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思源-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顾大娘的二儿子已经在去京城的路上了,顾大娘怕委屈儿子,给了他不少钱,还让大儿子陪着去了,巧的是后来大儿媳又被查出怀孕了,顾大娘舍不得大儿媳辛苦,把大儿媳拘在家里,赶集的事她两口子包圆了,不过前面经验足,倒也不至于出什么差错。
家里的白马经过修养已经彻底好了,赵有钱一心想着牵出去骑,孙思媛总是拦着他。孙思媛给白马取名叫小白,赵有钱想到以前听过的那些“雷霆“、”闪电“,觉得自家的马怎么这么叫不出口呢……
鸡舍由疏家兄弟全权负责,顾大娘家拿鸡直接把钱给疏家兄弟,偶尔卖鸡蛋的事也是疏家兄弟做的,孵小鸡的事也被疏家兄弟包圆了。
不过随着开窝的小母鸡越来越多,鸡蛋也增加的不少,镇上的市场已经饱和了,孙思媛就想到了卖茶叶蛋,正宗的茶叶蛋是用茶叶煮的,但实际上用花椒八角等大料煮的茶叶蛋才是华夏市场主流。
孙思媛对这种曾经一度被奉为“土豪”象征的食物可是印象深刻。不过疏家人是不能出面做生意的,所以疏家兄弟找了人合作。
第二十章 桑叶养蚕
地里的庄稼刚种上,灌水锄草什么的都是赵有钱偶尔去做。因为以前的种植模式,没有锄草的说法,就是有虫害旱涝什么的才会关注一下,其他的真是全然靠“人种天收”。现在刨土安穴,植株间有了缝隙,也看得见杂草,为了庄稼长得更好,大家当然愿意锄草了。
孙思媛每天就呆在家里溜溜兔子放放马,她不许赵有钱骑小白,自己却每天都要爬上马背晃荡个把小时。赵有钱心里坚定了孙思媛是在嫌弃他,锻炼的更勤了,不过他现在已经不是当初一身肥膘的样子,虽然在变瘦但也没一开始那么明显了。
虽然不上山打猎,但他射箭的练习没停,每天都要糟蹋不少支箭,偶尔也能从天上打下飞鸟。那些功夫也没放下,配合他天生神力,徒手搏虎不敢说,一人撂翻一只大肥猪是妥妥的。
日子过的平静,久了就显得无聊,吃喝不愁,孙思媛就想到做点什么。衣食住行,衣排在第一位,孙思媛觉得其中有大文章可做。
这个世界的衣料主要是棉,麻,兽皮什么的,丝绸已经出现了,但只在宫廷使用,因为还没有人掌握养蚕的技术,只能直接利用大自然的少量野蚕,丝绸因此极为珍贵。可这一切对孙思媛来说都不是难题,她有关于养蚕的书籍,自然不怕没技术,只要有心,简直是“钱”途无量。
她有心先育种,就花钱买野蚕茧,村里小孩子知道了,成群结队进了山,找到了十几个,对孙思媛来说,已经够用了,她在自家屋后移栽了一排桑树,准备喂蚕宝宝。
稍微改造了一下房间,就是蚕室了,孙思媛每天都要关注一下蚕茧,等了五六天终于等到蚕破茧交尾,然后产卵,孙思媛看着密密麻麻的卵,觉得自家屋后的桑树叶摘光了也不够喂的。
为了加速改善蚕的品质,孙思媛从源头上下功夫,往桑树下浇了不少灵泉水,桑树的变化几乎肉眼可辨。同时,她又花钱雇人进山移桑树,在鸡舍那边栽桑树。等蚕宝宝催青后,屋后的几十棵桑树都长得郁郁葱葱,树叶肥厚,一看就很美味,额,是对于蚕宝宝来说。
山上树虽然多,但桑树并不多,孙思媛移了几百棵树苗,准备养好了之后取枝扦插。为了保证移栽的成活率,孙思媛还特意往鸡舍那边的井里放了不少灵泉水,让赵有钱有空就去给树浇水。
养蚕是一件需要十分细心的事,村里小孩想看看传说中的蚕宝宝都被孙思媛拒绝了,这件事她一手操办,为了给蚕室消毒每天都要烧许多热水,还特意弄了不少石灰放在家里。
这批蚕一共育了两千来只,幼蚕食量小,家里的桑叶就供的上,等长的大了食量上去了,鸡舍那边也开始采摘。
毕竟是野树移植的,长的并不好,这一期蚕是勉勉强强吃饱长大的。等蚕结茧之后,孙思媛看着可怜巴巴的桑树挺心疼的,为了保证蚕的食物供应,这些桑树差点被赵有钱直接撸光杆了。
