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奋斗在红楼 >

第201章

奋斗在红楼-第201章

小说: 奋斗在红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贾环和王子腾有共识。要目标是让贾元春能够脱离女史的身份。至于现在空出来的贵妃之位,谁愿意争,就争吧!

    当然,贾环还是要谢龙江先生这个人情。龙江先生作为皇室远亲,还是有些消息渠道的。

    …

    贾环遐思之时,龙江先生正喝着茶,与徐管家说话。他准备回后面去休息了,将徐管家叫过来交代下贾环请他帮忙的事情,帮忙推销什么的,还是徐管家在行。

    龙江先生将事情交代下去,笑道:“贾子玉这个人处事挺有意思的。韩子桓的事情,我欠他一个人情。他却只要商业上的回报。我过意不去,将宫里的事情提前透漏给他知道。”

    提前下注的话,应该能有所收获。

    徐管家就笑,这个人情是还了,道:“大爷,说不定贾孝廉就是只要银子。”

    龙江先生大笑,“哈哈!”老徐还是不懂。银子虽好,哪有权势重要?

    …

    贾环在得到龙江先生的消息第二天傍晚就前往王府,求见王子腾,一路畅通无阻。而贾环和王子腾见面说了什么,自是没有人知道。在旁人看来,这是王统制在展示他的大度。

    雍治皇帝的皇后之位空悬经年。后…宫中只有一名贵妃、八名妃嫔,另有贵人十几名。按制,需有皇后一人,皇贵妃一人,贵妃两人,妃子四人,嫔六人。贵人及以下品级不限数量。

    郑贵妃下台,自是空了一个位置出来。这就像金字塔的上层有了空缺,下面的人都往上拥挤。

    接下来的几天,皇宫中暗潮涌动,各种势力在看不见的阴影中冲突、较量,角逐空缺的贵妃之位。

    但这对京城中的官府、不相干的大臣、中下层的民众并没有什么影响。这毕竟只是皇帝的家事。看过宫斗剧的人都明白,后宫的撕逼,无时不刻都在上演。流传出来的段子,就听个乐子,没流传出来的事情谁会关注呢?

    这天下午,荣国府北街对面的汝阳侯府中,汝阳侯之子赵星辰招待一帮朋友吃酒。这些朋友之中,有富商、有士子,有勋贵子弟。都是谈的来的人。

    在东庄镇里经营着茶叶、香料、药材生意的晋商吕承基就在座中,笑眯眯的参加胖乎乎的赵星辰的酒宴。听说,汝阳侯与荣、宁二府不大对付。而他和贾家的贾环是熟识。原来被称呼贾副使的少年,现在已经名满天下。据说京城中又流传着他新作的十诗词。

    但,令他心中迟疑的是,贾环与林家兄妹的关系。正在东庄镇的茶楼中说书的《射雕英雄传》就是出自贾环的手。而他和林家的仇结大了。

    当然,这并不足以成为在京城的晋商支持汝阳侯的关键。只是一个考虑的因素吧!

    就在明轩中,众人喝酒、说笑,气氛热烈之时。距离五百米开外的汝阳侯书房中,汝阳侯赵豫正在和一名中年男子说笑,意态闲适。

    汝阳侯赵豫是一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体态略显肥胖,白白净净,穿着宽松的锦袍,笑起来有些阴柔,“路指挥,此次宫中之事,我有八分的把握。”

    他和宫中的赵贵人沾亲带故。准备接着这个机会,将赵贵人推上贵妃之位。这需要大量的银子来交好宫中的太监们。

    路指挥本名路庸,晋中豪商,捐了一个正三品的卫所指挥使在身上。四十岁的年纪,一副儒商打扮,笑道:“侯爷有如此信心!路某愿捐两万两白银,助侯爷成事。”

