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龙道-第1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你们不用管,总之我就是要开田,不过种什么就不是你们需要过问的了!天马上就要暖和起来了,时不我待呀!你们只管建庄的事情,这开田的事情你们就不用管了!”李霖根本不听他们的劝告,这一次要一意孤行下去了。
新来的族人们对李霖的了解还不算非常深,有些人觉得李霖这么做简直是在胡来,这根平时他们见的李霖不太一样,于是还想要规劝一番。
但是作为跟着李霖已经一年多的李桐、李业等人,却已经感觉到李霖恐怕又要鼓捣出什么好东西了,于是赶紧拦着这些试图继续规劝李霖的族人说道:“我说弟兄们,老大这么做自然有他的想法,肯定不会是胡来的!老大的想法,岂是你我这些庸人可以猜测的?既然老大说要在这儿开田,那么肯定就错不了,你我就不用再管了!老大早晚肯定会让我们大开眼界的!咱们还是做好咱们的事情好了!就别管老大干什么了!这儿是老大说了算,你们都歇歇吧!这累了一天下来,吃饱睡觉!睡觉去!呵呵!”
于是这些族人只能摇头带着满腹的狐疑各自忙他们的事情去了。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之中,李霖果真带着二十多个青壮家仆,在庄子东面的滩涂上平整出了一大片田地,奇怪的是他弄出的这片田地,只建起了横平竖直的田字格一般的田埂,但是却并未开垦田地之中的土地,反倒还反复将这一大片田地的滩涂给淋水并且用石磙碾实,这就更让李家族人看不懂了。
临近海边的田埂,在海潮涨潮的时候,已经直接涌至了最外侧的田埂上,这是做什么呀!李家族人是越来越看不懂李霖要干什么了,而李霖也始终都不给他们解释,只是闷头带着这些族人,在滩涂上忙活。
范进这些日子由周成和李春陪着,在这里玩儿了几天之后,过足了吃海鲜的瘾,于是便呆不住了,这里毕竟是一片荒地,虽然风景不错,但是新鲜劲一过去,就觉得没啥好玩儿的了。
于是李霖干脆拿钱,让李春和周成继续陪这这家伙,去临海州州城那边转转,但凡他感到新鲜的东西,就给他卖,总之让他玩儿高兴就行。
其实人总是关在屋子里读书,并不是一件好事,李霖认为一个真正有学问的人,很有必要出去经常走动一下,多开开眼界才行,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其实是很有道理的,范举总是把范进关在家中读书,这样做只会扼杀范进的求学的兴趣,并不足取。
这次范进死乞白咧的要来山海县,其实就是想要脱离长辈的控制,出来散散心,好好的玩儿一番,虽然在离开余杭的时候,范举给李霖交代,这次带范进出来,不要让他荒废了学业,但是李霖离开了余杭之后,直接就把范进带的一些书给丢到了箱子里,由着这家伙随便玩儿。
所以范进到了这里之后,基本上也没怎么烦李霖,只顾着到处跑着玩儿了,又是下水摸鱼,又是上山狩猎,真真是玩儿的不亦乐乎,李霖倒也很羡慕这家伙,能如此无忧无虑的生活,可他却要苦逼的呆在这里,天天忙活不停。
倒是这次兰儿过来之后,让他的日子过得并不再那么单调了,而且这次在余杭上岸的时候,他按照当初的承诺,把沈万的小女儿小丫也一并带到了山海县来。
原本兰儿对小丫是持有相当的敌意的,但是当两个丫头在扬州船上见面之后,起初几天兰儿还总是对小丫横挑鼻子竖挑眼,总是看不惯小丫这个那个,但是没几天下来,两个小丫头就混熟了。
小兰和小丫年纪都不大,并且年纪相仿,同样也都属于心地良善之人,原本心眼就不很多,加之也都是穷人出身,所以倒是能说得来,于是没多长时候,两个小丫头就混的烂熟,居然开始姐妹相称了起来,小兰比小丫大半岁,于是就成了姐姐,小丫只能当了妹妹,这让小兰很有点成就感,于是也不再那么敌视小丫了。
在余杭上岸之后,小兰和小丫坐在牛车上,一路上叽叽喳喳,倒是让李霖一行人多了很多的乐趣,省的一大群老爷们,天天大眼瞪小眼,说多了话之后,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两个小丫头到了李家堡这里之后,更是兴奋异常,特别是小兰,看着从未见过的大海,简直高兴的快疯了,拉着小丫在海边结结实实的玩儿了好几天,这才消停了下来。
