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的最强纨绔子弟 >

第687章

大宋的最强纨绔子弟-第687章

小说: 大宋的最强纨绔子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方平随队就是帮助他们解决官僚间的钱粮和政治问题的,至于其他根本无需高方平操心,毕世静部和少年军,能把整个队伍管理的井井有条、士气高昂。
  换个人,换以前的朝廷和政治倾轧的局面,不可能有谁有能力带着这样一只队伍、在不抢劫的情况下迁移。譬如当年的赵挺之如果打算这样建设成都府,蔡京绝对有能力让这只队伍饿死在路上、或者哗变,而这个过程绝对没谁犯错,不会被追究。
  好在现在的朝廷比以前健康多了,此外小李纲目下主持户部工作,虽然违背大宋体制,但李纲仍旧发文沿途,让他们一定程度要解决“铁道兵”的就食。虽然体制上所谓的铁道兵不合法,但在政治上高方平说有这个群体,那么他迟早是有的。
  于是李纲虽不能明目张胆的给沿途地方减免钱粮政策,却隐性承诺,但凡参与解决铁道兵就食问题的州府,会在其他的户部政策上、给予一定倾斜。
  其余的,就靠高方平和他们协调了。
  协调个蛋,仍旧是要付钱的。
  说白了高方平虽然带宰相职务,但现在不是他们的领导。既然成都府要这群人,那就得成都府给这群吃饭的人买单。
  所以妈的尚未去到成都府治所,目下已经欠了诸如巴州洋州这类流氓州府不少钱。是高方平亲自去签字打白条,这就等于是成都府欠这些州的钱,过后需要用成都府的财政尝还。
  还整不了这些二流子,恰好这些不怕高方平的牛逼人士,才是有骨气的地方父母官。他们咬着规矩,为了粮食安全,就说这是你成都自己的事,不关老子们的事,又能奈何。
  至于那些见风使舵的老狐狸贪官,那就简单了,高方平的队伍都没到,他们为了装逼就已经搜刮好民脂民膏,设立好露天大食堂,出城十里迎接红人高方平。吃饱喝足高方平要给他们签白条,他们笑嘻嘻的拒绝,表现出一副有能力、不差钱的样子来。
  世事就这德行。所以这一路到锦州,大多数是蹭吃蹭喝蹭过来的。既然是蹭就吃不太饱,虽然那些充大脑壳的不差钱的样子,然而吃太多的话羊毛出在羊身上,他们当地的老百姓就压力大了。


