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雄兵-第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后,一部分俄俘押至北京,清政府称这些人为“阿尔巴津人”,驻地在北京城东北角胡家圈胡同。为照顾俄俘的宗教生活,清政府将该胡同内一关帝庙改建为东正教堂。称“尼古拉教堂”,后改称“圣索菲亚教堂”。这是东正教在中国的第一所教堂。清政府尊重东正教的政策和措施引起沙皇和东正教会的重视。1700年6月,沙皇彼得一世发出派遣俄罗斯正教驻北京传教士手谕,下令建立驻北京传教团。1714 年修士大司祭伊拉里昂及其随行人员被派来华,于1716 年经蒙古抵达北京,建立了第一届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士团。从1715至1956年,共有20届俄罗斯传教士团驻北京。1727年10月21日(雍正五年),贝加尔湖之南及西南亦即蒙古西北约十万平方公里国土,因被迫签订恰克图条约而丧失。1727 年,俄国政府坚持将在北京建立教堂并派驻传教士和学生的内容写入主要用来解决中俄贸易和划界问题的《恰克图条约》。准许俄国正教会在北京建立新教堂,新教堂地址定在东江米巷(今东交民巷),1732 年正式落成,称“奉献节教堂”,即后来的俄罗斯南馆。此后,俄罗斯南馆成了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士团的固定驻地。1860年以后,驻北京传教士团改由俄罗斯正教最高宗教参议派遣。他们利用沙俄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所取得的权利,开始大规模向中国内地传教
…
3。 没有进步
3。 没有进步
…
领班尼古拉。米哈尔耶夫斯基跪在地上,口中仍在禀报:
“我皇陛下,整个地图采用了伪圆柱投影,以经纬度制图法绘制。以汉、满文共注地名,其中满文用以边疆,汉文用以内地臣未说完”他偷偷瞥了一眼已经显然不耐烦的沙皇,继续说:“请看,在西藏边境标注出朱母郎马阿林(珠穆朗玛峰)。图上以通过北京的经线为中经线”
…
保罗皇帝闻此走回,御座前摊放着那张令人生厌的大清地图,他一把抓起,走回巨大案桌前,把皇舆全览图放在俄罗斯大地图上清国的位置,审视起来。
…
“亲爱的陛下,西方正在征服中国。”传教团领班尼古拉。米哈尔耶夫斯基屁股调了一个方向,仍伏在皇御下,叨叨不休:“以公元476年9月4日哥特日耳曼人灭亡西罗马帝国为标志北方游牧民族代行‘上帝之鞭’,骑兵征战,野蛮落后毁灭现存文明已成历史的可怕诅咒受这种世纪性的蛮族征服影响最大的是农业文明发展程度较高的几个东方大国。由于中国处于欧亚大陆东方尽头,再加上中国人特殊的哲学天赋,中华帝国有幸成为这种农业文明衰落进程中继埃及、印度之后最后倒下因而也是持续时间最久的文明古国。与埃及、印度不同的是,这次倒下的农业文明大国中,只有中国主要是靠自己的力量保住了作为大国的基本版图”
…
保罗皇帝听到这里,已经明显表示出不快,他背对传教团领班,掀开厚厚窗帘,面向米海洛夫城堡窗外阴冷的天空。
“假如我们从上述各国的国运来比较,那末,只有黄河、长江流过的那个中华帝国是世界上惟一持久的国家。”老学究又轻轻加上了一句。
“嗯!?”保罗眼角一吊。
尼古拉。米哈尔耶夫斯基语锋一转:“但是,承我皇天威,自彼得大帝以来,征服有已,我大俄罗斯疆界已弗界毋远”
…
保罗一世把窗帘“哗”地阖上,“我要揭穿他们的谎言——蝗虫的国家!”
