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越狱 >

第35章

大越狱-第35章

小说: 大越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煤炭供应跟不上,戚墅堰发电厂的供电一直不太正常,几乎每隔两、三天就要停一次电,有时停一、两个钟头,有时竟要停半天。遇到这样的情况,大家都特别高兴,可以围在一起堂而皇之地聊天,有时,那些日本教官也会兴致勃勃地加入聊天的行列,借机学习一些简单的中国话。

这些教官大都为老实本分的普通工人,身上较少军人的暴戾和凶恶,特别像伊藤英明,甚至可以说是相当和善,而且礼貌十足,工间休息的时候,经常从口袋里掏出一本袖珍版的诗集默念。据他自己说,战前他是一名工业技术学校的教员,要不是战争,恐怕至今还在北九州过着清淡的安稳日子。由于孟松胤懂得一些日语,而且技术学习方面又出类拔萃,所以很令他刮目相看,闲暇时非常乐意坐在一起交谈。

每天去车间和回号房的途中,队伍都会经过围墙边那一大片长满野草的空地,人们忍受不了饥饿的煎熬和绿色的诱惑,开始壮着胆子在走过的时候偷偷弯腰采摘,日本兵看在眼里觉得无所谓,只要不妨碍队伍的行进速度,一般都懒得去干涉,于是众人纷纷学样,路边的灰菜、蒲公英、车前草之类很快便绝了迹。孟松胤尝过一次灰菜,在车间里用热水烫一下再吃,没想到味道还相当不赖。

但是,靠近道路的野草被拔光之后,再往纵深处走,日本人就要打骂了,大家只好眼巴巴地看着远处的那大片青葱望“草”兴叹。

一天傍晚,队伍拖着疲惫的脚步慢吞吞地回号房,通过工场大门的时候,像平时一样接受搜身和金属探测器的检查,几名押送的枪兵相互交谈着点火抽烟,走在队伍前列已经受过检查的老鲁一看是个机会,带头快步走向离道路稍远处的草地,迅速采摘野草。身后的孟松胤见状立即跟进,直奔围墙下靠近埋有地雷的危险区域,因为那儿有一大蓬半人来高的马缨丹显得特别醒目。

但是,刚想动手采摘那肥厚的茎叶,却被紧跟在后的韦九一把拉住。

“有毒,不能吃。”韦九警告道。

队伍旁的枪兵大声吼叫起来,出列的人只得赶紧归队。事后,老鲁也证实了马缨丹确实有毒的说法,说乡下将其唤作“臭草”,经常有小牛、小羊和小狗误食后发生中毒,不过郎中们的偏方里头也经常用来医治气喘、发热一类的毛病。

两个星期以后,练习的项目越来越高级,从端平面、外圆柱面、台阶轴与锥度成形面的车削加工,一直发展到螺丝刀的车削方法与滚花加工……孟松胤现在最大的担忧是,学不好要遭到惩罚,但学得太好的话又无异于做鬼子的帮凶,其结果无非是尽早为清乡运动服务,制造杀人武器去残害中国同胞。

唯一的解脱之道,只有再次逃跑!但是,这又谈何容易呢?

不过,事情还是出现了转机。

一天中午,送饭的几名外牢推着手推车走进修械所,其中突然出现了刘子春的面孔。

手推车停在门外的空地上,刘子春将车上的杂面馒头装入藤筐,然后挑着担子轻快地走入机械车间。孟松胤惊喜地迎上前去招呼,老朋友相见分外亲热,只是车间门口站着枪兵,不太方便表露出来,只能使劲握了握手表示问候。

“以前来这里送饭的家伙偷日本人吃的肉被抓,被贬到厨房烧火去了,我跟他正好来个对调。”刘子春一边分发馒头,一边轻声解释。“我原先一直在厨房打杂,主要负责烧火。”

“能混到这份差事,家里花了不少钱吧?”孟松胤问道。

“唉,肯定倾家荡产喽。家里多少有点房产,我父亲还收藏了一点古董,怕是都孝敬了汉奸。”刘子春苦笑道。“跟你们比起来,人虽然轻松不少,可终究还是死路一条啊。”

像往常一样,日本教官全都聚集在门外边聊天边吃弁当,两名孤独的枪兵正好借机放松,站在旁边嘻嘻哈哈地说得起劲。刘子春扫一眼门外,见无人注意,拉着孟松胤的手转到车床的背后蹲了下来,迅速从裤兜里摸出一只不大的烤红薯往孟松胤手里一塞。

“知道今天能碰上你,特地预备的,”刘子春咧嘴一笑,“我把这玩意扔在烟囱出灰口的热煤渣里烤熟的,快吃吧,香着呢。”

