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第2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沿着尼罗河两岸一直向南推进并直扑喀士穆。
在另一个方向,巴顿率领的美国第2装甲师和英国第78步兵师比英国人的下场也好不到哪里去,虽然他们在索马里登陆后遇见了当地驻守的英国部队,获得了急需的后勤接济,且没遭遇任何敌机、敌军阻击,但飞行堡垒装甲旅在苏丹港登陆并进攻厄立特里亚的消息让巴顿敏锐地感到了危机——摩加迪沙太靠近沿海了,只要轴心组织一次登陆,不用太多部队,只要有一个装甲团和相应步兵,完全能够吃掉自己手里的这点实力。因此,他一边收拢部队向内陆撤退,一边拼命呼叫蒙巴萨希望得到支援。
在飞机数量极其有限的前提下,面对救援拉姆斯登还是救援巴顿的困难抉择,艾森豪威尔只用了半分钟就做出了决定——该决定宣告了西路英、澳、新部队的死刑。
按最初的想法,巴顿应当率领相关部队去埃塞俄比亚的亚的斯亚贝巴,准备在那里积蓄力量并进行休整,但距离埃塞俄比亚最近的国境线也超过600公里,而他的部队除了两条腿,根本没有足够的运输工具。而且在巴顿看来去亚的斯亚贝巴也是一条死路,德军南下的装甲部队很明显会把后续进攻目标放在那里,在他的建议之下,非洲战区最后同意他率部队去1000多公里之外的肯尼亚并直接退往蒙巴萨。
巴顿和其余2万多人一样,深一脚浅一脚走在索马里大地上——部队里全部车辆加起来最多只能搭载4000人,根本不足以让所有人撤退,但这难不倒物流能力拔尖的美国人,他们很快想出了好办法:整支部队每天前进10小时,分上午、下午两个半场,包括巴顿在内所有具备行动能力的官兵必须服从统一安排——每个半场中每人乘坐汽车1小时,步行3小时,休息1小时。巴顿将士兵们分为5波,每次卡车运走最后一波人员,通过让汽车来回开5趟的方式不断向肯尼亚境内滚动前进。
心急如焚的艾森豪威尔搜集了他所能找到的所有车辆前去接应。比起纯粹步行来说,这样的行程安排更快一点,几乎每天能向前运动120公里左右,很多士兵抱怨,从生下来之后就没走过这么长的路。在这一点上,美国士兵天生存在不足,无论苏军、德军都有大量徒步士兵,只有美军官兵超过5公里以上都必须依靠车辆,这段行军近乎要了他们的老命。
在整个过程中,为保障巴顿部队的行动物资供应,美国和英国的航空队真是拼尽了全力,所有航程足够的飞机无论是B…17轰炸机还是c…47运输机,都从南非起飞,先到马达加斯加岛上降落补充油料,然后再从马达加斯加转场到蒙巴萨,最后从蒙巴萨装载各类物资去索马里方向空投,油料、补给、医药,源源不断的物资通过空中走廊输送到这支庞大的军队头上……
第12章 蒙巴萨(3)
为给巴顿的军队输送物资,艾森豪威尔又回到了自己早年最熟悉的参谋军官角色上,调集所有非洲战区可使用的轰炸机和运输机,甚至连停泊在蒙巴萨的“暴怒”号航母上的Tbm舰载机也被拿来承担运输责任,即便这样,要靠空投满足一支远在1600多公里之外部队的补给依然非常困难,其挑战难度几乎不亚于远东的驼峰航线,所幸索马里没有喜马拉雅山这样的恶劣地形与天气,才使蒙巴萨运输集群保持了较高的出动率。随着巴顿的队伍越来越往南,空投补给的距离越来越短,也有更多的飞机能投入空投之中。
空投补给的壮举和巴顿率部队徒步行军向南进发的无畏成为美国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故事,虽然因战时保密的缘故不能对外披露具体细节,但巴顿拄着拐杖、斗志昂扬地带领手下步行在索马里大地上的硬汉形象却被随行记者永远定格在相片里。无论是蒙巴萨的艾森豪威尔还是华盛顿的罗斯福与马歇尔等人,每个人都把目光投射到了遥远的东非——这片他们根本不熟悉的土地之上,每天罗斯福起来要关注的第一件事就是巴顿的队伍走到那里了,他像个初学地理的小学生一样,一点一点把巴顿行军经过的地点和路线标注在在地图上,并亲自计算还要过多久才能抵达蒙巴萨。
“长官,前方发来电报,第一批运输车辆已与巴顿将军接洽上了。”
“太好了!”艾森豪威尔欣喜若狂地站了起来,“情况怎么样?部队精神面貌怎么样?”
