悍赵-第1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合纵才将此地交给我们,我们若是嫌其麻烦便拱手送给燕国,燕国据有饶安、河间两地,更是与齐国南北贯通,大赵连一点掐断燕齐道路的机会都没有,今后还怎么掐断燕齐之间的通道?”
“嗨呀!占也不是,撤也不是,你说怎么办吧?”
赵王登时急了,黑着脸一拳砸在御案,忽然间心灵福至,猛然恍悟般的惊声叫道,
“难怪骑劫要在河间大肆搜掠一番才南下伐齐,原来姬职那个混蛋一开始便给大赵挖好了坑,果真歹毒啊!”
赵胜见赵何这样评价燕王,一时间顿觉无语,只得说道:
“天下之争本来就是君子吃亏,燕王如此做也是为了燕国考虑,说不上什么歹毒不歹毒。大王,以臣愚见,如今不是痛骂燕王的时候,如何想办法解决河间饥穰,尽快腾出手来阻住燕楚灭齐才是正理。”
赵王何颓然的叹了口气道:“寡人知道这个道理。唉,王弟可有什么好办法么?”
赵胜这次来为地正是这个,连忙应道:“办法倒是有,只是能不能完全如愿臣却不敢保证,而且还需大王亲自出马才行。”
赵王不觉一愣,茫然地看了看赵胜才纳罕的问道:“寡人……寡人能做什么?”
赵胜道:“河间乱局表面看是因为饥穰,其实还是乱在‘人心’两个字上。河间地处赵燕齐三国之间,原本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如今燕齐局势依然不明朗,河间百姓生怕兵祸再至,自然是人心惶惶。大王若是能亲自出面安民,河间百姓必然会坚信大赵巩固河间之心,只有人心思安并且有所依附,乱局才能尽快平复,不然的话不论是坐视燕国灭齐还是将河间拱手送人,大赵都是要吃大亏的。”
“你是说让寡人亲自去河间赈灾?”
赵王何没想到赵胜是想让他亲自去河间,听完赵胜的话不觉犹豫了起来,虽然赵国是他赵何的,不管是为了社稷还是为了王位,他都有在别人都镇不住场的关键时候亲自出马的义务,但此时的赵何却完全没有这个心劲,原因无他,还是子嗣问题。
如果没有子嗣,就算赵国能像尧舜禹汤周武那样广有四海对赵何来说又有什么意义?没有子嗣便意味着他本来便极弱的君威将更加没有凭持,他第一位的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必须长久地留在宫里催促正伯侨尽快炼出那颗让他“起死回生”的仙药来。相对这件大事来的河间又算得了什么?
然而这些话赵何终究不能对别人说的,更何况面前坐着,并且还在催促自己离开王宫的又是在这件事上身份最为特殊的赵胜……赵何心中只剩下了无奈,颓然的愣了片刻神,虽然什么也没说,却还是讪笑着摇了摇头。
赵胜哪能想到赵何会是这种态度,不免一阵疑惑,不过在无从知晓昭和心思的情况下也只能当这是因为自己没有解释清楚,连忙说道:
“燕楚虽然同有灭齐之心,但贪心之下两国短期内绝难达成一致,两三个月的时间应当还是能有的,这正是大赵可以利用之处。河间之事若是要缓缓而行什么都好说,但若是想尽快解决,除非大王亲自出面,别人都没有压得住阵的能力。如今廉颇已经在河间布下重兵,尽快安稳河间不但是为抽出手阻住燕国灭齐之念而谋,同时也是为大赵他日对燕国进可攻退可守而谋,还请大王三思。”
三思……
赵王何满脸都挂着难明其意的笑容,他没办法向赵胜说出自己的苦衷,可陡然间却已经悟到自己根本没有能够站得住脚的理由去拒绝赵胜的请求。君王亲临河间是为了家国社稷而谋,赵胜就差说河间那里没人敢谋刺赵王的话了,他若是再拒绝,赵胜又会怎样想……
赵何心里一抖,沉默了半晌终于点下头笑道:
“好,王弟去安排就是。”
“诺。臣这就去安排,臣告退。”
赵胜松了一口气,连忙站起身鞠礼告退了出去,但当匆匆走到宫门口看见前面向自己迎过来的马车时,他却忽然缓下了脚步,他实在有些不明白,在河间赈灾这种势在必行的大事面前,赵王为什么会表现出反常的犹豫……
…………………………………………………………………………………………
