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一个帝国的生与死 >

第36章

一个帝国的生与死-第36章

小说: 一个帝国的生与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佶傻笑说我的小宝贝,最新的作品我听了怎么可能生气呢?快唱给我听。

不出李师师所料,听了李师师唱这首《少年游》后,赵佶醋劲大发,拂袖而去,很快就找一个名由把老周贬出东京。

贬走假想情敌后,赵佶屁颠屁颠跑到金线巷,李师师却不在,去给老周送行了。赵佶在金线巷坐了一下午,李师师方回来,愁眉泪睫,憔悴可掬。

赵佶最看不得心爱的女人伤心,左哄右抱,李师师还是愁眉不展。

赵佶不笨,知道李师师为何而愁,要讨美人欢心,解铃还须系铃人。

于是他半带讨好半带醋意地问,今天去送周美成,大词人没给你填首词?

李师师泪眼婆娑地说有。

赵佶说弹唱一遍给我听听。

李师师抚琴弹唱了周邦彦刚刚写下的《兰陵王》: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凄恻,恨堆积!惭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词意凄美,赵佶完全沉醉在李师师美妙的音乐中,陶醉了,半晌才感叹说,这个周邦彦确实是个才子,难怪你喜欢他,这样的人才不留在东京可惜了,改明儿我下道诏书,让他回来当帝国皇家音乐学院院长(提举大晟府)。

赵佶此为,半是讨好美人,半是惜才,成就了一段传奇佳话。

李师师虽然受宠,但却特行独立,据元人童天瓮《瓮天脞语》(该书在野史闲话中第一次记载宋江图归,潜入京访李师师的事迹)记载,后来赵佶公然拉下遮盖的“客商身份”,封其为李明妃、瀛国夫人。但从其他种种野史记载看,李师师并未入宫,最重要的证据之一是《三朝北盟会编》在七十四卷引陶宣干《汴都记》记载,说赵佶被女真人软禁开封城外青城时,要朝臣把自己的几个宠妃送来,其中的名单上就有当时的另一个名妓赵元奴,而无李师师,据此大可推断李师师并未入宫。

而李师师的结局,则有好几种版本,最官方的是《三朝北盟会编》和《李师师外传》的记载,说金人入侵后,她捐出了自己全部的财产,助河北饷,鼓励前方的将士英勇抗击金军。而金军破开封后,金军主帅挞懒早就对北宋帝国第一天后的美艳垂涎三尺,命临时傀儡皇帝张邦昌一定要交出李师师。张邦昌带兵去金线巷,却没有找到李师师,东京的市民们冒着生命危险藏匿起这位他们敬慕喜爱的女人。张邦昌于是在东京开展了地毯式大搜索,花了很多天的时间终于搜出了李师师,兵士将李师师带到张邦昌面前,一向温柔的美女显现出了她的刚烈,痛骂张邦昌卖国求荣,虽然她只是一名娼妓,但只侍候娱乐东京爷们儿,宁死不去金营受辱,骂痛快后李师师拔出金簪自杀,不死,折而吞之,气绝。

而根据其他的一些野史记载,李师师并没有死,而是南渡,继续重操旧业,但已衰老憔悴,已无东京时的倾城绝代,一名叫刘子翚的文人在南方遇见人老色衰的李师师,想起当年东京天后的风采,不禁伤感万分,写下了一首《汴京记事诗》云:

辇毂繁华事可伤,师师垂老过湖湘。缕金檀板今无色,一曲当年动帝王。

无论是宁死不屈大义殉国,还是终老南方,李师师比起赵佶宫中的女人们都幸运得多。她虽然只是一名地位低贱的角妓,但特立独行、倾国倾城的她在帝国崩塌后还是主宰了自己的命运。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的龙德宫,在一片绝望的哭泣声中,四十四岁的赵佶一夜白发。

昨天,东京城破,等待他们父子的,是不可避免的阶下囚命运(靖康之难,徽钦二帝被金军掳往北方,同时被掳走的还有数千皇族贵族及近十万平民。被掳走的妇女,大多强配给金人为妾或为奴,这其中包括了宋徽宗赵佶的二十四个女儿及近百名嫔妃)。

