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异界好种田-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只是送去让霍掌柜品尝的样品,又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张小柳很快就把糯米饭蒸了放入缸里去发酵。而霍掌柜虽然没有再要桃金娘酒,但是他想到味道不错,又让小麦趁着山里的豆稔还没有果去摘了些,决定等下次赶集买了酒曲再酿一次。
“小麦,在做什么呢?”现在才是第二天,屋里的酒香还不太闻得到。张小柳在四周看了一遍,没发现什么异常就走了出来,发现小麦正蹲在屋前的泥地上拿着树枝比比划划。
“没什么。”小麦见他突然出现在身后,难得的表情竟有些慌张,站起身用脚抹去地上的东西。
张小柳走过去一看,怔了怔,地上写了满满的两排字,虽然结构有些松散,但是笔画笔直,十分用心。
“这是你从书里学来的?”他知道小麦以前从不认得字,又问:“你知道这些字怎么念吗?”
小麦摇摇头。
“那你怎么记得这么多字的写法?”
“比划比划就知道了。”小麦低声道。
“你这么想学字,怎么不跟我说呢?我明天就去问问那个先生现在还收不收学生。”张小柳揉了揉他的头,虽然不知道他念书的热情从哪里来,但是现在既然手里有钱,他十分愿意花这笔钱。
“可是,石柱说六岁前的先生才收,我现在年纪太大了。”小麦黯然地说。
“你不过是大个一两岁,有什么要紧?再说石柱也没去念书,说得不做准。”张小柳见他神情沮丧,拍拍他的手劝道。六岁虽然是比较适合启蒙的年纪,但他并不相信所有超过六岁的孩子都会被拒收。不过是村里先生,说白了也是为了束修。乡下人家让送孩子去念书的本来就不多,往往又觉得太小不定性,反而要大些才舍得送去不浪费钱。
“他说他么么是这么说的,过了六岁,念书也不灵光了。”小麦踢着地上的小石子,他本来是听见哥哥说能去念书,十分高兴才悄悄和石柱说的,谁知却听他这么说,闷闷不乐了一个下午。
张小柳暗笑,这极有可能是因为石柱想去上学,家里拿不出束修才编的借口,石柱却信以为真,才和小麦说了。
“放心吧,念书灵不灵光,只看你够不够勤快。我还从来没有听说过跟年纪有关。说不定是石柱编来哄你的呢,我明天去问问先生便知道了。”
小麦这才点了点头,露出一个笑容来。
☆、第47章 学堂
从下坝村走去盘石村;至少也要花费半个时辰。为了让小麦安心;张小柳吃过早饭就出门。他虽是第一次去;但也已经打听清楚了怎么走。出了村道沿着往镇上的大路走约摸一刻钟,然后从一天岔路上拐回去;便是进盘石村的路。
盘石村比下坝村大些;关于这个村子,张小柳只听说过两件事:一是这个村里的孩子念书厉害;二是这里民风彪悍,天旱时田里抢水都是拿着柴刀上的。虽说这些都与他来这里找陈先生的事无碍,但进了村子他还是谨慎些。这时候有空在外晃荡的人不多,张小柳一路也没遇见几个。在村口找了个玩耍的孩子问路;得知陈先生的学堂就在不远处;便谢过他往前走去。
那个所谓的学堂果然很好找;按着那个孩子的指点走了没多久,就听见前面传来一阵清脆的读书声。抬眼望去便能看见一间坐北朝南的青瓦大屋,外面看起来颇像下坝村的公屋,只是要略小些。木门紧闭着,周围挺安静,看起来环境还不错。
这时候大概还没有到散学时间,学堂周围一个人也没有。张小柳走前去,绕着屋子走了一圈,果然发现屋后开了个小窗。他踮起脚尖,发现堪堪能够望见里面的情景,便站着看了会儿。
屋里的学生约摸有十二三个,年纪大小不等,最小的看起来也有五六岁了,最大的约摸已经有十二三岁。他们席地而坐,身前有一张两尺宽的矮桌,上面摊开一本书,此时正低头大声诵读。中间有位五十多岁的老人在走动,不时在学生身边停驻,大概就是附近颇有些名气的陈善才陈先生。
