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秦究竟多彪悍 >

第23章

大秦究竟多彪悍-第23章

小说: 大秦究竟多彪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方反驳说:“否!楚若立新王,我们就可与之讨价还价:如割让淮北,我们可替你杀掉太子横,否则我们将立太子横为楚王。”
  齐闵王权衡了半天,还是不敢做得太黑,于是把太子横还给了楚国。
  太子横回到楚国后,成了新君,是为楚顷襄王。
  楚国新君既立,也就不怕他秦国要挟了,马上派人去通知秦国:楚怀王在被扣期间所答应的一切条件,全部无效。
  楚怀王,这个超级筹码的分量,也随之全部失效。
  倒霉透顶的楚怀王,在秦国苦挨了两年,居然找了个机会,逃脱了囚禁,准备潜回楚国。
  秦国方面立刻派人在各个通向楚国的通道上拦截。怀王无奈,只好绕道赵国返回故国,可是赵武灵王已不在世,新即位的赵惠文王不知出于什么考虑,不同意接纳楚怀王。
  怀王只得转向魏国,就在赴魏国的途中,被秦军追上,押往咸阳。他最后的日子,只能是以泪洗面,悔恨不已,不久便郁郁而终。
  秦国见这事情再也做不了什么文章了,就把怀王的尸体送还给了楚国。
  楚怀王之死,使天下震动,各国诸侯纷纷谴责秦国的无义,楚国军民更是悲愤万分。怀王不幸,魂归故里,百姓都列队哭迎,史载“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
  据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说法,就是打这之后流传开来的。
  秦楚两国,本是累世的姻亲,此时完全断绝了邦交。
  
  第十六章堂堂大秦被赵国涮了一道(1)
  
  秦国见“楚怀王”事件犯了众怒,只好暂避锋芒,放缓了对楚国的逼迫,而转过头来,对东方的韩、魏发起了密集而凌厉的攻势。
  秦昭襄王十三年,也就是公元前294年,是秦国崛起史上值得记忆的一年。从这年起,秦国连续5年对韩、魏出手,攻城略地。其中以昭襄王十四年发起的伊阙之战最为激烈,名将白起率秦军大破韩魏联军,斩首24万,俘虏韩军主帅公孙喜,连下五座城邑。
  从这一时期起,秦国对六国用兵的规模骤然加大,战争烈度远超过从前。
  韩、魏两国元气大伤,无力招架。魏国更是献出安邑(今山西夏县)以求和。自此,秦国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河东也牢牢地站住了脚。
  秦国对韩、魏两国无所顾忌地欺凌,惹恼了“三晋”中的另外一个——赵国。
  在昭襄王执政的初期,赵国国君是着名的改革家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先前曾多次联合韩、魏攻秦,但屡战不胜,为此大受刺激,遂提倡“胡服骑射”,锐意革新,使赵国的战力大大增强。
  即便如此,赵武灵王也并未轻易用兵。在此后的很长时期里,赵与秦一直保持着良好关系。后来赵武灵王又力主护送秦太子稷(即昭襄王)回国即位,两国关系就更加友好。
  赵武灵王去世后,继位者为赵惠文王。赵惠文王对局势做了新的判断,重用奉阳君李兑,对秦采取了强硬态度。韩、魏在节节败退之时,自然都将赵国视为强大的后援。
  约在昭襄王十九年时,由李兑首倡,纠合五国联军,共同伐秦。可惜联军貌合神离,纷争不休,结果进兵到成皋,便无功而返。
  五国诸侯里的齐闵王,在这次出兵时表现最不积极。秦国探知这一情况后,立刻对齐国采取了别样政策,派相国魏冉出使齐国,给齐闵王送去了一份超级大礼包——建议秦、齐两国的国君同时称帝。
  所谓称帝,就是要超出“王”一头,显示其霸权之国的地位。
  战国七雄到了这一阶段,也只有秦、齐两国卓尔不群,齐有这个资本。称帝虽是僭越之举,但总守着规矩不变,经年累月的打拼又有何意义?
  齐闵王闻言大喜,乐得接过这顶帽子,于是同意了。
  秦昭襄王见齐闵王上钩,就在这一年,先自称为西帝,并尊齐闵王为东帝。
  送给齐闵王这个大礼包,暗含的动机有二:一是,犯规的事要拉着齐国一块儿来干,以减轻舆论压力;二是,以此作为交换条件,拉拢齐国一起对付赵国。
  这个消息一公布,天下哗然。六国的有识之士都看出势头不对,合纵呼声顿然高涨,策士们纷纷游说各国抗秦。
  齐闵王一时没想那么多,只想着早点戴上东帝冠冕,也好流芳百世。
  就在这时候,有策士给他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于是,一场牵动天下人目光的“政治小品”就开演了。
  策士们给齐闵王出的主意是这样的:先不忙跟着秦王去称帝,而是集中力量先灭掉邻近的宋国。假如秦王称帝顺利,那么齐再称帝也不迟;假如秦王称帝惹出了麻烦,齐就有了“辞称东帝”的美名。而身边的宋国,因为宋王偃暴虐无道、天怒人怨,趁此机会灭之,就更是名利双收。
  齐闵王依计而行,先是同意称帝,没几天就公开辞去帝号,果然把秦昭襄王放到了火炉上烤。秦王称帝不过一个月,天下汹汹,骂什么的都有。昭襄王招架不住,只得放弃帝号。
  而齐不久就在赵、魏、楚的支持下,举兵伐宋。大军长驱直入,一举吞并了宋国。宋王偃仓皇逃亡到了魏国,最后死于温地。经此一战,齐国拓疆千里,政治与军事实力达于顶峰,“邹鲁之君皆称臣,诸侯恐惧”。
  昭襄王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被齐闵王当成了猴耍,发誓要报复,把齐作为了主攻目标。
  秦国先软硬兼施,拉拢住了“三晋”,然后派名将蒙骜率大军穿过韩、魏之境,千里远征,拿下了齐国的九座城邑。
  打了齐国这一家伙,秦国还不解气,又酝酿更大的伐齐战争。秦国先后与魏、韩、楚三国会盟,又通过赵国联络了与齐有隙的燕昭王。
  秦昭襄王二十三年,伐齐之谋终于成熟,由燕国相国、上将军乐毅为统帅,率领燕、赵、韩、魏、秦五国联军,合纵攻齐。联军来势汹汹,在济水以西大败齐军。长期受齐国气的燕国军队,在神将乐毅的率领下,一气拿下齐国70余城,攻破了齐国首都临淄。
  齐闵王做梦也想不到:一个大国垮下来,竟能这么落花流水。
  