第九百四十九章 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
  进了锦州,就全然是高方平的治下了,它归属成都府路辖区。
  其他路没有省委书记,乃是四巨头、经略使,提刑官,常平官,转运使联合管辖。然后这四个巨头还没有管民的权利,民政权仍旧捏在那些知州的手里。
  不过目下高方平带宰相职务判成都府路,就没有四巨头了,包括各州的民政权也在高方平手里。
  其实林摅这家伙不算被整的太惨,此番进成都的班子里,林舅舅仍旧挟开封府的光辉简历,有“权知成都府”头衔。
  那个老滑头张绵成,已经接到吏部调令从江州出发,上任成都府民政参军。
  王德旺那孙子也不能在京城快活了,他在京根本没存在感,谁认识那个棒槌啊,根本没人鸟他,于是他主动找高方平毛遂自荐,获得成都府司法参军的“再就业岗位”。
  成都府路面临和吐蕃的一些关系,所以原本想把有过平吐蕃经验的童贯带进来,然而他撂挑子了,老太监他已经受够了和大魔王共事,便推脱年纪大了身体不好,不来成都。
  于是张叔夜发调令,把种师中从秦凤军任上借调入川,出任成都府路经略使。这么安排不是高方平需要他来打仗,论打仗的话就算他老哥也落伍了,不如新一代的毕世静等人,不过他和种师道师承一脉,都是修建攻势的酷吏专家。所以修铁路也是打仗,高方平需要战士来完成,而不是养尊处优的官僚文青。
  至于被带出来的那个最跳的郑居中,此番从枢密都承旨贬官为“永康军知军”。
  永康军乃是“同下州”建制,辖下两个县,青城县和导江县。这两个县合起来就是后世的都江堰市。
  这个地方非常重要,关系到了成都平原的富庶和安全问题。这就是设立永康军进行半军事化管理的原因。
  对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岁修制度、设立常驻机构每年定期维护,就是从宋朝才开始的。永康军就是为此存在的,用后世流行的体制解释的话,他们是水利专属的武警部队。
  此外青城山是道教发源地,天师道圣地,宗教影响严重的地方,官府工作都相对难以开展,这也是这个地方撤县设“军”的第二用意。
  高方平总体上和道士苦大仇深了,在成都工作会有一定摩擦,好在成都是天师道地盘,而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目下是高方平的人。张继先对青城山会有很大影响力。这就是当初高方平不把他整死的原因。
  否则大魔王一向无差别攻击。张天师他真该庆幸还有利用价值,人失去了价值后,都没人想用他的话,那就很容易会死了。
  蔡京虽然是个超级大奸臣,但这个问题上不糊涂,在成都执政过的他太知道都江堰有多重要。于是在确定了郑居中是国贼的那会,蔡京始终不看好把郑居中放永康军,想放在成都府做参军之一。
  但高方平艺高人胆大,有把握盯住郑居中,不使都江堰出问题。所以处心积虑的要杀郑居中,就必须放他在永康军。
  就算是大魔王杀文官也要理由的。成都府的级别真不低,所以成都府的厅局长建制高于永康军知军。其次既然叫永康军而不是某州某县,其本身就代表了军事化管理的性质,身在都江堰知军,于文官那个位置等于已经立下军令状的意思。
  错误施政的文官是真不能随便杀的,但“打了败仗的军人”可以杀。身在那个位置郑居中他就是半个军人,特殊情况下被砍了,就没几人会咬猪肉平了。
  所以这些就是大魔王处心积虑的安排用意。他郑居中能干的好那最好,政绩算高方平的,以后在慢慢的找借口害死。只要有一点不对的苗头,就以威胁成都平原安全的名誉把他给一刀砍了。
  正如上YY着,前进的大型队伍停止了下来。
  高方平好奇下,梁姐把他搀扶稳当后,在险要的山道上前行。
  真凶险,道路狭窄,车不能行,马不能骑,必须骑手牵着马。这似乎比入云南的五尺道还凶险,队伍又庞大,人挤着人。
  在这种路上走货的话,只有经验丰富的马班可以。他们的技术、他们的马,已经适应了这种环境。若换毕世静部的军马则只能走,不能托重物,否则也会很危险。
  最终到达最前方,只见毕世静铁青着脸,看着那垮塌了的吊桥。
  “又是这样?”高方平皱着眉头。
  毕世静道:“是啊进锦州以来,这已经是第二次。没这个桥,绕行的话至少耽搁三天以上时间,要在盘山间忍受着毒虫瘴气等等威胁,粮草补给也就成了大问题,锦州州城方面的粮食想运也都运不过来。”
  说话间,远处密林间有了些动静。乃是几个鬼头鬼脑山民模样的人,他们路过的样子,在某道山泉处喝了几口水,肮脏的手袖一抹嘴巴,又很猥琐的闪不见了。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遇到。之前就遇过了一次。
  倒也没有太大威胁,这些家伙肯定是来抢人的。装作路过,结果看到人山人海,于是就吓跑掉了。当然了,如果遇到的是小型马班打得过,他们大概率就会上来念台词“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
  几日前遇到这事的时候,高方平下令突击修桥,过程中还有一个民夫跌落山谷死去。其后顺着足迹,寻找到了一个在深山的寨子,有两百多口人。
  当时韩世忠很猥琐的说“就等相公一声令下,一个冲锋就解决这些贼人”。
  但高方平没答应。妈的说句冲锋当然简单,然而剿匪真不是这么剿的,否则就变许洪刚了。
  某种程度上他们的口号并没有喊错,还真是“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
  这么说有点夸张,但这些道路呢,初形不是他们搭建的,却一定程度是他们维护的。
  否则蜀中土地肥沃,植被是疯长,这个时代人口又少,愿意在蜀道行走的人更少。说夸张点,只要一个月不清理,原本走出来的路,就能被周围疯长的植物覆盖,让你看起来就像是没路一样,然后就迷失在山里。
  树虽然不是他们栽的,但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要算他们栽的也不是不可以。
  甚至许多这样简陋的过山吊桥,当年秦人修的那些早已经塌了,于是为了他们自己方便,不少桥就是他们这些原始人似的寨子自己修的。
  这些家伙隐居深山不和世间接触,他们甚至不知道依照大宋政策,他们有权收过桥费。于是他们把自己的行为,看做一种很原始的生存需要:抢夺。
  既然都抢了,一代人比一代人的胃口大。这叫膨胀。
  当然要看当地父母官是什么人,遇到范仲淹的话,这些山民会并入大宋税役体系,他们会信任范仲淹,跟着老范吃苦,一代又一代的守在这山道上维护,方便过往客商。
  何必抢呢,提供向导服务、提供价格略高的土特产和饭食,甚至提供旅者的按摩推拿服务,然后有些山货在东京很珍贵,一旦流通就能挣钱。
  如果遇到大昏官呢,官府一定把这些人看做逃户,就是对立开始。于是就绞杀,绞杀也要能力的,以大宋官军的废材程度,拉了仇恨又杀不光,那么这些道路就不是大宋治下了,商队在这里走货就犹如打仗。山民就算打不过,也分分钟就把桥毁了。
  不依靠山民的话,这些原始道桥每年都需要维护,这笔人力物力的投入昏官就绝对做不好。那就更别说烧毁后的重建了。
  所以为官一任,人和人的差距真有这么大。有的官员可以把一个地区变得民不聊生,然而路子对了它也能是另外一番盛世景象。
  没有惊喜,看来锦州知州是个大棒槌。也不知道他把山民给怎么得罪了,导致了上一次,那个寨子的猎户去收保护费,结果看到人多打不过,干脆就把桥烧了不许过。
  高方平带着一群兵痞追去寨子后,扇后脑勺扇的他们鸡飞狗跳,最后询问他们理由。那些大头山民也没什么理由,大抵就是“打不过你们,拿不到钱,反正就不想让你们过。虽然咱们也知道此举对咱们没好处,然而脑袋一热就把桥烧了”。
  妈的这就是结果。
  这理由让大魔王大跌眼镜,他们简直是强盗思维。但事实上也很难定论他们的强盗行为。
  因为高方平翻开手里的“旅游指南”看看,那个桥真不是官府的,不在官府资产表单里。那些山民很萌的样子说是他们爷爷辈修的。然后他们看高方平兵强马壮的就怂了,求饶别杀他们。
  所以这是基层工作的缺失,宣传口的失误。
  要真正把川中土匪肃清,依靠的绝不是毕世静部的神臂弩和神武炮。而需要公务员真正深入基层,跑断腿,和他们沟通,让他们信任,进而达成共同利益。
  YY着上述的思维,高方平看着这又被烧毁的吊桥叹息一声道:“咱们的工作还任重道远啊。大宋的基层工作比一千年前的秦人,做的可是差太远了。”


