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澳洲史 >

第58章

澳洲史-第58章

小说: 澳洲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第一个任职期间访问澳大利亚的美国总统。这次访问,美澳双方都十分
重视。约翰逊一行大约有400各随员,其中包括大批美国记者、摄影师、警
卫人员和秘密警察。澳总理赫尔特对美国总统访问欣喜若狂,陪同来访者到
处参观留影,不亦乐乎。澳大利亚工党领袖卡尔韦尔指责说,整个活动都是
政治宣传的噱头,目的是为了配合11月 26日的大选。广大反对越南战争的
群众借机游行示威,以示抗议约翰逊来访,示威的群众多次迫使他乘坐的车
停下来。新南威尔士政府总理(自由党人)因大声叫喊要其司机“从这些坏
家伙身上压过去”而臭名昭著。接待美国总统访问的所作所为再一次暴露了
保守党政府对美国的屈辱外交。
三、陷入越南战争泥沼
澳大利亚追随美国进行“遏制共产主义”,最重要的表现是参加美国发
动的越南战争。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后,越南人民在胡志明领导下举行了“8月
革命”,推翻了旧政权,建立了临时政府,宣布越南独立。接着从9月23
日起。法国殖民主义者又把战争强加在越南人民的头上,从此开始了抗法战
争。1954年7月,越南人民战胜法国,法国在签订“日内瓦协议”后被迫撤
军。但是美国打着“遏止共产主义”旗号又闯入越南进行所谓“特种战争”,
从1954—1963年美国对南越援助达40亿美元。
从美国在越南进行“特种战争”一开始,孟席斯就积极采取支持的立场。
1962年5月,孟席斯政府采取了严重的步骤,即应美国的要求派遣澳军去越
南,从此开始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沼而不能自拔。澳国防部长阿索尔·唐雷宣
布派30名澳军事教官去帮助训练南越军队。他声明说,根据东南亚集体防务
条约不能不这样做,但又强调说已指示这些去西贡的军人不得从事战斗。这
一声明显然是虚伪的。东南亚条约有关条款规定,澳大利亚做的不能超过同
盟国间相互磋商过的事情。实际上,澳大利亚派军人到后立即参加了战斗,
并因此而获得南越的勋章。当然,美国要求澳派出军人是出于政治原因,而
不是军事原因,其目的只是显示不单单是美国用战争在越南“遏止共产主
义”。
1964年8月2日,美国为了扩大越南战争把其驱逐舰“马多克斯号”派
往越南民主共和国领海寻衅。越南人民用武力将其驱逐。约翰逊政府以此为
借口于8月3日派大批军舰在北部湾巡逻,8月4日夜,美国制造了美舰遭
越南鱼雷袭击的谎言,此即轰动世界的所谓“北部湾事件。8月5日,约翰
逊以此为口实下令轰炸越南,这样美国把侵越战争扩大到北方。到1965年3
月,美国直接派到越南的军队最多时达54万多人,直接用于越南的军事开支
达3000余亿美元。
美国在越南战争泥沼中越陷越深。1964年6月8日,澳大利亚国防部长
应美国的要求将现有的兵力扩大一倍,由30人增加到60人。北部湾事件、
1964年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尤其美军在越南战争中失利,孟席斯政府于
1965年4月29日宣布再派一营军队去南越。同年5月和6月,约1500名澳
军到达南越,驻防边和,并被编入美军173空降旅。澳大利亚共产党和一些
工党人士强烈谴责派军队去越南的作法。澳大利亚工党领袖卡尔韦尔指出,
越南战争决不是由越共发动的,是越南人之间的一场内战。澳大利亚派军队
到国外去必然削弱澳大利亚的防务。他坚持认为对东南亚最有效的政策是福

