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新二战风云 >

第183章

新二战风云-第183章

小说: 新二战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史上唯一一位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领导人。在位几年时间内,这位领导人做了一件最为惊人的大事,那就是解体了辉煌七十四年的苏维埃共和国联盟,从而将苏联的国民,从苏维埃的水深火热之中解救了出来。
不过前苏联的大多数国民似乎对这位解救了他们地领导人颇具敌意,在一九九六年的俄罗斯联邦大选中,参选的戈尔巴乔夫竟然只得到了百分之一的选票。这还不算,在普京出任俄罗斯联邦总统之后,俄国家杜马以“导致苏联解体。是我们所遭受的苦难的罪魁祸首”为罪名。向这位和平地前苏联末代领导人提出了刑事诉讼。
历史是真实的,它是最无情也是最客观的老师。《新唐书·魏征传》有云:“以史为鉴,可知兴替。”
楚思南算不得一个资深的政治家,在如何治理国家方面,他没有什么充足的、可以拿来炫耀的资本,但是同一般相比,他有一个绝大的优势,那就是他有着对苏联社会、政权、体制弊端的充分了解。既然认识到了这些弊端,那么楚思南也就等于是比别人先走了一步,他可以从杜绝这些弊端的角度出发,去考虑,去实行自己的构想。
在经过一番考虑之后,楚思南决定将目光首先调整到三个方面上,即经济调整、政治整顿、军事恢复。
军事地恢复比较容易理解,那就是在东西两个战线上,苏军地后续攻势必须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以求能够在尽可能短地时间内,结束这场该死的战争。当然,军事的恢复也不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
在楚思南的考虑中,当战争结束之后,为数数百万的苏联红军,有必要经过一场彻底的重组。毫无疑问,在历时数年的战争中,苏联红军的数量得到了全所未有的扩充,但是与此同时,军队的素质也大幅度下滑。按照楚思南的构想,一旦战争结束,苏联红军的数百大军必须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裁减,那些战斗力薄弱抑或是因减员之故而构不成编制的部队,必须裁撤下去,而那些因体格等因素不适合从军的士兵,也必须复员回乡。这是一举两得的措施,它一方面可以提升部队的战斗力,另一方面,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省军费开支。
在政治整顿上,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思想上的整顿,一个是从政者行为的整顿。前者,旨在杜绝“左”的思想以及斯大林当政时期残留下来的大俄罗斯沙文主义余毒。楚思南认为,只有做好这一步工作,才能使苏联做好迎接战后国际共运的准备工作,斯大林主持下的国际共运,是对别国政治的粗暴*涉以及苏联模式的强行倾销。很显然,这不利于国际共产主义力量的团结,也不利于共产主义世界的和谐,这是一个隐患,必须予以彻底的杜绝。至于说后者。那则是对苏联统治阶层地整顿,其主要目的,在于打击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消除苏联社会生活中所存在的特权阶层。要做到这一步,楚思南认为,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借助安全委员会的力量,毕竟在整个苏联。安全委员会的力量无所不在,纵观整个苏联历史乃至于其后俄罗斯的历史。数代领导人就是直接出身于安全委员会地,这也包括他楚思南自己。从这方面看,楚思南要想整顿好政权阶层,就必须从安全委员会着手,首先整顿好这支主要的反腐力量。
