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大明王侯 >

第292章

大明王侯-第292章

小说: 大明王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爷,末将是个直爽人,不想再兜圈子了。”张信决定摊牌了。
  朱棣微微一楞,接着似笑非笑道:“本王何时兜圈子了?”
  张信咬牙道:“王爷,明人不说暗话,末将知道王爷要干什么,前几日王府戒备森严,张玉,朱能诸将频繁来往于府上,难道王爷以为末将真的相信什么王妃寿辰的鬼话么?”
  朱棣神色一变,表情渐渐变冷:“张大人你想说什么?”
  “王爷欲举事,为何独瞒末将?”张信盯着朱棣一字一句缓缓道。
  朱棣脸色一白,心跳徒然加快,他突然站起身,指着张信厉声道:“张信你在说什么?你敢污蔑本王?”
  “王爷,已经这个时候了,你还想瞒我吗?”
  朱棣盯着信半晌不出声,眼中的杀机却愈来愈盛。
  事若不秘何以成?张信他若已知道自己的企图,会不会已经向朝廷告密了?
  朱棣坐不住了,忽然高声道:“来人!”
  内堂外的走廊处,黑压压的冒出一大群王府侍卫。
  朱棣抬手一指张信,怒道:“把他给本王……”
  “王爷!末将诚心投靠,你就是这样对待末将的吗?”张信不慌不忙,镇定如山。
  朱棣一楞,阴隼般的眼睛森然注视张信良久,终于朝王府侍卫们摆了摆手,侍卫们瞬间退下。
  “张信,你……都知道了?”
  “是的,王爷。……
  “你……可有向朝廷告密?”
  “王爷,末将若向朝廷告密,现在怎么敢坐在这里?”
  “如此说来,你是打算……”
  张信长身而起,朝朱持躬身抱拳,凛然道:“末将愿与王爷共生死,赴患难!”
  朱棣神色阴猜变幻不定,接着黝黑的面孔泛上感动之色,朝张信行了一个很正式的大礼,哽咽道:“张将军,本王恩人也!来日本王事成,必以国士待之。”
  张信慌忙回礼。
  两名超级大反贼对上了眼,互相在内堂拜了起来,如同刘备找到了诸葛亮,那叫一个如鱼得水……
  “天子猜忌,欲行削藩,本王此举实不得已而为之,本王不想做逆臣贼子,可天子容不下我,如若任由天子削藩,本王将来生死未知,本来,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可是,天子对皇叔如此刻薄寡恩,丝毫不顾天家叔侄之情,诸王皆心寒,本王实不甘心引颈就戮于天子屠刀之下!”朱棣一番话说得大义凛然,甚至挤出了几滴伤心的泪水。
  “王爷举兵反朝廷的苦衷,末将已深知,天子口称仁德,行事却阴毒卑鄙,这样的皇帝,咱们早该反了他!”张信激昂道。
  朱棣慌忙摇手,凄然道:“张将军不可胡说,天子是仁德的,行事阴毒卑鄙之人,是天子身边的奸臣佞臣,比如萧凡,茹瑞之流,本王举兵的初衷,只是为了清君之侧,只要天子愿意纳本王之谏,斩了萧凡那个恶贼,本王愿自解兵权,缚手跪于玉阶前,向天子请罪。”
  张信皱眉道:“王爷,所谓君权天接,若王爷举事成功,兵临应天城下,天子若有自知之明,应当退位让贤,这大明的皇帝,该由王爷去做才是。”
