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大明名相徐阶传 >

第30章

大明名相徐阶传-第30章

小说: 大明名相徐阶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铮亍!
  是夜,年已七十有七的徐阶,辗转难寐,他分明知道,此次大灾,官府施救无望了。 
  官府何以不施救,富户何以不施粥?那就说来话长。 
  须知明代江南应天十府,自有其自然形成之社会生态,尤其是苏松地区,乡官多,富户也多。富户乡官盘剥百姓也罢,勤劳致富也罢,每逢饥荒之年,或出于同情,或迫于舆论,都会捐钱捐粮,开粥厂施粥,救灾民于水火;而官府则动用府库钱粮,予以赈济,这已成一种常态。但到了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情况已大不同。官府库藏空虚,尚未恢复。当年海瑞疏浚吴淞江,工程款皆地方自筹,甚至寅吃卯粮,苏松库藏已被掏空,尚未缓过气来,自然无力赈济。至于富户乡官,则或因退田,或因遵海瑞之令仅留口粮,其余皆借贷民间,内囊也罄了。 

  此中内情,徐阶心中了然。当年海瑞迫富户贷粮,徐阶深知其弊,致书知府衷贞吉称:“那海瑞为民的心思很恳切,但他逼迫富户出借粮米,引来奸诈者趁火打劫,他们把富户留存的口粮都指为余粮,强行借贷,把富民掏空,富民怎么存活呢?富民不是民吗?更兼奸诈者今日拥入富户甲家,明日拥入富户乙家,富户掏空,老实贫困的老百姓只能坐以待毙了。这岂不是利奸诈而毙良善吗?”可见所称富家,当年也“罄其所有”了。 
  当晚,徐阶披衣掌灯,文不加点,挥毫书写《上太岳少师乞救荒书》,恳请时任首辅的学生张居正伸援手,救万民。在书中,徐阶描述了惨不忍睹的水灾情景,阐述了“苏松之人,素习耕作,一失农业,便无可谋生”的危害,哀诉了受灾百姓希望官府发粮救济,可是官府的库藏早已空虚,想到大户家借粮,大户家的粮仓早已枯竭,想到邻县行乞,可是周边都遭水淹。肯求朝廷破格减免应征赋税,发粮赈灾。首辅张居正拆阅《上太岳少师乞救荒书》,不敢怠慢,立即复信恩师,称苏松地区久雨成灾,百姓遭溺的原因都是因为执政者不称职所致,对海瑞应天之政做了批评,解释了朝廷迟迟未有举动实因需要调查受灾程度,最后决定减免松江当年税收一半,地方税收也减半,马价银、颜料银、马草银等苛捐杂税一概豁免。统计下来,仅松江一府,减征大米二十二万石,同时发粮赈济灾民。 
  朝廷恩命下达,苏松官民皆松了一口气,松江百姓每家每户都沾皇恩,减轻了负担,更是以手加额。酒肆、茶楼等地,人们交相传说徐阶上书请求救荒的事情。没料想这个被海瑞搞得灰头土脸,被高拱整得家毁人亡的衰朽老头,竟也有一副菩萨心肠,又有这么大的能耐。 
  过问了灾情,徐阶的生活又重归平静。 
  一天,小知也送来请柬,称知也寺来了位山水云月心禅师,来了位地仙黄桂峰,特相邀一叙。徐阶得书,命舟前往。不知有意还是无意,四人的相聚,小知也竟安排在方丈室内。此地正是六十七年前,少年徐阶拜见知也僧的地方,徐阶不免触景生情。但见那山水云月心,鹤形猿臂,生相奇特,左右两条雪白长眉,垂于两颊;地仙黄桂峰,虽瘸一腿,两目却很有精神,光芒四射。 