孩子们摇头晃脑的念了一阵,又被要求合上桌上的书本诵读了一遍,最后陈先生点了几个学生站起来抽背,也都顺利过关。看了大约一刻钟,张小柳站得有些累了,看看日头,他大概巳时从家里出发,路上花了半个多时辰,现在日头偏正,已经到了午时中。也不知道学堂中午里是什么时候散学的,这时候只能耐心等着。
幸好出发前算的时间也差不太远,他站在一旁等了两三刻钟,木门就被打开,背着布包的孩子依次从里面走出来。出来的时候依次从小到大,十分有序。他也看到了灵均,刚想叫住他,转念一想自己也不知道要谈多久,只怕耽误了他的时间,便没有出声。
一群孩子很快都离开了,他们除了盘石村本村的孩子,还有少数像灵均这样是附近村子送过来的。但不管路途远近,也没有家人会过来接学,都是自己离开。又过了会儿,陈先生的身影才出现在门口。
张小柳刚才只看了个背影,这时才看清他的面容。他眼睛有神,也许是常年面对着学生,面容有些严肃,下巴留着一小撮胡子,倒是颇符合夫子的形象。人都说五十而知天命,只看他走路做事,相比旁人都有种不急不躁的从容不迫。张小柳暗道,莫怪古时读书之人气度天成,不过是一个村里的先生,在村里村外一群粗人里,当真是鹤立鸡群。
“陈先生。”眼看他锁了门就要离开,张小柳忙走过去恭敬地叫道。
陈善才随着声音转身,似乎这时候才看到他。
“小哥儿在这里转了许久,不知道有何要事?”他目光上下打量了会儿,才开口问道。
张小柳自觉个子小又未曾打扰,还以为里面的人不晓得。殊不知屋里只有那一个小窗,陈善才站在里面只用眼角余光就能看到。
“陈先生,那个,舍弟一直想学识字,不知道现在先生还收学生吗?”张小柳在这里还是第一次碰上这种严谨的知识分子,没想到说起话来竟然也有些紧张。
“学堂里今年都没有新学生,如果以前没有认过字,只怕不太容易跟上。”陈善才听了他的话,语气还算和蔼地答道。
“跟不上无妨,如果先生收下了,他明年自然还在先生这里习字。”张小柳早就想到了这个问题,这时候认字靠的都是诵读,所以先生才爱抽背书,能不能背书关系到是否能将文章里的字识记下来,也是学生知识量的提现。小麦现在中途插入,学起来肯定吃力些,但多少能先认些字。毕竟乡下里没有规范的教学,学生都是这样参差不齐的。
“你家里大人呢?”陈善才忽然道。以往每次送孩子来,家长都是慎之又慎,还有人直言让他看看有没有读书的天分,生怕浪费了一番心血。这是第一次有个半大的哥儿找过来,说话老神在在,却是为了自家弟弟来学堂,不免觉得有些草率了。
“我家爹么都不在了,家里的事都是我做主。舍弟十分乖巧,还望先生考虑一二。”张小柳答道。自己做惯了主,也没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妥。
“乖巧?”陈善才还没来得及思考这个孩子冷静而清晰的话,又从这个字眼里觉察出些不寻常来。村子里的孩子,哪个不是在田地里野大?来到学堂里,少不了要用些手段才能让他们安分的坐下来念书。寻常家长送来,都再三嘱咐让他教训得狠些,莫要心软。曾有几次听见夸自家孩子乖巧的,后来没多久都没再来了。
“你的弟弟,莫非还是个小哥儿?”
“难道这件事也影响陈先生做决定?”没想到还会遭此一问,张小柳反问道。
“当然,你看我们学堂里,可不全都是小子?”陈善才叹了口气,摸着胡子说。
张小柳知道这里哥儿小子之间虽然有些时候要避嫌,但是程度远远比不上古代□□。更没想到遇见的第一个难题并不是因为年纪,而是哥儿的身份。
“我以往也从未听说过哥儿便不能上学识字,陈先生,我弟弟实在是个爱书之人,他如今还没认字,便常常抱着书不肯撒手。我也不指望他能做大文章,只盼他能认些字也是好的。先生也是读书之人,想必能理解吧?”
