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福妻憨夫 >

第37章

福妻憨夫-第37章

小说: 福妻憨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将能让多少水田利用上,产出粮食啊!能让多少人吃饱,吃好啊!能让大梁国发生多大的变化啊!
    即使不为了梁静萱安排的所谓的任务,他也必须马上回去报告给皇兄这件事啊!
    也不贪图享乐做什么马车了,司徒玄武直接带着一袋大米和一袋稻谷就和自家四师弟骑着快马,日夜兼程向京城赶去了。
    他们是在和时间赛跑啊,据说马上就到播种水稻的时节了,他得马上回去报告给皇兄啊,还要找人,安排人来种啊,如果错过这个时节,那就意味着晚一年才能种植水稻啊!
    同样的也就是晚一年才能收获大米,那又有多少人要晚一年才能吃饱肚子啊!
    要快啊!快啊!司徒玄武使劲的甩着马鞭!
    紧赶慢赶,他们到达京城的时候,正是天刚刚蒙蒙亮。
    城门还没有开,司徒玄武直接拿出自己的令牌,连马都没有下,就匆匆离去,进了城。
    倒是把守城门的士兵吓了一跳,这个时间,这个急法,这种风尘仆仆,还是带着令牌的,让他们只有一个感觉——是不是要打仗了,边关告急了,毕竟以往也只有有紧急军情的时候才会出现这种情况啊!
    刚值守完,见证了这一刻的人,几乎人人急着回家,准备拿上钱,去先储备一些粮食,药材什么的。而刚上值的,则是托下值的人,给家里带个话,去买粮啊!
    而赶着上朝的大人们,也遇上了这两匹快骑,眼看着他们往皇宫的方向去了,心里也直范嘀咕。
    这一天皇上没有上朝,据宫内传出的消息,逍遥王爷司徒玄武回来了,直接将皇上从皇后的床上叫了出来,两人在御书房谈了一个时辰有余。
    具体的是什么事情除了皇上和逍遥王爷,似乎没有别人知道,只是据说,貌似有人在殿外听到皇上高声的喊道“粮食!”两个字。
    反正就是敏感的大臣们,回家听自家夫人转达,说下人们去采买的时候看到有人在屯粮,有人在大肆的采购粮食的时候,他们觉得他们也悟了。
    于是大臣夫人们,得到自己相公的指示,也开始屯粮了!
    等皇上和皇后吃上司徒玄武带回来的大米饭的时候,京城的粮价已经涨翻倍了,而要打仗了的消息已经漫天飞了!
    呵呵,皇上知道消息的时候,表情那个难看啊!
    整个京城几乎都知道大梁要大战了,可是他这个大梁的主人居然完全不知道!
    更搞笑的是十岁的小太子,还匆匆的跑过来,喊道:“父皇咱们要开战了吗,让孩儿上战场吧,儿臣一定会多多的杀敌的!”
    最后询问了一圈知道消息的起源就出在自家弟弟身上,皇帝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好好的一件喜事,现在弄的满城风雨,人心惶惶!
    不说皇帝是个护短的,就刚刚自家弟弟寻到了新的粮种,可谓是立了大功,皇上怎么可能处罚他。
    而那些守城的士兵,皇帝作为一国之主,当然是不会和他们这些小人物计较的,所以脑洞大开的大臣们就倒霉了。
    除了户部里面的主管农业的官员,其他的集体都受训,罚俸禄了!谁让他们听风就是雨呢!
    而主管农业的官员,之所以没有被罚,是因为皇上马上就要用他们。
    因为事情比较急,再说事关重大,即使是皇上也不能贸贸然然的就推广一种新粮食,毕竟要是万一到时候不能产出粮食,百姓劳累了,还吃不饱肚子,是有可能造反的啊!
    所以,这些官员是要跟着司徒玄武去翠屏山亲自看看,研究研究的,如果真的是像司徒玄武说的那样,那么得赶紧种上,赶上今年的收成啊!
    于是带着一袋米,一袋稻谷进京的司徒玄武,回去的时候是带着农业部门所有的官员,当然也不多,也就是几个老头子。
    一路是颠颠簸簸,但是几位老大人是完全没有一句抱怨啊,如果真的像皇上和王爷说的那样,真的有新的粮种,而且产量高,口味好,种植容易,这无疑将是一件大大的好事啊!
    他们这帮老头子如果能将这件事办好了,说不定能名垂青史呢!
    看以后谁敢说他们农业司是最没有前途,最没用的!
    即使是不能名垂青史也是大功一件啊,也是造福余万民啊!
    他们仿佛又回到了年轻的时候,那种激情万丈,干一番大事业的感觉又回来了!
    梁静萱还以为司徒玄武会带回来一些金银珠宝的赏赐呢,没有想到带回来的却是几个老头子,不过想想又觉得这个皇帝还是不错的,挺重视大米这件事啊,要不然也不会马上就派了人下来,就是有点抠门。
    既然已经决定将大米推广出去,虽然没有得到赏赐,梁静萱也是丝毫不藏私的。
    给他们一条一条细细的讲解了怎么育种,怎么插秧,怎么施肥等等,几位大人还是比较淡定的。
    怕几位大人不知道大米的好处,中午梁静萱特意的煮上了一大锅白米饭,考虑到几人年纪大了,放的水就比较多,煮的比较透,米汤也弄了很多,所以吃饭的时候大家都有一碗米汤,一碗米饭。
    看着从来没有吃过的东西,几位大人端着碗,是看了又看,闻了再闻,不过就是不吃。
    梁静萱本来还想等着长者动筷了,她再开始吃,不过看见他们这个样子,拍了自己一下,终于想起来,他们以前是没有吃过大米的,可能不怎么敢吃!
    她马上端起米汤碗大大的喝了一口,然后又吃了饭。
    几个老头才跟着吃起来。