“总体情况还可以,精神面貌也不错,但他们的身体很虚弱,随行医生抽查了部分官兵的身体状况,他们的体重平均轻了10…15磅……一路走来因各种原因减员的人数在300人左右。”
“很好,很好,尽快把他们拉回来休整……”正在他庆幸救援工作基本告一段落时,忽然响起了凄厉的防空警报声,他皱起眉头问道,“怎么回事?”
参谋们面面相觑,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电话已打了过来,一个惶恐不安的声音报告道:“长官,我们的雷达站发现不明机群,距离我们恐怕只有不到100公里了……”
“什么?”艾森豪威尔大吃一惊,“是日本人?有多大规模?”
“目前判断不出来,机群数量在100架以上,已通知战斗机部队起飞迎敌……”
“好,我知道了,你们按预案进行防空。”他随手放下电话,和周围的一圈军官说,“来,我们继续……”
“长官,您是不是先去防空掩体躲避一下?”
“这应该用不着吧?”
“您应该去,这是为您的安全考虑……”副参谋长怀特上校连拉带拽地招呼卫兵带走了艾森豪威尔,因为他对蒙巴萨的情况非常了解,虽然明面上有50多架战斗机担任防御任务,但其中大部分是比较落后飓风和战斧式,先进一些的喷火只有9架,而暴怒号航母虽然还搭载着一个中队舰载战斗机,但总数也不过是区区14架F4F。
美军的估计相当准确,前来空袭的赫然就是从日本航母上起飞的德、意海航飞机,为此次作战,轴心三国组成了联合舰队,由日本联合舰队堀悌吉海军大将出任总指挥,轴心联合舰队的主要战术核心是机动舰队的4艘航母:翔鹤、隼鹰、瑞凤与龙凤。在冢原二四三率第一游击支队完成莫桑比克海峡追击后,又回索科特拉岛进行了补给与编队重组——翔鹤、瑞鹤大部分舰载机编队停留在岛上接收新飞机并进行针对性演练,而受伤的瑞鹤则在一队重巡洋舰和驱逐舰保护下通过苏伊士运河赶赴意大利维修。
在舰队重组时,航母搭载的飞行力量也临时进行了变更:前期已完成训练、磨合任务的日本海航飞行员驾驶新飞机主要屯驻于隼鹰、瑞凤和龙凤,而在前期训练中精心挑选出来、最先适应上舰的德国海航飞行员则全部分配到了甲板更加宽大、起降更为容易一些的翔鹤上,为尽可能多地搭载飞机让飞行员们拥有实战机会,里希特霍芬还让飞机在翔鹤上临时进行甲板系留——整整多了9架战斗机,翔鹤承载的飞机数量从72架上升到了81架。
这个决定在日本海军内部引起了高度关注,日本航母甲板上一直以来都是干干净净,而美国航母却进行了大量系留——不是日本海军不知道多带飞机的好处,但现实中确实又有很难克服的困难——比如日本没有弹射器,所以必须留较多、较长的飞行甲板,又比如日本飞机相对娇嫩和昂贵,露天系留很容易造成飞机故障。但在新的舰载机投入使用后,这些问题都不存在了——BF…219比零战马力更强,可以用更短的甲板跑道起飞;德国飞机和发动机制造十分可靠,不但不会出现日本飞机常见的漏油,连日晒雨淋之后的故障率也非常小,安全系留毫无压力。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日本这次会借瑞鹤维修的机会为其安装弹射器,而经德国改良的三款飞机在结构强度上已大大超过日本水平,完全可承受弹射起飞的冲击力——这就意味着系留更多飞机成为可能。
“长官,我计算过了,如果不考虑弹射器因素,只采用大规模系留策略,机动舰队5艘航母至少可多搭载27架零战改(BF…219被日本称为零战改,与之相提并论的还有彗星改、天山改),如果再考虑弹射器因素,总体上可多搭载47…51架飞机,相当于整整多出一条中型航母来。”草鹿龙之介兴奋地说,“这是在确保绝对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的计算,而且多搭载的飞机是经过合理编制的,如果只考虑系留战斗机,则系留数量可突破60架。”
但冢原二四三随后的言语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
第13章 蒙巴萨(4)
“可惜没太多时间了呀。”冢原二四三微微摇头,“能让瑞鹤在规定时间内修复完毕并安装弹射器就已超过了我的预期,如果5艘航母都安装弹射器,德国有没有这么多弹射器供我们用姑且不说,光工期恐怕就得花上半年。而且,这次出来并没有带太多飞行员,在前期作战损耗后,所有后备飞行员都已顶上都还没满编,再系留飞机的话找谁开?”
