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科幻纵览 >

第20章

科幻纵览-第20章

小说: 科幻纵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隐身的格里芬无法在伦敦生活下去,便用衣物裹紧全身,来到英国东部丘陵地带一个偏远小镇里隐居,继续实验,希望慢慢寻找显形的方法。但由于刚愎自用和极端自私,使得他最后走上与社会对抗的道路。格里芬袭击当地居民,自封为“隐身人一世”,甚至还控制流浪汉供自己役使,准备实施恐怖统治。不过,除了能隐身外,格里芬再无其它法宝,最终被村民们合力捕杀了。

不久前,科幻电影《透明人》(Hollow man)发扬了这个题材。这部电影和威尔斯的小说相差近一百年,这中间,科学研究也从“小作坊”变成了“大科学”。科研主体从某个科学狂人,变成了能够大量投资的美国军方。他们在华盛顿某处地下设置了秘密实验室,拨出大笔金钱,建立了以塞巴斯蒂为首的七人课题小组。既然是军方投资,目的当然很明确:制造出可以随意隐形和现身的士兵,潜入敌人后方,成为无敌战士。

和当年的格里芬一样,课题组组长塞巴斯蒂也是极端自我中心的天才。这种性格既促使他自告奋勇,用自己的身体作危 3ǔωω。cōm险的隐身实验,又使他在拥有隐身术后,再不想变回常人。最后,他竟然试图毁掉地下实验室,杀死所有同事和上级,以便让自己隐形的秘密保留下去,可以为非作歹,统治世间,最后,塞巴斯蒂在实验室的烈火中毁灭了。

在这两部作品里,隐身人只有“隐身”这么一个法宝,其它均如常人。但就是这一项突破,便能够对抗成群人的围捕,可见被改造的人体拥有怎样的优势。不过,虽然两部作品的情节大体类似,但毕竟过了一百年时间,“普通人”对抗隐身术的手段有了很大“进步”。在小说《隐身人》里,围捕格里芬的乡民们只会在马路上撒碎玻璃,因为格里芬必须完全裸体才能彻底隐身。到了电影《透明人》里,塞巴斯蒂的同事便可以利用红外透视镜来寻找他的下落。

前苏联科幻作家别利亚耶夫也是描写人体机能改造的专家。他在短篇科幻《瓦戈涅夫故事集》中,便将主人公瓦戈涅夫教授写成从不睡觉的人。因为他通过自我改造,让自己的两个大脑半球能够轮流休息,当然,也就是轮流工作喽。靠着这一绝技,瓦戈涅夫拥有两倍时间进行科研工作,成为世界顶尖学者。

不借助工具,自由自在地翱翔天空,也是人类的古老梦想之一。“肉体飞升之术”从来都是各类巫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飞人阿里埃利》中,别利亚耶夫让他的主人公实现了这个梦想,方法也是改造身体。上过高中的读者都知道什么叫布朗运动,它是指物质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科学家海德可以通过机体改造,使动物凭借神经系统便可以控制全身所有分子的运动方向,从而实现可控飞行。

小说开始部分极真实地描写了人类试图满足这一梦想的现实手段:巫术!主人公阿里埃利原来是印度一家“特异功能学校”的学员。他们在教师的强迫下,禁欲、断食、苦行,练得身体虚弱,头昏眼花,事实上,宗教上的许多“神迹”,或者现实中的“特异功能”,大多只是修练者把自己搞得精神恍惚后的幻觉。从这种描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人类对改造自身的追求是何等强烈。不过,阿里埃利幸运地遇到了科学家,真正获得了自由飞行能力。然后,他逃脱校方控制,飞翔于印度各地,经历了种种冒险。

在《水陆两栖人》中,别利亚耶夫又让他的主人公伊赫江德尔成为“鱼人”。这一次,小说里的施术者是隐居在阿根廷的医生萨列瓦托。他把幼年的伊赫江德尔改造成为拥有腮,可以在海洋中生存的人。从那以后,伊赫江德尔与海洋生物休戚与共,世界在他眼里完全成了新的样子。

《青春的跌宕》(中国韩松著)展示了另一种人的整体改造:青春常在!在某个未来社会中,孩子出生后就被定期注射“青春防疫针”。这样,他们从青春期开始,可以几十年间保持在青春状态,心态和身体一样也不再长大,直到有一天突然衰老、死去。无数代人以后,一批未来青年从政府控制下的秘密资料中获知,人类应该还有中年状态和老年状态,于是他们组成“反青春同盟”进行反抗,试图恢复人类的自然成长过程。