从育蚕到结茧,整整花了两个月时间,为了让桑树繁殖,孙思媛决定收取蚕卵,下一年再继续养蚕。
桑树被大批量剪枝,其实秋期扦插以新条上部未木栓化而将木柱化的部分扦插最好,但孙思媛为了效率也顾不上许多了,最后花了半个月,扦插了三千来株,占了三亩地,这个扦插密度是非常小的,按照书上介绍密植的桑树可以达到五六千株每亩,不过孙思媛旨在获得优质桑树,并不太在意数量。
选了最好的两百个茧做种蚕,其他的茧被孙思媛烫死缫丝了,一千多个大茧,最后也只出了一斤一两的熟丝。
民间没有养蚕缫丝的技术,从头到尾都是孙思媛亲力亲为,赵有钱一个糙汉子在旁边帮不上忙,就经常跑镇上买点肉或者去鸡舍拎只鸡回来做给孙思媛吃,虽然赵有钱厨艺一般,但这份心意还是让孙思媛感动了。
十一月份,蚕卵已经保存好,桑苗也在地里安稳扎根,孙思媛就思量着拿丝去做衣裳,顺便也是探探市场。
镇上有成衣铺子,不过孙思媛打听到镇上的制衣师傅都是本地的裁缝,没人接触过丝绸,她的目标是县里的“周家制衣坊“。
周家算是半个皇商,做的是织造生意,周家制衣坊开遍全国,宫里的料子都是周家供应的,甚至一些妃子的衣服也是出自周家。论起丝绸,最不陌生的就是周家了,但民间没有丝绸流通,县上的周家制衣坊有没有接触过丝绸的师傅,孙思媛也不能肯定。
孙思媛带了四两熟丝,准备给自己和赵有钱做两身贴身衣服。早些日子,赵有钱自己拿了钱抗了木头找到木大叔,给自家做了个马车,孙思媛发现的时候,马车已经拖到家了。
知道孙思媛要去县上,赵有钱一早就把小白套在车前面了,可怜小白虽然“马大“,但抵不过赵有钱”人高“,还是被套上了。孙思媛看着这段时间养的膘肥体壮的小白,也没有什么舍不得的。
小白毕竟是第一次拖车,晃晃悠悠晌午才到县城,孙思媛索性找到客栈开了一间房,把小白交给小二,吃了顿午饭才去找周家制衣坊。
吃饭的时候,孙思媛特意问了一下小二有没有青粟做的食物,小二给推荐了青粟排骨和青粟烙。孙思媛吃着青粟烙,心想青粟食物越多越好,这样才能让青粟更加普及。赵有钱对于青粟烙没兴趣,只吃排骨,看到孙思媛咬牙切齿。
周家制衣坊全国闻名,虽然只是个小县城的铺子,但也比旁人家的制衣店装修的大气。孙思媛先看了店里展出的衣服,然后才问店里有没有丝绸衣服,答案当然是没有。小二没好气的和孙思媛解释,丝绸都是宫里贵人用的,宫里尚且不够用,又哪里能流传到民间呢。
第二十一章 蚕丝制衣
当孙思媛拿出蚕丝的时候,小二瞪大了眼睛。虽然没见过蚕丝,但他也听店里的师傅们说起过蚕丝,而这两个刚刚还被他定义为“土老鳖”的小夫妻,居然拿出了宫里贵人才能用的蚕丝。莫非,这两个人胆大包天,偷了宫里的东西?小二不敢再想下去,忙和孙思媛说请大师傅过目,就一溜烟的跑进了后院。
这个制衣坊的大师傅早年是宫里织造司的人,后来厌倦了那些乱七八糟的纷争,借着一次小错,自请出宫了。一开始听说有人拿着蚕丝来,他还不相信,但这个小二算是他半个徒弟,一向老实本分,于是他放下手中的料子,跟小二到了店里。
当他看到孙思媛手中不输于宫廷织造司的蚕丝,也瞪大了眼睛,第一反应竟然也是难道有人偷了宫里的东西?不过看着孙思媛夫妇淡定的神色,他又否决了这个想法,但内心更加激动了。
“小丫头,你这蚕丝是哪来的?”虽然知道孙思媛已经嫁人了,但大师傅已经六十多岁,叫她一声小丫头也不算过分。
“大师傅好,这是我自家养的。”孙思媛淡定回答。“什么!”大师傅刚刚才坐下,这下子惊的站了起来。看着孙思媛夫妇的眼神也凝重了许多,赵有钱以为大师傅要做什么,忙把孙思媛护在身后。
“大兄弟别误会!”看到赵有钱的表现,大师傅哪里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忙出言安抚。孙思媛在赵有钱身后直乐呵,她就是小丫头,赵有钱就是大兄弟,谁会知道赵有钱比自己还小呢!
