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雄兵-第1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央金的美丽没有直接正面的描述,她的出场,在强巴与五班长夜间摔跤比赛时的一声甜唤,就已经打动人心;后来在李沪生回忆中“达旺逃跑”草堁中举手榴弹怒目五班长那一幕很玄幻;她的另一次出现在李沪生回忆中是山南草原牦牛群草豹袭击遇救后在马背上唱的一首情歌直接出场就是李沪生夜赴米林县拉萨外围遭遇土匪包围央金来救及后来央金家中的过往,她的戏一直不重,一直到李沪生拿出五班长日记,她怀捧日记一声呜咽:“我一直以为我只能爱一个人的”那种真挚深沉的爱,如火日煮海,砰然而出,感人心肺;而央金,一个淳朴藏族姑娘的心灵美丽,也跃然纸上!
… 红夜莺
后记 … 题材和选材
题材和选材
…
在铁扫帚把“题材决定论”扫除了以后,重大题材的写作也受到了忽视。文坛上,网络上可以说是空前自由,各种题材、任意题材,天马行空,任君驰骋。它带来了创作的绝世繁荣,但是,创作的结果,却并不见理想。
有一种说法,题材并不是当前作品平庸的病根。当然不是,任何题材写得好,都是好作品。可见,用题材来诊断我们当前创作的弊陋,确实不是原因。
但是,题材雷同,缺乏选材,却是当前文坛创作平庸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什么有时候,遇到一个题材,一窝蜂,一哄而上,结果,所有的作品都似曾相识,彼此彼此。
我个人的感觉,只要你作品里让我看到一丁点在哪里看过的影子,我都不会去碰它。创新多么重要啊,好像男人看女人,喜新厌旧啊,呵呵。那么我们的作家为什么要付出那么大的牺牲——要去炒人家炒过的剩饭,写人家写过的东西呢?
要消除文学创作中的“抢盐”现象,个性独具慧眼,才能脚下掘金。
…
重复中国古文学题材好像也是没有意思的吧,炒剩饭?写人家写过的东西,刷锅水?水浒电影重拍是垃圾?还珠格格重拍照样是垃圾?红楼梦拍来拍去,都是垃圾?
你觉得美吗?
有时候我们看到一本书,不禁诧异:她写这些东西有什么意思啊?
…
难道当代真的没有题材可写了吗?
不要谈原创性了!
…
有时候我们看到了一个好题材,可是翻开作品,觉得选材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可能作者没有琢磨透自己的题材要求,或者还没有找到真正能承载这个题材的素材吧。
…
我个人认为,对当前改革阶段的文学的追逐,就如同过去所谓的写“工业题材”、“行业题材”、写“医疗战线”、“煤矿工人”等等等等,很多仍属于“题材决定论”,和“遵命文学”。
这个问题同样还有所谓的“励志小说”。任何小说都有励志的作用,只要你是引人向上,鼓舞人心的好故事。我们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暴风雨所诞生的》《牛虻》等作品,甚至《西游记》,是不是励志?现在因为要励打工者的志,所以有打工者励志小说,因为要中学生磨砺成才,因此有中学生励志小说,这是为政治而小说,是命题作文,是形而上学,是降低了读者的水平,也降低了中国文学的水平。据我看,有励志,可就是没有成功的小说,包括平凡的生活。
…
只有写自己熟悉的故事,写那些曾经感动过自己的事物,写那些自己曾经从中看到了美的东西,才是写作的正途,题材和选材自然随之而来。
许多所谓“热点”的追逐,也是很可疑的。因为,其实,抛开一切外在的伪装,你的作品是不是真正的文学,那才是问题的核心。
后记 … 创新与继承
创新与继承
…
创新与继承的问题,实际上是几十年来都在强调的,相信每个写手都熟悉,教科书也都在一再强调。我认为,每个作者在写作的时候,都坚信自己是在创新的。的确,我们看到每一个小说,都在写“这一个”。人物的名字与其它作品没有重复,故事的具体事相也各不相同。可是为什么从总体上看,“这一个”并不突出,都遮掩在一片云雾迷蒙中,很少看到俊峰突逸的呢?