第二节:人机合体

影片《蜘蛛侠》的主人公就是一个被改造了机能的普通人。在《蜘蛛侠》里,蜘蛛侠分别与“绿妖”和“章鱼博士”对抗。这两个对头展示了另一类人体改造题材——人机合体。这类故事里的人物,他们的自然机体还处在以前的状态,但通过与机器设备结合起来,扩大了能力范围。和机体改造相同的是,这类改造后的超凡机能也可以受大脑支配。

人机合体的梦想出现得并不太久,只是近代科学技术产生以后的事情。其实,在生活中,我们能够找到类似人机合体的初步体验。比如,当人们熟练地驾驶时,往往能够体会到自己与汽车、小型汽艇、飞机合二为一的感觉。起重机操作员虽然没那么风光,但同样会感觉自己的肢体被扩大了许多倍。而一名熟练的机床操作员也能感觉到机床便是自己延长的手。另一方面,心脏起搏器、金属骨骼这些东西,也早就被植入人体里。当然,这些现实与科幻作品中的“人机合体”相比,还有着质的差异。只不过它们可以说明,“人机合体术”的幻想并非无源之水。

科幻作家在创作“人机合体”故事时,除了扩大人体能力这一点外,还着眼于展示人性和机械性的冲突。这是前面那类机体改造故事所没有的。象《蜘蛛侠》第二集中的章鱼博士,本是一个善良的科学家,但却被章鱼般的机械体控制。“章鱼博士”一边身不由己地作恶犯禁,一边努力去摆脱机械的控制。在最后时刻与身上的机械章鱼同归于尽。

关于人机合体的最初设想,只是用机器系统来维持人脑存活。这是现实中医学领域人造器官的极端夸张:既然出现了各种人造器官,那么,就让我们把除了大脑外的整个身体换成机器,看看会出现什么结果吧。别利亚耶夫的成作名《陶威尔教授的头颅》,讲的便是人脑单独存活的故事。不过,小说里的陶威尔并非自愿献出头颅,而是被他的弟子克尔恩绑架,强制实施的。克尔恩以维持头颅存活为要挟,迫使只剩下大脑的教授为自己工作。

在印度作家隆德赫的《爱因斯坦第二》中,阴谋变成了“阳谋”。斯里尼瓦桑博士被视为爱因斯坦以后最伟大的学者,印度的国宝。他正在进行统一场论研究。不过,癌症很快就要夺去他的生命。印度官方遂由奇塔莱医生主持,取下他的大脑使其单独存活。斯里尼瓦桑并不愿意被改造成一个失去人生快乐的“活电脑”,但为了能够在有生之年完成他衷爱的研究,只好同意接受手术。小说结尾,博士的大脑终于解决了统一场论的所有难题,但却没有把答案告诉那些视他为机器的人,而是用某种人们不能理解的方法自尽了。

这些故事还只是单纯描写了人脑与机械结合的可能性,并未提到这类可能性会带来行动上的自由,甚至为主人公设置了悲剧般的结局。一九六八年,美国科幻大师伊萨克阿西莫夫(IsaacAsimov,1920——1992 )在《分离主义者》这个短篇故事中,乐观地指出了“人机结合”的未来趋势。一九七二年,卡丹更以此为题材发表了长篇小说《机器改造人》。小说描述一个太空人在意外中身受重伤,当局为了挽救他的生命,将他身体多处改造,使他成为一个具有超能力的人。

在人机合体故事中,受科幻界公认的经典之作是弗雷德里克波尔(FederikPohl,1919——)于一九七六年所写的《超标准人》。我们知道,人类其实是地球环境,甚至只是地球表面陆地环境的产物,并不适应外星或者深海的环境。在《超标准人》里,未来人类准备移民火星,但火星气压极低、幅射很强。正常的人类只能穿着宇航服踏上火星,不符合在火星表面自由行动的预想。于是,宇航局不惜将宇航员维尔彻头彻尾地改造,以使其成为适应火星的人。他的双眼换成了摄像器,皮肤换成塑料,鼻子里布置了浓密的毛发,一些内脏也被更换,甚至拥有太阳能翅膀。

