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黄昏-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为了打球走马,强取百姓的田地,作为打球跑马场,还命宫女穿五彩锦衣,穿梭来往于场中,好似蝴蝶飞舞。
花蕊夫人
孟昶嫌后宫妃嫔没有绝色美女,便广征蜀地美女以充后宫。青城有一姓费的女子,生得风姿秀逸,且擅长吟咏,精工音律。后主选入宫中,十分宠爱。因前蜀王建之妾小徐妃,号为花蕊夫人,也就袭其名称,封费氏为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每逢侍宴,红牙按拍,檀板轻敲,余音袅袅,绕梁三日。她还很会烹调,用洗净的白羊头,以红曲煮之,紧紧卷起,将石镇压,以酒淹之,使酒味入骨,然后切如纸薄,吃起来风味无穷,号称“绯羊首”,又名“酒骨糟”。又以薯药切片,莲粉拌匀,加用五味调和以进,清香扑鼻,味酥而脆,并且洁白如银,望之如月,宫中称之为“月一盘”。特别新制的其他肴馔,不计其数。后主命御膳司刊列食单,多至百卷,每值御宴,更番迭进,每天都没有重味的,让孟昶对花蕊夫人的宠爱一日胜似一日了。“要想管住男人的心,先要管住男人的胃”,这句话也许是花蕊夫人首先说的。
花蕊夫人最爱牡丹花与红栀子花。后主因此开辟宣华苑,不惜金钱,到处收集牡丹花种,栽植在内宫花圃。后主与花蕊夫人,日夕在花下吟诗作赋、饮酒弹琴。又下令首都街道遍种芙蓉。秋天芙蓉盛开,沿城四十里远近,叠锦堆霞,一眼望去,好似红云一般。倾城妇女,都来游玩,珠光宝气,绮罗成阵,箫鼓画船,逐队而行。
后主最怕热,每遇炎暑天气,便喘息不已,甚至夜间也难着枕,便在摩诃池上,建筑水晶宫殿,以为避暑之所。又凿了一处九曲龙池,婉蜒曲折,有数里之长,通入摩诃池内。最奇妙的是池内安着四架喷水机器,将机括打开,四面的池水便一起喷到空中,高达数丈,聚于殿顶,仍从四面分泻下来,归入池中。孟昶携了花蕊夫人,偕同宫眷,移入水晶宫内,以避暑热。他调寄《洞仙歌》一阕,后来被北宋苏东坡改为词曲,留传下来:“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只恐、流年暗中偷换!”夏天体凉还不出汗,成了“人体小冰箱”,这样的美女哪个男人不想搂着呢?
逸豫亡国
北宋建隆三年(962)十一月,宋太祖赵匡胤命忠武节度使王全斌为主帅,率兵骑六路大军分六路进讨,同时,他又下命在汴梁的右掖门为蜀主孟昶修建宅邸,等抓到他后好安置,显示了伐蜀的决心。
此时的孟昶仍沉浸在温柔乡里,自忖外面有王昭远这个“诸葛亮”镇抚,大可安枕无忧。听说宋兵来伐,孟昶派大臣李昊“欢送”王昭远出兵迎敌。王昭远手执铁如意,一副儒将派头,左右前后指挥,看上去很像模像样。酒至半酣,王昭远对李昊讲:“我此行出军,不仅仅是抵御敌兵,还想率领这两三万虎狼之师一直前进,夺取中原,易如反掌!”
“诸葛亮”出发后,孟昶又派他的太子孟玄喆率数万兵马把守剑门。大军出发之际,这位太子爷用豪华的绣辇抬着他好几个爱姬随行,并携带了大批乐师和乐器,随行大军也仪甲灿烂,很像一支演戏的大部队。
孟昶浑然不知灾祸将至,做了近30年太平天子,总以为天佑神庇,加之蜀道险远,以为定能使宋师无功而返。可宋军节节进取,王全斌等人连取兴州等地,一路深入,并修治被蜀军烧掉的栈道,直取天险大漫天寨。王昭远来迎击,三战三败,狂跑至利州。宋军追来,他又继续狂逃,退保剑门,依恃天险拒守。宋军从来苏小路急行军,忽然出现在蜀军身后,双方猝然交战,王昭远惊惧交加,瘫倒在胡床上不能起身。剑门失陷,王昭远再逃,没多久在东川被宋军抓获,“诸葛亮”变成了“猪狗狼”。
后蜀太子孟元喆一路上笑语喧喧,游山玩水。忽然剑门败讯传来,吓得他和几个随从弃军西奔,逃归成都。 至此,孟昶才如梦方醒,知道宋军已兵临城下。惶骇之间,他忙问左右退敌之策。良久,才有一个老将出主意:“宋军远来,势不能久,请聚兵坚守以敌之。”孟昶思忖半晌,叹息道:“我父子以丰衣美食养士四十年,一旦遇敌,不能为我尽一点心。现在要困守孤城,谁会卖命呢?”
