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步步生莲(回明作者新作)上 >

第117章

步步生莲(回明作者新作)上-第117章

小说: 步步生莲(回明作者新作)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浩腹纳罕:“老管家曾有信来,这……从何说起,不知老管家信上说些什么?”
  程老管家带走一间偏厅,使人上了茶,分别落座,长叹一声道:“浩哥儿,你错过了一个极佳的机会了。”
  杨浩焦急起来,忙问:“老管,到底是什么事儿,您倒是说个明白呀。”
  程老管家统兵在外时,程府大小事宜都要这老头儿料理,算得上是程将军的心腹,许多机密他都经手,寻常人家的管家自是比不了的,他叹息道:“这事儿原本是极大的机密,不能明说的,不过如今这件事却已算不得甚么秘密了。老汉就说与你听吧。头两个月,我家将军大人收到朝廷密函,说官家要御驾亲征讨伐北汉,要西北边军尽早做好准备,厘清北人细作。
  我家大人得了信了,便想到了给你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在这西北地面上,要想升官,唯有立下军功才是最快的捷径,可是你一天兵也不曾当过,匆匆入伍,哪有可能做官,若给你个小校的职位,做将军的亲兵护卫,又不知几时才有机会得以立下战功。要是让你上阵厮杀,战场上刀枪无眼,纵是大将军也未必能护得自己周全,谁来照料你,你是我程家的大恩人,万一要是有个闪失,我家老爷也过意不去。这赶巧儿,官家就来亲征北汉了,官家英明神武,此番亲率大军西征,至少也有七成胜算。我家将军便想给你个安排个军邮使的差使,专司将军大营与官家行营的通信联络之职。”
  程老管家说的口干,匆匆喝了口水,又道:“你可不要小看了这军邮使,军邮信使亦分三六九等,与行营联络的信使驿官能得以面谒天颜,那职位却也不低了。这个差事轻松、危险也小是一旦官家打了大胜仗,论功行赏下来,却又少不了你的一份功劳,这可是难得的优差啊。
  到那时我家将军自然就有理由把你提拔起来,你为人乖巧、做事伶俐,又有我家大人照拂,三五七年之后,还怕不能成为掌管西北军邮谍报的重要人物?能做此差使的,向来是主将心腹可是威风的很呐。”
  “老天,这不就是军队里的文职且是最热门的文职,不需要刀枪剑雨,却能掌握极大的权柄。”杨浩虽不曾从过军,却也知道这古代的军邮绝不只是一个传讯报信儿的系统,那是集谍报、用间、通讯等种种要务为一体的系统。如果能在这样一个系统里成为一个重要人物在地方上还不呼风唤雨,如果有朝一日能成为这个职司的掌舵人他就是西北地面儿上的大宋戴笠,那也毫不为过。
  听了这样的消息,杨浩怦然心动,紧张之余却未深思一步,想那程世雄虽感于他对程家的大恩,有心要招揽回报他么安排一个有油水的地方衙门给他个优差也算报了恩了,又岂能如此煞费苦心排他去皇帝行营镀金,替他吹嘘功劳便轻易把这么重要的一个职位许给他?他有没有这样的能力且不说,如此轻率提拔一个新人算以程世雄在军中的威望,也要顾忌各级官吏的不满,如此热忱,内中难道没有什么其他缘由?