知道孙思媛要做衣服,大师傅满口答应亲手帮他们做,没有时间挤出时间也要做,另外旁敲侧击孙思媛家中是否还有蚕丝,以及如何养蚕缫丝。孙思媛本来就是打探市场的,自然乐意透露更多。
交流的差不多后,孙思媛又买了几身衣服,虽然没有“打折”,但大师傅做主,送了几双鞋子,看着小二心疼肉痛的脸,孙思媛在心里窃喜,虽然知道再怎么送制衣坊也有的赚,但小二的表情还是愉悦了她。
拉着赵有钱在县里逛了一圈,买了不少小玩意,晚上在街边小摊吃了一路,回到客栈一夜好眠,看着枕侧安睡的孙思媛,赵有钱心里甜甜的。
白天孙思媛是想要订两间房的,赵有钱当着掌柜的面说咱们夫妻住一间就是了,省些钱还能给你买些头饰。轻轻松松把孙思媛哄好,想到亲手为孙思媛带上的木簪子,赵有钱默默发誓,将来一定给孙思媛买金银首饰,打扮的比舅母更美!
在赵有钱心里,舅母是最美的女人,虽然这一年他心里渐渐明白舅母不像她表现的那么善良。
第二天,两个人驾着马车慢慢悠悠晃回去了,一路上,孙思媛吃着刚买的肉脯干果,还时不时往赵有钱嘴里塞一个,赵有钱不管喜不喜欢,照单全收。
穿上新衣裳串门,顾大娘和木大婶都是好一通夸。孙思媛现在可比刚来的时候气色好多了,这人靠衣装,一下子就亮眼的许多。孙思媛心想,她要是穿越到结婚前,一定能找个更好的男人,然后又在心里“呸呸呸”,别不知足了,刚刚顾大娘还在夸赵有钱是一等一的好男人呢。
回到家,看到正在往桌上端菜的赵有钱,孙思媛更觉得之前是自己魔怔了,就算她找个皇帝吧,不说三宫六院那些事,单是那个男人,愿意为了宠她,去学做饭吗?
顾二哥进士及第,虽然排名靠后,但听说在京城结实了贵人,已经在定缺在了通州县,顾大哥带回了喜报,顾二哥还没回来,但顾大娘已经开始张罗在县里买房或者租房了。加上顾大嫂的肚子里诊出来是个男孩,顾家算是双喜临门了。
鸡舍的孵化一直在进行,现在已经有了一万多只大大小小的鸡,就这还是因为种鸡少,受精率低,要是加些种鸡,只怕会更多。一只阉割后的公鸡三个月就算长成了,小母鸡也三个月就能开窝,孙思媛想着,顾家要进县城,这是一个契机。
“顾大娘,这些日子你也知道的,炸鸡生意是赚钱的,可是镇上毕竟市场小,每个集市顶天了也就卖四十来只鸡,可要是把这生意做到县城,那是顶顶来钱的!顾二哥现在也算是入了官场的,哪怕娶妻也是要高些规格的,多挣些钱,将来才好打算。”
顾大娘点点头,其实这些东西她早已想过,只是还有些犹豫罢了,现在被孙思媛一说,更加动心了。村里的季家,本来是在镇上做生意的,后来捣鼓出了豆油,现在在县里开铺子,听说可比镇上来钱多了!
最后顾大娘在县里租了一个小院子,顾大娘两口子搬到了县城,顾大嫂毕竟有孕在身,就在家养胎,顾大哥每天晚上把鸡杀了腌制好,第二天早起送到县城,他再赶回来,照顾妻子和顾老太太。为了方便,顾家也买了一匹马,顾大哥还特意跟着赵有钱学了几天。
顾家进城,鸡的用量一下子就上去了,集会日能用一百多只鸡,平日也要七八十只鸡,听说有的客栈也光顾顾家的摊子。
倒是镇上,有对小夫妻找到孙思媛,从她这订鸡,接手了镇上的生意,孙思媛心想,这倒是两个心思活络的。把他们带到鸡舍,居然看到一个妇人在鸡舍,而且小夫妻上去就喊大嫂,孙思媛疑惑不已。
疏家大哥出来看到孙思媛,很是羞涩的解释了一番,孙思媛才明白,这妇人姓江,是个寡妇,疏家兄弟卖鸡蛋的时候认识的,和疏家大哥看对眼了,妇人请了自家老婆婆出门说合,老婆婆丧子多年,全靠寡媳妇服侍,也把她当半个女儿,知道疏家的情况,一开始还怕委屈了自家寡媳妇呢。
“那现在呢?”孙思媛打趣的问。按年龄,疏家大哥是自己的两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