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苏联教父 >

第338章

苏联教父-第338章

小说: 苏联教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如苏联刚立国时列宁面对的情况凶险,可是戈尔巴乔夫从骨子里的软弱让她注定采取了妥协的政策。

    谢廖沙有幸得到了戈尔巴乔夫的赏识,将会陪同他一同参加这一次的马耳他高峰会议。不过谢廖沙其实去不去都没有意义,因为这一次的高峰会并不是探讨贸易问题的。其实他更想待在国内,因为他知道,民主德国那边怕是很快就会出问题了。

    从波兰和匈牙利撤回到国内的并不仅仅是苏联在当地的驻军,还有一些政府机构和情报机构也会一同被裁撤。这些人员和那些大头兵比起来自然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可是现在的苏联却没有这些人的位置。

    谢廖沙可不想这些情报人员为了生计去投靠欧美,他早就想招揽一些这样的人才充实高尔基财团旗下的企业了。要知道培养一个可以长期潜伏在国外的苏联间谍要耗费多少资源,这些人在国外超凡的生存能力,刺探情报的能力都是常人所不具备的。

    撤退回国的克格勃们很快就发现,他们似乎成了列宁格勒经济特区里那些跨国公司们争抢的人才。尤其是瑞士著名的大宗商品交易商嘉能可公司的,急切的想要招募这些熟悉东欧地区业务的克格勃担任他们的交易员。紧接着安然能源和西方石油公司,两家实力雄厚的公司也盯上了东欧这片未经开发的市场,除此之外还有经营化工业和农业的孟山都公司,以及急于开展金融业务的哥伦比亚银行,和哥伦比亚保险公司。他们想要在东欧地区开拓自己的转基因业务。

    这些万里挑一的克格勃们很快就被高尔基财团旗下的企业瓜分的一干二净。高尔基财团下属的这些企业给这些克格勃们开出的工资,是他们在克格勃时的三十倍。许多人前脚刚离开自己工作多年的国家,后脚就换个身份又回来了。人还是这些人,但是他们要做的事情却完全不同。

    西方石油公司在列宁格勒的石化基地已经开始投产了,这里生产出来的汽柴油成品在东欧各国供不应求。除此之外高尔基大众生产的合资汽车也开始大量的出口到了东欧地区。因为苏联低廉的人工成本,再加上大众公司品质的保障。高尔基大众汽车厂生产的廉价汽车开始畅销东欧。在东德,谢廖沙刻意抹去了高尔基的标志,让人们误以为这是西德生产的产品。东德人民其实非常的富裕,只是他们生产的产品无法满足人民的需求,很多人家并非买不起汽车,而是因为没有抽到汽车券才无法购买汽车。高尔基大众廉价汽车产品的出现让人们不再为了汽车券而头疼,再加上哥伦比亚银行针对东欧地区的用户们开展的汽车贷款业务和高尔基大众达成了战略同盟,紧接着名不见经传的哥伦比亚保险公司还为高尔基大众提供优惠的汽车贷款,这两项措施让高尔基大众在东德和其他东欧国家很快就超过了卫星和斯柯达成为了消费者的第一选择。

    米哈伊尔所领导的哥伦比亚银行用汽车贷款悄无声息的敲开了东欧国家的大门,对于这些刚刚变了天的国家来说,以哥伦比亚银行为代表的这些企业是根正苗红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是来帮助他们改善经济的,他们对这些企业欢迎还来不及,怎么可能驱逐这些企业呢。

    但是实际上,米哈伊尔等人是带着谢廖沙新的计划进入东欧市场的。现在的东欧各国虽然经济衰退,但是却并非一无是处,从奥匈帝国时期就十分著名的斯柯达工厂,再到德国光学仪器的骄傲卡尔·蔡司·耶拿(东德地区的卡尔蔡司工厂,是卡尔蔡司真正的诞生地)镜头。这些著名的企业简直就是待宰的羔羊,即将成为西方国家的盘中餐。

    谢廖沙深知自己无法阻止东欧巨变的到来,不过他却可以接机收购那些东欧优质的工业企业,从经济上控制东欧地区。以现在哥伦比亚银行的实力,足以横扫东欧各国的央行,包括苏联的中央银行。谢廖沙要趁着这一地区出现权力真空的时候趁虚而入,不要以为这些国家从社会主义阵营进入资本主义阵营就可以真的走向富强之路了,他们的路还长着呢。

