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江城谣 >

第73章

江城谣-第73章

小说: 江城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汁儿越浓拌饭越香。”任江城心中暗笑,依言替他拌好饭,笑着放到他手里,“您快点开动吧,要不可是两个人挨饿呢。”
    童儿见杜大夫手里有了碗,才敢拿起碗盛了饭,夹了几样菜到碗里,一边儿吃去了。
    一边吃,一边偷眼瞅杜大夫,瞧着杜大夫脸色越来越好了,他咧开小嘴乐了乐,飞快的扒起饭。
    “生什么气啊,有什么气可生的。”任江城一边替杜大夫夹菜,一边轻声软语。
    杜大夫哼了一声,“还说请我的客呢,那为什么我出了密室,你们这都吃大半截了?”
    任江城无奈,“我让人请您去了,回说您正忙着呢,没空,让给您留着。我这不是每样菜都给您留着的吗,一样没敢少……”说到这儿,她好像想起了什么,忽然停下了。
    杜大夫立刻不依了,“小丫头,漏了什么?我老人家这儿漏了什么?”任江城一笑,“没什么,是几样甜品,不是冰沙就是奶冰,凉凉的,我怕您老人家吃不了。”杜大夫冲她瞪眼睛,“谁说我吃不了?谁说我是老人家吃不了?”任江城吐舌,“算我说错话了还不行么?好了,您别生气,那是饭后甜品,您先好好吃饭,等吃完了,就该上来了。”杜大夫又瞪了她两眼,继续埋头苦干。
    等到他老人家饭吃完了,奶冰还没上来,他便不高兴了,伸手掩唇,又是几声愤怒的鸟叫。
    “我不在这儿,您叫几声我就知道了,赶紧过来。现在我就坐在这儿呢,您还叫,有什么用?”任江城忍不住数落他。
    “爱叫,我叫的好听。”杜大夫玩上瘾了,又来了几声。
    任江城笑着摇头。
    她拿这位杜大夫这位老顽童也没啥办法。
    岸上出现两个穿着厨娘装束、手中小心翼翼捧着托盘的中年女子,任江城认得她们是家里的厨娘,知道是送奶冰过来的,也没放在心上。
    那两个厨娘把甘菊冷陶、荔枝奶冰、樱桃冰沙、冰镇酸梅汤等放下,便行礼退下了。
    杜大夫瞧着哪样都顺眼,“小丫头,哪样最好吃?”
    任江城自己是偏爱荔枝奶冰的,因为那个味道最像冰淇淋,便顺手指了指,“这个。不过杜大夫,真的很凉,老……您就是爱吃也别多吃,好不好?”杜大夫哪里肯听她的,舀了一勺,觉得细腻滑嫩很是美味,开开心心的吃起来,任江城说的话他只当没听到。
    岸上又有人影飘过,任江城不禁觉的奇怪,“谁会到这里来呢?”
    这是杜大夫中意的歇夏之地,除了任家人,没人会知道这里的。
    “杜大夫,您在这里么?”岸上响起桓广阳的声音。
    “原来是他。”任江城有些放心,又有些纳闷,“他怎会到了这里?”
    “十三郎,进来吧。”杜大夫扬声道。
    “是。”桓广阳答应了一声。
    没多久,他便白衣飘飘,出现在水榭之上。
    任江城含笑起身相迎,杜大夫却是捧着一盘奶冰吃的津津有味,胡乱指了指自己身边的位子,“十三郎,坐。”桓广阳和任江城彼此见过礼,便陪着他坐下了。
    “听到您的叫声,我以为您有什么事,便过来了。”桓广阳道。
    任江城半晌无语,“原来杜大夫一直是这么叫的……桓十三郎很熟悉他这一套……”
    “没事,我没事。”杜大夫一门心思都在他的奶冰上,一边吃,一边含混的说道。
    任江城不禁下力气瞅了他两眼。
    眼光却不经意间正好和桓广阳遇上。
    不知是不是因为在水榭上的缘故,桓广阳浅色眼眸中似有水波流动,光华满目。
    任江城目光却是幼稚而任性,孩子气,生机勃勃。
    两人同时愣了愣,都有些不好意思,同时转过了头。
    杜大夫专心吃奶冰,任江城和桓广阳专心发愣,童儿吃过饭,盘腿坐在水榭边上,拿张荷叶遮着脸,好奇的、偷偷的瞅着他们。
    “唔,不错,真不错。”杜大夫连声称赞。
    任江城看到水榭边有一个大大的荷叶,招手叫童儿,“过来,有冰沙吃。”童儿大喜,颠儿颠儿的跑过来,任江城将樱桃冰沙取了一半给他,“凉,小孩子不能多吃,只许吃这些。”童儿连连点头答应,捧着冰沙,喜孜孜的到一边吃去了。
    尝了一口,他小脸蛋上便露出了欢喜的笑容。
    “小丫头这奶冰做的真不赖。”杜大夫一盘荔枝奶冰下肚,惬意的叹息。
    “老……不能多吃,吃冰多了不好。”任江城忍不住提醒。
    杜大夫斜睇着她,“你是大夫我是大夫?你懂养生之道还是我懂养生之道?”
    任江城毫不示弱,“懂归懂,可是知易行难,懂了不代表能做到!”
    两人吵的挺热闹。
    桓广阳在旁含笑看着,不知怎地,只觉安然舒适,清凉沁心。
    水榭之中,真的很凉快。
    任江城和杜大夫吵了一会儿,嘻嘻笑道:“我正请着客呢,今天先吵到这儿吧,改天再继续。”杜大夫哧的一声笑了,“没理就说没理,输了就是输了,小丫头还不承认。”任江城看看天色,“我真的得回去了,她们正在樗蒲,一时看不到我还算了,许久不露面,哪有做主人的样子啊?”
    桓广阳眼眸不禁暗了暗。
    他也不能久留,任平生若是一直看不到他,会生疑心的……
    “杜大夫,我也要告辞了。”他声音中透着怅然之意。
    “一个两个的都要走,扫兴。”杜大夫怫然。
