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待遇不平等审视-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群众的声讨声中被迫辞职的。由于民主政体和民主文明在全世界不断普及,早先势不两立的武装斗争已趋于缓和。从70年代开始,不少左派武装走出丛林,与执政者展开政治对话和议会权力争夺。世界政治的这种演变,从根本上说,减少了流血冲突。人类在争取权利和待遇的手段方面变得更文明,更理智,更有效。由于合作、对话、妥协并最终达成一致,当代许多国家宪法的一阶级性和一阶级专政的特点大大减少。多数国家的宪法趋向于维护全体人民的整体利益,而不仅仅是某一阶级的利益,少数人的利益和权利也都要考虑。这就是说不仅要通过民主手段实现大多数人的意志,也要通过共和手段实现少数人的意志。
这一切,都与政治科学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产力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随着人类社会的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随着政治学成为一门科学,随着人们不断总结和探讨政治科学,随着民主政体的不断建立和完善,传统的以暴力的手段来争取待遇的做法越来越少。一句话,武装斗争是旧政治科学和旧政治体制的产物。在文明和科学的政治体制下,施用暴力要求改善待遇和权利已经变得不必要。暴力冲突往往只发生在民族纠纷地区,象巴以地区,前南斯拉夫地区。这一条规律对于中国今后的政治改革特别重要。政治越民主,暴力冲突越少,社会破坏越少。同样,经济越发达越有利于实行政治民主。因此,今天的中国要大力普及政治科学和民主文明,不断实现经济进步,以适应国民对待遇不断提出的新要求。
21世纪的到来,给人类社会拉开了一个全新的历史序幕。在这100年里,人类可能再也不会发生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再也不会发生众多的国内武装斗争。尽管当前国际上的军事对抗仍然尖锐和潜伏,但人类社会发展的光明前景已经展现。只要处理得当,21世纪将是一个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发展的世纪,美丽的世纪,和平的世纪。
今天,国民待遇一词更多地运用在国际交往方面。国家与国家之间互相给予什么待遇,如何平等地进行经济、文化往来,已成为国民待遇的重要内容。世界贸易组织为各国相互间的经济交往做出了规定,各国可按一套统一的规定办事。但是,在国民待遇上真正做到公正、平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路程上已经走过了14年,至今还未进入。这说明确定相互间的贸易待遇是一件多么困难和复杂的事情。
2,经济制度与国民待遇
1975年,我当兵复员来到青岛。面对这个美丽的城市,特别是那一座座欧洲风格的小洋楼,那一条绿树掩映的街道,我惊叹不已。整整有几年的时间,沿街欣赏各种各样的房子成了我一大爱好。后来研究历史才知道,青岛是一个典型的富人居住区。如果说经济开发区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兴起的一大产物,倒不如说开发区在中国早已诞生了上百年。当年帝国主义凭借洋枪洋炮在中国沿海建立的租界,就是中国当年最早的经济开发区。
1897年,德国人以几个传教士在鲁西地区被杀事件为借口,强行派兵在胶州湾畔登陆,将方圆几十里的土地划为己有。然后便是大力开发,基础设施投资几千万马克,将胶州湾东畔的一片荒野建设成一个设计先进的现代城市。然后就是招商引资,吸引各种资金进入。最现进入青岛的是哪些人呢?是清朝的遗老遗少。这些人在辛亥革命之后,为了逃避革命,纷纷携资青岛。紧邻今天中山路的一条街曾被称为“赃官巷”。青岛象上海当年成了地主逃避太平军的避难所一样,成了清末没落官僚们的飞地。第一次大战结束青岛被收回国有之后,青岛由于优越的避暑条件,又成了国内和国外富人们度假休闲的处所。因此,青岛的建筑一座一个模样,一座一个风格,绝无重复。
在这众多的花园洋房中,有一座就是解放前山东纺织业大资本家苗海南的房子。这座楼房与我家的房子毗邻,它高高地屹立在山坡上,俯瞰着山坡对面的一片街区和海面。站在院中或二楼的大阳台上,青岛著名的风景名胜栈桥那伸向海中的小亭子以及海峡对面的山峦都可尽收眼帘。不用说,解放前这是一家人居住的房子。然而在文化大革命那个时候,这栋毫宅已经变成了五六家人居住。由于认识其中的一家人,使我有机会经常去玩,由此才得以了解这座房子的情况。
苗海南当时早已去世,据说这栋房子早年也只是他一个夫人的住所。但在文革时其夫人已被挤到二楼的一间房间里居住,其他的房间都被青岛市房管局安排上其他住户。不用说,这栋楼房当年的显赫和富态早已踪影全无。“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种情形当时在全国太普遍了。穷人占富人的房子住,大家挤在一起,真正实现了平均主义。文革后,一部分人的房屋被退还,资本家的住宅权益又得到了恢复。
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改变,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各种人的国民待遇。解放后实行公私合营,没收资本家的财产,使中国的富人命运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社会主义使穷人的生活条件得以改善,资本主义使富人的生活条件得到保障。在穷人眼里,你一个女人住那么大的楼房,我们一家人才住一间小屋,多不平等啊!所以要进驻,大家共同使用稀缺的资源。
从这里可以看出制度的来源。经济学家凡勃伦早就说过,什么是制度?制度就是人们思想观念、风俗习惯。正是这么多中国人有这种社会主义的思想和平均主义的思想,才有了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制度。所以,社会主义制度不是象有人想象的那样可以随随便便改变或消失的。多少年来,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一直希望中国改变社会制度,但中国总是没多少变化,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说明在中国有很多人对这种社会模式有要求。要改变社会制度只能是一部分人头脑中的愿望,要想把它变为现实是不容易的。
对于穷人的均贫富行动,富人是怎么看呢?是否会想到自己享受的太多,应该节省一点,匀出一些财富救济穷人呢?这样的富人肯定有。有些大资本家动辄捐出几千万或几个亿兴建公益事业,资助扶贫项目,这就是富人们对社会的关怀。例如汕头大学就是由香港李嘉诚捐助几亿港元建成的。但也确实有富人不管社会其他人而只顾自己享乐和享受,无限地占有资源和浪费资源。不要说在旧社会,就是在今天也可以看到这种现象。就说北京周围的那些豪华住宅区,在土地资源如此紧缺的中国,富人们仍然在尽量占有和浪费有限的土地。有钱就可以无限止的消费吗?这样的富人和奢侈怎能不导致穷人们的憎恨呢?
