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谋圣张良 >

第16章

谋圣张良-第16章

小说: 谋圣张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初起的刘邦同样如此,就对于目前来说,一心只知道报雍齿之仇,雪丰邑之恨,完全凭意气用事,根本缺乏战略与策略观念,根本不懂得敌我力量的对比和消长。难怪他瞧不起“儒生”,还自鸣得意的以捉弄读书人为乐,这正是早期刘邦的可悲和可恶。如果这一点不改变,别说后来作开国皇帝,建立大汉帝国,恐怕连几座小小的城邑也维持不了多久,只能重蹈秦嘉之类的覆辙,幸好他有幸遇见了张良。

    “我应该走哪一条路?请先生教我!”

    张良凝思片刻,从容地回答道:“《太公兵法》告诉我们,用兵之道,在于能以弱胜强。弱之所以能胜强的道理,在于弱者能否避开强者的锋芒,找准他的弱点,积蓄自己的力量,等待有利于自己的时机。今天,景驹秦嘉尚且被项梁一举歼灭,你自己已明知不敌,为什么又非要去与他决一胜负呢?这就是不智。现在最明智的办法,是要让项梁觉得你不是他的对头,何不先派人去对项梁攻下留县、进驻薛城表示欢迎,希望能与他联合抗秦。如果项梁无异议,还可以进一步向他说明你收复丰邑的意愿,并向他借兵攻丰。如果项梁能借兵给你,这就一举两得,不仅能化敌为友,而且又能收复丰邑。”

    刘邦表示欣然赞同,说:“先生的计策倒是个好计策,可是有谁能肩负得起这么一件事关重大的使命呢?”

    张良说:“如蒙沛公信任,我愿前往。”

    刘邦十分高兴,今夜如会知己,命令重摆酒宴,与张良作长夜谈。

    他向张良问起先前谈到的《太公兵法》一书,乘着酒兴,张良滔滔不绝地谈起《太公兵法》来,时而大段大段地朗朗背诵,时而引申发挥,侃侃而谈。口若悬河,神采飞扬。刘邦听得如痴如醉,击节赞赏。刘邦是何等样的人物,资质聪慧,胸怀大志,一经点拨,茅塞顿开,不断地感叹与张良相见恨晚!

    张良自从从黄石老人那里得到《太公兵法》以后,潜心研读,受益匪浅。他曾经和不少人谈起过此书,但他们总是神态冷漠,不为所动,好象对牛弹琴。今夜刘邦的反应,使他如遇知音。他叹服沛公天资独具,不然怎么能如此神悟呢?

    初夏的夜晚已经没有寒意,帐外不时传来巡夜的更声。兵临城下的下邳更是戒备森严。

    知己畅叙,长夜苦短。更残漏尽,残烛熄灭了,刘邦与张良相携步出帐外,望着熹微的晨光,张良临别嘱咐刘邦说:

    “我去薛城之后,请沛公拔营跟随而来,但不可与项梁靠得太近。如果我先去谈成功了,就立刻前来接你去与项梁相见。”

    “先生一路多多保重!”

    张良上马,二人拱手相别。初升的太阳照着那匹枣红马,如一团烈火向天边滚动而去。

    张良单骑来到薛城城门之外,叩关通禀:“项伯故友求见项梁将军。”

    过了一会,便有卫兵将他带进薛城,来到县行的厅堂上。听说他是堂兄的故友,项梁起身相迎,二人见礼后坐下。

    “鄙人姓张名良率子房,与今兄项伯兄为挚友,今日路过薛城,特登门造访叙旧,以解别后的思念。”

    “我听家兄说,当年犯事流亡,曾蒙先生搭救。不幸得很,家兄正辅助舍侄监军在外,不能与先生相见。”

    “不妨事,虽然未能见到项伯兄,但能见将军一面,也实在是三生有幸!”

    “先生过谦了。”

    “我早就听说过,将军系楚国名将之后,智勇双全,才识过人,会稽义举,天下震动,特别是新近又连克数城,军威大震。日前我从下邳前来,正逢沛公占地下邳城,我前去拜见他时,沛公听说我要来薛城,特地嘱咐我向将军致意,转达他对将军的仰慕之情!”

    一提起刘邦,项梁的脸上立刻罩上了一层阴影,他带着几分不快的口气说:“刘邦说的恐怕不是真话吧?他率兵投奔景驹、秦嘉,如今我已杀了这两个家伙,正等刘邦领兵前来报仇呢!”

