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神扇 >

第363章

神扇-第363章

小说: 神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处是些姿态万千的巨石和苍苍郁郁的松柏,风景是静中见拙、愚中现精,所谓大巧不工正是这般了。顺着道直上了而去,便至了天烛胜景坊。对于这一路而来的奇景看的过多,行到了这里心里已是少了些新奇的感觉,听着李化、符辉和清风三人不时的惊呼着在身前身后跑来跑去,不知怎么却是一点儿也打不起精神来,只知默默的迈动着脚步。

  一路向上经过了游人较多的景点便直至了天烛峰,大小天烛峰在我看来当真是一个人们的想像而喊出的名,一座孤峰凌空而起虽有些像是支蜡烛儿,只这般大的蜡烛又有谁能使的了了,可我怎么看都像是一个老大的竽头孤零零的栽在了悬崖前,从这里看下去可以看着山下的景,纤路纵佰村落星布,有了一种脱离世俗的感觉。

  虽然这一路上奇峰俊秀松石百态,松树柏树们有些斜挂在石崖壁上、有些立在绝峰巅端有些生在巨石缝中,一棵棵比着争奇斗勇,只是这般行去没有太好的景不想有片刻的停留,顺着条更陡的山道向上攀登便到了峰顶,听着几个游人道是从这里而去便可直至北天门。

  登上峰顶顿时听着了阵阵的松涛声,那“哗哗”的声让我有种惊心动魄的感觉,好像到了大海边听着海潮风起云涌的音。从这里看去果然能见着北门,只是不忍错过可能的好景默默的顺着原道返了回去。李化不时的埋怨我几句说是该歇息片刻也能好好的看看景,只好是不予理会。符辉学了我的样儿行在了我的身侧,虽然有时可以看的见他脸上偶尔闪现出的欢喜之色,心里也只能是表示个歉然而已。

  从桃花峪直穿而过,行在了坦途感觉真是奇妙的紧,不慌不忙的向前迈着步直是舒心到了极点,到处是怪石鲜花山光水色情色极美,彩石溪溪底石上一条条的纹五彩斑斓,弯弯曲曲的清澈的溪水从上面轻轻的流淌而去,一方白色的大石上便有着范曾所题的“彩石溪”三个大字,天上的云与地上的影很好的融为了一体,恰似迈步在江南水乡。

  行来路当是不算了短,走了许久后还未能行的完,天色已是渐渐的暗了下来,最后出至路口时方才明白了过来,原来我们竟然就这样走出了泰山,这当然不成,李化、符辉和清风一脸可怜巴巴的看着我,心不由的一软只好在景区外开始乱乱的寻起住处来。

  一路无话,胡乱的吃了些饺子遂早早的寻着一处小店后歇息了,只是为了个店钱李化与店主有了些口角,依着他的说法是这么样的一个寒酸的店要什么没什么还要收老子们四人十元钱,简直是在吃他的肉了,店主横横的看着李化只是在我故作而出的恶狠狠的目光中才算了罢了休。第二日一早即一同起了身出了店门,然后寻着道向回而行返回了行上泰山的路,当然门票得继续的买了。

  到了中天门已是阳光大盛,看来正是一个极好的天气,心情也好了许多,几人遂一同笑着向上行去,踏在石条板路迈动着有了些疲倦的双脚,脚下的路看起来当是前人用了工具在一块块的石岩上硬生生的将之凿将出来,不由的有了些感叹,对于行人来说行起道来当真是方便了太多。这时候路上的游人也多了也起来,不得不常常的侧了身时时的避着乱纷纷往来的人们向前再行。

  其实这里的景与我所看见过的一些景没有什么大的不同,只是形成了今日这般游人如织的景当非一日所成,历史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解释。

  那些古时的帝王们天天的在口中叫嚷着文治武功,不是后来也由他们的后人也将个好好的天下拱手送了人么?对于那些个欲要子孙万年世世天子的人来说,如果他们现在还活着不知会不会好有着我这般感概,只是何曾见着过一位真正的万岁了,还不是均是一坯黄土掩盖了。

  拾级而上心里只是乱乱的想着,帝王与百姓一样均是个普通的人儿,他们不过是将个自己看的过重才会无视百姓的存在,其实无论上天如何变化,百姓们想求的不过是能有着一口饱饭、一身暖衣,冬日里不受了寒、夏日里能躲个暑,一家人好好的生活在了一起享受天伦,便满足的几乎记忘却了自己,在我看来这样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了。

