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 >

第426章

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第426章

小说: 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年前的“一年战争”时,他同样加入新中国一方,参加了从缅甸到藏南的丛林战争。
  但去年一整年,他表面上加入印共,实际却是和英国人暗中合作,坑的是社会主义阵营的盟友印共游击队。
  “什么主义,在民族主义面前都要先让步。”
  回想起自己这一年来的作为,陈太平也觉得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被彻底地颠覆了一次。跟他一起来到印度的同志有六十人,其中六人在战争中牺牲,其余的都被他带了出来,大部分人现在都在回国的路上。但这六十人中,只有他和另外两人知道这次任务的真正真相。
  陈太平现在和阿尔托利娅讨论的,是继续在印度“支援”拉塔尼游击队的话题。拉塔尼游击队名义上已经被消灭,但实际上核心人员完好无损,现在全躲在印度偏远的山区里。
  按英国人的意见,他们会在其他邦继续举起红旗。而在这过程中,英国人也会继续西孟拉的模式,借助他们制造更多的“无主之地”好配给手下的“名誉不列塔尼亚人”。
  支援印共的物资,如果上面被人发现带有英国政府的指纹,传出去是很令人尴尬的事。所以在这事上,阿尔托利娅请林汉出面帮忙,借助兰芳商人的身份做这事,充当他们替他们干脏活的“白手套”。由于这事非同小可,也不可方在英方的政府机构里谈事,教堂作为西方势力文化入侵的前进基地,很自然地就成为双方会面的地点。
  在印度和印共问题上,林汉的意见非常地“反动”,和新中国方面完全差别很大。所以此事他完全是跳开北平自行其事。
  当陈太平和阿尔托利娅交流时,英国殖民政府的相关人员也在一旁,陪他一起讨论未来的一年里,双方在这个问题上相互合作的话题。
  谈完之后,陈太平向阿尔托利娅告辞,和他谈话的罗斯柴尔德和阿尔托利娅开始交谈。
  一开始,他也为中英之间现在这种古怪的关系而感叹。
  阿尔托利娅纠正他道:
  “不是中英之间,而是兰芳和日不落帝国之间,这是有区别的。那个中国陈,他代表的是站在他背后的那个中国神明,而不是中国,二者之间是有区别的。”
  罗斯柴尔德愣了一下,随即点头表示理解。
  自从神圣冲击开始后,号称拥有“神使”的五个国家,除了暂时还没有得到神使相助的苏联外,英、德、日三国都迫不及待地将本国有的神明或神使推到前台,以享受国民的“香火信仰”,唯有中国表现得遮遮掩掩,很是令人奇怪。而从神圣冲击开始后,英国人的得到的情报却是,“中国的意志结晶”长时间地滞留在国外,更长期躲在德国扮演“萨菲罗斯”的角色,就是不肯回中国去。
  这很容易让人产生各类的联想。自从知道这世界存在林汉、大和抚子这样的“超人类”后,各国都组织了一大批的专家,专门针对这些存在进行研究。研究他们的能力,思维方式、个性喜好等等,林汉自然也是被英国人重点研究的对象。
  从林汉肚子里生下来的阿尔托利娅,当然知道这是为什么,不过因为和“父亲”有协议,在这事上她对英国人保密,同样也替他保守了关于李华梅的秘密。
  阿尔托利娅问道:“罗斯柴尔德先生,你知道决定大英帝国未来命运的关键在哪吗?”
  “印度,澳大利亚,加拿大?”
  罗斯柴尔德一愣,想了想,他的脑子里想过了好几个答案,却又都被自己否定了。
  “是子宫,女人的子宫!”
  阿尔托利娅回答他道。
  阿尔托利娅接着叹气道:
  “大英帝国最大的弱点,就是我们的主体民族的人口实在太少。”
  罗斯柴尔德随点头表示理解。
  “我所想出的解决大英帝国困境的各种手段,其实都只是治标不治本,真正的关键不是这里,而是别的地方。”


第480章 甘地的眼泪
  “好在现在属于帝国的土地还很多,我们还来得及纠正过去的失误!”
  阿尔托利娅拿起房间里的地球仪,拔弄了一下,让他转到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这一面,凝视着那里。
  “欧洲这张单人床,实在太小了,却挤了太多的大汉。再怎么争,胜利者也不会有好下场。既然如此,我们为不什么跳出来,到别的地方去呢?”
