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天赐风流 >

第233章

天赐风流-第233章

小说: 天赐风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棣脸含苦笑,叹道:“她的身体更不行了,现在每天都在吃药。”
孟飞龙吃惊地道:“怎么成了这个样子?”
朱棣叹道:“自从跟了我之后,她就没有过过一天安生日子,现在太平了,她还要亲自过问后宫的事,累也要累倒了。”
孟飞龙知道大哥、大嫂都是坐不住的人,自己劝也没用,便低下了头,在心中暗叹。近十年的相处,其实他对这对兄嫂早有了极深的感情。
兄弟相见,朱棣自然不愿意老说这些不开心的话,便笑了道:“一年不见,二弟却是气色极佳,看来还是你高明,逍遥自在的日子真的养人。”
孟飞龙笑道:“这也要感谢大哥的成全,如果真让我做了什么公什么侯,闷也把我闷死了。”
朱棣笑了笑,问道:“永宁怎么没有跟你一起来?你大嫂想她得紧,每天都念叨几次。”
孟飞龙道:“宁儿何尝不是如此,只是她已经有了六个月身孕,不方便过来的。”
朱棣犹豫了一下,还是道:“福临也好吧?”
孟飞龙轻轻点头,“临儿很乖的,曾经那么爱动的一个人,现在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这些天亲自照顾宁儿的起居呢。”
朱棣轻轻叹了口气。
马上便是午饭的时间了,孟飞龙心里惦念徐皇后,在朱棣的相伴下进到养心宫,探望了她。病榻上的徐皇后面白体弱,见到孟飞龙强打精神,起身相陪,看到大嫂如此情形,两个大男人都是心中悲痛,朱棣自不用说,自小一起的患难夫妻,恩爱非常的,孟飞龙也把这位大姐姐当了亲人一样的看待,有时候她关心自己就象母亲一样。说了一些劝慰的话,看徐皇后面带倦容,孟飞龙只能告辞,出得宫来,他再也忍不住悲伤,暗暗掉下两滴泪来。
兄弟两个一起用餐,也许是怕孟飞龙寂寞,朱棣把太子高炽叫来做陪。喝了几杯酒下肚,孟飞龙道:“大哥,兄弟这次没有空手而来,有礼物送大哥的。”
随着孟飞龙而来的几十辆大车朱棣是亲眼看到了的,他笑了道:“不会又是些鸡血石吧?我真让你给搞怕了。”
朱高炽对孟飞龙道:“孟叔,也许是常年打仗的原故吧,见多了战场上血肉横飞的场景,父皇真的有些讨厌这些血红的石头。可是考虑到是答应过孟叔的,父皇还是让人到处到收了些来,摆放在宫里显眼的地方。”
孟飞龙叹道:“正因为大哥的鼎立支持,我的生意才格外地好呢。”
朱棣哼了一声,道:“不是看在你大把的银子送来的份上,我才懒得管你的闲事。”
兄弟两个相对一笑,干了一杯。朱高炽道:“其实我发现孟叔这招挺高的,真难为您怎么想出来的。”
孟飞龙笑道:“其实也很简单,我给你们讲个笑话就明白。”
孟飞龙要讲笑话,朱棣与朱高炽都来了兴趣,停了手中的筷子,专心听他说话。
孟飞龙道:“从前有个财主,十分的吝啬,没有别的喜好,以敛财为乐。他把自己几十年敛来的财富都换成黄金,做成一个大元宝,把它埋在自己的后院里,每天晚上天黑的时候,去把它挖出来,抱在怀里亲热一番,才能安心睡觉。他的这个秘密让自己家的一个长工发现了,长工就将那个金元宝偷走,在原来的地方埋了块大小差不多的石头。这一天财主还是来看他的元宝,等到挖开,却发现元宝不在了,他蹲脚大哭,悲痛的哭声把邻居们都惊动了。大家赶过来问他出了什么事,财主就如实地说了。听了财主的话,大家都很同情他,唯有那个长工与众不同,他对东家道,金子就是拿来用的,你把它埋在地里,与这块石头有什么两样?干脆你把这块石头当了你的金子就是了。”