中国社会当前的确存在着一些危险。这些危险来自何处?即一些富裕起来的人们盲目地消费,贫富差距在不断的拉大。在中国还有那么多农民、那么多为基本生存而发愁的贫困人口的今天,一些大城市里先富起来的人们却在大肆装修豪华住宅,并设想如何实现住宅的智能化,搞e社区和网上生存。
人类历史是一部争夺资源和财富的历史。如果社会上财富差距拉大,生活水平和社会待遇差别拉大,那么斗争就会不可避免地激烈起来。正是由于这种斗争和争夺,最后才出现了不同制度的社会。所以,我们今天研究国民待遇,实际上更多的是在关注这个社会,更多的是在考虑如何避免可能发生的激烈争夺,如何设计出一些合理的国民待遇,在国民头脑中树立一种什么思想意识,如何摸索出一套合理的经济制度,将国家引导上一个有序、健康、发达的道路。
经济制度的变更过去影响了许多人的命运,今天也在影响着个人、企业和国家的命运。前面我讲了富人如何变穷的事情。现在来看在改革开放后的今天,普通人怎样变富。
在2001年5月14日的《21世纪经济报道》上,有一篇题为“王文京身价暴涨10亿元”的文章。改革开放仅20年,人们的个人资产已经以几十亿元来计算了。王文京是个什么人,他怎么能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就如此暴富?看来他赶上了可以致富的经济制度。这个1964年出生于江西省上饶县一个小山村的农家孩子,凭借天资聪颖15岁就考上了大学江西财经大学财会专业。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国家机关当一名公务员。特殊的专业背景使他有机会最早接触中国会计电算化业务,并很快成为业务骨干。1988年,他毅然辞职,和另一位中国软件业元老苏启强一起带着5万元借款,在北京海淀区租了一间9平方米的房子,成立了用友软件服务社。13年后,用友公司的股票已经准备在上海证交所上市,用友公司已经发展成中国数一数二的软件公司了。
这就是时代和改革给予王文京的机会和待遇。一旦有人抓住了新经济制度的机会,抓住了这种让个人赚钱和发财的国民待遇,马上就会冒出一大批富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社会的不断变化导致人们的命运也在不断升降沉浮变化。由此可以看出经济制度的改变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人们财富和社会地位的变化。
对于企业来说,不同的国民待遇也能创造出历史奇迹。就拿青岛啤酒来说,当我70年代在青岛时,这家企业的生产量可能还没有2万吨。但转眼20几年过去,青岛啤酒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全国性企业,跨地区公司,估计再过多少年会变成跨国公司。原先青岛啤酒是青岛轻工局下面的一个工厂,受制和听命于轻工局的领导,可怜巴巴地蜷缩于青岛一隅,受制于计划经营,是一个典型的地方企业,其产品可能连济南都到达不了。但在市场经济下,青岛啤酒放开手脚,在全国范围内纵横捭阖,收购兼并,没几年便将生产量从20万吨扩大到近200万吨。2000年已经稳坐全国啤酒行业第一把交椅。这种趋势再发展下去,青啤成为世界性的大公司都是有可能的。谁让青啤放开了手脚?谁给了青啤扩张的国民待遇?市场经济体制。
3,价值体系与国民待遇
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实际上都取决于思想意识。因此,价值观念才是决定国民待遇的最重要因素。前面谈到,宪法规定的是最大的国民待遇,政府部门的各项规定都是具体的国民待遇。但是宪法是怎么来的呢?应当说宪法是一个国家当权集团的政治思想,是代表这个国家当时社会的主要观念、意识和生活习惯。宪法是一个国家最大的价值体系。有什么样的思想价值体系,就有什么样的宪法。法国大革命之前,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广泛传播,影响了民众起来推翻了封建王权,建立了资产阶级专政的民主共和国。法国大革命后的第一部宪法必然代表着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贯穿着反抗王权、君权的人权精神。中国革命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的无产阶级的革命,革命党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在这一价值体系的主宰下,中国宪法所规定的国民待遇必然与西方国家的宪法有巨大的区别。
了解一个国家的国民待遇首先需要了解宪法。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式的章程应当是于1949年9月29日经过全国政协会议一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10月1日,刚刚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的毛泽东发布公告,宣布中央人民政府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本政府的施政方针。因此,在建国后的四五年里,中国政府的大政方针和国民待遇是在共同纲领的原则指导下进行的。值得一提的是,共同纲领的内容中没有提及“社会主义”。建国初期中国发展的主要目标是新民主主义,还没有提出要搞社会主义。所以,共同纲领的内容与后来宪法的内容也不同。例如,序言和第一条明确规定:“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见《新中国宪法发展史》第15 页。'
在公民权利方面,纲领宣布: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依法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思想、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讯、人身、居住、迁徙、宗教信仰及游行示威的自由权。通过共同纲领,可以看处建国初期那一时期的国民待遇。由于纲领第一条中有“团结各民主阶级”的内容,所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政府人员的安排上,也体现了各民主党派的重要地位。例如,在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