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应该支持!你们俩辛苦了!我有点小事找一下郑书记。”刘扬对田野说。
郑小桐这才凑上前来,微微前倾身子,伸出双手握刘扬的手:“刘书记,我是郑小桐,您和田市长到温泉吃午餐吧。”
郑小桐看上去很年轻,把头发梳向后面,发油在明媚的阳光下熠熠生辉;身体壮实,西服笔挺,皮鞋锃亮。郑小桐脸上的笑是堆积起来的,看上去很殷实。
“中午我要回市里,下午还有事。我问你,今天桥头上下跪的群众是怎么回事?”
郑小桐脸上的笑凝固了,随即冷却了下来:“上访的,天天都有。我们的干部队伍中也有人不跟政府一条心,给这些人透露消息,这些人一听市里领导要来,就在那里闹。这也不是一次两次的了,刘书记您别往心里去”
刘扬停顿了几秒钟,眼睛盯着郑小桐的眼睛,缓慢地说:“给你三天时间,让今天跪在桥头的那些拆迁户住进他们的房子里;三天住不进去,你来当歧北市委书记,我到河阳干县委书记,你看怎么样?”
郑小桐的笑容又绽开了,像打开一轴画卷,徐徐缓缓的,只是这笑容不怎么好看:“刘书记,我马上办,只是您不要走,下午到我们河阳县看看我们这几年搞的一些重点项目,给我们指导指导工作!”
田野和牛跟道一直没有说话,静静地站着。刘扬伸出右手,握了握郑小桐的手,心平气和地说:“群众的事,不是小事,你不能放任不管了;项目工作是发展大计,但不能以牺牲群众利益为代价。”说罢这句话,刘扬再次握了田野和牛跟道的手,进了赵兴的车,向歧北市返回。
今天是五月九日,刘扬到歧北市上任的第三天。
下午三点,刘扬来到位于西城的六大局。这里曾是专署办公共场所,辉煌了几十年,现在好多部门搬走了,剩下了六个单位。刘扬先到市工商局,机关一片清静,没有一个没事可干的人。他没有去敲领导的门。工商局现在是省属单位,与地方政府有一段距离,地方政府出台的政策规定,工商局未必就全部执行,这几年总是别别扭扭的。这一情况,全省各地都程度不同地存在,刘扬在昆仑集团公司时知道不少。
下面一家是粮食局,小小院落干净整洁,花团锦簇。楼上没有几个人,在的要么在做事,要么看书。刘扬心情舒畅,觉得这是个好单位,风气还不错。
到农业局,一片忙乱,但都是在忙事情,他没有多待,转身进了教育局。没有人声,有看书的,有练书法的,有在电脑上玩游戏的,有坐着睡觉的。刘扬走进办公室,有两名工作人员。一个在看书,桌前的示范岗位牌上有照片、姓名、职务等,办公室副主任,见到刘扬和小何,站了起来,刘扬示意他坐下;另一个在电脑上玩“红心大战”,牌子标示是办公室主任,三十岁出头,比对面桌的副主任还要小一些。这位坐着没有动,冷若冰霜地问:“有事吗?”刘扬说:“没事,随便走走。”“随便走走?这是随便走一走的地方吗?这里不是马路,不是商场,是歧北市教育局,没事就出去!”刘扬倒笑了起来。对面的副主任惊慌失措地站了起来,想说什么,被他的上司一挥手挡了回去:“坐你的,不就是相府的丫鬟小何么,有啥大不了的事!”“你们局长呢?”刘扬随意问了一句。“不在。”冷冷地回答。“去哪里了?”“不知道。”“你打电话,我有事找他。”“我不知道局长的电话号码。”“你知道什么?”刘扬有些按捺不住了。“我知道今天晚上应该吃一顿川菜,外带一碗炸酱面。”还是如铁的冰冷。
刘扬在皮沙发上坐了下来,小何打教育局局长马国兵的电话,马国兵说他在北京。既然局长在北京,就没有必要再待下去。两个人出门,听见局长办公室有人在说话。小何再一次拨通电话,说我是刘书记的秘书小何,你把办公室门打开,刘书记就在你门口。电话断了。小何回过头叫办公室这位今天出尽了风头的办公室主任把门打开,对方说我哪有钥匙。小何没有看到副局长办公室的牌子,不便直接找到其他副职,就问一个练书法的中年人,这人还倒热情,但说领导好像都不在,去哪里了他也不知道。小何说你能不能领我们敲敲门,对方说可以。敲了四个门,没一个敲开的,最后来到办公室,中年人说:“杨主任,你看有人找领导,找了一大圈,没找到一个,你给联系一下行不行?”主任没有抬头就说:“领导出门会向我说去哪里吗?我挨的骂够多了,我还没事找事!”中年人摊开双手,无奈地说:“也确实是这样,领导出门,一般不给下面的人说去哪里,我们也不好问。两位电话联系吧。”小何要介绍刘扬,刘扬抬手阻止了:“谢谢你,打扰了!”刘扬客气地握手。
“这位局长你认识吗?”刘扬问小何。
“认识,经常到市委来。”
“工作怎么样?”