尤其是在类型小说的阴云下。
譬如我们看,中学生青春萌恋总是那么回事,大学生创业恋爱也总差不多
古代怨情小说好像也差不多,都是一个套路,救美啊,暗恋啊,宫廷啊,贤臣啊
励志小说更其如此,自从平凡的世界问世,多少人写农村孩子艰苦奋斗倔强向上啊!
这都不是坏事,可是这样的结果,不是还是似曾相识,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吗?
我相信,我看到的,大家也都看到了;我所疑惑的,书友们也一定在暗自思忖。问题都认识到了,人人都在努力,都希望自己的作品好,都希望祖国的文学进步——可见,我国文学现在正面临一个重大的转折关口,是真正的创新问题提到桌面上的时候了!
什么是真正的创新?中国文学的图面里到底缺少什么新异绝美的画面?久久沉抑阴霾满天的文学园地上空,究竟需要一声什么样的惊雷!?
这是我们一直在痛心思索的问题!
…
创新离不开继承,这并不是什么新要求,所有的写手都熟諳在心,都是在阅读了古今中外大量的名著,汲取了前人的井水之后,提起沉重的笔,走上艰难的路,闯进现在网的大门的。
但是我们继承了什么?古人的精华到底是什么?他们的文采、描写、人物、场景?
都不错!可是阻碍我国文学出现大作的,到底是什么呢?
譬如说我们看到一些古代美女怨情小说,古代生活、人物描摹,细腻、细节无所不至,堪称红楼梦笔法,等等。但是红楼梦除了在技法技巧、人物描画等等等等方面之外,它的艺术(思想)精髓到底是什么?我这里是随意举例,不是专门谈红。
所有上述疑问都不是在这篇小小随笔里,能做简单回答的;我也不是专业理论家,但是我愿提出这个带有共性的问题,供大家一起思考。
譬如说,如果我们不能从作品中写出一种对人类的大爱,而只是个人、狭闭的小爱,你能说领略了红楼梦于万一了吗?
…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我们对祖国传统文学的借鉴、利用不可谓不足,我们看到大量的小说引用了祖国文学的素材,这当然是非常值得肯定的、褒扬的,但是我们对世界文学的优秀作品、世代精华似乎借鉴不足。
中国是个长期封闭的国家,在它过去两三千年的历史中,固然产生了无数堪称一流的文学精品;但是,世界更广大,我们的作者,要使自己的作品雄踞千古,自立于世界文学之林,必须汲取国外文学的长处、优点、精华。
…
像我们演艺界电影界应该保持警惕心,自觉与港台艺术拉开距离一样;我们的文学创作也要保持清醒头脑,自觉和当代的一些低劣作品、应时之作、商业广告文学拉开距离。
我们的创新与继承,只能在世界历史的范畴下,在已经被时光证明为不朽的经典作品中来谈,中国文学的出路也就在这里。
自觉抵制、拒绝垃圾、低劣作品,向世界范围内真正的文学精品、真品看齐,才有真正的创新与继承。
后记 … 作品的优劣
作品的优劣
…
我们有时候看一篇作品,谋篇布局,人物活动,故事情节、语言表达,风格特色等等等等,都觉得不错,无懈可击,可就是觉得少了一点东西。相比之下,有些作品,虽然艺术上嫩稚了一些,语言也不是很成熟,甚至人物还有欠加工的地方,故事好像也不尽完美,我们却爱不释手,久久回味,问题也就在“这一点”上。
我们写爱,看爱的作品,泪流满面;写恨,看恨的作品,咬牙切齿问题还不完全在此,即使表面上看上去平平淡淡的作品,都能使我们流连忘返,掩卷难舍,那么,这一点究竟是什么呢?
正是这一点,决定了作品的高低优劣!
…
正是这一点上,我们为许多甚至是老作家抱憾!而许多新锐作家,势不可挡!
明明好功夫,好积累,应该是好作品的,可惜,功亏一篑!
…
作品贵在提炼!正是“这一点”,使你的作品点石成金!
…
你作品是多章节的,你可以分章节一点一点提炼,到总结束的时候,一个总的提炼。
你也可以一直隐忍不发,直到结尾来个总爆发!
…
提炼,可以是思想的提炼,也可以是人物形象(性格)的提炼。
…
而提炼,说白了,就是你文章的一个个高潮(可能是人物形象),就是一个个审美点(可能是思想哦),就是你抓住读者,让读者与你悲哭共鸣的地方!