  第十六章堂堂大秦被赵国涮了一道(2)
  
  他仓皇出逃,先后到对齐称臣的卫、鲁、邹避难,但仍摆出一副大国君主的架子,当然都站不住脚,最后逃到齐国尚未丧失的莒。
  这时在一旁观战的楚国,派淖齿领兵来救援齐国。齐闵王大为高兴,任命淖齿为齐相,以图恢复。哪知道他看错了人,淖齿竟把齐闵王给杀掉了,与燕国一起瓜分了齐国土地。齐国仅余莒(今山东莒县)和即墨二城,几乎灭亡。
  齐国作为一个东方大国的历史,就此结束。
  报仇嘛,就是要狠。
  秦昭襄王这下才算了却一桩心头之恨。
  五国联军几乎把东方大国齐国给废掉了,从大的战略上看,最占便宜的是西方大国秦国。
  长期以来,为“三晋”撑腰抗秦的是齐,与楚联手遏制秦的也是齐。偏偏齐又与秦隔得太远,秦鞭长莫及。
  这次秦国利用燕国的反齐情绪,一举消灭了这个强大的威胁因素,在天下这个大棋盘上,走出了最具威胁性的一步。秦从此在实力上已全面压倒六国,可以操控全局了。可惜,六国在此之前,对秦的意图竟毫无察觉,进行了自寻死路的最后一次连横。
  秦国的布局接下来就有了明显的图谋天下的意思。
  首先是对付南方大国——楚。
  现在楚基本是孤家寡人了,前一段囚死楚怀王对楚人的心理打击也是致命的,下一个顺理成章地要废掉的,当然就是楚!
  从秦昭襄王二十七年起,秦对楚的战略总攻开始了,秦将司马错先后从北线(南阳)、南线(蜀地)攻楚,拿下了黔中。
  第二年,已升任大良造的白起,带兵攻下鄢、邓等五城,攻破了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在此新设置了秦国的郡。
  连首都都丢了,楚国的国运岌岌可危。楚顷襄王仓皇出逃,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
  此时楚国的令尹(相当于宰相),就是那个娶了秦国女子的公子子兰。
  楚顷襄王在即位七年后,在亲秦派子兰等人的鼓动下,为求苟安计,把杀父之仇撇到一边,与秦国再次结成婚姻。
  而屈原坚决反对向秦示弱,痛斥子兰对怀王之死负有责任。子兰惶恐不安,指使上官大夫靳尚在顷襄王面前诋毁屈原。那顷襄王也是个没头脑的,不想再听唠叨,就再次把屈原流放到沅、湘一带。
  白起破郢后,秦国又从蜀地攻楚,拿下巫郡,把江汉和江南一带尽收囊中。昔日声威赫赫的楚国,现在大片领土都归入了秦国新设的黔中郡。
  屈原见国家复兴无望,曾经想出奔他国,但终究不忍离开故土,遂投汨罗江自尽。
  他是个忠臣,有一颗青年才有的纯正之心——国家破败如此,生之何益?
  屈原壮烈殉国之后,楚国百姓无不哀怜之,他们把原五月初五日的民俗节日,作为了纪念屈大夫的日子,这就是流传至今的“端午节”。
  把楚国基本废掉之后,秦国又掉过头来收拾“三晋”。首先对付的是魏、韩,攻势相当凌厉。
  这次是秦相魏冉亲自出马,攻至魏国都城大梁,斩首4万。接着客卿胡伤又领兵攻魏,连破三城,斩首15万。几次战役,虽未灭掉魏国,也基本把魏给打残了。