  朱棣大惊,急忙摇头道:“不可不可,本王素无野心,只求清君之侧,还朝堂和天下一个凛然正气而已,天子乃先帝所立,怎可逼其退位,由本王代之?此乃大逆也,不可不可……”
  张信冷眼看着朱棣,心中不觉有些来气。
  想当皇帝你就明说,大家都是自己人了,编那么多理由干嘛?你起兵造反难道不算大逆吗?既然已是大逆不道了,何妨再当今皇帝?
  当了婊子还想立牌坊,有那个必要吗?
  朱棣迎着张信略带几分鄙视的目光,不由有些心虚的笑了笑。
  本王就算当了婊子,那也是被天子逼良为娼,立牌坊还是很有必要的……
  “张将军,本王万事已备,十余万精兵执戈带甲于城外,本王欲夺北平九门,北平在手,麾下将士便可挥师南下,直取保定,大名,张将军以为如何?”
  张信沉吟道:“王爷,如今守北平九门者,乃北平指挥使司和北平布政使司的兵丁,王爷若取北平,指挥使司的副指挥使谢贵,布政使张昆必须除之,此二人乃朝廷委派,负有监视王爷之责,王爷欲反,这二人不可不除!”
  “如何除之?”
  “请二人来王府赴宴,席上击杀之!”
  “好!依将军之言!”
  ……
  北平城风云突变,杀气盈天。
  王府花厅内,昏暗的烛光照映着朱棣和道衍二人微微有些扭曲的脸,兴奋,恐惧,不安,惶然,以及贪婪。
  很难想象,一个人的脸上竟然能同时浮现出这么多的表情。
  二人心里很清楚,这一把,他们已坐到了人生的赌桌前,颤抖着的手巍巍押上了自己和家族的所有,包括自己的身家性命。
  赌赢了这一把,京师奉天殿的金黄龙椅在向他招手,若是赌输了,他们将失去所有,包接自己的性命。
  这是真正的人生豪赌,他们不仅押上了自己的赌注,还逼得他们的对手押上了赌注,赌注的内容都是相同的,皇位和性命。
  “王爷,贫僧已以王爷的名义,向张昆和谢贵下了请束,请二人明日来王府赴宴……”
  朱棣点头,冷冷道:“刀斧手可曾安排妥当?”
  “已经安排好了,刀斧手由朱贵将军带领,内堂外的花园内可埋伏五十人,待王爷摔杯为号,五十人足够将张昆和谢贵斩杀成肉泥。”
  朱棣点头:“那样本王就放心了,这二人的首级便权当本王举事祭旗之用吧。”
  道衍神情冷凝,垂眼低诵了一声佛号,然后缓缓道:“王爷,自古行大事者,都有一番大义凛然的理由,这个理由是要写到枚文上,传于天下士子百姓看的,名不正则言不顺,师出无名,必败也。”
  “先生帮本王想几个妥当的理由。”
  “王爷举事,自然是正义的一方,朝廷天子重用奸臣,宠信小人,朝堂乌烟瘴气,妖气冲天,萧凡违先帝祖制,妄自推行什么新法,王爷施以兵谏,挽大厦于将倾,正是忠臣的表现,依贫僧之见,莫如‘清君侧’复祖制,这两个理由为最佳,王爷以为如何?”
  朱棣沉吟道:“清君侧,复祖制,天子身边如萧凡之流的奸臣众多,他们欺上瞒下,一手遮天,权倾朝野,祸乱朝纲,本王奉先帝遗旨,举兵勤王,清君之侧,恢复洪武祖制,以安天下万民,不错,不错!清君侧,复祖制,这两个理由很好!天下的士子和百姓都挑不出本王任何不是,好,就这两个理由!”
  道衍目光闪动,笑道:“那么,王爷这次举事,贫僧以为,不如冠以‘靖难’之名,王爷以为如何?……
  “靖难?好!靖难!本王奉天靖难!”