“哎……”草鹿龙之介也只能摇头叹息:日本和德国相比,在飞行员数量上差距太大了,德国海航起步不过几个月,所有人员都是从空军抽调的,现在也建立了一支800人左右的飞行员队伍,具备稳定上舰能力的飞行员已超过了100人。而日本战前多年培养起来的海航飞行员经过累次损耗,到现在为止也只能维持在300人左右的低标准,这次联合舰队出发前还是狠狠搜罗了一批基地飞行员才补足了航母飞行员人数。所有人都不否认日本舰载机飞行员的精锐,但数量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死穴。
德国飞行员目前的整体与后备规模虽然与美国没法比,但也建立了一支包括1000多名王牌(5架以上击落或类似战果)、近万人的飞行员(包括机组,很多是霍夫曼兼任空军司令后培养起来的)队伍,规模位居世界第二,而整体质量水平稳居世界第一,事实上由于德国没有重型轰炸机,海航飞机也不多,在剔除相关编制后,此时德国飞行员数量是超过美国的。最近一段时间里,机动舰队高层、留德三人组与里希特霍芬整日混在一起交流,在交谈中航空参谋源田实沾沾自喜地将飞行员扩充8倍的计划说了出来,还提起堀悌吉准备建立至少2倍于航母可容纳舰载机数量的飞行员。
可等到里希特霍芬开了口,所有人都傻眼了:德国元首对目前空军规模很不满意,命令空军参谋长耶顺内克大将亲自主抓培养工作,通过将飞行尖子轮流征召回国培养学员的方式努力扩大飞行员队伍,并雄心勃勃地提出要到1943年末建立一支具备年产5万架飞机,拥有2万名飞行员,4000名王牌标准的空军,加上意大利要达到年产6万架飞机,飞行员总人数突破2。5万人的大空军,同时海航飞行员要突破2000人——日本所谓的8倍扩充计划在德国面前根本就是九牛一毛。
另一个远远不及的是日本飞行员组织与编成问题:日本没有独立空军,飞机归属陆海军分别所有,不但培养方式不同,连驾驶机型都完全不一样,而德国至少飞行员在基础培养上是一致的,用的飞机也大体类似——拆除了着舰钩的He…218、BF…219就是空军大力采用的新机型,这就为海航飞行员的补充提供了十分可靠来源。元首一声令下,拥有丰富对海攻击经验的空军部队,包括驻扎在挪威Jg5联队,驻扎法国大西洋沿岸、意大利西西里岛、地中海等方向的飞行员(现在地中海方向的攻击任务已大大减轻了)都陆陆续续将建制变更到了海航——这也是没人觉得德国海航扩编到2000人是吹牛的缘故。而在日本,海军想从陆军弄一个飞行员比登天还难。
眼看草鹿龙之介的脸色变得很差,冢原拍拍他的肩膀安慰道:“别想太多,堀悌吉长官对此有通盘考虑,他又向德国订购了一套弹射器,德国承诺会加班加点在2月底之前完工交付,他准备带回国自行安装,同时我们还从德国获得了相关图纸,今后自己就可以仿造。所谓的学习和进步都是一点点来的,指望一步登天不现实,堀悌吉长官为什么要卖战列舰然后买这么多发动机?就是因为知道我们的技术和制造水平与德国相比还有相当差距,为不影响后续作战,我们必须买。”
有一句话冢原没说出口:堀悌吉已开了口,如果日本国内发动机达不到德国的质量,他将继续想办法买德国货。
就在两人交流舰载航空兵后续发展的同时,从4艘航母上起飞的日德飞行员已分成两个攻击波次向蒙巴萨方向挺近,这是德国海航飞行员第一次真正从航母起飞投入战斗,每个人的兴奋之情都溢于言表,虽然他们的离舰、着舰能力比不上日本飞行员,但在驾驶机型的熟悉度上远远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