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恐怖电子书 > 宋医 >

第44章

宋医-第44章

小说: 宋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祛痰补气阳虚饵
    除祛半夏名异功
    或加香砂胃寒使
    念完之后,庞雨琴茫然将歌诀放在桌上,问道:“这是什么意思啊?”
    “这是‘四君子汤’的歌诀。四君子汤是补阳气的经方,由人参、白术、茯苓、灸甘草四味药为主,因这四味药药性平和,所以称为四君子汤,主要用来补充增强人体的气血阴阳,阳虚气弱,脾虚肺损,四肢无力。可碾成末水煎温服,也可以加生姜和大枣。这道经方经过增加,就可变化成别的药方,比如加上陈皮、半夏,就叫六君子汤,可以补气祛痰,用于阳虚气弱而有湿痰的症候”
    忽听门口有人说道:“师父,在忙呐?”
    杜文浩一抬头,只见门口站着神医钱不收,身后跟着两个徒弟阎妙手和憨头。杜文浩忙起身,微笑拱手:“神医来了,快请坐。”
    “不敢!师父在此,哪有劣徒的座位。”
    “钱神医,我都说了那拜师不算数的,这师父、劣徒啥的,再也不要说了。你再这样说,我可就无地自容了。”
    “师父当不当一回事,那是师父您的事情,劣徒说话从来说一不二!”
    杜文浩无奈苦笑,两手一摊:“那好吧,既然这样,我有个要求,这‘劣徒’的自称以后就不要说了,我觉得‘老朽’更好听一点,你以后还是自称‘老朽’好了。”
    钱不收眼中闪过一丝不悦,淡淡道:“师父既然认为劣徒已经老朽,指令劣徒自称老朽,那劣徒自当从命。”
    “你这,我是好意,你怎么反倒,好好,不说这些了,神医请坐吧!”
    钱不收摇摇头,慢吞吞走了过来,望了桌上那张写着歌诀的纸一眼,“师父将四君子汤写成歌诀了?有意思!”又扫了一眼,忽然咦了一声,拿起来瞧了一眼,脸色微变,惊讶道:“除却半夏名异功?师父知道老朽‘异功散’配方来处?”
    钱乙(钱不收)有一道经方,是将六君子汤去掉半夏而成,取名“异功散”,主治阳虚气弱而胃脘饱闷。杜文浩写的歌诀是《汤头歌诀》中的一首,杜文浩小时候就背得混瓜烂熟的。钱乙的秘方异功散被阎季忠记载在了《小儿药证直诀》里流传后世,又被清代老中医汪昂写入了《汤头歌诀》,所以杜文浩自然知道。
    钱不收以为这异功散是他不传秘方,想不到杜文浩居然知道。不过这已经不奇怪了,先前杜文浩就连说出了他两个秘藏经方,现在又说出一个来。看来,自己以为独创的东西,人家早就知道了,自己还当宝贝珍藏,想到这,钱不收禁不住有些黯然。
    雪霏儿道:“杜郎中,你还没解释最后这句‘或加香砂胃寒使’的含义呢!”
    “这个,请钱神医指点吧。”
    钱不收是宋朝大夫,这汤头歌诀是清朝写的,他见都没见过,但他毕竟是一代神医,自然不怵这种临时究问,而且四君子汤出自宋朝《和剂局方》,他自然知道。读了一遍,淡淡一笑,说道:“阳虚气弱者如果呕吐痞闷,是胃虚有寒,用六君子汤加木香、砂仁可治。就这意思,没错吧?师父。”
    “嗯,神医果然博学!”
    “师父谬赞了,师父叫老朽来,就是讲解这些经方?”
    “呵呵,当然不是,这是给她们两启蒙用的,如何能入神医法眼,嘿嘿嘿,让神医来,是想和审议探讨一下儿科的救治问题”
    阎妙手道:“师祖,你说了要传授师父治疗县尉大人妾室的秘方的,还是先传授这个,再讨论儿科救治问题吧。”
    钱不收一摆手:“无妨,一切听从你师祖的安排!”
    刚说到这,忽听门外脚步声急促,夹杂着妇人焦急的声音:“神医!请问神医在这里吗?”
    接着,一个男人背着一个十三四岁的男孩快步走进了五味堂,身边跟着一个中年妇人,焦急地呼唤着。一眼看见钱不收,又喜又急上前道:“神医,您果然在这里,快救救我孩子吧!”
    “是啊!神医,我们去了济世堂,说你到这里来了,赶紧赶来,快救救我儿子啊!”那男人背着孩子焦急地说道。
    钱不收显然认识他们,花白眉毛抖了一下,急声问:“孩子怎么了?又犯病了?”