这段日子,两个丫头算是逐渐安生了下来,开始琢磨着怎么伺候李霖,回归了她们的正业,在此之前,小兰已经跟着李霖学了不少做菜的手艺,加之有马婶时常传授她一些做菜的经验,现在倒是也能做不少好菜了,至于小丫,则善于做各种鱼鲜之类的东西,用最简单的食材,往往能做出不少美味的鱼鲜。
于是两个小丫头暗地里又较上了劲,你争我抢的天天琢磨着怎么给李霖做好吃的,讨好李霖,这一下让李霖可就掉到了温柔乡之中,天天开小灶,顿顿都能吃上各种美味,颇有点乐不思蜀的感觉。
自从李霖重生以来,他还从未享受过如此平静的生活,虽然他天天还是很忙碌,可是却不需要考虑太多的事情,也不急于在这一带去推广他的信仰,眼下这里已经有一百多号人,可以让他推广信仰了。
这里新聚集起来的家奴,就是他在这里的第一批信众,短短一个月之后,在之前的两个信众还有彭家族人的引导之下,李霖偶尔略施手段,这一百多家奴,便迅速的都转化成为了他的信众。
但是有一点他还是很在意,那就是严格要求李家族人,不得信奉游神,特意还在新的李家堡的庄址之中,建起了一个小型的临时的祖祠,专门供这里的李家族人供奉李家祖灵,虽然李家祖灵是地缚灵,不可能来到这里,可是却还是可以收到这些族人的香火之力的,他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和自己的老祖宗去争夺族人的香火之力,这一点也是李霖的底线。
而且李春和李方也格子受命,不断的为李家庄招买新的家奴,江南虽然富庶,但是这也只是指的那些大户人家,普通的平民百姓,却还是十分困苦的,经常会有普通百姓,因为各种原因破产,成为失地之人,没有了土地,那么他们只有两条路可走,一个就是去给有钱有地的人家当佃户,二就是只能卖身为奴。
对此李方和李春都受命,随时随地为李家堡招募佃户或者购入家奴,不管是愿意到李家堡当佃户的,还是愿意卖身给李家为奴的,只要身体条件可以,那么就都统统来者不拒,李家堡现在最缺的就是人手,这么大的土地,填入个几千人根本不成一点问题,李霖对待人口方面,从来都是来者不拒的。
所以随着李家堡建庄的工程展开之后,每隔几天这里便会新添一些人口,多是李方或者李春,在临海州境内搜罗来的流民,签下了卖身契或者佃契,被送往李家堡进行安置。
李霖对待这些不肯卖身为奴的佃户,暂时免去他们一年的佃租,但是在这一年之中,却要按照李家的吩咐每日出工,而李家则负责给他们提供住宿、饮食的供给,而且还会给予他们一定的工钱,条件并不算太宽松,但是对于这些流离失所的佃户来说,这也已经可以满足他们的温饱了。
毕竟佃户往往都是拖家带口之人,家中往往都有一些小孩儿或者老人,没有劳动能力,需要他们供养,而李家只负责给能够出工的劳力提供较为充足的食物供给,但是对于佃户带来的没有劳动能力的亲属,就需要他们自己靠着劳动来养活他们。
而家奴则不同了,家奴是整个人在签下卖身契之后,都属于李家的人了,而卖身为奴之人,往往多是一些少年或者少女,家里养不起他们了,便将他们卖掉,个别的也有一些光棍汉,实在是混不下去,也没胆去当贼人,于是干脆就自己把自己给卖了。
这些人今后就完全要听李家的吩咐了,而李家也要承担起他们所有的食宿以及穿着方面的供给,掌控他们未来的一生。
两个月之后,李家堡围墙的工程,在一众族人率领家奴的努力之下,已经初见规模,而且两个月下来,这里又新增了几十口人,既有新来的佃户,也有新买来的家奴,使得这李家堡的人口短短几个月,便形成了二百余口的村落。
这样的人口数量,在山海县境内,也算是一个比较大的村子了,当然目前和那几家山海县境内的大户的庄子,还没法比。
像一般的世家大户,往往族人的数量就有几百口之多,一些大的世家豪门,甚至族人高达千人的都有,加之族中的家奴家丁,还有佃户,一个庄子上千人都实属正常,包括李家在兰县的时候,李家庄也足足有五六百口,还不算在庄外小李村住的一些佃户。
虽然李家堡这里人口暂时还不算多,但是也已经初具规模,已经让这边初步拥有了一些人气。
(感谢诸位赏给月票的朋友!继续求几张月票!有推荐票也行呀!呵呵!)