孟飞龙把笑话讲完,朱高炽笑了,朱棣却没有笑。他对儿子道:“高炽,你明白你孟叔笑话里的道理了吗?”
朱高炽轻轻点头,道:“孟叔用鸡血石换了那些个官宦家的金银回来,与那个长工有异曲同工之妙。”
朱棣轻轻点头,道:“做官也好,经商也罢,就是为人君主,治理国家,其实道理都是相同的。高炽把你孟叔的聪明学得三分,就是大明的福份了。”
孟飞龙苦笑了道:“大哥也太抬举我了。”
一旁的朱高炽却深深点头。
朱棣拾起刚才的话题,笑了问孟飞龙:“二弟刚才说有礼物送我,是什么?”
孟飞龙道:“大哥记得靖难之时,我让内人们搞的那个商团么?”
朱棣点头道:“怎么能不记得,许多的金银不就是由这个什么商团,进了二弟你的腰包的么。”
孟飞龙笑道:“我那个老婆外号掘地红颜,她可不管什么金银,只要她看在眼里的,掘地三尺也要收来。”
朱棣有些明白了,笑道:“这么说,这次二弟带来的东西都是弟妹收来的了?”
孟飞龙点头道:“是她收来的,不过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全是书。”
“书?”朱棣与朱高炽父子一起惊道。
“对,是书。”孟飞龙道:“每一次打仗,毁得难多的就是这些书画了,看在眼里真感到可惜。”
朱棣皱起眉头问:“飞龙把这么多书送来,不会是让我看得吧?”
孟飞龙道:“这些书籍流落在民间,也许很快就不会存在了,只有放在大哥这里,我才放心。”孟飞龙笑道:“我想大哥最好让人把它们重新归类、编修,以传后世,也是一份不世的功德。”
朱棣笑了,用手指了孟飞龙道:“我明白了,你这那里是送我东西,分明是来抢我银子的。”
孟飞龙也笑了,道:“如果真的把这些书归类、编修,确实要用不少人,花不少钱,不过,我已经想好了银子的出处了。”
“哦?”朱棣来了兴趣,道:“快来说说看。”
孟飞龙道:“大哥记得弟有一妻,是出生黑白门的。”
朱棣点头,道:“你老婆们的事我也听说过一些,你说的是欧阳菲吧?”
孟飞龙道:“正是菲儿。其实她还有个双胞胎的姐姐,也是黑白门的门下,她们本来就是师姐妹。”
朱高炽笑道:“孟叔不会是让父皇与你做黑白生意吧?”
朱棣与孟飞龙全都笑了。孟飞龙继续了道:“这几年连年战事,黑白道上的生意也不好做,一个很偶然的机会,菲儿的姐姐居然到了南洋。”
“南洋?”朱棣道,“那要很远吧?”
孟飞龙点头道:“是很远,而且是非坐般不可的。”
朱棣有些失望,道:“你是说到南洋去?”
孟飞龙道:“菲儿姐姐的故事太离奇,全讲出来怕要几天才行,不过她回来道,南洋真是个发财的好地方,在我们这里很一般的东西,在南洋人眼里都是珍宝,就是瓷器、茶叶这些最平常不过的,都能换得大把的金银回来。”
听孟飞龙这么讲,朱棣的眼里放了光,他开始认真考虑这个问题了。半晌之后,朱棣问:“飞龙是不是已经想好了办法?”
孟飞龙笑道:“大哥,我们再来次合作怎么样?”
朱棣笑了,道:“怎么合作?”
“我想这事以朝廷出面为好,南洋人惧我国威,生意应该好做一些。”见朱棣父子没有反对,孟飞龙又道:“大哥可以派人带领一支般队,只要般队有了,小弟负责把它装满货物,我也随船而行,保证回来的时候带给大哥满船的金银珠宝。”
朱棣有些动心了,点头道:“我会考虑的。”
朱高炽道:“如果真的有满船的金银回来就好了,现在战事刚罢,百废待新,父皇又有意定都北平,都要很多的银子。”
孟飞龙点头道:“定都北平确是当务之急。江南腹地,百姓富足,大家只图欢乐,不思作乱,应该没有问题的。北方则不然,那里是战事的祸根,当年高皇帝几次商议迁都,是很有远见的。”
朱棣与朱高炽都同意孟飞龙的意见。
孟飞龙笑道:“这样好了,大哥送我只船队出来,你们需要的银子包我身上怎么样?”
朱棣点头道:“就这么定了。”