  秦国如此猛烈地攻魏,是想在灭魏之后,把疆土与前不久攻齐获得的定陶连成一线。这样,就把燕、赵和韩、楚给分隔开了,使它们无法合纵,然后再分别收拾掉。
  接下来秦国又开始攻韩,白起、王贲连续攻韩,一共攻取二十城。这一时期,大秦之滚滚铁流在中原摧枯拉朽,所过之处一片降旗。
  就在这看似不可逆转的冲击中,凶猛的秦军突然撞到了一面铁壁上。
  这铁壁,就是对秦早就憋了一肚子火的兄弟之国——赵国。
  赵国大军严阵以待,其无言的警示乃是:秦军不得猖獗!
  而秦军视而不见——所有东进的障碍都要排除,哪怕是铜墙铁壁!
  两支劲旅就这样迎头相撞了。
  秦赵之间因赵武灵王曾扶助秦昭襄王上台的缘故,两国间一直没有大的冲突。赵武灵王主要担心的是环绕赵国的东胡、林胡、楼烦等部落以及心腹之患中山国,于是发愤图强,改战车作战为骑兵作战,改宽袍大袖为紧衣窄袖,又大胆任用胡人为重臣。
  赵国军队的机动性增强了,又引进了胡人的彪悍之风,国力也随之大大增强。
  到了赵惠文王时代,赵国仍是很有作为,对横行天下的秦国,一改昔日的睦邻政策,而是针锋相对。两国时有争锋。
  赵惠文王上台十七年后,秦将白起攻取了赵国的简(今山西离石西)和祁(今山西祁县)两地。次年,秦国又攻占了赵国的石城(今河南朴县西南);第三年,秦又攻赵,赵极力抵抗,损兵折将两万多,勉强挡住了秦军的攻势。
  
  第十六章堂堂大秦被赵国涮了一道(3)
  
  自昭襄王二十七年开始,秦国发起对楚国的毁灭性攻击之后,对赵国还是有所顾忌的。为稳住赵国,秦昭襄王邀请赵惠文王到西河外的渑池(今河南渑池县境内)相会,这就是着名的“渑池之会”。
  赵惠文王可不是草包,收到这个邀请后,立刻想到楚怀王的命运,坚决不去。可是他身边的文臣武将不这么认为,蔺相如、廉颇、赵奢等人都说:不去,给秦国的印象就是赵国弱而且怕秦国,所以一定要去。
  去,当然不能像楚怀王那样傻乎乎的,而要做好应变准备。
  首先,上大夫蔺相如随赵王一起赴会。
  这蔺相如的名气就太大了。他的事迹至今中学生都耳熟能详。
  先前,赵惠文王得到了楚国的一块宝玉“和氏璧”,秦昭襄王听说后,派人送信来,说愿意拿十五座城邑换这块璧。
  赵惠文王与大将军廉颇等大臣商议,想把宝玉给秦,但又怕得不到秦城,像楚怀王那样白白被骗。可要是不给呢,又怕秦军以此为借口大举进攻。商量来商量去,定不下来,于是想找一个人出使秦国,先搪塞一下再说。可是这样机智的人,到哪里去找?
  这时,宦者令缪贤报告说:“我有一个舍人蔺相如,可以出使秦国。”
  舍人就是门客,被权贵人家养起来吃闲饭的。蔺相如少年时,因遭受秦军入侵的战乱,全家颠沛流离,出身很低微。
  赵惠文王问其故,缪贤就讲了一件往事,说:以前臣随大王与燕王在边境上相会,燕王曾偷偷握了一下臣的手说:“愿交个朋友。”我还真动了心,后来很想跑过去,可是蔺相如劝我绝不能去,他说:“赵是强国,燕是弱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