第七十二章 盐田法
原本山海县许多大户,都暗中等着看李家的笑话,他们虽然慑于李家背后站的有范家这样的江南豪门,可是并不代表着他们就喜欢李家,表面上最多也就是不得罪他们罢了,实际上并不希望看到李家在他们这里站稳脚跟。
这李家堡所在之地,以前是本地出了名的一块凶地,连灭了三个小村,所以早就凶名远播,几乎所有人都不看好李家在这里建庄立业,认为这些外乡人迟早都会被当地的鬼类所害,弄不好甚至可能把所有人的性命都丢在这里。
可是没成想几个月下来了,李家在这里却屁事没有,连一桩鬼类袭人的事情都没有发生,还让他们生生在李家堡聚集起来了二百多口人,而且眼见着一座规模相当大的庄子,正在这些人手中被建造起来,一道周长几乎达到三里多地的庄子的围墙,已经初步被他们建造了起来,这就让山海县境内的几家大户,都感到大跌眼镜,觉得这次他们好像是猜错了什么,难道这块凶地早已不是凶地了吗?于是有几家大户便开始后悔了起来。
如果早知道这里鬼类已经不多了的话,这么大一块好地,怎么也留不给这外来的李家呀!现在山海县的大户们谁不知道,这么足足三万多亩的土地,县老爷居然只卖了两千五百贯,其中还有一千贯是欠条,如果早知道这里已经不是鬼类横行的凶地的话,那么他们岂能留给李家占这么大的便宜呀!
于是几个大户为此心中便产生了一些疙瘩,暗地里大骂李家走了狗屎运,居然误打误撞的碰上了这样的好事。
而李家在李家堡这一带的活动,也引起了周边二三十里范围的很多小村的村民的注意,这些当地的村民们在初次听闻李家买下了这块凶地的时候,也同样绝大多数人都并不看好李家能在这里建起庄子,认为他们这些外地人简直就是在找死,只等着听他们传出噩耗了。
可是几个月下来之后,李家的人在这块凶地上却一点事都没有发生,还聚起了二百多口人,生生在这块凶地上建起了一座庄子,当然现在只能算是一圈庄墙,可是这在当地还是引起了相当的轰动。
人都是有好奇心的,因为整个江南吴地,开发比较晚,而且人口不多,也不受朝廷重视,更不受大的道门的重视,这也导致了南方吴地之中,很多地方成为了鬼类横行之所,在余杭等比较繁华的地方,这鬼类袭人的事情还少一些,想临海州这样暂时属于比较偏僻的地方,则经常性的有鬼类袭人的事情发生,各县的禁鬼司曹,多不怎么管用,所以时不时就会听闻有一些小的村落,遭遇到群鬼屠村的灭顶之灾。
加之李家所购的这块地,本来就是当地著名的凶地,而李家却能在这里站稳脚跟,这就让很多人感到惊奇了,于是好事者便络绎不绝的前来这一带看热闹,顺便打听一下这些外来的李家族人,又是如何保护自己不被鬼类侵袭。
于是在李霖暗自推波助澜之下,游神的名声便逐渐的开始在当地传播开来,在李家的佃户还有家奴信誓旦旦的蛊惑之下,当地很多人开始第一次听闻到了游神的存在,以及逐渐听闻到了各种有关游神灵验的事情。
于是渐渐的一些周边的当地人,便出于一种试一试的心理,开始也去请了游神的牌位,放在家中供奉,如此一来,李霖渐渐的发现,周边二三十里范围之内的十几座小村之中,开始渐渐出现了零星的他的信众。
李霖不禁暗中大为高兴,虽然山海县这边的人口稀少,远比不上北方徐州那边的人口密集,而且这里多丘陵山地,很多地方并不适合人类耕作,可是却并不代表这里就不是一个推广信仰的好地方,这里民风淳朴,而且受鬼类侵害比较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