第六卷 圣贤寂寞 第二章 尘埃落定2

与孟飞龙这次长谈之后,朱棣下定决心,开始着手他们的计划。首先,他派大才子解缙、姚广孝、王景、邹辑等人整理孟飞龙带回的几十车图书。
孟飞龙带来的这些书多达数千册,上至先秦,下达明初,经、史、子、集、释庄、道经、戏剧、平话、工技、农艺、医卜、文学等等种类,无所不包。解缙等人将整理后的详细情况报告给朱棣后,朱棣十分重视,他本人酷爱读书,现在又有如此多的图书在手里,他便萌发了编修一部巨著,以传后世的想法。于是朱棣亲自制定气势宏伟的编纂宗旨,要求解缙等人“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义之言,不一书,毋浩繁”。
在朱棣的亲自关心及孟飞龙源源不断的财力支持下,永乐元年(1403年)七月,由大学士解缙带领一百多名饱学之士开始着手编书的工作。他们夜以继日,终于在一年后,也就是永乐二年的11月将书编辑完成。
这部编辑完成的图书为朱棣赐名为《文献大成》,但是他认真阅读后,对此书的内容并不满意,认为全书太过单薄,没有能够按照他当初的意愿包罗天下奇书。
负责编书的大学士解缙没有完成好皇帝交待的差事,很是苦恼,但他也是确有难处。编书任务来得突然,人手不够,朱棣还要他限期完成,这些原因决定了图书编辑的简单、粗糙。
在孟飞龙与姚广孝等人的斡旋下,朱棣了解情况后,决定增派人手,重新编修。为编纂此书,朱棣召集朝野文士、宿学高儒约三千多人,仍由解缙负责,在保证其一切费用的同时,还允许他们调用皇家图书馆文渊阁中的全部藏书,并派人到各地搜采图书,为编纂图书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就在图书编辑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另一项计划也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早在与孟飞龙密谈后,朱棣便有了主持该项事务的负责人选,那就是跟随自己多年,一直以来忠心耿耿的太监郑和。
郑和原名马和,洪武四年(1371年)出生于云南昆阳,11岁时被掳入明营,遭阉割,后来19岁的马和被朱棣看中,选入燕王府服役,从此成为自己的贴身亲信。朱棣选中他做出海主事,除去他是自己的亲信、深知自己与孟飞龙的关系之外,也是考虑到他是个太监。在朱棣看来,一个‘无欲无求’的太监,在面对金钱与美女的时候要安全本分得多。
永乐二年,33岁的马和获成祖赐姓‘郑‘殊荣,从此改称郑和,并擢拔为内官监太监,负责监督建造海船,为出海南洋做准备工作。永乐三年,所需海船顺利建成,而出海所需的一切商品也由孟飞龙准备妥当,于是明着是郑和主事,实际上由孟飞龙统领的一只二万八千多人的船队,在永乐三年六月十五,从南京龙江港起航,经太仓出海,远复南洋。二年之后,也就是永乐五年的九月初二,他们完成任务回国。这次朱棣与孟飞龙的合作,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直接的成果,便是带回了朱棣急需的大量黄金与白银。
有了金银的支持,编书的工作也进展得神速起来,永乐六年,即公元1408年,这部巨书终于编好,明成祖朱棣阅后非常满意,特将其命名为《永乐大典》。《永乐大典》全书共22937卷,分装成11095册,光是目录就长达60卷,总字数约3亿7千万字,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对后世影响极大,这也许是当初朱棣与孟飞龙所没有想到的。
得了便宜的朱棣欲罢不能,而他由于迁都北京、修复运河等工程,资金的支出越来越大,国库的收入已经远远无法满足于他,他便把更多地希望寄托在出海航行上,于是又有了第二、第三次的出海行动。这两次出海行动也很成功,但是第三次的时候出了点意外,是朱棣万万没有想到的,那就是孟飞龙一家的离开。
由第一次出航开始,孟飞龙便带了自己的娇妻们一起出海,说是生意,其实游玩的成分更多些。也许是海外美丽的风光,或是那里自由的空气,可能还有他们内心对朱棣深深的戒心,总之,他们留在了海外。
孟飞龙一家的离开,对朱棣打击极大,细心的人们发现,由这天开始,朱棣明显地衰老了,而且是终日里阴沉着脸,稍不随心便是怒火冲天。于是有人开始责备起郑和来,郑和也觉得自己失职,在后来的几次出海中,他把寻找孟飞龙做为自己的主要任务,格外留心,越寻不到便越向远行,几乎是一次比一次走得远。后人证明,郑和先后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经东南亚、印度洋远航亚非地区,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航海足迹遍及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航海史上的一个奇怪,但是当时的他是苦闷的,因为他最终也没能完成自己的心愿,找到孟飞龙一家。
越是找不到孟飞龙,朱棣就越是不开心,以至于后来在他面前,孟飞龙三个字成了谁都不敢提起的忌讳,恰巧这时朱棣的几个嫡系与原来龙凤会、圣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