粮食的问题解决了,赵王这座镇服人心的“大山”也搬了出来,后边的事自然顺理成章。
经过数日的匆匆准备,从白家半赊半买的粮食便从赵国境内各地的白家私家仓廪之中发了出来,在赵**队的严密保护之下起运向河间发去,与此同时白家“馈赠”的粮食也一同送往了河间。
这个时代战争后勤供应有两种形势,一种就是纯粹抢夺的就地取食,另一种则是民夫肩扛车载的跟随支援。中原各国相互攻伐抢夺的是土地和人口,所以极少有就地取食的情况发生,粮草物资供应全凭本国供应,几乎年年打仗的情况下老百姓早已做惯了运粮的差事,此次赈济河间的组织工作自然是顺利无比,但因为所需粮食数量实在是大,中间颇多周折也在所难免,不过有朝廷亲自出面,基本上也不会出现什么影响大局的问题。
粮食是运出去了,但如何利用赈灾安定河间民心,使几十万河间百姓全心全意当赵国人却是大有学问。为免出现因为民心不安造成混乱,以至于冲撞到赵何王驾的意外情况发生,赵胜除命令廉颇调动军队做好沿路警戒以外,又刻意安排王驾晚于粮草数日出发。
赵王何去河间终究只是走个过场,真正需要去周旋安排的还是赵胜,所以邯郸这边留守的依然还是这两年来做惯了“看家”活计,有着充分经验的徐韩为和虞卿两个人,而为他们保驾护航的则是大将军牛翦,这三位分别是客卿、赵国卿士和军界的鼎重人物,有他们在,特别是有牛翦在,就算赵王不在邯郸也是不用担心出问题的。
王驾终究不是臣僚仪仗能比的,各方面都要做到极致才行,出发当日晴空万里,数千铠甲兵器鲜亮、旗帜飘扬的赵**卒在各自统兵官的率领之下或探路、或随驾、或殿后,从前后左右各个方向远远近近的严密护卫住了王驾和跟随而行的相邦车驾与随从车驾,王驾前后近处仪仗礼器旗帜如林,庄严无比,远远看去便如一道两头看不见首尾的长蛇一般。
赵何高坐在华贵的络车曲柄伞盖之下,沿路沐着和煦的春风,心里忽然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愉悦,他自小几乎没有离开过赵国王宫,除了每逢年节时需要前往七庙祭拜以外,唯一给他留下过印象的离宫之行只有那次沙丘宫变。但正因为沙丘宫变,他内心之中已经对离开王宫产生了不可名状的恐惧之情。然而这一次离开了王宫,离开了邯郸,当看到远远近近的大队随从人马或威武、或唯诺地跟随在自己身旁之时,他却忽然有一种说不上来的奇妙感觉。
君者国之主也,令而行禁而止,一言而万众呼诺,无不应从,大概这才是为君者最为惬意的事吧。此时赵何才多少品出了些身为君王的味道……/p
正文 148章仁君
第一百四十八章仁君
河间,又名瀛洲,地处现代的京津石三角中心,距离三个角上的大都市约莫都在三百五十多里的距离,春秋初既是此名,得名原因在于其地地处徒骇河、大史河、马颊河、覆釜河、胡苏河、简河、絜河、钩盘河、鬲津河九条河流之间,水网发达,称其为小江南也不为过。因其地北拒燕国蓟都;东边隔饶安、平舒直面大海;南扼大河,直面济西之地;西边则是赵国重镇武恒和安平,一郡据齐赵燕三强诸侯,就像后来三国时代的荆州一样,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在战国早期,河间郡本是燕地,但西边部分地区则属于赵国所有,齐宣王遣派匡章灭燕之后,虽然没过多久便从燕国退了兵,却依然占据河间不还,这二三十年来已将河间打造成了北控燕国、西控赵国的战略据点,要不是齐王田地继位以后,燕王忍辱负重谨慎事齐,通过派遣苏秦前往临淄骗取齐王信任等等手段使齐国注意力放在了宋国身上,单单一个河间就能扼死燕国的发展,所以即便燕王没有其他想法,仅仅是为了做好伐齐失败,退守本土的最坏打算,也得彻底破坏了河间才能高枕无忧,由此可见,所谓天下大势往往因一人之念而兴衰诚其然也。
邯郸地处冀南,再往南就到了大部归魏国所有的豫州,东北距河间郡就算直线距离也在七百里左右,在先秦时代可以算一个遥远的距离了,不过从邯郸去河间倒也方便,出邯郸向东陆行百余里,从邯郸东大门肥邑乘船入漳水,一路向东北方向经巨鹿、沙丘,在扶柳之东汇入洹水,再向前行百十余里即到河间郡辖地。