  ☆、第60章

袁海昌是来的几个老头里面年纪最大,资历最老的,也是领头的人,本来这次他是可以不来的,儿孙们也不愿意他来,想他在家享清福,可惜他坐不住,还是跟来了。
    他是对新粮食抱有很大的希望的,但是也仅仅是因为它能饱腹,至于口感,他从来不报什么期望,吃到嘴里还不是都一样,最后拉出来还不都是粪!
    可是没有想到这回他错了,真的错了!
    单单就这个米汤,他喝着就觉得特别的清香,而且喝到嘴里带着一丝凉凉的,清新的,又有一丝清甜,怎么说呢,虽然是热的,但是喝着就是觉得解渴,解热,两个字——舒服!
    还有这个米饭,他上年纪了,近几年牙口不好,是吃什么都不香啊,可是吃着米饭他就觉得特别香,特别的饱肚子,吃了一口还想再来一口,明明不饿,但是就是嘴巴想吃!尤其配着好吃的菜,吃起来更香;让人欲罢不能。
    他真的是激动啊,激动的手都开始抖了。
    抖的梁静萱的心啊,那个是七上八下,这个老头,不会中风了吧?别大米还没开始种了,就把一朝廷命官给弄的脑中风了,那可不好办?
    “丫头,你这都是打哪学来的?”好在老头说话貌似还挺正常的。“我是说种植稻果,就是你说的大米,还有煮这大米的方法?”
    “以前遇到过两个前辈,听他们说的!”梁静萱随口答道。
    “你还能找到他们吗?”
    “我想是见不到了吧。”梁静萱说着,没有了什么胃口。
    “找不到就算了吧,能想到种植这种东西,还知道怎么吃,估计不是隐世高人,就是大能智者,能不能见到也是靠机缘的!”老头似对她说,又似自言自语。
    其他几个老头也附和:“估计不是一般人啊,这是天佑我大梁啊!”
    梁静萱:“……”
    高人?智者?
    告诉她种水稻的是她爸——农民一个!
    教她做饭的是她妈——还是农民一个!
    不管怎么说,即使是梁静萱也自我感觉,这个米饭好,尤其是米汤非常好。
    她不是说大话,也不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这个米汤如果时间充足的话,条件允许,用新收的米,再用木头烧火,放在瓦罐里慢慢熬,直到熬出米油,熬出的米汤那是味道一绝,而且养人,小时候她就常听妈妈说,他们以前小孩子多,条件不好,没有母乳不说,更是没有什么奶粉的,喝的就是米汤。
    可以说这个米汤真的是养活了好多的小孩子啊!女人喝了还养颜呢,有丰富的维生素呢!
    已经被大米饭和米汤征服的几个老头经过研究,觉得水稻确实是一种好的粮食,很有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并且将这一结果上报给了皇帝。
    皇帝也很快批准先区域推广,地方就选择在翠屏山附近的几个村子,而司徒玄武和老头们一起负责。
    有钱,有权,有人,还有技术,水稻的推广种植还是相对来说比较快的,好歹赶上了今年的播种。
    稻种由梁静萱提供,人们到当地衙门领取,每种一亩水稻官府补给500文,但是种出来的粮食都必须卖给官府。
    村民们高兴坏了,从来都是交税的,还没有听说种地给钱的,再说卖给谁不是卖,卖给官府他们还更放心,他们知县是有名的清官呢,完全不用担心自家粮食被贪墨了!
    特别是翠屏山下的村里,村民是知道梁静萱收集过稻果的,而且听说过很好种,还好吃,虽然以前他们没有在意,但是现在既然官府都让人种,那他们觉得估计应该就是那么回事了!
