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易中天中华史卷十六:安史之乱 >

第7章

易中天中华史卷十六:安史之乱-第7章

小说: 易中天中华史卷十六:安史之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贵族眼里仍然是土包子,是尚未开化的戎狄和粗俗不堪的武夫。但,唯其如此,皇帝才会放心地把权力交给自己,就连嫉贤妒能的宰相李林甫也不设防。
  安禄山决定将装傻卖萌进行到底。
  天宝六载(747)正月,安禄山又一次觐见皇帝。这年他四十五岁,身体早已发福,据说光是肚子就重三百斤,然而跳起胡旋舞来却转动如陀螺。唐玄宗忍俊不禁,不由得半开玩笑地问:你这杂胡,肚子这么大,里面都装些什么?
  安禄山一本正经地回答:全是赤胆忠心。
  玄宗很高兴,让他见过太子。
  安禄山却问:太子是什么官?
  玄宗说:太子就是储君,朕百年之后的天下之主。
  安禄山犹豫片刻,然后一脸真诚和无辜地跪下来说:我们胡人愚蠢,不懂中华礼仪。因此,长期以来,臣只知道有陛下,不知道有太子,真是该死,罪该万死!
  毫无疑问,这是装疯卖傻。要知道,这时的安禄山已经兼任御史大夫,怎么可能连太子都不知道?恰恰相反,他太知道皇帝和宰相对太子李亨的态度,也很清楚玄宗最怕的是朝臣和边将与太子结党。因此,这不过是他自编自导自演的一台戏,要说的台词也只有一句:臣只知有陛下。
  结果,太子很尴尬,皇帝很放心。
  安禄山却得寸进尺,提出要认杨贵妃为干妈。这当然马上就得到了批准。以后每次进宫,他都是先拜贵妃,然后才拜皇帝。玄宗问:你这家伙如此这般,是何道理?
  安禄山答:胡人都是先敬母亲,后敬父亲。
  说这话时,也照样憨态可掬。'35'
  尽管谁都看得出,安禄山这是政治投机,杨玉环却不但欣然接受,还把事情越闹越大。天宝十载(751)正月,安禄山四十九岁生日第三天,三十三岁的贵妃娘娘亲自主持了洗儿礼。宫女们把安禄山像婴儿一样扔进华清池洗刷,然后用巨大的襁褓包起来,用彩车抬着招摇过市,大肆张扬。
  从此,安禄山被宫中呼为“禄儿”。'36'
  ◎安禄山与杨玉环年表
  公元 年号 月份 事件
  740 开元二十八年 不详 安禄山任平卢兵马使  十月 杨玉环与唐玄宗第一次幽会
  741 开元二十九年 正月 杨玉环被度为女道士  八月 安禄山任营州都督
  742 天宝元年 正月 安禄山任平卢节度使
  743 天宝二年 正月 安禄山第一次到长安面圣  744 天宝三载 三月 安禄山兼范阳节度使
  745 天宝四载 八月 杨玉环被册封为贵妃
  746 天宝五载 七月 第一次出宫事件
  747 天宝六载 正月 安禄山兼御史大夫
  杨玉环收安禄山为养子
  748 天宝七载 六月 赐安禄山丹书铁券
  750 天宝九载 二月 第二次出宫事件
  五月 册封安禄山为东平郡王
  751 天宝十载 正月 杨玉环为安禄山行洗儿礼  二月 安禄山兼河东节度使
  七月 唐玄宗与杨玉环海誓山盟
  755 天宝十四载 十一月 安禄山反
  756 天宝十五载 六月 杨玉环死
  很难猜出杨玉环当时的心情和想法,然而上一页的年表却表明,她和安禄山之间似乎有着某种命定前缘。他们几乎在同一年登上历史舞台,又几乎同步地得到玄宗的宠爱,尽管最后要分道扬镳。那么,当安禄山提出认这个比自己小了十六岁的女人为干妈时,她会不会心中一动呢?
  不知。也许,这不过是游戏。
  玄宗皇帝的恩宠却有着政治考量。由于继承北周宇文泰的关中本位政策,唐帝国的军事重心一直偏于西北。吐蕃的崛起和大食(阿拉伯帝国)的东进,更是使他们无暇顾及华北和东北,尽管契丹和奚人也在骚扰帝国边境。这时,最好的选择便是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代理人,帮皇帝陛下和中央政府看守好被称为“河朔”的黄河以北地区。
  安禄山,就是这样一条看门狗。
  表面上看,这个人选是合适的。我们知道,魏晋南北朝以来,河朔就一直是胡汉杂居之地,不但民风彪悍,而且情况复杂。朝廷派去的使臣,常常被当地人欺负或驱逐,就连张守珪这样的大将也感到头疼。安禄山却不同。他比胡人还要胡人,比土匪还要土匪,还怕摆不平那些混混?