“去年的全市十佳公仆,但我看不像是个扑下身子干事的人。”
“何以见得?”
“开过几次会,一直是那份材料,一直是那些内容,老生常谈。今天你看到了,这个巷道内风气最差的一个单位,打游戏的,坐着睡觉的,一看就是一盘散沙。”
刘扬舒出一口气,问小何:“如果你是市委书记,你准备怎样处理这类事、这类人?”
小何说:“撤职查办。”
刘扬苦笑了一下:“谁接替?”
“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人。”
两个人回到市委,刘扬叫小何把组织部部长请来,来时拿上“十佳公仆”的名单和材料。
组织部长来了,介绍了这十个人的情况。刘扬淡淡一笑,竟然有郑小桐和马国兵的名字。
“郑小桐是谁推荐的?市教育局局长马国兵是谁提出的?”刘扬问。
“郑小桐是马市长推荐的,教育局的马局长是王书记提出的。”部长说。王书记是刘扬的前任王斌,现任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这两个人给你的印象怎么样?”刘扬问。
“郑小桐年轻,胆子大,魄力也大,到河阳三年,修了几条路,县城的改造力度是全市最大的,口碑还不错。马国兵是个老同志,二十多年的老县级,一直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
“郑小桐没有给二十六户拆迁户落实房子的事你知道不知道?”
“不知道。”
“从河东到河阳那段不平的路是不是在郑小桐手上修的?”
“是。郑小桐一上任就修这条路。是省上扶贫帮困的公路项目。”
“是不是比以前更不平整?”
“这条路河阳人有些怨言。”
“你怎么看?”
“省上查过,免了市交通局一个副局长的职务。”
“查出问题了吗?”
“问题不大。”
“问题不大能把路修成这个样子吗?”
部长的额头渗出了细细的汗珠。
“十佳公仆公示过没有?”
“没有。常委会先过一次,最后在党政联席会议上决定的。”
“如果在这十佳公仆里发现了什么问题,你作为组织部部长是难辞其咎的。”刘扬说,“你准备一下,我想和这十位公仆面对面座谈一次,到人家单位去,一个一个来。”
组织部部长点头时把一颗汗珠甩到了刘扬的办公桌上。
十一日上午,刘扬在组织部部长、秘书长的陪同下来到农业局。农业局一班人都在会议室等待。刘扬说:“只留局长一个人,其他同志都去忙各自的工作吧。”副职都站了起来,但不想离去。“去吧,我是来了解农业工作的,一个人说就够了,不要耽搁了大家的事。”副局长一一跟刘扬和两个常委握手,都十分地谦恭。
“歧北的三农工作是不是特别费劲?”刘扬问。
“关键是要有正确的思路。”局长张勇说,“问题是什么,什么时间解决什么问题,到什么时候要达到什么目的,想清楚了,制定了规划,真抓实干,总会有效果。”
“听说这几年农业的发展速度比工业和商业要快一些,是不是这样?”刘扬问。
“不敢这么说。”张勇诚惶诚恐,“蔬菜的种植,果业的发展,都见到了明显成效,蔬菜和果品的商品化程度有很大的提高。蔬菜种植户大多一年收入几万元,果树种植好的一年收入十几万的也有,但这只是极小的比例变态。,绝大多数农民通过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收入还是不行。”
“这几年农业方面的项目我市上得最多,是不是?”