第九百五十章 你们不值得信任
  毕世静道:“是可忍孰不可忍,怎能仍由他们如此破坏山道,这比土匪行为更可恨,一而在,再而三的遇到这事,何年何月才能进成都,相公不能姑息,必须杀鸡儆猴。”
  “末将同意毕世静将军观点。”韩世忠也恶狠狠的抱拳道。
  高方平给他们两个后脑勺一人一掌,转身的时候道:“别扯犊子,赶紧的,给我把桥修好,遇山开山遇水搭桥,现在没那么多精力和这些大头山民计较,妈的别就知道杀人,你们被种家附体了吗?”
  随队的小种帅也一阵尴尬,寻思,干嘛老子们种家又躺枪呢。
  此行队伍主要群体是沧州方面跟来的山民,大魔王的“仁慈”举动过后大家,对他惊为天人了,看做了神一般的存在。因为他们作为曾经的山民,比谁都能理解类似这种行为,这虽然不好,但不全是对方的错。
  这样一来又要耽搁,锦州方面的粮食不能及时送来,看起来大家要饿肚子了两日了。
  于是,大魔王又下达了吃马粮食的命令。
  对于大头兵吃饲料很正常,味道并不差,行军打仗时候人的军粮和马粮是一样的。只是说这样一来,他们的爱马就要挨饿,马是奢侈品,所以这些骑兵老爷很爱马,还有点不乐意把马粮分出来吃呢。
  另外一边的山民们大跌眼镜,吃饲料就算对于苦贯了的他们,也是尴尬事。好在传说高方平都带头吃了,有胆子大的人也尝了一点并不难吃,就暂时这么拉扯着了。
  其实他们错了,只有梁姐知道高方平自己躲在隐秘地方,食用高家带出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