“德高望重”的蜀国司空李昊劝孟昶“封府库请降”,无奈之下,孟昶只能听从,命李昊替自己起草降表。前蜀王衍灭亡时,降书也是这位李大人所为,因此,有人连夜在李昊大门上写了几个大字:“世修降表李家”。
王全斌大军到达成都升仙桥,孟昶备齐亡国之礼,跪于军门,送上降表。自宋军发兵汴京,到孟昶归降,总共才66天。后蜀灭亡了。建隆四年(963)七月,孟昶家族被迁至汴京,于明德门外素服待罪。宋太祖下诏释罪,赐孟昶冠带、袭衣,并封他为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兼中书、秦国公。7天后,这位后蜀降王就暴卒于家,估计是赵光义下的毒。
孟昶死后,宋太祖召花蕊夫人入宫。此前太祖早已闻知花蕊夫人有才名,命其作诗。这位亡国靓女随口成诵,赋《国亡》诗一首:“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赵匡胤品玩量久,心中大悦,好好地享用了花蕊夫人的雪肤冰肌。
文化建设
除了花蕊夫人外,孟昶似乎只能算一个一般的亡国之君,没什么特点。其实不然,他在文化事业上是做出了很大贡献的。
他爱好文艺辞赋,广政三年(940),他命卫尉少卿赵崇祚收集当时“诗客曲子词五百首,分为十卷”,名为《花间集》。这年四月,翰林学士欧阳炯为之作序。后人视为文人词曲之祖,对后世影响很大。第二年(941),孟昶诏令史馆编辑《古今韵会》五百卷,工程浩大,可惜没有流传下来。
广政十六年(953),孟昶命人在石头上刻《论语》、《尔雅》、《周易》、《尚书》等十经,尽依太和旧本,历时8年才刻成。又怕刻石经流传不广,就刻为木板,以便于流传。后世用木本刻书,即是始于后主孟昶。
孟昶还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画院,延请蜀中著名画师50多人住院作画,如花鸟大师黄荃父子就在被邀之列。孟昶在音乐上也有创造,今天流传在台湾的“南管”音乐,被外国人称之为“唐音”,其实也是孟昶命人制作的。
虚待斋曰
孟昶和李煜,实在有太多的相似之处。他们都是亡国之君,但都不算昏聩,更没有一点残暴,而且都是文化名人,只是孟昶更加全面,但没有太多有影响的个人作品传世,而李煜的亡国诗词则非常打动人心。这与孟昶到开封后很快被毒死有关,历史没有给他时间去创作“亡国诗篇”,而李煜则在开封活了几年,有充裕的创作时间。
孟昶有花蕊夫人,李煜则有大周后、小周后,都留下了佳话。倘若不亡国,他们与女人的故事就不会是令人回肠九转的悲剧,就没有多少感人的因素,而只能给人淫靡的口实。是亡国的悲剧成就了他们二人,但李煜说到底只是个文人而已,孟昶则因为首制文人词曲集、首开画院、大规模勒石刻经和保留下“南管”音乐,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更显赫的位置。
南唐后主李煜:爱情圣手词学宗师
唐朝末年,庐州刺史杨行密占据以扬州为中心的江淮一带,建立吴国。杨行密死后,政权落到大将徐温手中。徐温死后,养子徐知诰执掌国政,他废掉吴国末代皇帝杨溥,自己称帝,建立南唐。他说自己是唐玄宗的子孙,改名李昇。南唐后主李煜是他的孙子。
历史的安排
李煜是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个儿子,从小就与众不同,尤其是他的长相,丰额骈齿,有一目是重瞳,按照相面人的说法,他很有富贵相。按照一般的继位顺序,他是没有机会做皇帝的,但他的五个哥哥都死得很早,所以李煜才被封为吴王,做了太子,成了皇位的继承人。李煜继位前几年,南唐国势走向衰落,他的父亲李璟在后周强大的攻势面前,将江北领土割让,南唐和后周形成隔长江对峙的局面。
在北宋建立后,李璟将南唐的都城迁到了南昌,留下太子李煜守在金陵。北宋建隆二年(961),李璟病逝,李煜继位,年仅25岁。他即位在北宋建立之后,到开宝七年(974)南唐亡国,在位13年,历史似乎专门安排他来为南唐陪葬。