    谢廖沙把苏联生产的大众汽车贩卖到东欧地区,连带着哥伦比亚银行也开始在匈牙利,东德等过落地生根。因为谢廖沙提供了一系列东欧人民闻所未闻的金融政策,使得哥伦比亚银行在很多的时间里就在东欧各国吸收了大量的存款。为了保险起见,谢廖沙几乎不计代价的将这些钱换成了目前不受待见的东德马克,谢廖沙毫不担心东德马克会出现贬值的问题。因为他在脑海中牢牢的记得,在两德合并的时候,东德马克和西德马克的兑换汇率是1:1。这可是一次跳上掉馅饼的好机会啊。

    东德马克和东德的企业是谢廖沙关注的重点。只有波兰因为瓦文萨得罪了谢廖沙,而被谢廖沙进行了经济封锁。列宁格勒经济特区现在开始有了起色,尤其是天然气码头和石化项目已经开始实现盈利了。于是谢廖沙向戈尔巴乔夫建议在黑海沿岸设立第二个经济特区——共青城经济特区。




第二百四十三章 马耳他会议

    马耳他共和国,位于地中海心脏地带的袖珍小国,在冷战中始终保持中立,不依附于任何国家。像这样的地方最适合美苏两国进行谈判了。

    谢廖沙作为随员跟随着戈尔巴乔夫一同来到了马耳他,出席即将在这里举行的美苏高峰论坛,同行的还有苏联的外交部长谢瓦尔德纳泽,以及戈尔巴乔夫最信任的助手,雅科夫列夫。

    这次高峰会议的主要议题就是结束美苏之间的对峙,化干戈为玉帛。其实这里本来没有谢廖沙什么事,不过戈尔巴乔夫还是把谢廖沙带过来了,他希望谢廖沙能够找机会和美国方面暗中接触一下,看一看可不可以从美国争取一些资金。因为到明年三月份之前,苏联将会有一大笔债务即将到期,这笔债务简直可以要了苏联的老命。戈尔巴乔夫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接新债还旧账。可是万一资金不到位,出现了债务违约的问题,那么苏联就没有办法从国际上争取资金了。一个没有信用的国家是不可能借到钱的。

    戈尔巴乔夫对谢廖沙充满了期待,可是谢廖沙却一点头绪也没有。一个国家的债务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在加上这些年来苏联国库的收入日渐减少,想要靠着苏联自身的造血能力偿还债务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谢廖沙现在手上有着不少资金,不过这些资金还要用于为苏联不断的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如果用于还债的话,那就无法安置东欧的百万撤军了。所以谢廖沙只能另辟途径为苏联的国债问题找到其他的解决办法。

    用石油等资源来偿还苏联的债务吗?这虽然看上去可行,但是能够接受这个计划的国家简直寥寥无几。目前看来也就是西德可能接受这个条件,因为如果两德希望获得统一,苏联的态度至关重要,而要获得苏联的同意,那就得拿苏联感兴趣的条件来交换。减免债务绝对是必须的,搞不好谢廖沙还能从德国人手里再敲一笔。

    但是这些事情都得西德主动找苏联来谈,否则的话就无法坐地起价了。倒是这次的高峰会上,虽然苏联有求于美国,可是谢廖沙觉得其实美国反而更渴望达成和解协议。毕竟马耳他会议是几十年来最好的一次机会,美国想必真的希望苏联能够将部署在西部边境的那些危险的中程导弹和钢铁洪流彻底解除掉。

    谢廖沙在正式会谈之前,找了个机会和谢瓦尔德纳泽沟通了一下,这次的会议主题应该就是苏联在东欧部署的部队,以及在西部边境线上的中程导弹问题。谢廖沙不希望戈尔巴乔夫在这个问题上一下子就让步到底,就算是撤军和销毁已经部署的导弹也要有个过程。最起码不能让美国人空口白牙苏联人就得照办。谢廖沙希望东欧的撤军问题能够分批次的解决,而且相应的国家要为苏联的撤军承担大部分的费用。

    对于谢廖沙的建议。谢瓦尔德纳泽还是非常赞同的,谢瓦尔德纳泽深知谢廖沙现在肩头上担子的分量,所以在和谢廖沙进行了沟通之后,谢瓦尔德纳泽当即向戈尔巴乔夫建议,把谢廖沙安排到和美国谈判的主要负责人的位子上。