孟松胤高兴得两眼放光,连表示感谢的客套话也顾不上说,将烤红薯一掰为二,举起右手的一半便连着皮往嘴里送。

“还记得以前在宪兵队的时候,我吃了你一个馒头,曾经对你许过一个愿吗?”刘子春一本正经地问道,“当时我说,今天吃你一个馒头,日后一定在松鹤楼还你一桌酒席。”

“嗯,好像有这事。”孟松胤点点头。

“现在看来,这个愿还不了啦,只能用这只烤红薯代替了。”刘子春一下子神情黯然。

“你穿上了红皮,还是有机会出去的吧?”孟松胤宽慰道。

“没用,只是活得轻松些、能吃饱饭罢了,”刘子春摇摇头,“我听说,只要是年轻人,以后一样会被送到日本去。”

“嗯,除非你家爹妈认识汪精卫,兴许还有机会出去。”孟松胤叹息道。

“行了,我还得给别的车间送饭,明天见吧。”刘子春站起身来,挑着空担走出车间。

二十五、烟囱

连续数天,每到午饭时分,刘子春总会偷偷塞给孟松胤一些食物,除了烤红薯、烤土豆之类,有一次竟然是两只烤熟的鸡蛋。

孟松胤让他以后别这么干了,免得遭来危险,刘子春毫不在乎地说,没事,鬼子从来不到厨房后面的烟囱出灰口附近去,嫌那地方太脏,连空气中都是煤灰,容易弄脏鞋袜。

一天中午,刘子春搞到一小块咸肉,用烟壳内的锡纸包裹着同样炮制后夹带进来,令孟松胤喜出望外,嚼了半天都舍不得下咽。孟松胤背靠机床蹲在地上,享受着那块干硬如脚踏车轮胎的咸肉,再次聊到了烟囱、烟灰的事,但是,刘子春随后的一句话,居然令他顿时忘记了咀嚼。

刘子春说:要是烟囱离围墙再近点的话,老子早就从烟囱口逃出去了!

孟松胤问:怎么逃?

刘子春说:太简单了,每天一大早升火之前,都要把头天烧下的煤灰扒出来,有一次我钻进出灰口,突然发现烟囱其实不像外面所看到的那么粗,而且内壁也并非绝对光滑,都是扁砌的红砖,如果光着脚丫子,摊开手脚拼命往上撑,几分钟内就能攀至烟囱口。

孟松胤问:你爬到烟囱口了?

刘子春说:是啊,还探出头去望了望四周呢。烟囱口比围墙高得多,可惜离围墙太远,否则我就想办法弄根长绳吊着身体荡过墙顶去了。

孟松胤说:不靠谱,靠绳子能荡多远,摔下来不死也残废。

刘子春说:你还别说,前面热处理车间的烟囱就离墙很近,估计也就四、五米远的样子,不过那烟囱大概有七、八米高,恐怕没那么好的体力攀到顶。

孟松胤说:高倒不怕,中途可以休息一下,分几次爬到顶。关键是离外墙的距离,要是能到现场去看一看就好了,可惜日本人不许窜岗,我晚上回号房后问问热处理车间的人,他们肯定知道得清楚些。

刘子春不过是随口一说,孟松胤倒是牢记在心头,整个下午都在琢磨这件事。晚上回了号房,马上拉着韦九走进天井,悄悄打听热处理车间的详情,如烟囱的口径、高度、离围墙的距离等。韦九说,巧了,这事得跟张桂花打听,他正好就是负责拉煤、出灰的。

“算了,先不要声张开来,”孟松胤摇摇头,“咱们得吸取上一次的教训,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怎么,还不死心?”韦九吃了一惊。

“也许,这次能找到点门道,”孟松胤沉吟道,“你明天帮我留意下炉子间的情况,比如什么时候升火、什么时候出灰、附近有没有日本人……”

刚说到这里,号房里的人三三两两地走入天井活动身体,孟松胤连忙闭嘴。

“你们俩聊什么呢?”郭松问道。

“瞎聊,累了一天,就这会儿才算放松。”孟松胤随口敷衍道。

“是啊,可把老子累坏了。”老鲁扭着腰舒展身体。

最近,老鲁一直在学习翻砂技术,每天跟一千多度的高温铁水打交道,眉毛都快被烫掉了。同在铸造车间的蒋亭虎则更惨,被分配到修模组做“冶坊工”,面对几百度的高温,在烧得发红的模箱上刷石墨水,虽然背后有风机吹出强烈的冷风,但前烫后冷两面夹攻,天天被熏得全身墨黑,实在是苦不堪言。