…
侍立一旁的女官已经跪下,手捧一本《皇上御记》,高举过头,保罗“啃”了一声,女官赶忙念起来:“《外国人关于满清是可以容易消灭的鞑靼野蛮人》”
…
“在17世纪中叶的1636年,从中国返回欧洲的葡萄牙人耶稣会士曾德昭记载的那个‘相当富裕繁荣,在各方面都令人赞叹’的明朝已于1644年灭亡了,取而代之的是号称‘太平盛世’的康熙、雍正、乾隆朝。在这期间,外国人的记录有力地驳斥了这种虚假的‘盛世’。经‘康乾盛世’的‘励精图治、文治武功’最终使中国落后贫穷到什么程度,引用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 ① 副使斯丹东的一句话便一目了然:‘遍地都是惊人的贫困——人们衣衫褴褛甚至裸体——我们扔掉的垃圾都被人抢着吃’。
马戛尔尼 ②通过对清朝‘盛世’的访问,得出以下结论:
1)‘清的政策跟自负有关,它很想凌驾各国,但目光如豆,只知道防止人民智力进步。’
2)‘满洲鞑靼征服以来,至少在过去150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
3)‘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
4)‘一个专制帝国,几百年都没有什么进步,一个国家不进则退,最终它将重新堕落到野蛮和贫困状态。’
5)清朝‘不过是一个泥足巨人,只要轻轻一抵就可以把他打倒在地。’
…
“都被外国人鄙视到了如此地步,中国皇帝乾隆居然说出这样的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磁器、丝筋,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这简直和曾德昭笔下的明朝时期是两个概念——那年代‘中国人爽快地赞颂邻国的任何德行,勇敢地自承不如;而其他国别的人,除了本国的东西以外,不喜欢别人的。中国人看见来自欧洲的产品,即使并不精巧,仍然发出一声赞叹。。。。。。这种谦逊态度值得称羡,特别表现在一个才能超越他人的民族上。这对于那些有眼无珠、故意贬低所见东西的人,是一个羞辱。’可见,如今流传的所谓‘中国传统文化’是清国‘愚昧僵化、盲目自大、井蛙观天’的根源,并且也是导致清国人对西方外来事物不屑一顾或者一律看成是蛮夷淫巧的病根,是根本错误的,是对世界历史的无知和倒退!”
保罗一世无耻地一笑,想起了前不久宫中还在上演的一出戏剧,母亲叶卡捷琳娜二世在世时最喜欢看的,50多年来长盛不衰,由彼得堡最优秀演员出演,戏剧中康熙雍正的满清人都是些卑贱丑陋肮脏不堪的家伙,不禁又鄙夷地摆摆手。
…
戏剧起自于下面的史实——清朝雍正皇帝于1738年派前礼部侍郎托时、热和副都统宰出使俄国,恭贺接替彼得二世接任俄国皇位的安娜。伊万诺夫娜女皇登基。使团出发时,雍正的训令非常滑稽。他说,以前俄国使节到中国非常傲慢无礼,不情愿行中国的礼仪(三叩九拜),我们可不能和他们一般见识,到俄国后一切礼仪要按中国的办,见到沙皇如同见朕,也要行三叩九拜大礼 ③。
1738年1月26日,使团到达彼得堡,安娜。伊万诺夫娜亲自携群臣接见使团,号称冰雪美人的安娜看到如此丑陋的通古斯使臣托时等人时,非常的不悦。托时在众目睽睽之下和使团其他成员一起跪下行三叩九拜,令在场的女皇和大臣们大为吃惊。
当俄国外交委员会委员巴什罗夫宣读雍正的国书时,托时等人竟仍然跪着不愿意站起来。女皇似乎是认为太羞耻,打断巴什罗夫的讲话,示意托时等人站起来回话,但托时等人不高兴,说什么这是满清的礼节,请女皇不要强迫他们,这样女皇也不好再说什么了。直到巴什罗夫读完后托时等人才站起来,满面红光,似乎得了胜利似的。钱瑟勒斯威尔刚准备带使臣离开,托时等人又统统跪下行三叩九拜之礼仪,令女皇吓了一跳,忙通过翻译告诉使团“可以了,可以了”,可托时等人则越磕越起劲,行完礼后在满场吃惊和蔑视的眼光中昂然而去。等托时一走,满场都哄堂大笑。女皇身边的小丑和弄臣纷纷扮成满清使臣的模样给女皇行礼,令当时的贵族和大官们捧腹不已。
使团回国后,俄国宫廷即排演了戏剧《好磕头的中国钦差》,用以讥讽和嘲笑满清官员。而俄国史学家则认为,与奥托曼帝国、克里木汗国、波斯人、希瓦汗国、阿斯特拉汗国的使臣相比,满清的使臣最为奴颜婢膝,而这些国家里除了奥托曼帝国和波斯的沙阿以外,几乎都是俄国的藩属,满清在当时不是俄国的藩属却在外交上还不如俄国的藩属。
“呵呵,世界上最恶劣的国家!最恶浊的社会空气!最无法理喻的民族!最下贱的文化!”