这时,他的脑子却突然清醒过来,他知道有些事如果再不做,就永远没有机会了。

他对随从说,我要出宫,去金线巷。

这是当上太上皇后赵佶最容易的一次出行,之前“孝顺”的儿子赵桓严加看护,一言一行都不自由,而现在,他的儿子再也不用担心他的老爸会来争夺他的权力,大家都只不过是女真人案上待宰的羔羊,自顾不暇了。

金线巷空空荡荡,近侍对赵佶说李明妃恐怕早就已经逃了。

赵佶却有一种感觉,她还在那里。

走进李师师的闺阁,他果然闻到了熟悉的那股清香。

你终于来了,李师师转身,淡淡地说。没有惊喜没有悲伤,像从前无数个日子一样淡定。

一瞬间赵佶有种错觉,阁楼外的一切都只是一场噩梦,什么都没有发生改变,如眼前的女人一样。

师师给赵佶沏了一杯茶,说今天早上我到院子看见墙边的梅花开了,摘了一些,泡了你喜欢的梅花茶,尝尝吧!

茶是清香的,对面的人儿依然如此美艳,但赵佶的心却麻木了。他说,师师,一切都完了,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东京,末日来临了。我对不起列祖列宗,对不起大宋子民,对不起你,我是罪人。

赵佶把头埋在了李师师洁白如玉的双手中,泪水像溪水一样涌溢。

李师师轻轻抱住了这个男人的头,像抚慰一个孩子一般摩挲着这个男人的白发,或许这么多年,她等待的就只是这么一天: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男人和一份真正属于自己的爱情。

之前他是高高在上的皇帝,而她是装在黄金打造的笼中的鸟,纵有万般的宠爱,他也无法进入她那神秘而孤独的内心世界,直到今天,命运终于将他们的灵魂捆绑在一起。

这一刻虽然短暂,但却真实。

李师师说自从十四岁住进这个院子后,我就憎恨这个牢笼,每天我睡前,都希望明天睁开眼就不要看见眼前的一切,但是现在,我却爱上了这个昔日的牢笼,之前困苦的人生,现在却发现是如此真实而精彩。

赵佶抬起头问李师师,师师你爱过我吗?

李师师笑了笑,说很多年来,我只觉得你是我的依靠,而不是我的爱情,但今天想想自己真是一个傻子,两者之间有区别吗?

赵佶说如果时光能重来,我一定会当个好皇帝,当一个好男人,让帝国的子民平安,让你幸福。

李师师又笑笑,转身对着窗外,说我已经得到我这辈子最想要的东西了。

后记开封、梁山、《水浒》及其他

关于开封

开封古称东京,亦称汴梁、汴京,位于河南省东部,豫东大平原的中心。

作为中国七大古都之一的开封,如今只是内陆省份河南省一个人口仅八十余万的地级市,在河南省的地位远远比不上省会郑州和洛阳,其经济发展在河南省的几个地区中也处于中下游。很多人都认为,现在的开封一穷二破,即使是奔着它悠久历史而去的人们也会失望,如今开封市的几大著名景点相国寺、开封府、御街、包公祠、清明上河园大多为近年修建的仿古建筑,形似而神不似,它没有北京的霸气,没有南京的灵秀,没有西安的古朴,就是近邻洛阳比起开封来也显得华贵富丽。

如今的开封旧得不彻底,又新不起来,在奔向现代文明的进程中又显得缓慢,位置相当尴尬。

而一千年前的东京,已经是一个拥有百万人口的超级大都市,而当时西欧最大的城市巴黎也仅有二十万左右人口,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即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也仅为三十万人口;阿巴锡德哈里发王朝的首都巴格达仅为十二万五千人口。

如果站在现在的开封土地上,我们是无法想象一千年前开封的繁华的,只有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及宋人笔记等珍贵的历史资料中,我们才能部分地还原开封的繁华盛世。

是谁毁掉了这一切?