邱正东和洪云林听了这话也大吐苦水,说铆焊车间的活也不好干,冷铆还好点,热焊就够人喝一壶的了,一不留神就得“电光性眼炎”,眼睛红肿得像烂桃子一样,可日本人往大家的眼睛里滴几滴牛奶就算医治过了。

“他妈的,有时候老子真想一头扑进铁水里去!”蒋亭虎大骂道。“这才刚刚开始,什么时候才是个头都不知道。”

是啊,既然生不如死,有机会还是应该再冒一次险,哪怕有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孟松胤已经打定主意,明天无论如何应该想办法去热处理车间看看,观察一下炉子间附近的情况,运气好的话,也许能找到有效的逃生契机。

第二天,刘子春给孟松胤带来的是一只土豆。吃掉半只以后,孟松胤将剩下的部分藏进裤兜,问刘子春到底有什么办法让自己去热处理车间看个究竟。

“这样吧,你现在站到离车间门不远的地方去,一会儿随机应变。”刘子春吩咐道。

孟松胤站起身来,走到大门边的保温桶旁用搪瓷茶缸慢慢接水,刘子春则挑起空担,轻快地一蹦一跳走出车间。

刚出大门,刘子春一个趔趄,四脚朝天摔了个大跟斗,惹得旁边的日本教官和两名枪兵哈哈大笑,乐不可支。刘子春装作无比艰难的样子爬起身,瘸着腿走了一步,马上挤出满脸痛苦的表情,嘴里嘶嘶地直冒冷气。

“太君,走不了路了,”刘子春朝枪兵央求道,“找个人帮忙挑担吧。”

枪兵一脸幸灾乐祸的坏笑,没有多想便挥手答应。刘子春赶紧朝离门最近的孟松胤一声吆喝,指指地上的担子,意思是快来接替。孟松胤走到门边的警戒线旁,眼睛看着枪兵,迟疑着没敢迈步。

“快快的!”枪兵用生硬的中国话命令道。

孟松胤迈过警戒线,挑起地上的空担,一手扶住摇摇晃晃的刘子春,一同朝前面的车间走去,两辆装满馒头的手推车吱吱嘎嘎地跟在后面,很快便来到了隔壁的铆焊车间。

看到今天换成孟松胤进来派发馒头,大家都觉得十分奇怪,但孟松胤一言不发,小心翼翼地做完事就走。一路派发过去,很快便来到铸造车间,乘大家急不可耐地啃馒头的当口,孟松胤悄悄摸出裤兜里的那半只土豆,飞快塞进一脸吃惊的老鲁手中,若无其事地挑着空担走出大门,直奔最末端的热处理车间。

金属物体的热处理大致上分为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四项基本工艺,以提高工件耐磨、耐腐蚀的性能,改善毛坯的组织和应力状态。比如说,白口铸铁经过长时间退火处理可以提高塑性而获得可锻铸铁;齿轮经过热处理后使用寿命可以增加几十倍;廉价的碳钢通过渗入合金元素可以代替耐热钢和不锈钢……总而言之,这“四把火”都离不开热源。

热处理车间内炉子很多,渗碳炉、回火炉、淬火炉等一应俱全,其中最大的热源是一所独立的炉子间,位于热处理车间的西南端,由一名老司炉工负责烧火、操作鼓风机,张桂花则担当拉煤和出灰的体力活,每天推着一辆两头翘的翻斗“元宝车”,不停地往返于露天的煤堆和车间内的大小炉子之间。

发完馒头,孟松胤回到手推车旁,放下扁担,对刘子春递了个颜色。

“等等,我去撒个尿。”孟松胤装出松裤带的样子朝西北方向的墙角跑去。

“我也正好想撒尿。”刘子春马上会意,瘸着腿快步跟了上来。

热处理车间门口的两名枪兵看在眼里并未疑心,只管自己抽烟闲聊。推手推车的外牢是个呆头呆脑的中年汉子,坐在车扶手上两眼一直盯着枪兵手里的烟,一心希望一会儿能捡两个烟头回去过瘾,更没心思去留意刘子春想干什么。

西面的围墙与热处理车间平行,相距不过四、五米远,形成了一条狭窄的夹弄,但是,车间西面的房顶上竖着一排二米多高的电网,否则只需一架竹梯或一根绳索便可跨越夹弄了。

夹弄里,靠厂房的一面堆满了小山包一般的煤堆。

刘子春说得没错,头顶上的烟囱高约七、八米,由黄色的耐火砖砌成,而炉子间的出灰口就开在车间西墙的外面,假如从出灰口爬进烟囱,只需斜拉一根长绳,便可连接烟囱的顶端和围墙的顶端——绳子的两头各绑一只铁钩,一头勾住烟囱口,另一头甩向围墙勾住墙沿,绝对吃得起一个人的份量——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