这是楚思南第二次对安全委员会实施大规模地整顿,他亲自给此时安全委员会的两位当家人,吉尔尼洛娃、克留奇科夫下了命令。那就是安全委员会中,必须成立一个新的机构——“反腐败侦察局”。该局的主要任务,就是监督安全委员会各地方组织、人员的廉政操守,该局享有不经司法审理便宣判死刑的权力,总而言之一句话,那就是对安全委员会的工作人员,一经发现涉及贪污腐败案件,无论情节轻重。一律重判重处,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安全委员会地廉洁性。
其后的一系列事实证明,反腐侦察局的工作是成功的,这个在安全委员会内职权凌驾与司法权之上的机构,在数十年的时间内一直保持着它的廉洁。尽管这个机构内部的争权夺势斗争不断,但是却从没有任何一个人涉嫌贪污腐败案件。甚至毫不客气地说,这个机构中的人,无论是地方局的负责人,还是总局的负责人,一直都是经济上清廉的代表人物。而在该局针对安全委员会人员所制定的法规中,每一项处罚地结果都是一场残酷的,任何一个安全委员会的人员,只要涉及到贪污腐败案件,委员会之外的官员会被交送检察机关审理定罪,而委员会内的人员则根本不会被这样处理。他们直接面对的。就是被安全委员会的同时抄收家产然后秘秘密处决。而对那些因为涉及到贪腐案件而叛逃国外的家伙,该局也从不放过。一九四七年。伊尔库茨克州书记苏切尔科夫涉嫌受贿案件,安全委员会经过调查,判定其有罪之后,其人叛逃南美的英国,并取得了英国政府的庇护。但是短短地一个半月之后,他便被安全委员会地特工秘密刺杀与寓所门口。这一起案件开启了安全委员会因腐败案而追杀涉案者与海外的先河,同时,也震慑了那些心存侥幸地家伙。
楚思南在苏联执行反腐工作的事实证明,腐败问题并不是无法解决克服,关键问题在于,这个政府是否真的有决心下大力气去打击腐败,是否能够动用专政的手段,给那些腐败分子抑或是倾向腐败的投机分子以血淋淋的警示。当首先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尝试贪污腐败的“鸡”被杀掉的时候,那些试图追随其后的“猴子”,便会细细思量,自己伸出去的那只手是不是应该缩回来,他们至少要考虑,自己豁出性命去攒取的那些不义之财,自己抑或是自己的家人是否有机会去享受。
楚思南不认为,而且是永远都不认为应该对那些腐败分子手下留情,既然他们贪图那些不义之财,甚至想通过那些不义之财让自己以及他们的家人过上幸福的日子,那么,反腐者就要彻底绝掉他们的念想。贪污者严处严判,所有家财全部缴收充公,让贪污者羞愧而死的同时,还要让他的家人在一无所有中,惨淡的渡过下半生。
至于说经济上的策略,楚思南就不可能考虑那么完备了,老实说,他对如何治理经济、如何发展经济这方面的问题,根本就没有什么过人的常识。当然,他了解苏联经济体制中所存在的问题,但是有一点,那就是了解问题并不等于就能够很好的解决、克服问题,这是两方面的概念,不能一概而论。的确,苏联的经济模式中,计划的东西过多,而且对轻工业和农业的重视程度也不够,但是全面抛开计划的东西就可以了吗?那显然很不现实。转过头来说,抛开对重工业的重视,转而着重发展轻工业和农业,抑或是三个方面并重,让它们齐头并进就可以了吗?很显然,那也是不可行的。
不过幸好的是,如今楚思南身为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同时又是实际上的政府首脑,所以有些问题就无须他自己去亲自想办法了。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农业之间的发展关系,处理好战后初期苏联经济工作的重点问题,楚思南所要做的,就是结合他所了解的那部分历史,提出一些关键性的矛盾点,提出工作中所应该注意到的主要问题就可以了。剩下的事情,大可以交给政府各部门去处理,否则的话,诺大一个苏维埃部长联席会议还保留着干什么?
就这样,在楚思南的思想指导下,趁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最高苏维埃全体会议闭幕不久的时间,苏联各军区代表全会、苏维埃部长联席会议先后召开。随后,按照这两次会议上所决定的会议精神,轰轰烈烈的苏联战后初期后恢复重建工作,开始展开,此后不久,苏联战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进入倒计时。