  何况安禄山又是忠诚的,至少曾经忠诚。玄宗皇帝甚至想不出他不忠诚的可能性和理由——安禄山没有强大的部落势力作为资本,自己反倒是他的再生父母和救命恩人。
  安禄山也没有让皇帝失望。他总是不断送来对契丹和奚人作战的捷报,尽管这些战争其实也有一些是他为了军功而挑起的。但不管怎么说,这个番将每次进京都会献上大量的战利品,这就等于实实在在地证明了河朔地区的安宁。
  于是,安禄山的地位越来越高,权力也越来越大。也就在被杨玉环扔进华清池洗过以后一个月,他成为平卢、范阳以及河东三镇的节度使。平卢节度区治所营州,在今辽宁省朝阳市;范阳节度区治所幽州,在今北京市;河东节度区治所太原府,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这真是好大的地盘。
  至于三镇的兵力,加起来近二十万,占全国边防军的百分之四十,是中央军的两倍有余。
  呵呵,谁还能说安禄山没有谋反的资本?
  就算过去没有,现在也有了。
  但,有资本谋反,并不等于一定要反。因此,也有人说是被逼出来的。而且这个逼反安禄山的人,竟然就是他名义上的干舅舅、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37'
  '33'本节述安禄山事迹如无另注者,均见两《唐书》之安禄山传,同时请参看许道勋、赵克尧《唐玄宗传》。
  '34'见《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五天宝二年正月条。
  '35'以上均见《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五天宝六载正月条。
  '36'见(唐)姚汝能《安禄山事迹》卷上。
  '37'如《旧唐书·杨国忠传》即称,杨国忠屡于玄宗前言安禄山必反,“由是禄山惶惧,遂举兵以诛国忠为名”。
  杨国忠惹事
  杨国忠这个名字,是唐玄宗赐给他的。他是杨玉环的远房堂兄(共曾祖父),本名杨钊。父亲是个小官,母亲是武则天男宠张易之的妹妹,自己则是酒鬼、赌棍和色狼,据说跟杨玉环的姐姐(后来的虢国夫人)关系暧昧。这个家伙出身既卑微,品行又不佳,临近不惑之年也没能混出名堂,只好娶了个从良的妓女,凑凑合合在成都过日子。'38'
  谁都没想到,此人也会时来运转。
  不过,杨国忠的咸鱼翻身和飞黄腾达,倒不完全是沾了杨家姐妹的光。他最早引起玄宗注意,其实是靠了自己的拿手好戏——赌博。当时,宫中流行一种名叫樗蒲(读如初葡)的游戏。玄宗自认为天下无敌,国忠更是精于此道,结果两人棋逢对手,让皇帝陛下龙颜大悦。
  当然,杨国忠能够进宫,是靠了杨家姐妹的推荐。
  玄宗皇帝却看出杨国忠是理财的好手,便任命他担任了户部(财政部)的官员。以后,此人虽然一路攀升,兼职也非常之多,为帝国理财却始终是他的主要任务。
  事实证明,杨国忠比他的前任宇文融、裴耀卿等人更加能干也更有办法。他甚至一劳永逸地解决了中央库藏不足的问题,让好大喜功和挥霍无度的皇帝可以大手大脚。满心欢喜之余,唐玄宗应其请求赐名国忠,意思是国之忠臣。
  这时,就连李林甫也奈何不得了。
  李林甫与杨国忠的关系,经历了一个从狼狈为奸到反目为仇的过程,变化的原因当然是杨国忠的权力和野心都越来越大,势必与李林甫一决雌雄。天宝九载(750)四月,杨国忠折其左膀,御史大夫宋浑被判流放。两年之后,杨国忠又断其右臂,户部侍郎王鉷(读如洪)被赐自尽。最后,当李林甫抓住机会绝地反击时,老天爷叫走了他。
  据说,李林甫临终前,杨国忠曾前往相府探望,诚惶诚恐拜于床下。一生嫉贤妒能排斥异己的李林甫,则泪流满面地托以后事。但这些都是不管用的。这位盘踞相位十九年的老政客尸骨未寒,就被杨国忠诬以谋反。玄宗皇帝也翻脸不认人,下令打开棺材,夺走了所有的陪葬品。'39'
  当然,杨国忠也如愿以偿,成为首相。
  安禄山却不干了。
  节度三镇爵封郡王的安禄山,一生只怕一个人,那就是李林甫。而且,他对李林甫是由衷地畏惧和敬佩,心悦诚服地自认为不是对手,以至于每次线人从长安归来,他问的第一句话都是:十郎(李林甫)怎么说我?