    赵豫呵呵一笑。

    送走路庸之后,赵豫在书房中眺望着对门的荣国府,以及不远处的宁国府,嘴角掠一丝冷笑。

    他和贾珍不对付。贾珍和宫中大明宫的掌宫内相戴权交好,他则是与李大学士交好。

    但如今贾珍已经死了。李大学士也被罢官回乡。受到东林党的牵连,他的日子极不好过。所以才想着从赵贵人身上入手,改善处境。

    若是他能将赵贵人推上位。嘿嘿,他早想将这三府的地方连成一片,修建一座精美的花园,广置天下美女。

    听说贾家也有个女儿在宫中,预估着也会有所动作。但这一回,想都不要想了。贵妃之位,我提前预定了。

    …

    汝阳侯的“野望”,贾环是不知道的。他还在抓紧时间搞他的冰激凌生意,初秋的气息在京城里弥漫开。要卖冰激凌,就这一两个月的时间了。顺便等待着王子腾的通知。

    贾环个人是无法调动贾府的人脉资源的,要等王子腾“令”。而时机,自是由王子腾来把握。

    贾府在皇宫之中交好的人脉基本东府贾珍留下来的:大明宫掌宫内相戴权。这是在宫中极有权势的大太监。

    国朝的太监没有前明那样的权势,司礼监什么的自是没有。最大的太监是跟在皇帝身边的总管太监,宫殿监督领侍,正四品。戴权是从四品的宫殿监正侍。

    七月五日,京城名妓苏诗诗启程前往金陵,准备刷名声,斗艳,坐实她天下第一名妓的名头。

    七月十日,新任的北直隶提学大宗师燕荣公布了雍治十一年的北直隶院试时间。

    此时要争贵妃之位的人选开始慢慢的浮出水面。

    …

    京城内城西,襄阳候侯府中,一名老者捻须轻叹。一名中年人正在汇报,“父亲,放心吧,我已经打点好大明宫掌宫内相戴权。”

    …

    庆国公府。一名中年男子在案几边喝着酒,他给六宫都太夏守忠送足了银子。

    …

    京城外城北,一座府邸中,一名中年文士在夜色中赏月,嘴角带着淡淡的微笑。他姓吴。

    …

    京城外城的永昌驸马府内,几名皇亲国戚笑谈着。居中的是一名五十多岁的男子,一副豪商打扮。

    永昌驸马神秘的笑道:“贺老丈不必心急,我等与圣上身边的许总管交好。”

    …

    夜色之中,一辆马车从小时雍坊的王府中出来抵达贾府。王府和贾府是姻亲,素有来往,并不引人注目。

    贾环招待着前来交任务的刘国山喝酒。刘国山是通州人,家资巨富。和骆讲郎一起放出来后,回乡躲了一段时间。七月初来拜谢贾环。贾环正好要定制一批装冰激凌的陶瓷茶盏。交给刘国山处理。此时茶盏已经全部运送到位。

    贾环在内城中买了一处院落,由江兴生负责,专门制作冰激凌。

    正喝着酒时,钱槐带着一名小厮进来,“三爷,老爷派人请你去荣禧堂议事。”

    荣禧堂是贾府正中的五间开正房。门匾是皇帝亲书的“书赐荣国公贾源”。对联是东安郡王穆莳写的“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这里是贾府进行政务活动和政治性社交的场所。

    贾环一听就明白过来。令枪响了!(未完待续。)

 第两百六十三章 贵妃之位(下)

    刘国山二十出头,容貌俊朗,见状,便笑道:“子玉有事,我就不打扰你了,改日再来和你好好的喝一杯。”

    他很感激贾环将他从刑部大牢里捞出来。所以,言语有亲近之意。至于,他之前想的,等贾环考上秀才再和他结交,那是扯淡了。贾环现在是举人,而他是秀才。

    明面上,救他的这件事,在朝堂上是文坛大宗师望溪先生的提议:给年轻的士子们一个改正的机会。他和骆先生都写了认错书,所以现在出来了。

    但他出身于闻道书院,知道情况的,是贾环拿了一副唐伯虎的画去请望溪先生说话。

    贾环就笑,“天色渐晚,刘兄就留在我这里休息。”

    刘国山笑呵呵的道:“还是不了。我准备去五凤馆。”

    五凤馆是京城中有数的青楼。贾环笑起来,送刘国山出门,再折往贾府正中的荣禧堂。

    …

    红楼原书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时,书中对荣禧堂做了一个很详细的描写: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比贾母处不同。黛玉便知这方是正经正内室,一条大甬路,直接出大门的。

    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

    贾环带着小厮抵达东跨院旁边的荣禧堂时,贾赦的小厮鸿儿、贾政的小厮李十儿、贾蓉的小厮寿儿,外加大管家单大良、二管家林之孝等人都已经等候在外面。

    “见过三爷!”