…
知道了这一点,如果有读者反映你的作品太平,你就要提炼了。否则,你总是没有高潮,读者渐行渐远渐无书,两相渺渺恨无期!
后记 … 积累和提炼
积累和提炼
…
看过一些书,洋洋洒洒,文学的好处占了全,很多文史,很多典故,故事圆滑,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语言老到熟辣,可是感到太陈旧了,反映的古代生活太陈旧了,反映的手法太陈旧了,更重要的是,反映的思想太陈旧了。
所以,除了前面讲的题材创新,内容创新外,还有手法的创新。
手法创新也只相对而言,也只能是一种尝试。《三国演义》,鲁迅综合明清人记载,罗贯中“盖元明间人(约1330-1400)”,作品距今六百年矣,手法不可谓不“旧”,就其内容言,仍常读常新。
但是这里讲的还不是创新。讲的是提炼。
…
以古为镜,今人写古人,古为今用。在写作古代题材的时候,灌入一股时代气息,这才是我们要讲的。这除了作者本人要有时代气息外,手法上也还是一种提炼。能从古代题材中,提炼出今日需要的精神、气质、思想,让古代作品代言,说出今日之需,借古讽今,针砭时事,永远是社会需要的。想想在历史上引起轩然大波的《海瑞罢官》吧!这样的作品应该是不朽的——古代的东西,可能不过是一堆朽物,可经过有思想的作家的处理,化腐朽为神奇,比今天的许多作品都管用。
《帝国雄兵》的素材,那个年代发生的故事,恍如隔世,拍案怅然,一声古代!然而,作品中凛凛然一股现代军人气质,威严刚正,并不过时;思想之锋,寒芒正色,令人肃然起敬!其故事含有思辨色彩的内涵,正是国家向理性社会进步、民族精神现代化,所需要的!
…
写作要靠积累,日积月累,厚积薄发;但是要想成功,还是要靠提炼。
这里的提炼,主要是指思想的提炼。
后记 … 主题与表现
主题与表现
…
我们有了好的主题,可是在表现上又怎么样呢?我个人的经验是:看到一本书介绍了一个很好的主题,十分感兴趣,可是翻开第一页,就开始反胃口。除了选材不对外,语言恶浊,恶俗,完全没有正规的阅读陶冶,更谈不上基本的文字训练,不仅不规范,而且谈不上准确表达。
…
小说的语言是提炼过的,并不是你自己平时的随口语;劳动人民中有许多经淘洗锤炼过的、天然的好语言,并不能拿来为自己不讲规范、胡言乱侃做借口。
作品开始拉家常了 完全没有小说的章法或套路,没有设置基本矛盾冲突,没有构置内部关系,没有发展中的关键情节
在这样的小说里,你看不到小说结构的美、人物形象的美、矛盾冲突的美、思想火花的闪耀总之,结构性不强。最后,你觉得作者立意不高,意境浅薄,人物缥缈、思想空虚,你很快便置之不顾。
…
很多作品,你可以为它的简介感到兴奋,一打开书页,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我们经常纳闷:“这本书怎么能这样写啊?”
…
一本小说不是着眼于人物塑造,不是刻意于给人们带来人性的愉悦,你可以自喻为创新,读者并不买你的账。因为你无视小说的本质,你忽略了小说人物这个核心。
有的作者满足于讲故事,认为自己编了一个很好的故事,很长很长
可是见事不见人,人物走马灯似地出场,没有一个是主角,也没有一个有灵魂。
如果你的人物不活起来,不栩栩如生,生动感人,不管你写了多么有想法的故事,多长的篇幅,最终仍然是一堆废纸。
后记 … 情节与人物
情节与人物
…
情节和人物是二而一的。人物在台上演戏,每一个折子,每一个场景,都是情节。情节是包含冲突因子的片断,人物是冲突的载体,人物就是冲突。事物含隐着巨大的矛盾,因人物的活动而展开,每一个情节的片段都在剖析这个矛盾,好像排雷勇士一样,条分缕析,精心谋算,人物推动着排雷的过程,而且势在必行,情节继续发展不能让这个雷爆发!矛盾的焦点就在这里,观众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