  所以,李林甫在位时,安禄山是不敢妄自尊大,更不敢轻举妄动的。在他眼里,李林甫才是帝国的顶梁柱,唐玄宗则不过是坐在屋顶看风景的老头子。尽管那风景确实“这边独好”,但没了李林甫,就会“落叶满长安”。
  实际上,由于多次进京,安禄山早已将帝国的底细打探得一清二楚。那可真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皇帝懒惰,官员欺瞒,中央军久违沙场,当权派纸醉金迷。本应用于通报政务军情的特快专递,送来的竟是贵妃娘娘的荔枝。就连杨国忠这种靠裙带关系上位的小混混,也居然成为首相。如此腐朽不堪的政权,还有存在的合理性吗?
  安禄山嗤之以鼻。'40'
  杨国忠也咬牙切齿。因为那个每次见到李林甫,即便在寒冬腊月也会汗流浃背的安禄山,居然根本就不把自己放在眼里。于是,杨国忠一有机会就说安禄山要谋反。他甚至对唐玄宗说,请陛下召安禄山进京,他肯定不敢来。
  结果,安禄山一叫就来。
  天宝十三载(754)正月初四,安禄山在华清宫最后一次见到了玄宗。他泣不成声地说:臣本胡人,不认识字,赖陛下恩宠才有今天,现在可是要死在杨国忠手上了。
  玄宗的反应跟那些心肠柔软的慈祥老人没有两样。他看着安禄山好不容易才跪倒在地的肥胖身体,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可怜模样,不禁有些心酸,便赏赐了一大笔钱,还准备给他增加特任宰相的头衔,只不过又被杨国忠阻止。
  陛下觉得很抱歉。
  唐代陶质彩绘猎骑胡俑,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安禄山所辖三镇有近二十万兵力,其中不少是胡人骑兵。
  安禄山却心中窃喜。远在范阳的他,对于“列席国务会议”之类的虚衔没有兴趣,皇帝的歉意却能换来实惠。这些实惠包括兼领闲厩、群牧和牧总监的职务,以及一大把空白委任状。靠着前者,他暗中挑选了数千匹好马藏起来;靠着后者,他收买了成百上千的边防军将士。
  赚得满盆满罐的安禄山深知长安不可久留,便在三月一日向玄宗辞行。尽管临行前皇帝将御衣披在他身上,也尽管高力士奉命将他送出京城,安禄山仍然有如惊弓之鸟,丝毫不敢掉以轻心。他乘坐的船只十五里一换,昼夜兼程,日行数百里,差不多是一口气就赶回了范阳。
  这时,几乎谁都知道安禄山要反了。'41'
  只有唐玄宗执迷不悟。他把所有的迹象都归结为杨国忠与安禄山的矛盾,并认为这总比结党为好,却没想到这不和的两人,一个集中了行政、人事和财政的权力,另一个则是最有力量的边将,他们的对抗必将导致帝国的分裂。
  杨国忠也不放弃努力。第二年二月,安禄山派他的副将进京,提出要把节度区的汉族将领换成胡人。杨国忠和他的副手一致认为这是安禄山意在谋反的铁证,皇帝却再一次满足了那家伙的要求。两位宰相只好提出,召安禄山入朝担任国务委员,同时将范阳、平卢、河东三镇的节度使换为忠诚可靠的汉人,这样就既保全了安禄山,也保全了帝国。
  应该说,杨国忠的这个主意并不错。唐玄宗却在同意之后又反悔,派了一个宦官去范阳送礼。安禄山当然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便率领部下表演了一出出大表忠心的好戏。更重要的是,他让皇帝的这个家奴不虚此行,满载而归。
  吃饱喝足钱包鼓鼓的宦官就像得了糖果的灶王爷,当真上天言好事。玄宗皇帝则对两位宰相说:安禄山的一片忠心毋庸置疑,朕还要靠他抵御外敌保卫北疆。现在,朕亲自为他作保,任何人都不得再以此类的妄言来烦朕。'42'
  杨国忠只好自己去收集证据。他瞒着皇帝,秘密逮捕并杀害了安禄山的线人。安禄山当然马上就知道了。因为他留在长安的长子安庆宗,既是人质也是卧底。这时,满腔愤怒又惶恐不安的他,除了加快谋反步伐也别无选择。'43'
  所谓“杨国忠逼反安禄山”,这是证据之一。'44'
  现在已经无法准确判断,安禄山究竟是被逼反,还是被“催反”。但,此人与朝廷离心离德已毋庸置疑。他甚至在天宝十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