  阿尔托利娅说着,她的手轻轻地抚在澳大利亚、新几内亚、马古鲁群岛以及新西兰这几块地图上,而后,她又继续转动地球仪,最后停在了加拿大的位置上。
  要让日不落帝国避免象历史上那样的衰亡,除了需要足够多的愿意多生孩子的女人外,还需做一件两百年前就该做的事:搬家,离开欧洲这张拥挤的单人床。
  阿尔托利娅在为如何把大英帝国从欧洲国家变成“美洲国家”或“大洋洲国家”而烦恼时候,他的父亲林汉现在所想的,却是如何未雨绸缪,为未来将印度“切”得更碎做准备。
  林汉很清楚未来的二十一世纪,要想成为世界强国,首先就必须是“人口”大国。中国、美国都符合这个条件,没有解体也没有二战大放血的苏联和没有崩溃的英联邦,也勉强符合这个条件——当然,苏联和英联邦后来都解体不存在了。
  印度是未来的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同样也有成为大国强国的希望。
  后世的印度阿三,大而不强。原因非常多,但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缺少一个叫李德胜的领袖率领的红色政党,将印度两千年来积累下来的各种积弊一扫而尽,大量旧时代留下来的遗毒,严重拖累其成为世界强国的步伐。
  能够真正拯救印度的,唯有由“真正”的印共领导印度底层民众发动一次从下到上最彻底的革命。
  但林汉根本不想看到印度的红色革命能够成功,哪怕是一丝的“成功的可能”他都不想留给印度人。
  因为这样的印度,会成为中国在南亚最大的敌人。
  他想看到的是一个四分五裂,继续保留“种姓”制度的印度,哪怕这个印度落在英国手上多当几年英国的殖民地也没有关系。
  林汉认为,印度最终脱离英国掌控而独立出去,这是必然的,就连阿尔托利娅自己也认为这是无法阻止的,余下的仅是时间长短问题。
  在林汉看来,英国对印度的统治,象历史上那般,一夜之间“雪崩”般结束整个英属印度地区全部脱离英国独立,这种局面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因为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很可能在南亚地区会出现象历史上“那么大”的印度。
  虽然在这个位面,林汉可以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将英属印度多肢解几份,但是,这仅仅只是“有可能”,谁也不知道到时候会发什么事。因为那么大的一片地,突然间一下子全部脱离英国掌握了,面积太太太广,其操作过程太难掌握控制,林汉并不愿意将一切押在那些不确定的因素上。
  最好也容易把握的情况,就是将英属印度,一点一点地剥离脱离英国的统治。比如今天是缅甸地区,明天是孟加拉,后天是西北克什米尔的旁遮普地区,再后天又是印度的某几个邦。
  这些一块一块脱离英国掌控的地区,每个事后都是“独立”的国家,哪怕甘地和尼赫鲁再大能,他们也没有办法将他们重新拼回历史上那个“完整”的印度——目前的印北人民共和国,就是林汉这个设想初步实现的第一个目标。
  这种一块一块慢慢剥离的过程,就好象竹筒开了个小洞倒豆子,最方便他从中做梗作做手脚。如果是历史上那般整片整片地瞬间脱离,那就象是将竹筒里的豆子瞬间全部倒出来,根本就难以控制了。
  在这一点上阿尔托利娅和林汉的想法并不矛盾,为了达到的两人的目的,双方都需要拉塔尼游击队在西孟加拉邦存在并维持较大的影响力。
  在这事上,英国人和兰芳共和国在这事上心照不宣地联起手来。林汉很清楚,自己的这些黑暗的心思想法,绝对不可能得到新中国的认同,所以整件事他完全跳过新中国方面,直接通过自己在兰芳的势力和拉塔尼游击队联系。
  林汉在兰芳不管事,但是整个兰芳共和国的现在的执政者,几乎全是他的学生,以他的马首是瞻。神圣冲击后,林汉的“身份”暴露,东南亚的华人华侨心中,更是救世主一般的存在,崇拜者和信徒无数。