    “是啊,今天一早在家里还好好地,突然倒在地上不知人事,手脚乱抽,两眼翻白,口吐白沫,嘴巴都咬破了,我和他娘急着抱孩子去济世堂找您,说您在这,就过来了。”
    钱不收一指大堂里侧的给危重病人用的木床,说道:“把孩子放在床上!别着急,孩子已经挺过来了,暂时没事,让老朽瞧瞧。”
    这时候,孩子已经抽搐过了,虚弱无力地躺在床上,无神的两眼望着钱不收,鼻孔里急促地呼吸着。
    钱不收在床边坐下,凝神诊脉,片刻,说道:“前次开的药还有吗?”
    “有!还有两剂没服完呢!”
    “剩下的不要服了,老朽给你重新开个方子,抓药另服。”
    杜文浩忙让开位子,钱不收也不谦让,在椅子上坐下,提笔写了一付药方,递给那孩子的母亲。
正文 第52章 烽烟再起
    那妇人拿着方子,迟疑片刻,问道:“神医,这药是去济世堂拣,还是在这五味堂拣?”
    阎妙手折扇一甩,插话道:“我师父瞧的病,开的方,自然是去我济世堂拣药,这还用问?”斜了杜文浩一眼,又补了一句:“他们以为把我师父请来,就能让他们五味堂生意好起来,这主意打得好啊!嘿嘿”
    杜文浩眉头一皱:“我先前已经说明,尊师来我五味堂,纯粹是为了切磋医术,不会让神医替我五味堂病人看病的,这妇人是来找神医的,当然算你们济世堂的病人。”
    那妇人点点头,让那男人背着孩子要走,钱不收道:“等一下!这药方在五味堂开的,当然要在五味堂拣药!”走过去将那方子取回,走到杜文浩面前,笑了笑:“师父,能否指教一下老朽用方?”
    很显然,这神医是在考校自己。杜文浩微微一笑,接过药方仔细看了看,眉头微皱,对老妇人道:“能让我给孩子诊脉吗?”
    妇人生怕得罪神医,望着钱不收不敢说话,钱不收点点头,那妇人这才男人把孩子放下,重新躺在床上。
    杜文浩坐下,看了看他的舌苔,然后凝神诊脉,片刻,问那妇人道:“你怀这孩子时,是否受过伤?尤其是腹部?或者生产时受过伤?”
    妇人想了想,说道:“是,快八个月的时候,有一次和他爹生气,跑出门的时候,曾经摔了一跤,动了胎气,流,流红了。此外没受过什么伤。”
    “孩子平时呢,大小便如何?饭量怎么样?”
    “平时好动哭闹,有时候烦躁不安,乱骂人,饭量小,一次只吃小半碗,还常吃不完。大便有点干,小便还可以。”
    杜文浩回头对钱不收:“这孩子舌质淡、苔白腻、脉滑而数,病发抽搐,两眼上翻,不省人事,醒后困倦,应当是癫癎。”
    憨头笑道:“师祖看得好准,我师父就是这么说的。《千金要方》云:‘目瞳子卒大,黑如常;鼻口青,闭目,时小惊;卧惕惕而惊,手足振摇,弄舌摇头,是癎候。’对吧?师祖。”
    杜文浩点头赞道:“嗯,没错,你背的很准。医术也应该不错嘛。”
    “嘿嘿,”憨头有些不好意思,“背医典还行,可我就是不会用,师父老说我憨,不懂灵活变方。师祖你教我如何变方,好不好?”
    “你师父是神医,他足以指点你了。”
    “哦”憨头有些失望。
    杜文浩望向钱不收:“钱神医,我的诊断如何?”
    “没错。”
    “你先前辨证是什么?先前用方是如何配伍的?能告诉我吗?”
    阎妙手又插话道:“我师父为什幺要告诉你,想偷学医术啊?”
    憨头道:“师兄,不能这么说,师祖都说了,他是和师父切磋医术”
    “切你个头!”阎妙手折扇敲了他脑袋一记。
    钱不收问:“老朽说了这病的医方,是否请师父也赐教治疗二奶奶走黄之症的法门?”
    “神医,你说不说我都会告诉你那法子,我请教你这用方,的确不是想偷学东西,而是我估计你用方有不妥之处,你可以不说,没关系的。”
    钱不收哼了一声,沉吟片刻,道:“好,那老朽就请师父你指点到底何处用方又有不妥,——这孩子先后来找老朽看过两次,老朽认为,孩子证属气火有余,火郁生痰,痰蒙心窍所致,所以方用疏肝舒郁,开窍化痰。乃白蒺藜、细柴胡、石菖蒲、灸远志、广郁金、左牡蛎、淡海藻、化橘红、竹沥半夏、朱茯神、青龙齿。”
    杜文浩点点头:“效果如何?”