第五卷 近侍归京邑 第二百七十一章 英雄救美

第五卷 近侍归京邑 第二百七十一章 英雄救美
  朱棣决定发动了。
  历史上的大事件,往往并非主动,野心占了一部分,当今严峻的天下局势也占了一部分。
  军制变法的推行拿捏住朱棣的七寸,尽管朝廷没有做出任何针对藩王的削藩动作,反而经常下旨安抚宽慰藩王,朱允炆对着蜡烛发誓说绝不削藩,可惜朱允炆的这番鬼话没一个人相信,早在洪武帝在世时,朝堂便传出削藩的声音,如今朝廷改革军制,大开武举,开办讲武堂,这些举措不正是为了给朝廷削藩提供强大的武力后盾吗?你说你绝不削藩,骗鬼去吧!
  强烈的危机感令朱棣感到惶恐不安,他知道朝廷一旦开始实行削藩,他这个实力最强,拥兵最众的四皇叔绝对首当其冲,削了他便能制造出杀鸡儆猴的效果,其他的藩王们绝不敢妄动一兵一卒跟朝廷相抗,换了他是朱允炆,他也会这么干。
  他也知道,一旦朝廷军制变法见了成效,朝廷军队战力变强,他的胜算就会越来越小,最终他的野心永远也不可能实现,而且还很有可能被软禁京师,关在某个大宅子里严加看管,终其一生再也无法走出那座大宅子。
  那样的日子还不如让他去死!
  他无法想象,一个坐拥十余万精兵的戍边藩王被解了兵权,终日坐在大宅子的天井边百无聊赖晒太阳的情景。
  怎么办?
  反了!有没有胜算都不管,必须反了!
  自古成大事者,谁不是被逼出来的?
  朱棣风风火火准备发动之时,京师却一片宁静。
  该做的安排都已做好,萧凡静下心,只等朱棣起兵了。
  朝廷现在缺什么?缺的就是一个名分,一个镇压叛乱的名分。这也是萧凡一直不敢让朝廷大军抢先发动的原因。
  有道而伐,天下景从,无道而伐,万众背离。子曰:“攻无道而伐不义,则福莫大焉。”
  朱棣不先动手,朝廷举兵伐之,只会让朝廷失了民心,一个小小的理由看似并不重要”实则不然,古代人非常看重大义名分,师出无名乃不义之战,必遭天下人诟病指责。
  如果朱棣先动手,朝廷以镇压叛乱为名出兵,那么朝廷便在道义上站住了脚,让人觉得出师是理所当然之事,民心自然不会偏向朱棣那边了。
  后发制人或许失了先机,但衡量利弊,得到的更多。
  朱棣谋反的日子越来越近,锦衣卫从各地传来的情报量也越来越多,萧凡每日在衙门里忙得脚不沾地,一段时间下来,整个人都瘦了一圈。
  家中几位夫人心疼不已,除了陈莺儿,别人都帮不上忙,画眉和江都红着眼圈进宫见朱允炆,柔柔静静的女子竟如泼妇一般,在文华殿指着朱允炆的鼻子骂他不懂体恤臣下,不知分担忧劳,满朝文武成百上千人,难道都是吃干饭的?凭什么别的官儿每天大鱼大肉,下馆子逛窑子,日子过得逍遥赛神仙,而她们的相公天生劳碌命,忙得每天连睡觉的时间都不够?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吗?
  朱允炆面对皇姐和堂妹的指责,只能干笑不已,你们相公劳碌确实是劳碌,不过你们睁着眼睛说胡话那就不对了,满世界问问去,除了你们,谁会觉得你家相公是老实人?有他那样的老实人吗?谁敢欺负你家相公?
  面对嫡亲的家人,朱允炆不敢摆皇帝架子,作揖打拱,细声细气赔了礼,并且当着她们的面命宦官去镇抚司衙门传旨,强制命令萧凡放假三日,画眉和江都紧绷的俏脸这才稍有缓和。
  陪着小心送二位姐妹走,画眉跨出殿门时又狠狠瞪了朱允炆一眼,然后毫不客气的将摆放在门旁的一株南海红珊瑚顺走了。
  朱允炆苦笑着目送二人离去。
  ……
  回家满足的睡了一整天,萧凡起床刚伸了个懒腰,宫里又来了旨意。
  旨意简洁而幽怨,只有一句话:“萧侍读,你还记得玄武湖畔的英雄救美吗?”
  萧凡一楞,接着拍了拍脑袋,怎么把这事儿给忘了?朱允炆这没用的家伙还等着自己帮忙勾女呢。
  当即萧凡叫来了曹毅,二人窃窃私语一番,曹毅便离开萧府,按萧凡的吩咐安排去了。
  黄昏时分,京师西城外的玄武湖旁一片寂静。
  朱允炆死皮赖脸的又将黄莹约了出来。
  自从上次朱允炆跟黄莹说了一番道理之后,不知为何今日黄莹的态度却好了许多,一路低垂着头,显得非常温顺。
  朱允炆与她并肩走在玄武湖畔的小径上,不时说几句剽窃自萧凡的冷笑话,说完了一个人乐得哈哈大笑,而身边的黄莹却只是抿了抿嘴角,然后抬头送给他一个娇俏的白眼儿,盈盈二八少女尽显妩媚风情。
  黄莹微微有些奇怪,她对朱允炆的身份隐隐有些察觉,平素他出来时都是前呼后拥,明里暗里无数侍卫保护,不知为何今日二人附近却空无一人,她总觉得今日的气氛透着几分诡异。
  血红的夕阳投映在玄武湖上,湖面波光粼粼,微风拂过,水波荡漾着血色的光辉,一闪一闪,如星辰般璀璨。
  朱允炆穿着一身白色的儒衫,腰间挂着一块碧绿的玉如意,面若冠玉,唇红齿白,折扇轻开轻收,一派富家公子的模样,潇洒不群,卓尔不凡,抛开他皇帝的身份不说,他本身也是个具有阴柔魅力的翩翩浊世佳公子,绝对有勾引万千无知少女的实力。
  把玩着手中的折扇,朱允炆有一句没一句的跟黄莹闲聊,眼睛却骨碌碌的四下张望,仿佛在寻找着什么人似的。
  黄莹见朱允炆不甚专心的模样,心下微微不悦,哼道:“把人家叫出来,你却又这副魂不守舍的模样,早知这样,何必叫我出来?”
  朱允炆一楞,接着急道:“莹儿你误会了,我其实……其实是在观察别的女子……”
  黄莹柳眉顿时竖了起来:“你跟我走在一起还观察别的女子?”
  朱允炆一本正经的点头:“是啊,我就是不服气,想比较一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