第四章 血洒诺曼底

楚思南对苏联国内政治经济举措的各项改革,打响了苏维埃联盟战后经济重建的第一枪,在四月底五月初的一段时间里,苏联各大报纸、广播,开始陆续的播放苏共党内关于党风党纪整顿、工农业经济政策调整的种种决定。在苏维埃部长联席会议结束之后,后方的各项建设工作陆续展开,而各级政府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有限偿还国家在战争期间拖欠各地农庄农民、工人的战争贷款。
在楚思南担任机械制造部部长职务的时候,为了调动国内工农的生产积极性,曾经提议以国家贷款的形式,向农民、工人开具“白条”。而今,楚思南认为到了兑现当初承诺的时候了,兑现部分“白条”,让国人看到未来的希望,这对于进一步提高国内生产积极性,推进经济的尽快恢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刚刚经历战争的国家还很困难,楚思南仍旧亲自向国家财政机构下达命令,在尽可能合适的范围内,对战时国家拖欠的款项进行一部分的偿还。
就这样,在春去夏来的季节转圜里,等候了数年,甚至是数十年的苏联人,开始感受到了空气中出现的那一缕煦暖阳光,毫无疑问,每一个人都希望这缕煦暖的阳光能够持续下去,并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扩散播撒。
就在以楚思南为核心的苏联领导层开始将主要精力转向国内战后重建问题上地时候,在数千公里之外。一场历史上前所未有而且在今后的历史长河中也不可能再次出现的规模空前的登陆作战,正在法国东部沿海的诺曼底一线惨烈的进行着。
由于历史以及政治角逐的原因,整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无数次地大规模战役,被交战双方抑或是意识形态敌对的盟军两个阵营中地史学家、政客们所篡改,但是诺曼底一线五个主要登陆场上所展开那场规模空前绝后的战役,却基本被翔实的记录了下来。
在德黑兰会议结束之后。一方面由于楚思南在对待战后欧洲问题上,同罗斯福、丘吉尔没有达成一致的共识。双方在战争结束后的利益分配上,仍旧是矛盾重重;一方面由于意大利半岛的进攻屡屡受挫,英美联军在半岛攻势进展不顺;同时,库尔斯克战役苏军的全面反攻,令原本就江河日下地德军,再次蒙受了他们所承受不起的惨重代价。经过一方思量之后,美英出于争夺利益的需求。开始正式策划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问题。
从四月初开始,以英美为主的盟军部队,开始在英国东部沿海地区待命集结,在短短不到半个月时间内,盟军便集结起为数近三百万的庞大军队。其中,陆军三十六个师,约计一百五十万大军,与陆军相对的。是规模同样庞大的海军与空军力量:军舰五千三百余艘,运输舰只五千余艘,作战飞机近一万四千架,几乎是西线德国空军力量地三十倍。
很显然,在战役发起之初,德国人就已经迈上了注定失败的惨淡之路。他们在西线所布置的兵力,根本无法同盟军的部队相比,双方的力量对比实在是悬殊的令人不忍卒睹。在东线上,从对苏战争发起地那一刻起,德军便有一百八十个师的精锐力量被牵制在了东线,而在这一百八十个师的兵力中,就包括了德军最为精锐的装甲部队。苏联人持续数年的卫国战争,已经消耗掉了德意志那庞大身躯中骨髓精华,以列宁格勒为中心的北方战役、莫斯科保卫战、布良斯克保卫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库尔斯克会战等等等等,经过这一系列的战役。德军在东线的兵力损失多达三百七十余万。当然。相对于苏联人的损失来说,德军的损失要算小了很多了。但是这绝对不是一个能够让德意志感到欣慰地理由,要知道,这损失地三百七十万兵力,绝对是德军部队中的精华,那都是经过严格训练并且在一场场残酷地战役中存活下来的优秀军人。这些兵力的损失,基本上已经标志着当初那个铁一般的德意志军人团体消失了,取而代之的,都是一些没有经过什么系统训练,临时凑数一般送上战场的新丁。如果说苏德战争之初,一个德军师可以击溃苏军一个集团军的话,那么如今,双方的实力对比已经相差无几了。转过头来看看如今东线苏德双方的兵力对比吧,在那里,苏军投入到正面一线战场的兵力,南、中、北三线加起来,足足有即时作战部队近三百万,而在一线部队后面的预备役部队,则同样有将近二百万的兵力。在这近五百万的大军中,空军拥有作战飞机两万余架,装甲部队拥有坦克近三万辆,至于说各式火炮那根本就多到无法计算了。而与之抗衡的德军,在东线如今满打满算兵力也不过二百余万,至于作战飞机与坦克,那就根本对苏军构不成威胁了。
就在这种极端不利的情况下,盟军的庞大作战机器开始在西欧运转,近三百万大军虎视眈眈,随时准备着在德国人背后狠狠的啃上一口。而此时,德军在东线的部队仅仅不过七十余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