…
俄罗斯为什么这么骄傲,是与清朝的被打败相关的,而这个清朝,是蛮族的代名词。虽然在当时的语境里,双方都互称对方为鞑靼,但是谁是真正的鞑靼呢——俄国人打败清朝国,换句话说,是上升时期的开放的西方人战胜封闭的东方人的骄傲——先进的意识形态、先进的生产力、先进的文化艺术一句话,先进的文明社会战胜垂死的落后“文明”的骄傲——虽然,在冷兵器时代,仍然是以“野蛮”的手段对付野蛮的落后!
…
对于中国人来说真正的耻辱,是清兵入关!是中国中世纪的过于漫长!是中国制度性的亚细亚精神文化形态!而耻之又耻的,是中国社会的缺乏自动转型机制——中国中世纪的结束是西方人的枪炮逼迫下带来的,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开端是由西方人启动的;耻之又耻的,是清朝衣装制度马蹄辫子彻底完成了对中国人奴性的塑造和对人性的摧残——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国家和地区像所谓的清国一样以“辫子”、“马蹄”、“叩头”这样丑陋不堪、动物性的衣装形态来塑造自己国民的性格和国家的形象——这种变态变性的无理性精神行为——可以称之为亚细亚弱劣势文化的集大成和集中反映——塑形冶炼的可耻人性性格一直贯穿影响着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一直延续到今日!它的直接后果就是大面积的、全国性的、和族性的,生产复制出中华民族种性心理上完形的一身兼奴才和暴民的两面人,从义和团的泼粪到文革的吃人,一直到今日的种种无理性社会行为,无一不是与这种种性精神有着内在不可分割、皮与肉联系的反映!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清国本身,也是当代中国!它的巨大的历史惰性,精神性连同制度性的现实,仍然在拖延、迟滞、阻碍着一个古老国家的真实现代化!
而一切耻辱中之大耻,是今人继承这种丑陋动物性文化,当街歌舞;而整体理性的丧失,丧心病狂的遗忘症,致使当代中国神圣性丧失殆尽!每一个中国人都要牢牢记住,清朝给中国带来的奇耻大辱,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最黑暗一页!
………
…
注① ② 喬治。马戛尔尼是英國於1792年至1794年派遣的首名駐華大使,1793年7月,马戛尔尼乘坐HMS Lion號抵達天津。雖然马戛尔尼有幸獲乾隆皇帝召見,但是这次出使最終仍無功而回。人們一直錯铡卣J為,马戛尔尼不願意叩頭是這次出使失敗的原因。中西兩種截然不同的世界觀存在著一道不能逾越的鴻溝,這才是出使失敗的致命原因。這樣看來,马戛尔尼實在是舉足輕重的,因為若他出使成功,則十九世紀中西之間十之八九悲慘的歷史或有可能被改寫。
喬治。马戛尔尼在愛爾蘭出生並接受教育。他是18世紀後期英國有名的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在1772年出任愛爾蘭事務大臣後,被封為騎士,1775年,被授予男爵之銜,並同時被任命為英屬西印度群島駐格林迹_總督。于1792年被加封為马戛尔尼伯爵爵位。同年英國派他出使中國,史稱「马戛尔尼使團」。马戛尔尼伯爵經由京杭大运河回到广州,對中國撸煛⒎比A且鮮為人知的實際情況有了相當的了解。
In 1793, the 1st Earl Macartney led an expedition to the Qianlong Emperor in a vain effort to persuad the Chinese to re…open their empire to trade。 Macartney brought with him ample tribute The most advanced scientific instruments including the finest clocks that England could made。 As he later wrote,“The emperor and his minions were unimpressed。 It was discovered that the taste for science, if it ever existed was now pletely worn out! This intricate workmanship was all lost and thrown away on the ignorant Chinese。” Unrepentant in his isolation, the emperor addressed a dismissive message to King George III, “There is nothing we lack。 We have never set much store on strange or ingenious objects。”
Except maybe those nice English clocks!
…
这个庞大的使团带来了众多的礼品。英国人想把他们最新的发明介绍给中国,如蒸气机、棉纺机、梳理机、织布机,并猜想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