  起来,这个安排还是那位“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折姑娘大力促成。折姑娘把他那日所说的战略思路告诉了她的父亲折大将军,什么“集中马匹,统一使用”,“被动中掌握主动,集中力量,促成局部优势,主动为自己制造有利战机”,这番话一说出来,就如醍醐灌顶,让那手握大军、权重一方的大将军豁然开朗,又惊又喜。
  这位沙场老将从不曾想到去改革前辈们留下来的这个用兵传统,但并不意味着他看不出这么改变的好处,折子渝只将杨浩的话重复了一遍,以他老辣的目光,便感觉到了这样稍稍一变,对西北战局意味着多么重大的变化。
  杨浩这个法子的的确确是行之有效的,而且对缺马的宋人来说,是在现有条件下,将战力发挥到最高水平的一个最有效办法。战场上决定胜负的因素
  天时、地利、人和、军备、后勤、将官的指挥水平、斗力和士气……任何一个因素有所提高,都可能影响到整个战局变化和战役成败,能够掌握一支强大的机动力量,在对付以机动力见长的敌军时,便掌握了一枚强有力的棋子。
  可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法子,不知多少名将却因为已经习惯了传承下来的旧的部署方法而从未想到去改变。这种新思路,还是二战期间德国人首先想到将其应用于军事之上,他们把坦克战车组成集团投入战斗,结果对上了当时仍然把坦克分散配置做辅助兵使的英法大军时,给他们造成了致命的打击,这才为军事指挥开拓了一条新的战斗思路。
  折家按此方法将马匹集中使用,在对敌西北杂胡时果然大为奏效,以前是人家人家想战则战,不想战则走,主动完全操于人手。这一来重重地挫敌锐气,尤其是西北羌人正在作乱,折家投入重兵步步为营,集中一支精锐骑兵不时出动主动寻敌作战,歼敌数千精锐,在最快的时间内平息了这场叛乱。
  眼见杨浩的办法确实有效,原本对他印象就极好的折姑娘如今更是大为青睐,立即便鼓动她九叔提拔杨浩。折姑娘的九叔就是折家谍报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折姑娘虽然不在他手下做事,其实与他的军师相仿。有折姑娘大力举荐,又见他这一番言语对折家军的战术有这么大的影响,九叔便也允了。但是要提拔重用一个人草率不得,他现在还不想让杨浩知道是折家向他摇动了橄榄枝,便授意程世雄出面,也算是对他做进一步的考察。
  杨浩对程家是有大恩的,如今又是折家的意思,程世雄还有什么不答应的。只是通过军邮系统传递的各种情报消息均需登记,而官家要御驾亲征,他的人还没到,朝廷方面的眼线细作已经遍布西北世雄不想留下什么把柄,便让老管家修书一封,以民邮渠道通知丁浩尽快赶来,以便为他妥善安排。
  这封信中当然会说的这么详细,更不会把许诺他什么官职、将来给他什么前程都写进去,但字里行间,已经透露出有一个极大的机会就在眼前,如果他有意从军,离开地方为程将军效力便尽快赶来。谁知这封信寄出去之后却如石沉大海,直到程世雄发兵随官家出征浩也没有出现。程世雄只道他胸无大志,无意离开故土从军出征,府州折家那位五姑娘更是大失所望。
  天知道造化弄人,丁大公当时已属意丁浩,为了留住他然违心地将那封邀请函付之一炬,一个青云之上的机会就这么从他手里悄悄溜走了。
  杨浩暗想如的有这样一个机会,就等于进入了西北军界的特务机关,而且很有可能身居要职,有此身份,手中不知掌握着多大的力量,要回霸州报仇雪恨拾丁庭训、丁承业父子,那还不是如弹指吹灰般容易。如今这机会已然不在了?
  他急忙问道:“老管家迟来一步,如今……已经来不及了么?”
  老管道:“如今战火已经燃起有临阵从军的道理。若是提前一月有余将你安插在军中,此时派你这个差使倒也顺理成章。现如今……官家已亲率大军到了阵前军交兵,战事正烈。若你匆匆赶到军中,立时便委你个往行营传递军情的重要差使,这也太过扎眼了。况且,你还什么规矩都还不懂,一天兵也不曾当过。值此关头,我家将军也不敢冒险啊。”
  杨浩听得头一沉,黯然不语。老管家见他神色,便安慰道:“不过,你也不用太过心急,你还年轻,机会有的是。这一仗,胜算是极大的,可是如果契丹人出兵,咱们却未必能灭得了北汉国,这仗将来还有得打呢,我家将军既有意提拔,你便不愁没有出头之日。”
  杨浩叹道:“不瞒老管家,这,在下的的确确没有收到。但是在下早已打定主意到程大人军前效力,做不做官嘛……还在其次,可是如今前方战事正急,这正是磨炼锻打自己的一个机会,杨浩实不愿留在广原坐等下一个机缘。老管家可有办法,让在下赶去程将军军前,为将军效命么?”
  “这……”老管家花白的眉毛一皱,沉吟道:“浩哥儿,如今战事正急,此时军前效力,像你这般从不曾为将领兵的人物,是不可能委以要职的。能做的只有摇旗呐喊、阵前冲锋的小卒,你……还要去么?”
  杨浩微一沉吟,坚定地道:“去,当然要去!一个好机会被我错过了,可是我未必不能抓住第二个机会,或者自己创造机会。可是如果留在这广原城里,我就绝对没有机会了!”
  老管家双眉一抖,沉声赞道:“好,少年可畏,其志可嘉。那老朽就成全你,想办法把你送至军前,至于有没有机会,那就看你的造化啦!”