利政策而不是大炮政策。
美国对越南的战争越来越困难,“特种战争”遭到破产,并遭到国内外
舆论的谴责。在这种背景下,1966 年2 月美国副总统汉弗莱访问澳大利亚,
要求提供更多的援助。澳总理赫尔特于3 月8 日宣布澳大利亚在越南的兵力
增加两倍,达到4500 人。赫尔特这一举动立即引起澳大利亚人民的强烈反
对。他们认为这样做极大的损害了澳大利亚的利益,强征青年人去越南卖命
毫无价值。共产党人、激进分子、大部分知识分子、宗教人士纷纷抗议,进
行游行示威,发表反战演说。工党也作出了反对政府参加越战的反应。赫尔
特访问华盛顿之行更加引起人民反战的高涨。
人民的反战运动还表现在强烈抗议南越总理访澳上。1967 年元月,南越
总理访澳,澳人民乘机立即又掀起了反战运动,爆发了游行示威。反对派领
袖斥南越总理是“卖国贼”和“社会道德的麻疯病人”。赫尔特却在同年10 
月17 日宣布再派1700 名士兵、一个坦克队和大批直升飞机去南越。这样,
澳军在南越的军队达到8000 人。甚至连保守的《悉尼先驱晨报》都嗤之以鼻,
说这是“给在美国威信扫地的约翰逊的一种支持”。
1968 年10 月上台的戈登内阁仍坚持赫尔特积极参加越南战争的方针。
但是这时国内反战运动出现了新的动向,青年人逃避兵役日益增多,数以千
计的青年人为逃避兵役,背井离乡到处躲藏,逃避警察,并得到千千万万年
长的人的掩护。5 月戈登内阁制定惩治逃避兵役的严厉法律,规定凡逃避兵
役或帮助者均处两年监禁。这更引起人民的反抗,反战的游行示威经常发生,
甚至反战的人们放火烧掉澳陆军总部。
1969 年尼克松任美国总统。他推行了用越南人打越南人的所谓“战争越
南化计划”,并宣布分阶段地从越南撤走美军。接替戈登任总理的麦克马洪
也仿效美国于1970 年11 月开始撤回澳军。执政的自由党和乡村党的威信扫
地,因而在1972 年大选中惨败。
工党政府上台后一再批评美国越南战争的政策。当1973 年元月23 日尼
克松总统宣布越南停火,惠特拉姆总理立即宣布撤回所有澳军,并于10 月访
问中国。
四、澳中关系的历史演变
中澳关系可以追溯到19 世纪40—50 年代。最早是中国南方沿海人民远
渡重洋去澳大利亚,从此开始了中澳关系。这种关系经过一百五十多年风风
雨雨的历史演变,最终得以保持下来,发展成今天的友好关系。
19 世纪中叶,在“淘金热”推动下,广东一带的华人漂洋过海进入澳洲
大陆。据史料记载,第一批去澳的中国人是1848 年,约100 余人,均系广东
人,被召募到澳充当劳工,签订五年合同,合同规定年工资6 英镑,期满可
留可归。1851 年墨尔本附近发现金矿,极需劳工开采。当时中国南方正值太
平天国革命。沿海一带人民纷纷出洋,是中国海外移民高潮时,其中一部分
华人南去澳洲。
来澳的华人以勤劳忠厚著称,为开发这块南方大陆做出了贡献,更重要
的是把中华民族的文化和传统美德带进了澳大利亚,为后来形成澳大利亚多
元文化和高度文明做出了贡献。
此后,华人陆续到来最多时达3。8 万人。当时,华人最多的是本地戈城,
在墨尔本以北,本地戈因蕴藏丰富金矿而出名,华人称之为“大金山”,并