    张良听完项梁的话笑了:“将军误会了,沛公不是去投奔景驹,而是因为雍齿背叛他去降魏,他前去找景驹借兵的。后来因为章邯的别将司马夷杀来,才共同去抵抗秦兵。沛公与将军素无恩怨,若将军愿意借兵与他去收复丰邑,沛公不同样与将军友善么?况且将军初起,立足未稳,强秦未灭。不可因小胜而树敌过多。如将军愿结识沛公,我愿代为引荐。”

    项梁虽然刚愎自用,但毕竟智力过人,左右权衡,还是不要得罪刘邦为好,便顺水推舟让张良去转告刘邦,他愿意借五千兵和十名有大夫爵位的将官与他,并请刘邦前来相会,共谋反秦大业。如果他来,说明刘邦有诚意,如果不来,我也省得借兵。

    刘邦果然来了,项梁当然也只得兑现诺言。刘邦手下已有九千人马,再借得五千,立刻成了拥有一万四千人的大军。于是浩浩荡荡,往丰邑杀来,雍齿那点人马当然抵挡不住,刘邦势如破竹,一鼓作气将丰邑攻破。雍齿见大势已去,带领少数残兵败将落荒而去,投奔魏王去了。

    刘邦三次攻打丰邑,才取得胜利。当他骑马进入故里时,有着攻下其它县城时的异样感觉。他要洗刷昔日的屈辱,要在乡人面前重塑自己的威严。古人得势以后都要回乡炫耀一番,否则就有如穿上了华丽的衣衫在黑夜里穿行一般。雍肯降魏,曾使他如丧家之犬,在乡人的眼中丢尽了脸面。尤其使他难以容忍的,是那么多的丰邑人,公然站在雍齿一边抵挡他的进攻。因此,他传下大令,把所有被俘获的雍齿的士兵和帮着守城的人,押解到一个大草坪上。然后鸣锣召集四方百姓前来围观,要大家知道,背叛刘邦的人有什么下场。

    天黑了下来,四面山丘上环列着威武的士卒,一个个刀剑在手,怒目圆睁,旌旗在头上猎猎作响。

    一面铜锣在“噹噹”敲响,震得人耳鼓嗡嗡作响。

    千百只熊熊燃烧的火把,照着被俘者苍白惶恐的脸庞,四周围观的黑压压的丰邑人噤若寒蝉,只有偶尔听得见被俘者的亲人,那难以抑制的凄厉的号哭。

    这里洋溢着战胜者的淫威和霸悍。坑杀降卒是古代战争残酷的律例。

    静默中在等待着一个人的降临,只要他一声令下,血淋淋地屠杀就要马上开始。

    当刘邦正要迈出县衙,去实现他渴望的复仇时,被急匆匆从门外进来的张良迎面挡住了去路:

    “沛公留步,我有话要对你讲!”

    “闪开!谁也休想阻拦我!”

    刘邦激怒了,一把推开了张良,他正要迈步,听见张良在他身后愤慨地说:

    “我原以为你是一位可以成就大事的英雄,没想到只不过是一个目光短浅的村夫!”

    “你!……”刘邦握剑猛然转身,用一双血红的眼睛怒视着他。

    张良毫无惧色地坦然地对他说:“你在杀你家乡人之前,最好先把我杀掉,兔得我活下来看到你被人杀掉的那一天!”

    “你张良凭什么说我一定会被别人杀掉?!”

    “不能得民心者,决不能得天下。你连家乡人都容不过,还容得过天下人么?昨天只有一个雍齿背叛了你,今天如果滥杀乡民,明天就有百个千个雍齿叛离你,谁还会跟你去打天下?我劝你还是先杀掉我,你若不杀我,我明天也会率领着正义之师,来杀你这个独夫民贼!”

    说完,张良凛然不可侵犯地引颈就死,一动不动地威严地站在那里。

    “噹”一声,刘邦手中的剑颓然落地。

    “子房……”刘邦转身吩咐:“去,传我的令,刑场上的人……全部释放……”

    “慢!事已至此,应当这样……”张良来到刘邦身旁,低声说了几句。

    刘邦一挥手,便和张良大步走去。

    他们来到刑场上,登上一个高高的土台,身后一片熊熊的火把在燃烧。

    一位将官上前禀报:“启禀沛公,一切都已准备停当,请下命令!”

    在围观的乡民中多是妇孺老幼,青壮年多被雍齿征发去守城,此刻正五花大绑跪了一大片,等待刘邦宣布斩首。突然他们的妻儿老母中爆发出一片凄惨的号哭声,将官大吼了一声:“不准哭!听候沛公发落!”