    第一次会晤并没有谈到什么实质上的内容,双方只是在各自表述自己的立场而已,这些内容早在会议之前就已经互相确认过好几次了,反倒是全世界的记者们都在关心着戈尔巴乔夫和布什之间的会晤。从目前来看,双方虽然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有着严重的分歧,可是对于结束对峙这一基本的观点还是一致的。所以高峰会的关键就在于接下来的会谈了。

    戈尔巴乔夫和布什带着各自的幕僚关起门来讨论苏联削减核武器和中程导弹的问题。这一次才是货真价实真刀真枪的较量。谢廖沙就坐在角落里,听着戈尔巴乔夫一点一点的做出让步。戈尔巴乔夫的让步实在是太大了,美国人一直都不提自己在苏联撤军上会给予什么样具体的支持,谢廖沙看得非常明白,美国的承诺含糊其词,而苏联的承诺却是实打实的。谢廖沙再也看不下去了,他忽然发言打断了戈尔巴乔夫和布什之间的对话。

    “总统先生,很冒昧的打断一下您的谈话,我想问您一个问题,您知道我们国家刚刚建立的时候是哪一年吗?”

    谢廖沙的突然出声让在场的所有人都看向了他,不过谢廖沙面不改色心不跳。戈尔巴乔夫不知道谢廖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不过布什还是礼貌了回答的这个问题。

    “是1922年,这位年轻的先生!”

    “确切的说是1922年12月30日,还差两天就是1923年了,一年之后,也就是1924年1月份,我们就失去了伟大的领袖列宁同志。您知道当时的苏联是很么样的吗?”

    “愿闻其详!”布什总统很有风度的回答道,他身边的国务卿已经给他递了一个小纸条,告诉他发言的是苏联的外经贸部长,戈尔巴乔夫身边的红人乌里扬诺夫。

    “当时俄罗斯帝国已经分崩离析,分裂成了苏联,芬兰,波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六个国家,我们刚刚平定了国内的白军,却在和波兰的战争中丧失了大片的领土,毕苏斯基领导的70万波兰军队击败了两百三十万苏联红军。除此之外,刚刚独立的芬兰和罗马利亚都不断的在边境上蚕食着我们的领土。我想我们建国时遇到的困难,要比美国独立战争艰难的多……”

    “好吧乌里扬诺夫部长,我们在这里是探讨冷战介乎问题的我想您的话题对我们今天的谈判没有什么帮助,如果私下里有时间的话,我会很乐意向您请教历史问题的。”布什总统不耐烦的说道。

    “总统先生,和当初斯大林同志面对的困难比起来,我们苏联今天遇到的这点挫折又算得了什么呢……”听到谢廖沙提到了斯大林,会场里再度安静了下来。




第二百四十四章 冷战结束

    “当斯大林同志接手苏联的时候,我们的周围全部都是敌对的国家,世界上最大的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包括贵国都不承认我们政权的合法性。在农村,大部分的农民还在使用原始的木犁进行刀耕火种式的农业生产,在城市,贵国的哈默同志创办的铅笔厂足以让列宁同志把他奉为苏联的贵客。全世界几乎没有一个国家愿意和我们进行贸易,我想不起来苏联有那一年不被西方国家联手封锁的,可是你们的封锁只能让我们更加强大,二战时我们在斯大林格勒消灭了一百五十万德国最精锐的部队,而英美两国联手仅仅在诺曼底消灭了区区不到五十万的德国老弱残兵。总统先生,如果你今天带着诚意真心希望世界和平的话,最好重新考虑一下你们提出的条件,我们愿意和你们和平相处,但是我们之间的地位起码现在是平等的,你们不要以为苏联离开了你们就真的活不下去了,斯大林同志亲自证明了没有外国的帮助苏联到底可以多强大,你们的封锁让我们收复了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击溃了波兰,芬兰和罗马尼亚的入侵。我们可以在被封锁的情况下完成工业化,打败不可一世的德国侵略者。而且我们有信心消灭一切对我们图谋不轨的敌人……”

    谢廖沙的一番长谈语速极快,而且他说的是英语,布什总统完全听得懂他的意思。他完全明白谢廖沙这番谈话的用意,别以为现在苏联陷入了经济困难就真的是穷途末路了。当年斯大林刚上台的时候,情况比现在要危险的多苏联都能挺过来,何况是现在呢?谢廖沙知道美国人怕什么,斯大林就算死了几十年也永远是美国人的噩梦,今天如果不作出让步,苏联国内的斯大林主义有没有可能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