李煜非常信佛,结果被赵匡胤利用。李煜用宫中的钱募人为僧,使金陵的僧人多达万人。李煜退朝后,就和皇后换上僧人的衣服,诵读经书。僧人犯了罪,不依法制裁,而是让他们诵佛,然后赦免。赵匡胤听说之后,就精选了一名口齿伶俐聪明善辩的少年,南渡去见李后主,和他讨论人生和性命之说,李后主信以为真,以为是难得的真佛出世,从此更少注重治国安邦以及边防守卫了,整天念佛。
李煜是一个很有才华的词人,书法、绘画和文章也都很出色。书法独具一格,后人称为“错金体”。但在皇帝的位子上,他对于军事不感兴趣,根本不想用兵。南都留守林仁肇说,他愿意领兵几万人北上,收复旧地。林仁肇还为李煜拟好了开脱的理由:他起兵的时候,李煜就向外发消息说林仁肇叛变,让宋朝廷知道,以后假如事成得利的是国家,如果失败就杀他全家,李煜不必承担任何责任。就是这样已经为李煜想好托辞的计划,他也没有同意,只知念佛、填词,似乎在静候灭亡的到来。
北宋他不敢与之交战,就连东边比较弱的吴越他也不敢碰,沿江巡检卢绛曾经对他说:“吴越是我们的仇敌,将来肯定会和宋朝一道攻击我们,做其帮凶,我们应当先下手灭掉他,免去后患。”李煜却说:“吴越是北方大朝的附庸,怎么能轻举妄动呢?”卢绛说:“臣请陛下以属地反叛为名先予以声讨,然后向吴越乞求援兵,等他们的援兵到了,陛下就发兵阻挡,臣再领兵悄然前去偷袭,就能一举灭掉吴越。”李煜根本听不进去。文武大臣们也只好随他一起等着北宋军队来收拾南唐了。
大周后小周后
李煜是个情种。后周显德元年(954),18岁的李煜同南唐重臣周宗之女娥皇(大周后)结为伉俪。娥皇精通文墨,琴棋书画无所不能,特别擅弹琵琶,并凭借残谱复原了已经失传200多年的《霓裳羽衣曲》。李煜与娥皇结合后,不仅找到了生活中的知己,也找到了艺术上的知音。在月明之夜,两人常常相拥相伴,浅斟低吟,或在悦耳动听的江南丝竹声中翩然起舞。李煜填词,娥皇点评,犹如琴瑟和谐:“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笙萧吹断水云愁,重按《霓裳》歌遍彻。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这对多才多艺的恩爱夫妻,和谐美满地共同生活了整整十年,并有了两个天资聪慧的儿子。可惜好景不长,北宋乾德二年(964),娥皇突患重病,终日昏睡,形容槁枯。刚开始时,李煜对娥皇关怀备至、嘘寒问暖,希望她的病情能有所好转,但娥皇的病情却一天比一天重,李煜有些绝望了。也就在这时,比娥皇小14岁的妹妹闯进了李煜的生活,她就是小周后。在她的身上,李煜仿佛又看到了昔日娥皇的神采。通过频繁的鱼雁往来和多次的谋面交谈,李煜和小周后的感情越来越炽烈。在李煜看来,她们姐妹二人就如同古时一同嫁给舜帝的娥皇和女英两姐妹。
于是,在一个树影婆娑的夜晚,李煜与小周后偷偷在移风殿幽会。小周后为了放轻脚步,一只手还提着她那双刚刚脱下缀着银铃的金缕绣鞋。第二天,李煜写了一首赞美小周后大胆追求爱情的《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今霄好向郎边去。衩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小周后和李煜终日耳鬓厮磨,忽略了娥皇,但病中的娥皇早有察觉。恰在这时,李煜的次子仲宣意外夭折,这一连串的打击,将娥皇迅速推向死亡。临死前的娥皇原谅了李煜对她的冷淡和疏远,并留下“请薄葬”的绝笔,凄然地离开了人世,时年29岁。
娥皇的病逝,使李煜十分悲痛,亲自草拟了一篇署名“鳏夫煜”的《昭惠周后诔》,长约两千言,命石工镌刻在娥皇陵园的碑上。通篇追述了娥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