  顺着向着高处延伸着的石板路步履很是有些轻快,时时的可以看着深深的沟壑、成片的树木。沟壑之中飞流跌宕涛声不断,圆溜溜的石块横躺侧卧,想来不知遭受了多少年的水的冲击而无了棱角,成为今天的这副模样正是石块们自己万年修行的结果儿。

  一路而去景色渐渐有了些改变,山道两侧的柏树也多了起来,树枝儿渐渐的遮住了光线将条路儿掩入了其中,再向前去便可看着山道忽然的有了些狭窄而且有了些陡峭,知道这才算是踏上了正道才慢慢的有了些欢喜,遂大踏步的顺着台阶直直而去,猛然间石阶化成了一段云梯散乱地铺在山脊像是要入了云端,更是心中大喜,这样的景才是我所求的。

  行过了这里我们几人已是半仙了,狠狠的喘了几口气后转回身来看去,李化是一步一挪脚,符辉是紧紧的扶住李化,清风虽然行的快些可离两人也不过数米开外,看着那些山道顿时有了些说不出的畅怀。

  从这里向北面山顶望去便可看着南天门了,南天门真是气势非凡巍峨地矗立大山之间,好像座指路的明灯般以便引导着登上大道的人同去天界。山高云淡云梯直上,这当是最能考验人的心力与耐力了,看来修行可真是是能够让人坚强意志不屈不挠。不管是到了这里完全成了个普通的人,一步步的坚实而去,行万里路从脚下始,唱天下经从心中读,这便该是修行的本意了。

  不由的大觉豪情满怀,待三人到了身侧后即挺了身向着南天门玉皇顶出发。迈着已是越来越轻快的步伐悠闲的过了快活三里,踏着漫漫的山道而去,在斩云剑细读摩崖石刻,心生了太多的情感,“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这正是诗人的意志的最好的体现。

  过对松亭踏上了十八盘,这里已是山径蜿蜒、石阶剧陡,仰头看去灰白色的石级如同瀑布般直铺下来,挂在了壁立万仞如同斧成的翔凤岭和飞龙岩之间。太多的游客们只能呆立在对松亭的石坊下不住的摇起头来,不少的人已是一脸的惧意,想来他们是上不能退不欲的左右为难,其实只须再努力上前便可一看天下的至景。遂撇下漫漫的红尘,直登而去。穿越升仙坊,超过了一群又一群的游人,终于征服了愈攀愈陡、越登越险的十八盘,安然抵达去仙界的大门南天门。

  南天门巍峨地矗立在群山峻岭之间,金碧辉煌仪态万千,如果从这里看下来当是如一尊神般俯视芸芸众生,在一些传说中从这里而去便能直达天庭,从而去参见天下的人们共崇的玉皇大帝,从而抵达神仙们所住的地方。也不知古人们是如何的有这般奇怪的念头,如何真的能从那里到了另一处所在,或许这其中是有些个缘故的。看着门两侧石柱刻着的对子“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对于仙神之说更是不再在意。

  对于古人的说法心里也是有着许多的不解,只是从前隐隐的将个洞天当成了一座山间的洞窟,有时也想着洞天是不是应指的是建在山顶的房屋,或许与远古时的涛天巨浪有着关系罢,那时的人们在大洪水袭来时为了逃命而不得不奔上高山峻岭,从而将个活命之地称做了洞天,只是这个洞字从何而来心里真是有了些糊涂。

  在那个尧舜禹的时代定是生了些大洪水袭卷了天下,老古人们便万般无奈的将个家儿搬向了高山,肚子饥了时采集些野果儿裹腹、夜临时寻个洞儿暂时的住了,想来这其中的苦乐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只是对于修行的人来说常用的辟谷当是来源于在山中生存的一些前人的经历,只是那些经历在现在看来当不得真,是那时的人们为了生存而苦苦的挣扎的结果,如果真的像一些书中所道的成了一个必须成仙的过程可真是好笑之极了。

  想来那个仙字本就是人靠着山而写成,或者是人在了山上成了个仙儿,有了仙当然也就有了洞天,只是本已有了个极好的住处又何必将个洞作了个居住的屋了,依着山图公子所记的那些个故事,这一时也才明白了过来,蓬玄洞天当就是指了泰山,这一整座的山便是一个老大的洞天,虽然这个洞天方圆不下百里,可在他留下的记述中那个洞天却是周回一千里,这两者相差的何其大了。