他这一番言辞恳切,陈善才倒不好拒绝。略一思忖才说:“以往也曾有哥儿要来认字,但是最后都是草草收场。不是身体受不住路途遥远,便是说散学时被其他人欺负了去。令弟若要来学堂,徒有向学的心只怕还远远不够。”
“陈先生请放心,舍弟绝对不会因为这些原因退却的。若是先生答应了,我明日就让他来见先生。”张小柳觉得小麦是个心毅坚定之人,对他充满信心。
“既然如此,就让他先来试学几天。若是受不了,早些断了念头也好。”陈善才也不是迂腐之人,不太愿意收哥儿入学堂也是以往的经验不太好。
“如此真是谢谢陈先生了!”张小柳刚才在外面的一阵张望,对学堂的氛围还算满意。这时候事情定了下来,心里也非常高兴。既然对方没有问起,他也没有再提及小麦的年龄的问题,免得徒遭为难。
“不必言谢--我既然开了学堂,必定尽心尽力。但是他们资质和努力程度,才是决定他们可以在这条路上走多远。”陈善才倒是实话实说,言下之意我收你们的钱财,当教的教了,不过你们的孩子学得怎么样,还得看他们自己。
“那当是如此--以后还要先生费心了。”张小柳自然也知道此中道理,忙接过话说。
束修的事儿倒不必现在说,读书人多半清高,最不喜欢把钱财的事拿到明面来说。张小柳也早就知道这一层,盘算着明日送小麦过来时再带了银子过来,上陈先生家里与他的当家么么说才行。
他回到家里把事情与小麦说了,小麦果然高兴得不知如何是好,小松不太懂去学堂的意义,只知道这个哥哥以后每天都要出去,大概不能随时陪他玩了。
“阿正,我们只能等小麦学了回来教我们认字了--我们即使想去,这么大的年纪陈先生只怕也是不收的。”张小柳有过一辈子的学习经历,对于去学堂倒是没有什么执念,只是赵正则却也顾不上了。
“我与你在家里种田就好,不用念书。”赵正则望着他憨憨一笑,他从未将自己与念书联系起来,只想着怎么把田地里照顾好,也不让小柳这般辛苦变着念头赚钱。
“能念书当然是好的,不说能看书做文章,就是在镇上与人做买卖,也不至于轻易被骗了去。小麦,哥哥就指望你回来教我了。”张小柳将念书的好处解释一通,又说:“小麦,学堂里现在可是没有能与你作伴的哥儿,每日里自己要走半个时辰,你可愿意去?”
小麦点点头。
“我听陈先生说以前也曾有哥儿想去学堂,后来都因为种种原因坚持不了多久。他原本也不太愿意再教哥儿的,是我在他面前一力应承下来,你能坚持不?”
“我一定会坚持的。”小麦再次点头,神情却十分坚定。
“那就好,小松年纪还太小了些,我看现在学堂里年纪最小的也有五六岁了。你自个儿先去认字,再过一两年,若是他想去,我自然也会让他去习字。”
这一晚张家气氛如何热闹不提,小麦自己缝了个简易的布包,又收拾好了今年新做好的衣裤,把明日可能用到的一切都准备好了。张小柳则去别人家换了几颗葱一把蒜,也是留到做早饭时用上给小麦吃。这里的习惯便是在入学的第一天吃些葱蒜,寓意孩子读书聪明,算术好。
天刚亮,张小柳就在小麦无言的催促下吃过早饭,两人一起往盘石村去。
☆、第48章 运道
小麦在学堂里适应良好;张小柳也未曾听他抱怨过辛苦或散学后有人为难的事,反而每天下午回来之后都乐呵呵的。考虑到冬日冷夏天又热,张小柳便让他中午不必回家,与其他五六人一起在陈先生家里搭伙。中午一碗杂米饭拌咸菜;一个窝窝头;还有开水管够,每顿收五文钱。虽然比不上家里现在吃的饭菜,但是也能饱腹了。
在这几天里,屋里酿的米酒也成功发酵,张小柳翻过两次酒醩;发现这次酿的酒并不比上次差;便放了心。只是这次要烧酒时家里再没有了糠;他只好再酒瓮外壁抹了一层厚厚的黄泥巴。泥巴隔了热;这样烧与暗火烧出来的效果也差不多。张家屋前就向着山,这里家家户户日常垃圾都是扫到离家不远的地方,隔一段时间就点火烧了,因此他这两次烧火也并不惹人注目。
张小柳是掐着时间,这一次烧完酒刚好赶得上去赶集,可是离上次霍掌柜来村里也已经过了十多天。他不敢再耽搁,用最小的原本他打算买来装油的坛子装了一小坛,早早赶了张五叔的牛车就去集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