    “数日后又发作几次,来我济世堂复诊,老朽扩充前制,减少了白蒺藜、淡海藻的用量,增加粉丹皮三钱,朱灯心三尺。”
    “哦,这次疗效怎样?”
    “唉!的确还是不行,病又发了。这次已经做了增减!”
    杜文浩想了想,道:“癫癎发作,多为痰火壅盛,内风挟痰横窜,气血逆乱于胸中,心神失守。先要清火化痰,熄风定癎,再重调脾胃。你的方子总体思路是对的,清热化痰没错,但你,用药太过柔润。”
    阎妙手插话道:“孩子内脏柔弱,怎么能肆意攻伐?我师父用方一向柔润稳妥,不求有功,先求无过。尤其是对孩子。”
    “钱神医的用药之道的确很有道理,只是,对幼童这样很好,但病患现在是十三四岁男童,体制比较壮实了,痰热虽盛,正气未衰,应当可以耐受攻伐重剂的,而癫癎这种病症,不用强攻,难以取得效果的。我先前对二奶奶用药,也是重剂强攻。”
    钱不收摇头:“二奶奶情况不同,她已经成年,这孩子年岁尚幼,二人不能相提并论。”
    杜文浩抖了抖手里药方:“先生原先的药方太过柔润,现在这药方尽管随证加减了,却还是换汤不换药,恐怕效果不会明显。”
    钱不收很是意外,作为神医,成名以来,在用医一道上,虽然偶然也有质疑他用方的,但最终都悦然诚服。尽管也有一些病案没能治好,但总以为不是用方的问题,遇到这年轻人后,一而再再而三指出他用方不对,虽然事实证明对方是正确的,但前面的对不一定代表后面的也对,钱不收孤傲性格和多年积累的神医威严,更让他不能接受杜文浩偏激的用药理论,浓眉一扬,悍然道:“既然老朽用方不妥,还请师父指教该如何诊治?”
    杜文浩来回走了几转,停下来,说道:“孩子既然是痰热阳证,何不用礞石滚痰丸为君剂,再辅以十味温胆汤加减来泄降涤痰?”
    钱不收微微一愣,瞧了一眼徒弟憨头。
    憨头也有些发懵,他记忆力超群,学医全靠死记硬背,虽然不知变通,但背了一肚皮的医典和方剂,可听了杜文浩说的这两味药,茫然不知,现在看见师父瞧他,禁不住有些脸红,期期艾艾道:“师父,我,我也不知道这药方出自何处。”
    杜文浩刚才是随口说出的,仔细一想,才想起礞石滚痰丸一方出自元代医家王隐君所著《泰定养生主论》,而十味温胆汤也是出自元朝,是名医危亦林撰写的《世医得效方》,钱不收他们宋朝人自己不知道。
    阎妙手道:“怎么老是用人家不知道的偏方?你这人真实的!”
    憨头瞪眼道:“师兄!别老是你你的,应该称呼师祖!师父都是叫他师父了!”
    这次阎妙手倒没敢对憨头怎么样,因为如果自己不这样称呼,那是明着和师父对着干,而且一旦被庞母知道,恐怕还得给师父惹来麻烦,只得悻悻道:“是,师祖!你这些偏方连我们师父都不知道,谁能保证它的疗效呢!”
    杜文浩微笑解释道:“这两个其实不是偏方,不过说偏方也行。我简单给你解释一下这配伍方法吧,礞石滚痰丸是一种丸剂,由黄芩、大黄、沉香、礞石组成,可以治疗癫痫。”
    “不对啊!师祖,”憨头打断了杜文浩的话,挠挠头,问道:“徒孙记得,《嘉祐本草》说礞石‘治食积不消,留滞在脏腑,食积癥块久不差。’没说可以治癫癎啊?”
    宋朝刚刚发现礞石的药性,记载在宋朝《嘉祐本草》里,但当时还不知道它可以治疗癫癎。发现它这个药效,是在李时珍的《本朝纲目》里才有,所以憨头不知道这药还有这作用。
    杜文浩道:“没错,这种药能治疗癫癎,相信我!”
    钱不收问:“方中十味温胆汤是何配伍?”
    “十味温胆汤是胆热痰火,但需要增减,山栀、川连清热,胆星、远志、郁金等化痰,枳实以破逆化痰,龙齿、牡蛎、磁石、远志镇静安神以潜阳。”
    “这礞石滚痰丸用作君剂?”
    “是啊。”
    钱不收花白浓眉一扬,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