“前几年每年就是一两千万,去年是两个亿。省上和中央对我们格外照顾,但是落实到乡一级问题还是比较多,一部分资金就被挪用了,虎头蛇尾的事不少。我们管不了人,就管不好事。辛辛苦苦争取来的项目和资金白白浪费掉,我们心里不是滋味。建议市上要出台硬办法,对完成不好的县区和乡镇,要追究领导者的责任。”
刘扬看了一眼组织部部长,说:“‘富不富,组织部’,这话有没有道理?”
组织部部长点头称是。张勇接着说:“这句话是千真万确的。农业上的项目与其说是我们基层农业部门引导发展起来的,还不如说是农民自己奋斗出来的。总有些能干的人带动了一大片,他们跑销路、跑技术、建市场、建协会,正因为我们的农民干得好,农业部和省农牧厅的领导和专家才给我们项目和资金。”
“与农民打交道,有何感受?”刘扬问。
“农民比城市人厚道。农业部和省厅的专家到我们的乡村去,那些得到扶持的农民想方设法要送点东西表达心意,专家深受感动。我们到部里和厅里去,人家一听是歧北市来的,非常热情,没有空跑的,每一次都有项目和钱给我们。有这么好的农民群众,我们工作起来也心情舒畅,有成就感。”
“过几天,我到你们项目实施地走一遍。”刘扬很振奋。座谈完,看农业信息中心。这个信息中心是国家投资三百万建立的,歧北的辣椒、花椒、苹果、桃子、雪梨、芦笋、蘑菇,以及最新的农副产品的信息都是通过这个中心发往全国各地的。张勇说,这个信息中心一年给歧北的农民挣来二十多个亿。
“好!看完了你们的项目,如果真是喷薄之势,我给你们请功,奖励你们农业部门。”刘扬谢绝了农业局挽留吃饭的请求,在教育局门口正好碰上醉得一塌糊涂的马国兵。
“你不是在北京吗?怎么在你单位门口醉生梦死呢?”刘扬一股怒火袭上心头。
马国兵躬腰抱拳,一声没吭,进了他的奔驰350轿车,出了巷道。
刘扬目送这位教育局局长,问秘书长:“我们市上的局长中这样的酒鬼还有多少?”秘书长说还有几位,不久就会碰见。
刘扬中午有接待,他们一行人要到小河区区政府招待所接待省发改委验收小河区工业技改项目的工作组。在招待所门口,又碰到两个醉汉,头抵头趴在台阶上呕吐,还哇哇大叫,互相指责不够朋友。刘扬停了下来,问身边两位常委,是不是市上的领导干部。组织部部长说,是小河区的两位副区长。刘扬上前问道:“喝多了吗?”一个抬头看了一眼,说:“你是谁?你放着你的路不走,狗拿耗子管啥闲事!走开。老子喝了一上午,能不醉吗?”
“把名字记下,时间地点都记清楚。”刘扬对组织部部长说,“明天找本人谈话,同时把他们的两个一把手叫上,问清楚是怎么回事。如果没有正当理由,就免职,什么专业就干什么去,原来在哪个单位就回到哪个单位,并通报全市,在电视和报纸上刊登出来。”
第二章 刀锋上的一点光亮
三天时间已到,郑小桐没有汇报安置拆迁户的问题。小何问了几个群众,回答是没有人找他们,他们还在租借的房子里生活。刘扬吩咐秘书长直接通知各位常委开会,专门讨论这个问题。
会议十点钟开始,市委常委悉数到会。这是刘扬到歧北市的第一次常委会会议。刘扬原设想他的第一次常委会会议应该是个庆功会,但现实却是一个问题会议。他把他心里的难受和盘托出,说:“我不想开这样一个会议,但是没有办法,三天时间过去,河阳县委书记郑小桐没见到人,也没有见到不安置的理由。大家表态,怎么办?”
先是党委系统兼职常委发言,后是市委副书记杨哲、市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王凌,一致认为要给郑小桐一个处分。刘扬问田野:“田市长,你是什么意见?”
田野说:“郑小桐应该挪个地方了,不能再在河阳干下去了。处分一定要给,但首先要考虑他到什么地方去最合适。”
刘扬心底里掠过一阵春风,他没有想到田野跟他的想法如此一致:“马市长,你的意见呢?”
马强耸了耸肩膀,看了每一个常委的脸,用唱美声歌曲的浑厚嗓音说:“我不同意田市长的意见。郑小桐是我市八个县区委书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