  李化和符辉明显的行不动了道,气喘吁吁的走走停停,清风却是脚步如飞行在了我左右一步不离,不过脸色也变了太多,不再有那种神定气闲的模样了。只好走上些路等等身后的向个人,不少的游人们依然是喘着粗气向上而去,其中并不少了一些年老之人,一个个的拄了拐比年轻人脚步快了许多,这个洞天对人们的吸引力当是非同小可,

  其实洞天一词本来是东晋时才出现的,距今的时代也并非过于了遥远,在那个时代出了不少的仙神一同迈向了天界,只是那一处处的天界不知是不是我曾去过的那些地方,或许是不是还有另外的一处所在供行去的人们安住了,可若真是依着了东晋时的那些所遗留下来的书中的解释,洞天一词并不是专指了直入云天的高山,相反到是道是在山洞之中别有一番天地之意,我本来也有这种想法,可是站在了这里便又有了些疑惑,山图公子将这里所有的山山水水统称为洞天,那么是不是那些古人们有些意见并不是太统一了的缘故,如果能有机会让他们行到了一起,想来他们一个个的定会各执一词而争执不休。

  在六朝所出之《茅君传》中更有记述,泰山本为神仙们所居的洞府和道士们理想的修行地,另有一种称号便是“三官空洞之天”,在《遗迹纪》列出了后人极少知道的一些仙神的名,泰山老父、稷丘君、安期生、崔文子、何其生等俱是榜上有名,其实这些仙神们的事迹本就在了人间有了道士之前即存在于天地间的。

  《隐逸传》说道了晋代的道士张忠的事,说是张忠因永嘉之乱而被迫隐于泰山,恬静寡欲清虚服气,餐芝饵石修导引之法,在我看来说不定他是万般无奈而不得不成了个野人,东躲西藏的不修经典,劝教但以至道虚无为宗。后来还道他是“其居依崇岩幽谷,凿地为窟室。弟子亦以窟居,去忠六十余步,五日一朝”,又言是“立道坛于窟上,每旦朝拜之”,后来那位大名鼎鼎的苻坚“遣使征至长安欲留为官,辞还归山,行至华山而逝,谥安道先生”,想来他当是在泰山最早定居的一位道士了。

  在顾炎武先生所著的《岱岳观造像记》中道,“泰山之东南麓王母池有唐岱岳观,今存小殿三楹,土人称为老君堂。其前有碑二,高八尺许,上施石盖,合而束之。其字每面作四五层,每层文一首或二首,皆唐时建醮造像之记。”说得便是道士在泰山建醮造像的事了,最早的一个故事为唐高宗时,“显庆六年二月二十二日,敕使东岳先生郭行真弟子陈兰茂、杜知古、马知止,奉为皇帝皇后七日行道,并造素像一躯,二真人夹侍。”那位郭行真应是唐显庆年时主持东岳观的道士,在其身后弟子不知有多少,那位古人在现在很少有人道及了。

  午时即到了极顶,四面看去一路而来的那些景点似乎早已是少了些颜色没有些许的高昂,至于曾叹息不已的青帝观、群玉庵、升元观、乾元观、龙泉观、酆都庙、万仙楼、灵应宫早已是忘在了脑后。

  站在极顶感到风声飒飒,有了一种飘然欲去踏入虚空的念想。从这里看下去更有种“会当凌绝顶、一揽众山小”的情感,豪情壮志不由的从心底深处直荡胸间,看漫漫世界普天下之众当是没人能在我之上,我便是神,从胸间博发出万种气概直冲霄汉,红尘万卷之中惟独领风骚,所谓“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句便能最好的对现在的情感进行拴释。

  行到一巨石前停下了不停奔涉的脚步,看着云海如潮滚滚起落,不由的仰看天穹长声直歌:“展开双臂在蓝上上飞翔,飞过那丛林飞向那海洋,自同自在尽情的呼吸,勇敢向前就会有方向。展开双臂在蓝天上翱翔,伴着那白云同风儿欢唱,忘却烦恼忘却所有的事,让心在这里随我去流浪。”

  “大哥,你唱的那是什么歌?怎么那么的难听哟?”李化的声音从身后虚虚的飘了过来。

  微微的一怔扭头看去,符辉扶着李华、李华拉着清风,一个个苍白着脸弱弱的站在了我的身前,不知方才怎么就将他们几人忘了去,心里有些愧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