古未有也。”上皇取玉爵饮酒,就将玉爵赐之。二人拜谢,群臣迭起为寿,帝亲自捧觞进曰:“今四夷入臣,皆陛下教诲,非臣智力所能及也。”是日尽欢而罢。宋贤读史至此,赠胡越一家诗云:可汗婆娑罢舞时,南蛮酋长咏新诗。
  承欢乐凯家胡越,情未如儒也未奇。
  时帝以天下承平,皆赖诸将之力,乃于正月上旬设筵,大会群臣及蛮夷酋长于玄武门。帝头顶嵌宝金盔,身穿赭黄袍,玉带珠履,凭高而坐。群臣依次侍立左右。乐声竞奏,水陆毕陈,文官武将轮流把盏,觥筹交错。
  帝大喜,乃命二十八人各披银甲,执戟而舞,歌太平之曲。
  乐音嚎亮,极其清雅,号称七德之舞。众臣侧耳而听,暗称喝彩。太常卿萧瑀进曰:“古者,乐以象德也,陛下功德隆盛,治教体明,自古至今,未有能出陛下之右者。臣观七德之舞,形容未尽,乘今华夷将士咸集于此,可将刘武周、薛仁杲、窦建德、王民充数人擒获之状,逐一开具首尾行事,与众将士见闻,方能表陛下功德之盛也。”帝曰:“卿言谬矣!朕昔擒戮数人,彼皆一时英雄,着耀当世;况朝内之臣,亦尝北面而事之者,若表而出,使各观其故主屈辱之状,能无伤悼之情乎?”瑀拜谢曰:“陛下宽洪大德,非臣所及也。”
  时魏征在侧,独低首不视。帝以目视之,问曰:“今日斯会,亦奇逢也,颂君臣功德,玄成何无乐乎?”征曰:“臣躯微量浅,不胜杯杓,故不暇观舞耳。”帝默然。房玄龄曰:“玄成文臣,不乐武事,以今坐致太平,偃武修文,特意如此。
  然此果不足以为乐,可奏九功之舞,乃太平之气象也。”
  帝从之,遂命童子六十四人,分列八行,各顶进贤冠、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