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晚宋 >

第18章

晚宋-第18章

小说: 晚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
  黄耀哈哈大笑,上前一刀劈死了王义深,手一挥:“弟兄们,跟我杀!”就这样,山东两路最大的城市—益都城终于落进了李思业的手中。
  杨铁手率军在博兴县已等了二天一夜,他并不知道自己的行踪早就被振威军的斥候探得报告了李思业,更不知道他身后的益都城已失。进入益都府地界后,振威军扎营休息了一夜,但振威军的首脑们却没有休息,全部聚集在主帅的大营中商量下一步的行动。
  “各位!取益都的重点便是一个字‘快’,不能和敌人拖,一定要尽快将战果巩固下来,以防止李全的反扑。为考虑得更加周全一些,我请各位来商量一下取益都的战术安排,各位可先说说自己的想法,柴将军,就从你开始。”
  “是!”柴焕站起来向李思业行了个军礼,对着众人说道:
  “我认为取益都府不仅是一个‘快’字,而且还需要一个‘轻’字,何谓‘轻’?那李全夫妇在益都的口碑不错,很得人心,若我们大起战火,必然会波及到百姓,一旦民心不附,李全反扑之时必然会倒戈相助,那时就是我们兵力再强,也难长久在益都府立足,再者,我们也会在益都长久经营,无论给养、兵源、财力都要依靠百姓,所以我强调一个‘轻’字。”
  “柴将军说得非常有理,这个‘轻’字我就收下了,各位还有补充吗?”
  “我也来说两句!”李思齐站起来说道:“既然定下了进攻的主旨是‘快’和‘轻’字,那么实现这个目标,我就再加一个字‘奇’!以奇取胜,‘兵者,诡道也!’只有出奇兵方可取得满意的效果,大将军已经派宋涌泉去偷袭益都城,这便是个奇字,但要灭博兴的杨铁手,也要一个奇字,但我现在说的奇并不是要分兵攻打,恰恰相反,要以正道以对,正就是奇,再让敌军知道益都已失,这样正奇结合,一战便可击溃杨铁手。”李思业大笑道:“正合我意!”
  杨铁手苦候的敌军主力终于在第三日早晨抵达了博兴县,但并没有象他想的那样渡济水,而是直接向他藏身之处开来,杨铁手知道自己行踪已经暴露,仓促之下只得整军迎战,两军终于在济水南岸遭遇。
  王恩柱见杨铁手军背济水列阵,心中有些担忧,便向李思齐问道:“敌军明显有背水一战之意,若攻得太急,恐怕对我军不利。”李思齐微微一笑道:“背水一战并不是任何军队都可适用,训练、士气、军纪、战力还有兵力对比,少了任何一样都起不了作用,那杨铁手以土匪的乌合之众来下此险棋,岂不就是‘东施效颦’吗?”果然,战斗还未打响,杨铁手的手下见对方兵力四倍于己,早就人心惶惶,有许多水性好的,早已悄悄脱去衣甲,准备泅水逃生。突然有一个士兵惊叫起来:“快看,益都起火了!”
  杨铁手看见烟火也大吃一惊,益都城已经陷了,这仗还有什么可打,但振威军并不放过他们,很快震人心魄的进攻鼓声开始敲响,振威军中军处白旗首先亮起。
  “杀!”晁氏七雄同时一声怒吼,率先冲出阵营,带领着一千铁骑兵直向敌军最密集处冲去,那气势惊天动地,直吓得敌人心寒腿软。一千铁骑兵如狂风暴雨一般杀进了敌阵,瞬间便将敌阵撕扯成两半。杨铁手大怒,一抖铁枪,连挑十几名骑兵,他在敌人骑兵阵中横冲直撞,无人可挡,晁雄见那敌军首领枪法精妙,便抽出箭来,偷空一箭向杨铁手的战马射去,正中战马的前腿,战马长嘶一声跪倒在地将杨铁手摔了出去,众军一拥而上,将杨铁手牢牢按在地上捆绑了起来。
  李思业显然高估了李全的军队,他不知道李全军中最精锐的五千枪兵已经被杨妙真带走,剩下的都是些老弱残兵,所以当两翼杀出时,所起的作用只是防止溃兵的逃跑,这一战,振威军全歼了五千李全军,仅一百多人跳水逃走。