    草坪上立刻安静下来,只听得风吹得火把呼呼作响。

    千百双惶恐的眼睛,全部集中到刘邦脸上。

    刘邦回过头来,与张良交换了一下眼色,往前跨进了一步,开口说话了:

    “丰邑的父老乡亲,我刘季生在这里、长在这里,是父老乡亲看着我长大的,我平生没有做过对不起家乡的事。如今,天下英雄纷纷起兵反对秦王的苛政,丰邑子弟也随我起义。谁知雍齿这个无耻之徒,竟然趁我领兵在外,背叛我投降了魏国。我刘邦三次发兵攻打丰邑,这一次才总算将雍齿击溃,他虽然逃跑了,总有一天我要将他抓住,食他的肉,寝他的皮,方才解恨!至于那些被雍齿裹胁和我刘邦作对的丰邑子弟,以及那些没有跟雍齿逃跑的士兵们统统听着,我刘邦决不跟你们算账,更不会杀你们的头,现在我就当场释放你们,各自回各自的家去!”

    说完,他跳下土台,亲自解开了一个士兵的绳索。

    这时父老乡亲不顾一切地奔向自己的子弟,动手为他们解开绳索,这种意外的获释使他们悲喜交聚,抱在一起热泪流淌。

    张良拉了拉刘邦说:“沛公,走吧!”

    卫兵为他分开拥挤的人群向外走去,他刚离开人群走上一个土坡,他的身后响起了一片呼唤声:

    “沛公!沛公!”

    “沛公!……”

    他回转身来顿时惊呆了!

    在他的面前,妇孺老少都向他跪下了,感激地向他扣头,一声声地呼唤着他。

    他的热泪夺眶而出,啪啪地滴落胸前,在这一瞬间他突然懂得了什么叫民心。

    “父老乡亲赶快请起,我刘季是丰邑子弟,怎敢受此一拜,岂不折杀我也!”

    刘邦刚刚回到住所,便接到项梁遣使送来的书信。他看过之后,忙请张良过来商议。

    “项梁请我到薛城去商议立楚王之事,究竟是什么意思?先前明明有个楚王他又要将他杀掉,是不是他自己想当楚王?”

    “当时项梁攻击楚王景驹时,借口首先举行起义的陈胜生死不明,秦嘉就背叛陈王立景驹。其实是怕秦嘉挟景驹而号令各路义军。如今陈胜已死,景驹又被他除掉,他想不想当楚王呢?当然想!如果各路人马都一致拥戴他为王,而他的实力又最为强大,他就当之无愧地受领了。但他也深知,自己资历不足,难以得民心,目前最好的办法,恐怕还是由他挟持一位楚王的后代,作为名义上的楚王。”

    刘邦深以为然:“那么,我去还是不去?”

    “当然要去。一是奉还借兵,并深表谢意。二是顺其心意,让他立楚王去。最根本一点,是要让项梁不觉得你是他的威胁,不要让他在目前把你当成敌人,这样你才能去壮大自己的势力,开拓自己的大业。”

    刘邦邀请张良一道前往。

    来到薛城,张良偕沛公晋见项梁,大厅上各路人马也大多来到。

    刘邦首先感谢项梁借兵平丰,如今将五千兵马奉还,以昭信用,他双手奉还调兵符节,并奉上丰厚的谢礼。项梁高兴地笑纳,相互把酒祝贺。他觉得刘邦这人还守信用,是个没有野心的人,因此心中对他还没有戒备。

    正在这时,通报项羽从襄城得胜归来。

    顷刻,一位身材高大魁梧的青年将军英姿飒爽地走了进来,向项梁躬身叩拜:

    “季父在上,小侄项羽叩见。”

    项梁看见自己亲手调教出来的侄子越发英俊轩昂,成了独当一面的虎将,十分高兴地说:“贤侄免礼!你季父没有回来么?”

    “季父随后就到。”

    “快上前见过沛公。”

    这两个早闻对方大名还未曾见过面的英雄,相互的目光有一瞬间的对峙和较量,都由衷地流露出不容小视的仰慕之意。不过谁也不会想到,在一年之后,他们之间竟然会成为势不两立、生死较量的对手,共同写就一出回荡千秋的史诗。

    介绍到了张良时,项羽对这位看似清瘦文弱的无名小卒,流露出一股逼人的骄气。张良看见他那奇异的“重瞳”冷漠的一闪,随即挪开,大有不屑一顾的轻蔑味道。张良淡然一笑,少年气盛,让他去吧!

    大家正在寒喧,只见项伯径直走入,与项梁见过礼之后,忽然发现张良在座,惊喜异常,撇开众人趋步急上,握住他的双手激动万分地说:

    “子房兄,没想到今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