    贾环点点头,进了堂屋。正面是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蜼筚彝,一边是玻璃台皿。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

    上坐着贾赦、贾政,下坐着贾蓉。

    贾环行礼,“见过父亲!见过大伯。”

    贾赦、贾政两人都是点点头。贾蓉起身道:“环叔好!”贾政微微皱眉,但没有多说什么。这就是如今贾环在贾府内的地位。

    贾环轻轻的点头,落在贾政的下的椅子上。空荡荡的荣禧堂中,就坐着四人。这是荣、宁二府在外面主事的四名男主人。烛光明亮,驱散着夜色。

    贾环在贾府里的第一次议事就此开始。他已经登上贾府这个最高的舞台!

    贾政道:“舅老爷派人来送信,如今宫中纷乱,要我们打通大明宫内相戴权的关节。”

    打通关节干什么?在座的都心知肚明。贾元春在宫中为女史。

    贾赦是一等将军,对皇宫中的事情有了解,缓缓的道:“二弟,贵妃之位,看中的人家太多。我们家大姑娘想要得封贵妃不容易。舅老爷那边怎么说的?”

    贾政叹口气,道:“至少要一个贵人之位。再低,一年就见不到圣上几次。”

    贾蓉喝着茶。他虽说是族长,但是是小字辈。这个场合不好言。贵人之位是最低的底线。再低,见不到皇上,就对家族没什么帮助了。

    贾环安静的听着。

    其实,雍治皇帝后…宫里的事情基本是他说了算。太上皇、皇太后都是摆设人物。皇后之位空悬。从雍治皇帝毫无阻碍的废除郑贵妃,就可以知道皇帝对宫廷的掌控力度。

    贾赦和贾政两人讨论了几句。贾赦道:“蓉哥儿,你和大明宫的戴权还有来往吧?”

    “有来往。一年三节两寿我都是亲自上门送礼。呃…,要打通关节要个准话,我想环叔跟我一起去。”

    贾政看向贾环。他信任是很信任贾环的能力。但还是担心贾环搞砸了,“你有没有把握?”

    贾环点点头,“没问题。我要公中批2万两银子出来。”送礼、谈判,他都没问题,关键在于钱。

    贾赦和贾政两人都点了点头。贾府现在还是有些家底的。

    …

    七月十二日,一场秋雨不经意间落下来。下午时分,贾蓉带着小厮到望月居找贾环。两人一起前往位于京城内城东的大太监戴权的府上。

    周朝虽说汲取明朝的教训,不允许太监干涉朝政,将太监的地位压的很低。但因为太监时常服侍着皇帝、皇后、太后等人。他们亦是声势显赫,炙手可热,腰缠万鬼,富可敌国。这有点类似于领导的司机、保姆的地位。

    因为国朝的后宫体制之下,注定了高位的太监们不是出自明朝的司礼监、御马监、膳食房等处。而是主要出自帝后等人身边的总管太监,掌管各宫的总管太监。

    如今雍治朝最有名的几个太监便是:皇帝身边的总管太监、宫殿监督领侍许彦,其下有四个总管太监宫殿监正侍:大明宫掌宫内相戴权,六宫都太监夏守忠等。

    像戴权这样有头有脸的大太监们,惯例在皇宫之外有住处,同时可以结婚,过继儿子继承香火、宗祠。

    贾环听贾蓉介绍着情况。一路到城东的戴权府上。门口聚集了不少马车。都是打听到戴权今天要出宫回府的消息过来拜访。贾蓉派人上前递了名帖,随后给门房引到里面的一处单独的小厅中落座。

    等了约两个时辰,贾环和贾蓉两个饿的肚子咕咕叫的时候,才给一名中年的仆人引到一处明轩中和戴权见面。

    明轩中灯火通明,位置不大,布置的精雅、奢华。轩外,秋雨滴滴。带着清爽。

    戴权是一名四五十岁的老太监,面白无须,穿着暗青色的袍服,坐在塌椅上。身边一名小太监服侍着。他笑呵呵的道:“蓉小子,你来见我有什么事情吗?要不是小李子提醒着,我都差点错过。”

    贾蓉赔笑道:“没什么事,因许久不见,打听到老内相今日回府,特意过来见老内相一面。”

    戴权哈哈一笑,声音有点尖锐,“你小子给咱家打马虎眼啊!这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