  第三卷 莲子始生 第134章 围城
  汉都城,宋军四面合围,杀声震天。^^
  这是一片血与火的战场,到处是冲锋陷阵、喊杀震天的士卒,到处是倒卧血泊、已经永远也不会再爬起来的死尸。也许不久之前,这些死尸还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汉子,在这千军万马之中,他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卒,但是在他的家里,却是比天还要高出一头的夫、比君还要重上三分的父,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如今却只是一具无人顾得上多看一眼的尸骨。
  如果有北汉兵自城头向下望来,就能看见城下一片片的帽顶红缨,如火焰般飞腾,汇成了一片火海,令人望而胆寒。那是大宋禁军精锐头上的范阳帽。人马过万,无边无沿,这时城下军马何止一万,看来真有投鞭断流、举手如云的庞大气势。
  事实上,城头守军如果不是活得不耐烦了,是不会探头观望这副壮观景像的,城下那一排排集束似的弩箭,仿佛不花钱似的向城头上倾泻,暴风骤雨般的猛烈打击中,又有百余架抛石机,把一颗颗上百斤重的石弹砸向城头,每一颗巨石砸落下去,都腾起一团浓厚的黄烟,把北汉都城轰得千疮百孔。
  那城池是就地取材,用粘性极强的黄土夯打而成的,这种粘性黄土夯打结实了之后真和水泥一样坚固,又比水泥多了几分韧性,如今反倒成了比石块垒就的城池更好的凭仗。
  如果是砖石所的城墙,在这样的巨石轰砸下,很容易就要碎裂坍塌。
  城头北汉军也在顽强地城下的宋军还击着,一排排利箭在吱呀呀一阵勾魂般的弦张声后,便像蝗虫一般从城头袭向城下的宋军。丝毫不亚于宋军抛射规模的巨大石弹,用肉眼可见的速度在空中慢慢旋转着,轰地一声砸在地上,砸出一个个三尺深坑一蓬泥浪,疾速向前翻滚出数十丈距离,巨石辗过,一路血肉……
  双方在这城城下已经僵持了半个月的时间。在赵匡胤派兵剪除北汉都城外围周县的同时,便已亲率大军直捣北汉腹心。半个月来,双方损失都极其惨重,相形之下,城中的北汉军无比城下的宋军损失更大。
  尽管他们占据了地利士用命不乏勇敢,都城府库中也有充足的粮米和武器,但是比起此番御驾亲征的大宋军来,却仍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兵微将寡。
  攻城的宋军十倍于北守军,他们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武器装备堆积如山的粮米供应,后续粮秣仍在源源不断地运来,而城中则是消耗一些少一些今在箭矢方面,他们已经不得不捡拾宋军射进城来的箭枝才能满足城头守军的需要。战争的较量,很大程度上就是双方国力的较量,大宋如今的国力较之北汉岂可同日而语。
  这一战官家势在必得。这一年。赵官家刚刚四十一岁。
  如今正是他经验、精力、智慧都已到巅峰状态地年龄。他有雄才之略。更有放眼全局地战略眼光。他知道。如今芶延残喘地南唐、南汉、吴越、乃至明降实为割据地陈洪进都不堪一击。早晚他会对上真正可堪与他一战地强敌:契丹。所以来了。
  他这番御驾亲征讨伐北汉。醉翁之意乃在契丹。他地目地就是要趁北国内部不稳他们南侵地一个重要桥头堡北汉国拿下来。为今后讨伐契丹回幽云十六州做准备。
  这时地赵官家不只有雄才大略。他地个人武勇也不曾稍退半分。这时地他是那个一条蟠龙棍。打遍天下八十四军州地那个赵匡胤。在他亲自统率之下。大宋禁军人如虎、马如龙。一路西来势如破竹。连一个像样地抵挡都没有遇到。就连北汉军所谓地无敌将军刘继业。也是一战即溃。望风而逃。北汉国地外围州县城池已经一一陷落在他地手中。如今只剩下这一座孤城。北汉最后地凭仗。在这里。他终于碰上了第一场硬仗。也是此番御驾亲征地最后一仗。
  赵匡胤勒马立于高岗之上。俯瞰着眼前摇摇欲坠地北汉都城。那座城就像是滔天巨浪中地一叶孤舟。随时会遭到覆顶之灾。却总是重新出现在浪尖上。那城头、城下。就像一台不知疲倦地绞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