在改造过程中,维尔痛苦地死去。他的好友,著名宇航员罗杰托拉威被改造成第二个“超标准人”。他终于和其他自然人宇航员一起登陆了火星,但已经成为他身体一部分的机械系统发生故障,导致罗杰神经错乱,去袭击宇航员。经历了种种磨难后,罗杰还是在火星上生存了下来。只不过他已经不再是地球人,而是半机械的“火星人”了。

如上所述,太空中的许多奇景绝非人类肉眼能够目睹,而只能借助观测仪器。因为许多地方的物理环境可以轻易催垮脆弱的人体。比如说木星,它的大气厚达几千英里,其底部压力比地球深海底部的压力还大。这个大气层由氨、氢等成份组成,唯独没有人类最需要的氧。酸雨在大气中不停地下。总之,木星的真实表面和神话中的地狱有一拼。

但是,美国科幻作家西马克在短篇《有去无回》中,却让人类宇航员“赤身”进入这个地狱。原来,宇航局为了把人派进去,专门研究了“转换器”。他们从木星大气里发现了一种气体状原始生物——“跳跑人”,转换器的作用就是把人变成类似跳跑人那样的松散结构。在主人公艾伦之前,已经有四个宇航员被转换后派入木星大气,结果都有去无回,读者会以为他们已经在奇险中罹难。所以,再派艾伦去寻找他们完全是一种悲壮行为。

结果,小说后半部分为之一转:身体完全变形后的艾伦完全感受不到木星大气的“恶劣”,在他眼里,空气很美,瀑布很美,雨声很美……原来,“跳跑人”是木星环境的产物,如果人类的身体和它们一样的话,木星对他便象花园一样舒适。前面的宇航员都是乐不思蜀才有去无回的。

另一本更大胆的“人机结合”小说是科幻女作家麦卡弗里(AnneMcCaffrey1926——)创作的《歌唱之船》。一个身体有严重缺陷的少女被赋予一个新的躯体—一艘太空船,这艘太空船从此成为旅客们善解人意的好朋友。

不考查体能,只将人造脑和人脑并联,提高人的智力,也是一个常见的人机合体题材。王晋康在多篇科幻小说里描写这类主题。在小说《亚当回归》中,未来人类都植入了“生物元件电脑”,获得了比自然大脑高一百倍的智力。在外太空经历了两百年才回到地球的宇航员王亚当知道这一事实后,本能地进行了抵制。然而,那些拥有“第二智能”的未来人对此洞若观火。最后,王亚当终于明白自己的反叛行为象孩子一样可笑,终于接受了时代潮流。

在科幻小说《义犬》中,七十二个科学家自行植入“模拟人脑”。他们被人类圈禁在喜马拉雅山的一座无名雪山里,并被贬称为“大脑袋”,在世人的疑惧中离群索居。

直到有一天,一团似乎拥有智力的黑暗星云飞向地球,在灭顶之灾面前,人类才请出“大脑袋”,合作挽救共同的家园。因为只有大脑袋超凡的智力才能在极短时间里解决危机。

在美国科幻片《换妻俱乐部》(The stepford wives)中,插入人脑的芯片并不改变他的智力,而是改变他的人格,他的生活方式。一群同样娶了女强人的男人深感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在斯坦福工程师的策划下,在自己妻子的头脑中插入芯片,使他们成为“贤妻良母”。直到前电视节目主持人珍尼和老公来到这里,才结束了这场阴谋。恢复自主的妻子们又重新让她们的老公成为“妻管严”。

中文科幻里人机合体的代表作,还有台湾作家张系国的《超人列传》。在这个短篇中,未来的人类用人机合体的方式,改造一批精英学者,使他们获得超级能力,更适于科学研究工作。主人公斐人杰就是一个被施以人机合体的科学家。小说家细致入微地细致入微地描写了人机合体后的奇妙景观。

不过,《超人列传》描写的,并不是人机合体的乐观结果,而是将肉体任意改造后,固有的人性所受到的威胁。小说结尾处,绝大部分人机合体的精英们变得冷漠麻木,视生命如草芥,甚至想用人造脑代替人类延续文明。只有斐人杰在人类文明被毁灭之前,带着一男一女两个人类儿童,飞到外星,成为新世界的亚当和夏娃。

几乎同时,美国科幻评论家兼小说家奈特在一九六八年所写的短篇故事《面具》中,也指出了这个危 3ǔωω。cōm险。《面具》描述一个在月球上意外受伤的人如何被彻底地改造的过程。但全篇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