把淘金砂的河称做“金沙江”。
华人的到来引起种族主义者的不满,1857 年爆发了第一次反对华人事
件,发生在勃克兰河地区,华人伤亡很多。1861 年在新南威尔士再度发生排
华事件。欧洲籍移民叫嚷“驱逐华工”。新南威尔士殖民地议会通过限制中
国人入境议案。华人与白人间出现裂痕。遗憾的是歧视华人、排斥华人,甚
至惨杀华人的事件此后屡屡发生,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形成了排斥有色人种
的“白澳政策”。
1880 年在悉尼召开了澳大利亚殖民地会议。新南威尔士殖民区总理亨
利·帕克斯担任会议主席。他在会上提出各殖民区一致行动遏止华人的动议。
除南澳大利亚和西澳大利亚代表持异议外,其他殖民区代表竟然通过了限制
华人入境的决议。
这个决议在澳大利亚历史上起了极为恶劣的作用,如1888 年再度发生排
华运动高潮。当时的清政府多次向英国提出抗议,英国只是敷衍而已。1901 
年,澳大利亚取得了自治地位,并正式建立联邦。联邦政府的行动之一就是
通过“入境移民限制法案”。这样就给予“白澳政策”以合法地位。此后澳
大利亚举国上下为种族主义情绪所弥漫,反对有色人种,包括澳洲土著黑人
的事件经常发生。
二战期间,随着澳大利亚有被日本进攻的可能,尤其国内多年反对种族
主义的斗争,国内种族主义情绪日渐减弱。澳大利亚开始重视同亚洲盟国的
关系,在这种背景下于1940 年派公使到中国当时临时首都重庆。从此中澳有
了官方的外交关系。
1949 年10 月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工党多次提出承认中国,但
由于长期执政的自由党—乡村党拒绝工党的明智政策。但在贸易上和文化上
有一定的往来。60 年代初,中国已成为澳大利亚的出口贸易的重要伙伴,仅
次于日、英、美、新、占第五位。到1970 年中国从澳进口贸易额达1。26 亿
澳元。这时贸易主要是中国购买澳大利亚的小麦,占贸易总额的94% ,达1。18 
亿澳元。同年我国对澳大利亚的出口贸易额达3208 万澳元,主要是纺织品、
服装和针织品。
1951 年,澳大利亚建立了澳中协会,旨在发展澳中友好关系,对两国文
化交流与贸易往来起了推动作用。1971 年4 月澳大利亚乒乓球队代表团访问
中国,受到中国运动员的热情欢迎。乒乓球代表团互访进一步增加了了解、
加深了友谊。
1971 年7 月,工党领袖惠特拉姆率工党代表团访华是当时世界上的重大
政治事件,对促进两国关系正常化做出了巨大贡献。1972 年工党大选获胜,
惠特拉姆12 月19 日宣誓就任总理,22 日就宣布承认中国,互派大使,同中
国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这是中澳关系发展史上的新的里程碑。从此中澳两
国政府和人民在科学、技术、文化、体育、经济、贸易诸方面展开了广泛的
交流与合作。
应中国总理周恩来的邀请,澳大利亚政府总理惠特拉姆于1973 年10 月
31 日至11 月4 日对中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所到之处受到了中国政府和人
民的热烈欢迎。
1976 年,澳政府总理弗雷泽访华,使中澳友好关系进一步发展。从1972 
—1977 年,中澳两国民间友好访问接连不断。
中澳关系友好发展是亚太地区进一步繁荣与稳定的必不可少的因素。

第九章
澳大利亚的少数民族与多元文化
澳大利亚民族是由许多民族构成的,但以不列颠人为主体。在少数民族
中,既有白人,亦有有色人种。长期以来,澳大利亚推行歧视有色人种,尤
其歧视土著黑人的民族政策,建国以后,又推行“白澳政策”。这种政策阻
碍了澳大利亚社会发展。
二战以后,澳大利亚逐步政变了种族主义的民族政策,到70 年代又废除
了“白澳政策”。这些政策上的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政治和文
化的发展。
以文化言之,澳大利亚民族文化是多元文化,但从其整体来看,不列颠
文化和土著黑人文化是构成澳大利亚民族文化的主要因素。澳大利亚著名史
学家曼宁·克拉克指出:“迄今为止,澳大利亚有两种文化,一种是土著居
民的文化,另一种是欧洲人的文化。①” 
自1901 年建国以来,特别是进入40 年代以来,澳大利亚民族文化随着
政治的变革和经济的发展亦有了巨大的进步,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之
一。
① 曼宁·克拉克:《澳大利亚简史》,中文版第3 页。

第一节澳大利亚的少数民族
一、少数民族的构成
澳大利亚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这个国家里,英裔移民占总人口的90%
以上,是最大的民族,其余都属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主要有土著黑人、意大
利人、希腊人、德国人、中国人、印度人、日本人、犹太人、南斯拉夫人,
等等。这些少数民族对澳大利亚社会的发展都起了巨大的作用。
土著黑人原是一个拥有30余万人口的民族,由于白人殖民主义的虐杀政
策,其人口日益大量减少,详见下表:
1788—1933年土著黑人人口减少状况
年代人数
1788314000
1861179400
1871155 300
1881131 400
1891110 800
190193 500
191179 100
192168 000
193366 000
资料来源:J。C。R。Camm and John Mcguilton,Australians,A Historical
Atlas,Broadway,1987,P。141。
就是说土著黑人在一百四十六年中人口减少了24。8万人,即减少了
79%,其中塔斯马尼亚人全部被虐杀殆尽。澳洲大陆上的黑人在一些地区也几
乎绝迹,如过去黑人人口最稠密的东南沿海地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