答案是战争和水患。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兵入侵,破开封城,东京城内的财富被掳之一空,金兵同时掳走了宋朝徽、钦二帝和大批后妃宗室,带走了近十万平民,而更多的平民和幸存的赵氏皇族选择了南渡,汴京及其周围地区经济受到毁灭性的打击,时人记载,“自穰下由许昌以趋宋城(汴京)”,已是“几千里无复鸡犬,井皆积尸、莫可饮……大逵已蔽于蓬蒿,菽粟梨枣亦无人采刈”,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开封从此开始衰败没落。1130年,金兵再次南下攻破开封城时,城中的壮丁竟然不足四千。

绍兴九年(公元1139年),宋金议和,金人一度将开封和河南还给南宋,南宋使臣来到开封,看到的开封只有宫城还保存较好,而昔日繁华的外城已很少有人居住,大多成为了农田或荒地,曾经的太学房屋倾颓、杂草丛生,变成了养猪场,楼阁台亭,无不颓毁,甚至连昔日闻名远近的大相国寺,此时也已面目全非,成为“倾檐缺吻,无复旧观”的荒凉处所。

在汴梁城内经济衰落的同时,作为当年汴京水上大动脉的汴河,这时候也因为无从发挥其原有的功能而日益干涸,成了一条臭水沟(出使金朝的南宋诗人范成大在其所作《咏汴河》诗中写道:“指顾枯河五十年,龙舟早晚定疏川。还京要看东南运,酸枣棠梨莫蓊然。”并自注曰:“汴河自泗州以北皆涸,草木生之。”)

公元1159年,金海陵王迁都开封,但仍然无法恢复昔日的繁华,而金帝国也随着开封的沉沦一起没落。六十年后,作为女真人都城的开封被蒙古人的铁蹄再次踏破,结束了作为一个帝国都城的使命。

中国历史的几大古都,都随着各代王朝更迭起起伏伏,盛而复衰,衰而兴盛,而唯独开封,在北宋帝国崩塌后从此一蹶不振,彻底走向衰落。这里除了战争的因素外,还有它天然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不仅仅要接受人为战争的冲击,还要接受更为残酷的自然冲击——水患。

开封地处黄河中下游,当黄河穿过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来到地势平坦的华北平原后流速降低,并从中上游带来巨量泥沙大量沉积,使河床每年平均升高两厘米。这样日积月累,年复一年,在开封河段便形成闻名中外的“悬河”奇观,清代的史书中曾形容开封城是“城在釜底,仰视黄河”。

而一旦黄河决堤,开封便会遇到巨大的水患。

开封最初的兴盛始于战国时代,这里曾经是战国七雄之一的魏都大梁城,但后来在秦国统一六国的战争进程中,秦国人经黄河引鸿沟水灌大梁,将当时繁盛一时的大梁城化为一片废墟。

公元1305年,黄河再一次决口,将开封城变成一片泽国。

而到了明朝,史上有记载的黄河决堤淹没开封就有四次;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公元1642年,为退李自成农民军,明军决黄河堤,将高大的开封城墙几近游平,只露出城垛和女儿墙,大水过后,开封城的三十七万人仅存两万余人。

黄河水的一次次吞噬,加之风、沙、兵火侵扰,将曾经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开封城摧毁,并逐渐埋于黄沙之下。

站在今天开封市的中山路上,或许你不会知道,这个位置便是当年北宋首都东京的御街,一千年前那条繁华的大街现正沉埋在地下的八米处;而魏国的大梁城则距如今开封地面十余米深;金汴京城距地面约六米;明开封城距地面五米左右;清开封城距地面约三米深。

开封城是一座座城层层叠压起来的,而且五座城市的中心位置是惊人的一致,形成了“城摞城”的独一无二的奇特景观,这也是母亲河黄河给华夏文明刻下的深深印记。

开封作为一个封建帝国的都城,有极大的安全隐患,它不靠山,不邻水,无险可据,又临黄河,水患严重,宋太祖赵匡胤在立国后曾经起过迁都洛阳的念头,但却遇到了群臣们的反对,其弟赵光义更是坚决的反对者,一句“在德不在险”就把太祖的迁都念头断掉,他们其实更看重开封便利的地理位置和经济上的天然优势。

一百多年后,赵氏王朝为他们当初的坚守尝到了苦果,同时也改变了华夏的文明进程。

它曾经的辉煌,或许当初就只是一个错误。

随着历史车轮的续续滚动,开封越来越没落,渐渐淡出统治者的视野。清末张之洞修广汉铁路,绕开封,直接拐到了郑州,新中国成立后,于1952年将河南省省会从开封迁到郑州,开封自此成为一个三线城市,现在的开封,甚至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机场。

二十世纪末,美国《纽约时报》著名专栏作家克里斯托夫来到了中国河南开封,看到了这座苍老衰败的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