    几乎家家户户多多少少都会种上一些水稻!
    看着大家风风火火的开始种植水稻,梁静萱又想到了几样好东西。
    她让司徒玉和杨庞拿上小竹篓到处去收集人们翻地耕田时,弄出来的泥鳅和黄鳝,这可是好东西。
    她记得小时候,她就最喜欢她爸耕水田了,因为每到这个时候,她爸就会一手耕田,一手提个桶,时不时的翻出一条泥鳅或是黄鳝扔进桶里,他们就有好吃的了!
    黄鳝放上葱姜蒜配着青椒红椒爆炒,那个香啊,美味啊,单和着汤汁她都能吃上一碗饭,而且黄鳝不像其他的鱼,有很多小刺,吃起来麻烦,直接把头订住,取了那根脊骨,就全部是肉了。
    最最重要的就是现在这个时代,黄鳝完全是野生的,口感好,也不害怕被添加了什么东西,有什么不好的影响啊!
    还有泥鳅,那也是美味啊,还滋补。
    干活累了,流汗多,弄个味道重一点的,先用豆瓣酱,葱姜蒜爆炒,最后放上家里的那种真真的黄瓜,不是超市中卖的那种青瓜哦,是真真自己种的黄皮的那种黄瓜炖,啊,炖出来的不仅泥鳅好吃,黄瓜也超级美味的。
    这也就是一般的吃法,还有一种比较常吃,但是相对麻烦一点,残忍一点的就是,泥鳅先在清水中养上几天,待它肚子中的脏东西都吐静了,也不用杀,只需再洗干净,然后调好汤汁,和豆腐一起炖。
    刚开始炖的时候,泥鳅还是活的,在汤你游来游去,慢慢的它受不了汤的热度了,就会往豆腐你钻,然后就会将各种味道带到豆腐中,据说味道很好。她常看的别人吃的热火朝天的,直呼好,补!自己倒是不敢吃,不过不妨碍她做。她想那些男人们肯定也是会喜欢的!
    如果泥鳅多的话,她还可以炸泥鳅,也很好吃啊!
    司徒玉和杨庞运气还是很不错的,拿回来满满两竹篓的泥鳅和黄鳝。好多人家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尤其是看见黄鳝还以为是蛇呢,都打死了丢在田埂上,根本没人要,他们就捡了便宜。
    梁静萱喜滋滋的将所有的黄鳝和泥鳅都做了,大家果然很喜欢,就连那个泥鳅钻豆腐都被吃的很干净,汤都不剩。
    司徒玉和杨庞不用人吩咐,每天都是风雨不停的去找泥鳅和黄鳝。
    不过他们再怎么喜欢吃,也就能捡那么几天的漏,毕竟大家都是集中在这一段时间耕田,以后再要吃就要自己去河边,水多的地方挖了,那可是需要经验和技巧的,完全不是两个孩子能够做的了。
    听到要开始插秧了,再也没有泥鳅和黄鳝捡了,好吃的也没有了,他们还沮丧了一下呢,不过梁静萱又给他们找了一个活。
    那就是去捡蚂蟥也就是水蛭。
    虽然不是什么吃的东西,但是却也是好东西,这可是一种珍贵的中药。
    活血,散瘀,通经不说,最关键的是,最近她琢磨出一个药方,说不定可以帮人打熬筋骨,就要用到蚂蝗这一味药。
    水蛭这种东西,最喜欢喝人血或是动物血了,所以当人们在水里插秧的时候,它总是喜欢牢牢的盯到人腿上,大家都很讨厌,都会弄死了扔到天边,两个小家伙收集起来也是简单的不行。
    而得到蚂蟥,经过大量的研究,和反复的试验,梁静萱也很快将那个打熬筋骨的药方弄出来了。
    但是这个药方是一个药浴的方子,如果要使用的话,就要按照这个药浴的方子每天坚持泡一个时辰,跑够七七四十九天后,才能够见到功效。
    实际功效怎么样,梁静萱还真的不能保证,她只能够确保这个药浴是对人体无害的,绝对不会产生副作用,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