第十五章 山东格局
  李思业出兵占领益都府的消息传来济南,李全大叫一声,便觉得眼前昏黑,腿发软,心里却象火烧。他本能地扶住了帅椅,便瘫软在椅子里了。他的几根稀疏的胡子簌簌地抖动着。
  “大帅!大帅!”
  一名亲兵站在帅案前急急的喊道。
  这时李全猛地睁开眼来,眼里凶狠狠地闪着红光,脸色也已经便成铁青。他突然跳了起来,随手抓起案上的令箭气吼吼地抢前一步,照准亲兵的头上打去,发狂似的骂了起来。
  很久,他骂累了,这才颓然的躺进椅子里,心里突然深深地恐惧起来,他为李思业时机捏拿之准而恐惧,此时他与东平的夏全及博州的彭义斌刚刚战成胶着状态,仿佛一个三人角力的比赛,任何一方只要稍为放松便立遭淘汰。若是再早个十天,他或许能分出二万人马去支援益都,可现他在连一千人马都拿不出来,而且只要消息一泄露,军心即变。李全脑子里一片空白,他思量不出对策,只得派人去将妻子杨妙真和大哥李福请来商议。杨妙真几乎是和李全同时知道了益都府及北方大部被袭占,她的第一个反映便是悔恨,并不是为出兵而悔恨,而是为周翰海的无信而伤心,她生平最恨无信的男人,可偏偏她生命中重要的两个男人都占了这一条。
  “小姐!你就吃点东西吧!”杨妙真的两名贴身丫鬟在她的寝帐前低低的喊着,从昨天下午,她就把自己关在帐里,已经一天一夜了。一直到第二天中午,一名丫鬟实在忍不住,端着放食走了进去。
  “滚出去!”丫鬟跌跌撞撞地逃了出来,紧接着所有的饭菜碗碟都一齐被扔了出来,后再没有谁敢走进帐内一步。时间渐渐地到了下午,突然帐帘一掀,一脸寒霜的杨妙真走了出来,恢复了她平时的冷静和理智,只有从她那微微发红的眼角,才能猜出她或许曾经痛哭过。她默默地吃了晚饭,重新又回到了帅帐里,望着沙盘陷入了沉思。黄昏时,李全派来请她的亲兵也到了,杨妙真便翻身上马直向李全的营帐奔去。在摆脱了儿女情长的心态后,杨妙真又重新变成了叱咤风云主帅。
  对益都的丢失她却没有周翰海想的那样气急,毕竟也是女中豪杰,在答应帮助周翰海的当夜,杨妙真便恢复了理智,出兵东平府是她一夜深思的结果,如果她不出兵,一旦李全急攻密州不下,很可能就会被夏全从背后偷袭。而且从大局上讲,她也并不赞同丈夫过于看重李思业,她始终认为东平府的夏全才是自己的真正对手,重彼轻此,必然会造成战略上的决策失误,而最终被夏全所败。如果不是李思业换成其他任何一个人,杨妙真的考虑都完全是正确的,现在的实力对比夏全是一头恶狼,而李思业不过是刚刚长成的幼犬而已。但杨妙真的失误便是在于她看错了人,李思业绝不是刚刚长成的幼犬,他是一条龙,一条一遇风云便会腾空九天的巨龙,他身上比所有的人都多了八百年的智慧。
  很快,杨妙真和李福都先后赶到了李全的大帐,李全的眼睛都急红了,他道:“现在怎么办?你们说说,眼看老巢要失,我们却不能分身,而且一但消息让士兵知道,那极有可能是我李全败亡之日。”
  这三人中最窝火的就是李福,因为李思业便是他亲自招揽的,现在却让他大失面子,他立刻站起说道:“三弟、弟妹,趁现在消息还没有泄露,我们赶快回攻益都,趁李思业立足未稳或许还能来得及。”
  杨妙真闻言当即否定李福的建议:“不可!现在若撤军,那夏全怎会放掉这个千载难逢之机,三面同时夹攻,这仗不打也输了。”
  李福急得直拍着桌子喊道:“那怎么办!我们难道就这样干等不成。”杨妙真深思一会儿道:“现在最重要的是要打破僵局,如果那彭义斌能撤兵就好了。”
  这时一直沉默的李全突然开口道:“或许我有办法让彭义斌撤兵!”他走到大帐门口望着北方咬牙切齿地说道:“有人刚刚教会我一招!”
  三天后,沂州赵必胜接到李全密信突然出兵莒州,但却被赵邦永示弱所迷惑,在日照镇遭到了空城计,随即赵邦永点燃了全镇,赵必胜的二万人马只逃出五千残兵。赵邦永趁势追击,赵必胜向李全求救,但李全却置之不理,赵必胜大恨只得率败军逃至海州,投靠了刘庆福。后来刘庆福见李全大势已去,便向宋国的沿江制置使赵善湘投降,使得宋国的版图北扩到了海州,一百年的故土重归宋朝。
  且说赵邦永击败赵必胜后,他见鲁南空虚便动了占据之心,立刻写信给博州的彭义斌,要求其往南发展。彭义斌接信大喜,随即放弃博州率兵南下,一举攻破藤、邳、兖、泰安四州,占据了山东南部。博州即空,李全军压力大减,他一方面派其兄李福进驻博州,另一方面分兵想夺回益都府,不料还未出兵,夏全便大举来攻,李全只得暂时放弃回攻益都府,全力抵御夏全的进攻。
  如果以李思业占领密州为导火线,山东两路的形势在短短的两个月内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终使原来北李南夏的两雄对峙局面演变成了‘北李南彭中两全’的群雄争霸的格局。
  北李,指李思业。新起之秀,仅用大半年时间便从五十人发展到四万军,占据益都府、德州、密州、潍州、登州、莱州、滨州等山东北部和山东半岛。“金鳞,一遇风云化成龙”便是对李思业最好的评价。
  南彭,指彭义斌。卓有远见的军阀,原夏全手下的增长天王,善以静制动,后发制人,利用李思业造成的山东混乱,一举战据夏全的大半领地,据有山东南部的莒、沂、藤、邳、兖、泰安六州。
  两全中一个指的是夏全。山东最残暴的军阀,手下诸将除曹州的严实还在外,其余皆散亡,‘败于民’便是其衰落的根由,现据有东平府、曹州两地,但其身后有金国的支持。
  中全二,指李全。曾经纵横山东、淮东的枭雄,曾是除宋、蒙、金三国外的天下第四大势力,现倒变成了山东四强中最弱的一方,‘失于信’则是他衰落的起因,现据济南府和博州两郡。
  山东自此进入了诸强争霸的时代,但这样的格局并没有维持多久,一场由战乱引发的饥荒已悄悄山东袭来。