    任江城一笑,“杜大夫,我二伯父可能会到京城任尚书都令史了,他若真的来了,我家便热闹了。我保管您到时候会嫌人多,嫌烦。”杜大夫端着杯冰镇酸梅汤惬意的抿了一口,起身踱步,“你二伯父跟你阿父是兄弟,应该很像吧?他家里的小丫头像不像你?小郎像不像阿倩?若是相像,再来多少个我老人家也不会嫌烦的。”
    任江城一脸不屑,“怎么会有人像我?我这么出色的人,怎么可能有人像我?杜大夫,您可真是……”她在杜大夫面前一向随意惯了,这时也是放纵恣意,脸上的表情鲜活生动,活脱脱一个刁钻蛮横的任性女郎。
    她目光无意间掠过桓广阳的面庞。
    或许因为这水榭是阴凉地,桓广阳如白玉胜冰雪的面庞显得很柔和,眉宇间荡漾着笑意,眼神像流水似的自然流动,似醉非醉,满眼深情。
    任江城忽地停住了,要数落杜大夫的话咽了回去。
    “我老人家如何啊?”杜大夫大喇喇的问道。
    岸上传来脚步声。
    桓广阳本来耳目极为聪敏,今天却异常迟钝,等脚步声已向这边走过来时方才发觉,“女郎,这里有没有别的出路?有人来了,你还是先行离开最好。”任江城忙探身往外看了看,见任平生独自一人沿着石桥往这边走,吐舌道:“我阿父来了。这里另有出路,我先走了啊。”小小声的交代童儿,“我今天应该做主人的,我阿父知道我不好好招待客人跑到这里来玩,会不开心的。”童儿乖巧的点头,“小的明白。”任江城摸摸他的小脑袋,“乖。”冲杜大夫和桓广阳挥挥手,沿着水榭另一边轻盈的跑开了。
    她腰肢纤细,脚步很轻。
    她离开之后没多久,任平生便上来了,和杜大夫问过好,目光锋利扫了桓广阳一眼,“十三郎离席更衣,却一直没回去,仆甚是担心。”桓广阳抱歉,“途中遇到杜大夫便过来一叙,却没想到您会担心,晚辈考虑不周了。”任平生淡笑,“哪里,十三郎客气。”
    杜大夫命童儿拿了钓杆来,头上顶着大大的荷叶,坐在水边垂钓。
    任平生和桓广阳不便打扰他,告辞了出来,缓步往山上走。
    不知不觉,见碧亭已隐隐在望。
    见碧亭坐落于半山坡,山并不高,但是要走上去也不是一时半刻的事。
    “我第一次见到令爱的时候,她便是在一个山坡上。”桓广阳凝望前方,缓缓道:“那个山坡和这里不同,更陡峭一些,山坡后面悬空,若是从上面掉下来,弱质娉婷,只怕便会化为一抔黄土。”
    “你说什么?”任平生心惊胆战,脊背发凉,厉声低喝。
    阿令在一个山坡上……若是从上面掉下来,弱质娉婷,只怕便会化为一抔黄土……这是什么意思?
    桓广阳语气稳而冷,“那是在刺史府桃杏林外的山坡。当时令爱被人威逼,一步一步往后退,眼看着再有两步便要摔下来了。我不知道她当时是何感受,只记得我远远的看着,已觉心惊。”
    “竟有这种事么?”任平生脸色煞白。
    他从来不知道,他的阿令在宣州刺史府,竟有这样惊险的时刻……
    “后来呢?”任平生沉声问道。
    他不光脸色白了,嘴唇亦是没有一丝血色。
    桓广阳眸光柔和了,“后来,她跟那拨逼她后退的女郎们说了几句话,女郎们渐渐止住脚步,不再威逼于她,她安全了。”
    任平生出了一身冷汗。
    “如此。”他木木的说道。
    桓广阳转过头凝视着他,目光幽深,“逼她后退的那拨女郎人数不少,冲在最前面的那位,名叫任淑贞。”
    “任淑贞。”任平生脸色铁青。
    任淑贞,他兄长的爱女,他的侄女,阿令的堂姐,姐妹之亲,带着一拨外人逼迫自己的堂妹。
    任平生胸口一阵巨痛。阿令,他那可怜的、出生于战火之中、被迫送回刺史府的女儿,这些年来,一个人在宣州到底经历过什么?如果不是因为磨难和困苦,她又怎会聪敏慧捷,远胜同龄女郎?
    刺史府的主人是他的阿父,是阿令的祖父啊,为什么竟然会这样?
    任平生稳定下情绪,冷淡而客气的一揖,“多谢十三郎告知我这件事情。”
    “不敢。”桓广阳恭谨的还礼,“晚辈只是看到这山坡,便想起一段往事罢了。‘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即便自己亲眼看到的事,与未必便是真相了,或许这其中另有曲折,也或许女郎们只是在开玩笑,事实如何,还请您再详查。”
    孔子当年周游列国,非常穷困,没有饭吃。后来颜回弄来了米,孔子让他煮好了和大家一起吃,饭煮好后却发现他先从里面拿出饭来吃了。当时孔子没说什么,一起便教育起大家,颜回解释,“因为有些饭可能是粘上煤灰,是黑色的,我怕扔了浪费,所以把黑色的饭先吃了。”孔子才知道是冤枉了他,发出“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这样的感慨。桓广阳特地提出这句话,就是在解释他看到的也未必是事实,可能任家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或许另有内情。
    他和任家并无交情,这样委婉道来只是在因为看到了任家家丑,为避免任平生的尴尬和难堪,故意提出来的。“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我看到的也不一定是真的,你不必觉得颜面有失。
    很为任平生着想。
    任平生哪能不明白这个呢?淡淡笑了笑。
    桓十三郎年纪轻轻的,倒是很会做人。