  坐停奉茶,谈天说地,说起当年知也僧四句偈语,徐阶大为感叹,居然是句句应验。说话之时,见一蝇子,停于果盘上,谁也不去拍打,徐阶挥手赶走蝇子,那鹤形高僧笑对徐阶说:“依老衲看来,施主皮相平常,施主一副骨架,很是出奇。”徐阶心头小鹿一撞,往年梦中吕洞宾换骨之事,从未向人提起,那鹤形僧从何得知?怪哉。于是,将梦中换骨之事据实以告。谈话间,忽见那只蝇子,又复飞来,停于果盘之上。鹤形僧指着那蝇子笑说:“列位可见这蝇子,停于果盘,撵飞了一大圈,竟又重返原处,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莫不如是!”徐阶惊悚地说:“大德所言极是,想老夫六十七年前至此,宦海沉浮,转了个大圈,今又复归此时,与那蝇子毫无二致。”地仙黄桂峰笑着摇头说:“施主与那蝇子同中有异。”“异在何处?”“施主起点不在此地,何云飞去复来?”徐阶默然,心想,是啊,我生于浙江武义父亲任上官邸。正想间,那鹤形僧说:“依老衲看来,施主之归宿,似不在此,施主生于浙江,百年之后似应归于浙江。”徐阶惊异之余,连忙摇手称:“不可,不可!某曾有言,与发妻沈氏同葬。”鹤形僧劝道:“施主百年之后,尚有四百年之阴灾,声名狼藉尤过于海瑞、高拱之灾!如葬于浙,则四百年后你桑梓中之异代知音,将还你清白,你之冥运,自然否极泰来。”徐阶推一推身旁的小知也,想听听小知也的高见,谁知小知也端坐不动,细细一看,竟圆寂了。 
  见小知也圆寂,徐阶心中咯噔了一下。知也僧“小知也今生与你有缘”,言犹在耳。小知也去了,自己恐怕也不久人世。他已经想穿了,决定死后埋骨深山,他不怕死了,“岂向浮生畏有涯?” 
  参加完小知也的葬礼,徐阶与鹤形僧、黄桂峰挥别,知来日无多,归家后加紧整理旧文,编辑成书,取名《世经堂集》,同时委托黄桂峰落实葬地,最终决定在湖州长兴县东北山地惟新里买地,营造生圹,即日动工。闲时则“杖策日应临竹屋,赋诗时复坐江沙”。哪里知道,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六月十二,力推改革的一代名相张居正忧劳去世。惊闻噩耗,徐阶悲痛万分,扶着病体为学生撰写祭文。这祭文,可称徐阶的封笔之作。 
  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春,徐阶病重,而惟新里生圹已成。徐阶唤来老妻张氏,儿子徐А⑿扃⑿扃鏊担骸拔衣攀艹⑸痛停篮蟛灰讼虺⒂兴肭螅豢裳寺埃俪莆耷朐幔蚯氤⒋驮幔凼赖撩D骨安蛔冀ǚ弧⒔ㄅ坡ァ⒔ㄍぬǎ鹨橛瘢桓挪挥茫膊蛔龇鹗隆N冈诔臼佬至艘簧币园簿参恰!狈愿酪驯希词樾葱旁蚓捎晷屡笠灰桓嬷约貉≡嵴憬莸那橛桑约旱囊簧暇浜拧!
  八个月后,徐阶病逝。得此消息,万历帝十分“震悼”,为之暂停朝会,下旨设十二坛祭祀亡灵,又命工部郎中余君寅赶赴长兴为徐阶治丧。同时按照《谥法》,追赠徐阶谥号为文贞。“文”赞的是徐阶的道德高尚,名闻天下,“贞”肯定徐阶拨乱反正之功。并称与历史上同样赐谥文贞的唐代魏征、前朝杨士奇相比,徐阶之功“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代名相,远离故士,远离父祖兄弟发妻,孤葬浙江,魂归长兴,所为何来? 
  因为他尚有余惊,家乡的民风并不似海瑞所谓“刁风盛行”,倒是比较淳厚,但海瑞的退田之举,兴讼之举,加以蔡国熙怂恿状告徐府便可升官之举,引起了兴讼狂飙,把淳厚的民风引向了浇漓。如葬在家乡,日后再来个江瑞、再来个张国熙,恐怕坟茔难保,尸骨无存。从徐阶《湖州买葬地成,走笔报山水并诸朋旧二首》可见其情。其一云:“长兴东北惟新里,翠竹苍松六尺丘。峰列乙辛相对耸,水环丁癸不分流。居吴自叹谋几左,还浙谁知语竟酬。好志华亭徐仲子(徐阶自称),厌离乡土葬湖州。民风重归淳厚日,捡我骨殖伴可久。” 
  一代名相徐阶之葬惟新里,原来是不得已,可叹!可叹! 