第十六章 饥荒之祸
  金天兴元年十月,山东饥荒突起,秋粮几近绝收,春夏间的旱灾和夏秋间的兵灾在这时开始显露出了严重后果。
  “赤野千里,片绿无踪,斗米千钱,人民相食,军以民为粮,民以土充饥!”
  这是柴焕在自己日记中记述了当时山东各地的惨景,无论是南面的东平府还是北面的益都府,随处可见饿毙的百姓,由于食人太多,瘟疫开始在中南部的军队里流行,到了十二月,李全、夏全、彭义斌的减员都达四成以上。
  饥荒带来的是人口的剧减,整个山东两路都几乎都已经十室九空,或者逃难或者死去,连最大的益都府人口也由年初的八万四千户减到不足二万户。
  十二月初,山东的饥荒开始向深度发展,第一家人肉店在东平府开出,不到半月间,这个新兴的行业如同星火燎原一般,在山东各地遍地开花,粮食的称呼中也开始有了‘米肉’的概念。
  在这个背景下,为了挽住军心和民心,振威军并没有象李全和夏全那样掠民为粮,而是从小兵到大将军都实行同一口粮标准,每人每天一合米和一小勺盐,也就是两顿稀粥。
  深秋的雨点打在窗户上,沙沙的作响,风的怪啸声不时划过大树,树枝们立刻发出一阵无助的呼救声。屋内的灯光被从缝隙里透进的风吹得飘忽闪动,将墙上巨大身影也不停地扭曲着,李思业头靠在椅背上,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几根白发已经从他的头顶钻出。这个姿势他已经保持了很久,一份关于人肉调查的报告,再次把他推进痛苦的深渊。
  几个月来他一直在忏悔着,他认为这场灾难是因他引发战争而起。他从没有经历过饥荒,从来没有见过饥荒是如此可怕,他也听说过饿死人,但却没有亲见。直到昨天。他痛苦闭上了眼睛,昨日的那一幕又浮上眼前:那是一根被一层薄皮覆盖的骨头,原来应该是一只手,呈灰白色,它拼命地伸向一块黄土,企图攫住它,仿佛那是唯一生的希望,但最终却没有能抓住,这是路边一个饿毙的男子在死亡来临时留下的最后姿势。极其震撼了李思业的内心。
  两行泪水从他的眼里悄然渗出,不知过了多久,李思业终于从痛苦中醒来。
  他发现秦小乙依然跪在地上,一动也不敢动。今天亲兵队长秦小乙给李思业端了一份与众不同的饭,让李思业勃然大怒,几乎要将他处死。李思业叹了一口气道:“你起来吧!以后别这样的,我是主帅自然要以身作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