    
    第71章
    
    两人信步向山上走。
    路两旁山花烂漫,时不时传来数声鸟鸣,却显得更加幽静了。
    任平生呼吸着空气中的花香,“还没谢谢你替我送的那封信。”
    桓广阳之所以会到刺史府,就是因为任平生的那封信。如果不是因为那封信,他根本不会去刺史府,当然也就见不到山坡上的任江城,也就不可能数月之后,和任平生有这番谈话。
    “哪里。”桓广阳谦虚,“陵江王殿下大概觉着我脚程快,才命我送信的。”
    任平生有片刻默然。
    他其实不大明白陵江王为什么要让桓家子弟替他送信。现在想想,也许没有什么深刻的原因,只是桓广阳正好要去宣州,顺路,托他送信快且稳,如此而已。
    陵江王真称得上日理万机了,知道他和范瑗一直惦记爱女,不惜亲自出面委托桓家的人替他往宣州送信。陵江王对他,也真算得上无微不至了……
    见碧亭中,桓十四郎正在好兴致的逗着任启,“阿倩小郎君,你阿父方才说过了,你年龄小,不宜饮冰,所以这奶冰你不可以再吃了,明白么?”任启认真瞅着色相诱人的荔枝味冰湛淋,馋涎欲滴,语气软糯的和桓十四郎讨价还价,“就吃一口,好么?”桓十四郎见他可爱,乐了乐,“好啊,就一口。”
    任启拿小银勺舀了一勺奶冰放入口中,“唔”了一声,小脸蛋上现出高兴的神色。
    他眼珠黑漆漆的,灵动可爱,笑起来时眼睛弯弯的像月牙,可爱极了。
    桓十四郎越发喜欢他,小声道:“阿倩小郎君,你若爱吃,多吃几口好了,我不告诉别人。”谁知任启挣扎了片刻,郑重摇了摇小脑袋,“不要,我阿姐说了,小孩子饮冰不可过多,会伤身的。”范琛和瘐涛在一边下棋,听了任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