水路的好处就在于省却了车马劳顿,依河流方向走更是顺风顺水,比陆行还要快许多。先秦时代北方地区的气候远比现代湿热,雨水也充沛许多,大多数河流都比现代水势要大,所以河运技术还是颇为发达的,比如所谓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军势雄冠诸国,其实也不单单是训练了骑兵,另外舟楫水军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赵王何得了赵武灵王的利,赵国舟楫水军虽然比不上南方的楚国,但在北方还是可以称雄的,浩大的内河船队张帆顺水平如履地,不论从节省还是保卫方面来说都省力了许多。
这次毕竟是君王亲幸河间,而赵王何又不是赵武灵王那种以天下为家,杀到哪里便雄壮威武、威压四方到哪里,同时还可以贯甲卧地而眠的强势君王,所以为照应他的情况,各方面都做了周密的安排,各处停泊留宿地点以及沿河军卒保卫都做到了最高级别的安顿。船行数日,在扶柳之东汇入了洹水,两河之力水势更大,行船速度也更快了许多,第二日便过饶邑进入了河间郡辖地。
这个时代的海运还处于发端阶段,但河运技术却已经极为发达了,最早在春秋时期楼船便已经出现在了南方的吴越两国,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早已在各国得到了普遍的使用,成为了各国舟楫水军的主要战舰以及民间航运的主力。赵国大兴舟楫,楼船再一次得到了发展,虽然还达不到东汉时代船高十余丈,东吴时代载兵三千余的程度,但此时赵何所乘的船舰却也是长达数百尺,高达三层,其上可乘三百人的大型楼船。
这么多人同乘一条船,其中又有一国之君,人员安排自然极有讲究,既要做好对赵何的保卫工作,也要做好服务工作,所以这条御船之上除了赵何和他的随行妃嫔、侍女、寺人及王宫扈从以外,相邦赵胜和一些主要的随行卿士也在其上,至于其余的护从军马、官员人等、各色仆役自然没资格与君王同船共渡,所以安排在了前前后后十数条大楼船之上,而白萱更是需要避开君王大伯子的嫌,只能与赵胜分船而行,与平原君府跟随而行的数十名使女仆役侍从乘坐居于御船之后的一条楼船上。
赵何这还是第一次远距离离开邯郸王宫,离开之前他一方面挂心于正伯侨不知何年何月才能炼出的仙丹,另一方面又怀着莫明的恐惧,一直有些不敢对人明言的惴惴不安,但如今坐了几天的船,看了几天的风景,心情却比原先愉悦了许多,大是庆幸没有彻底拒绝赵胜的请求。
其实赵何想的很简单,不管自己到了河间能起多大的作用,至少出来散散心也远比整天趴在宫里焦心的等待要舒服许多,而且还可以借舟楫劳顿为名不用再费心费力地去编造那些假的幸御记录,正所谓何乐而不为呢。
心情一好自然笑容多了许多,这几天赵何最爱做的便是站在船头甲板之上,沐着微凉的河风凭栏远望。前方的河面以及高大的楼船、左右远远近近的农田、房舍、道路、山丘、树林尽收眼底,当越来越觉得这一切都是属于自己之时,他越发感觉到身为君王的意义。然而赵何这样的好心情并没有延续多久,当船队渐渐驶入河间辖地之时,他的眉毛便逐渐的蹙紧了。
骑劫对河间的袭扰并不仅仅是劫掠杀戮那么简单,不知是不是出于燕王的目的,这一番涂炭不但彻底破坏了河间的经济,更加打击了安稳了近三十年了的河间百姓生存的信念,当是时数十余万河间百姓逃散了六七成之多,虽然其中过半逃到了赵国境内的百姓此时已经在赵国朝廷的安抚之下逐渐向河间回迁,但对杀戮的惊恐却并非那么容易去除的,至少在短期内根本无法恢复此地的秩序。
人心之乱最难平复,进入河间以后,触目处皆是荒芜的田地、破败的村镇房舍和流离失所、饥饿寒号的百姓,这景象与赵国境内春日里庄稼渐起的勃勃生机相比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