  从前林汉在兰芳下令拆孔庙毁教堂还阻力重重,现在无须他下令,民众就自发地把孔老夫子、洋上帝还有印度和尚一起请出了庙堂,然后换上了玄武大帝像。
  时间进入到三月,甘地和尼赫鲁一起来到西孟加拉邦东北地区的“光复地区”,实地查看当地战后恢复的情况。
  一个多月前,这里发生了震惊全印度的大屠杀,然后两人在这里,惊讶地发现大量的残存教民,都着身穿着“荣誉不列塔尼亚人”常穿在身上,显示身份的“圣袍”。
  甘地和尼赫鲁,也算是印度的“名人”,从前所到之处,总是很容易得到很多民众的“围观”和欢迎,但在这里,普通民众都无视他们,将他们视若空气,原因是这里的民众现在已找到了比甘地更好更值得认可的“救世主”。
  从前拉塔尼游击区和根据地,现在完全被在加尔各答组建的“贱民师”和“首陀罗师”控制,和这些武装力量一起进驻的,还有来英国人派出的传教士。
  这一地区被游击队和剿匪还乡团“拉锯”,无论高种姓还是低种姓,都人口损失惨重。英军收复此地后,有过先前的教训,当地的民众处于极度的不安之中。
  蒙巴顿在宣布英皇特赦令的同时,进驻的英国传教士们,公开向此地传教,他们告诉当地贫民,只要加入英国国教,英国人将保证他们的生命和财产的绝对安全,于是当地担心被战后清算的贱民趋之若鹜。
  甘地和尼赫鲁在当地转了近一个月,然后怀着满腔的恐惧回到了加尔各答。
  “阴险的英国人。”
  这是二人心里全部的感受。
  此时的加尔各答,总督府门前也已闹翻了天。
  一大堆高种姓人士,手举标语牌,正在总督府门前和另外一堆身穿白色十字圣袍的“荣誉不列塔尼亚人”对峙之中。
  高种姓人士,多是来自拉塔尼游击队在西孟加拉游击区与根据地,皆是那儿的“失地地主”的家人亲戚。
  拉塔尼游击队的一年活动期间,横扫了当地的中上层,大量的婆罗门和刹帝利被杀,在其激进的土改政策中,其所到之处,拥有较多土地的地主皆被杀死,地契更被大量烧毁,攻下巴哈布尔市后,更将当地官方封存的地契文件等相关资料一把大火烧个干净。
  英国人收复这些“失地”后,将大量没有地契的无主之地直接宣布收归“国有”,然后分配给手下的“荣誉不列塔尼亚人”耕种。所有参军加入“贱民师”和“首陀罗师”的“荣誉不列塔尼人”的家属,都分到了属于自己的一份田地。而游击区里的原驻民,只要肯加入英国国教成为被认可的“荣誉不列塔尼亚人”,也有土地分配(只是数量少一些)。
  英国殖民当局宣布,这些被分配到土地的“荣誉不列塔尼人”的家庭,有人在军队中服役的,仗着其“军属身份”,其田地第一年完全免税,第二年只收两成税,第三年收三成税。若该军人在军队服役期间作战身亡,而家属享受十年免税的优惠——惩罚措施也有,若是军人在战争中当了逃兵临战脱逃,则田地会被收回。
  而非军属的“荣誉不列塔尼人”分到的田地,则每年需要交三成的田租,除此之外不会有任何税收。
  这些田名义上都是属于大列颠王国皇室的“公田”,田税称其为“皇租”,不需交给要当地的土邦领主。
  在这个时期的印度,三成的田租是很低的“善政”了。普通农民佃户一年劳作,有大概四成要交给地主,算上其他的税收,最后留在手上的能有四成就算很不错了。
  借着这一土地政策,英国人牢牢地将这里的荣誉不列塔尼亚人和英国殖民者绑在了一起。
  靠在当地进行的土改,英国轻易地就稳定了这里的局势,很快就得到了当地最底层的贫民的全力支持。甘地和尼赫鲁的北方之行时,就是因为看到了当地正在土改和重新分配土地的一幕后,才心存恐惧地退了回来。
  土改是拉塔尼的政策,英国人在赶走拉塔尼后,延续了他的政策,这自然引起了当地利益严重受损的中上层的不满,但这又如何?
  拉塔尼游击队的红色镰刀挥过收割了一圈后,当地活下来的高种姓人士已不多,他们已不是这里的“主流”,尽管他们上街抗议,但是得不到底层支持的他们,在英国人眼里和苍蝇叫没有区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