  后记:闲坐说徐阶 

  世界上有些事情,常常是出于偶然,成于因缘巧合。我与沈依云写《大明名相徐阶传》,也是如此。 
  记得2007年4月,我去《松江报》闲坐,正品茗闲聊,总编辑吴纪盛君忽然说:“我看我们松江历史上,徐阶倒是个人物,他或许是松江以至上海历史上地位最高的官员。他当首辅,一举一动,牵动全国,影响比松江以至上海历史上的所有人物都大,扳倒严嵩,拨乱反正,也很得民心。你是研究明史的,不妨写一写徐阶,供我们连载怎么样?”我漫应之曰:“可以的。” 
  但真要动起手写徐阶,难度就大了。说实在的,徐阶的史料实在太少,也太难找。徐家的族谱手头没有,徐阶的年谱据说我国台湾地区曾出版过,惜未见到。就拿近几年来说,《明朝那些事儿》红极一时,总以为会找到些徐阶的史料吧,殊不料也少得可怜,鼓捣来鼓捣去尽是些大路货,专门写徐阶的,也付诸阙如。比如说中国华侨出版社的《明朝二十四臣》就没有徐阶的影子,中华书局的《正说明朝十六臣》,也没徐阶,《中国历史上十大相权之争》不载徐阶与严嵩之争,华艺出版社《大明三百年》,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中国历史大讲堂·明朝大事本末》,关于徐阶都略而不书。诚如赵令扬先生所言:“徐阶是嘉(靖)隆(庆)史研究中被忽视的人物,为一前一后两个热点人物--严嵩和张居正的研究所淹没。”满心想查《明实录》,上海图书馆倒有,天天往返查阅,也实在苦煞人。 
  找不到族谱,就连徐阶家中有几个家庭成员都搞不清楚,不要说世系了。没有翔实的资料,就没有底气,不敢贸然动手。胡编乱造,或者戏说,我们没这个本事,“拳头”加“枕头”,我们也不屑为之。所以将近一年的时间,我们就用来读书、看书、搜集资料。磨刀不误砍柴工,慢慢地,徐阶这个历史人物的形象渐渐清晰了。 
  于是决定以明王朝的政治大背景为宽阔的舞台,以徐阶的足迹为经,以他所经历的历史事件为纬,演绎徐阶的一生。全书描述了正德末、嘉靖、隆庆时期政坛的风云变幻,目的是求解当时政局成败利钝的缘由,力求做一些哲理的思辨,以史为鉴,有补于时。虽没有能力照原样复制,也尽量近似吧。 
  寻找史料,也找到一些趣事,那就是徐阶的两位夫人,对徐阶从政帮助是很大的。第一任夫人是沈仲恒,字可久,是松江秀才沈锡的千金,劝说徐阶万事谨慎,养成了徐阶严谨的性格,敦促徐阶,注重名节,不贪钱。可惜红颜薄命,可久二十六岁就死了,就在失去可久几天后,徐阶倔性子犯了,当场顶撞朝中炙手可热的张璁,把张璁驳得一愣一愣,招架不住,徐阶也就从翰林院编修的位子上被撵走,发配到福建延平当推官。徐阶在《沈恭人迁葬祭文》里“汝没未几,我狂失官”,就是对此事的记载。第二任夫人张氏,是松江大老张蓥的孙女,也很有学问,帮助徐阶解决疑难,应对嘉靖皇帝的哑谜,博得嘉靖的欢心,稳住了徐阶的地位。 
  徐阶扳倒严嵩,松江同乡杨豫孙出谋划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公案很少有人知晓。《青浦县志·卷十八·人物二》载,杨豫孙是广富林人,杨枢的儿子,字幼殷,号朋石,官至湖广巡抚,也算是封疆大吏了。杨豫孙在当京官时,“徐阶当国,雅重豫孙”,有事经常找他商量,“严世蕃之伏法,盖豫孙赞决为多”。杨豫孙可算是个决策智囊。杨豫孙的妻子张氏,也“博学能文”。可见,当时松江闺阁里,好学的风气也很浓,才女也不少,只可惜重男轻女陋习,导致记载不详,巾帼的事迹被埋没了。 
  走近徐阶,终于发觉徐阶一生,可圈可点的事很多。徐阶恪守阳*学,为政强调务实,呵护善类,扳倒严嵩,施行“三语政纲”,草拟嘉靖遗诏,拨乱反正,功不可没。当然他也有性格缺陷,那就是有时太过谨慎,少了点刚性和冲天豪气;他“隐忍求济”,甚至委曲求全。但他毕竟干了几件大事:坚持抗倭、保护正直大臣、扳倒严嵩。嘉靖死后,拨乱反正,开创新局面,世称名相。 
  总之,纪盛君一句“闲话”,我的一句“漫应之”,偶然成了一本《大明名相徐阶传》;而许平女士,劳神费心,精心编辑,在她主编的《华亭风》上予以连载;素未谋面的北岳文艺出版社策划编辑吕绘元女士慧眼独具,邀约出版,又得社长王灵善,总编胡晓青全力赞襄,《大明名相徐阶传》才得以面世。而松江历史文化研究会秘书长钱明光,区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审欧粤,松江图书馆前馆长于慎中,现副馆长陈春云,家学渊源的王正,作家刘保生,小友吴文利,摄影家朱佩文女士,都给我们以帮助,松江新城文友会的朋友也对我们勉励有加,在此一并深表谢意! 
  更感欣慰的是原中央党校副校长、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李君如先生欣然为之题写书名,丁锡满先生慨允为之作序,这无疑是对我们埋头码字的鼓励。在此深表谢忱! 

  沈敖大 

★☆★☆★☆★☆★☆★☆★☆★☆★☆★☆★☆★☆★☆★☆★

。bookben。 … 手机访问 m。bookben。………¤╭⌒╮ ╭⌒╮欢迎光临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