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毒刺传说-第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失会小得多……”
“杜词,杜词先生,够了!”唐生智一手在杜词肩膀上拍着,大声说着:“知道吗?这份战果已经让我落泪了,真的,我做梦都想没有想到,我们真的可以打胜仗,此前第一次,我觉得是偶然,第二次呢?第三次呢?这一次,你处心积虑的派遣了敢死队,开始我不理解,现在,我理解了,你的狼群战术果然厉害,厉害,太厉害了,你简直把人的心思和人性都摸透了,那些敢死队员真的很勇敢,几乎没有开小差的,不是战死就是回归简直,了不起啊。简直是神机妙算,你看看委座是怎样评价的!创造了抗战以来的奇迹!看看,委座说,我南京守军,在唐总司令的带领下,三战三捷,连续歼灭敌人四个步兵联队,相对于淞沪会战,我们用残兵败将对敌人得胜之师,能打成这样,远远超出了委座的想象!”
旁边几个参谋和军官,也都对杜词竖大拇指:“杜词先生是军事奇才,差不多可以赶上唐总司令了。”
第一百九十五章 特种战略
杜词也不是小孩子,不懂得事理,赶紧说:“唐总司令过奖了,我的确有些新的战略战术的想法,可是,没有唐总司令您这个伯乐,我纵容有天大本事儿也难以发挥出来。何况,好多念头想法,没有唐总司令的实际操作,协调指挥,根本办不到,唐总司令襟怀宽阔,境界高远,能在南京围城之时慷慨赴命,大义凛然,才是我辈学习的楷模!”
唐生智一听,哈哈大笑起来,显得非常开心:“哪里哪里,一切都是杜词先生的功劳,”
其他参谋军官赶紧见缝插针:“杜词先生神机妙算,唐总司令运筹帷幄,你们真是一对最好搭档。”
营造好的气氛,是必须的,杜词虽然觉得这样有些那个:“总司令,我觉得,现在该对东线日军动手了,越快越好。”
唐生智哎呀哦了一声:“杜词先生好大的胆子,我越来对你越吃惊了,哈哈哈。”
杜词讲述了必须对东线日军动手的原因:“南线日军暂时被重创,敌人要调整重组,尤其是谷寿夫的被俘,使日军士气倍受打击,所以,鬼子可能安生一段时间,我们必须对东线日军动手,这样,各个击破,战而胜之!”
“好一个各个击破,战而胜之,看起来,杜词先生觉得我们有战胜日军的可能性?”唐生智大喜。旁边的参谋军官也喜上眉梢。
杜词果断摇头:“无论如何,我军都无法坚持到底,无法取得根本胜利,敌强我弱是根本趋势,我军的战略要领是,不胜而胜,让日军不败而败。”
唐生智马上坐下来,神情凛然,旁边的参谋军官也肃然起敬,有的赶紧拿笔墨纸砚伺候,准备记录要点。
杜词心里暗笑,自己随便胡诌几句,都让人家这么紧张,怪都怪自己平时和战友们之间掐架掐惯了,口才太好!
“杜词先生请详细解说。”唐生智乖得好像一个小学生,马上赢得了杜词的好感。
杜词说:“从根本战略上讲,我守军都是败退下来的溃军,士气不高,老兵不多,人心不安,没有守住南京的坚强决心,特别是统帅部和委座,就是应付一下,我军战斗力根本无法和日军相提并论,所以,失败的必然的,南京城的沦陷也是无法阻止的事情。”
唐生智刚才的灿烂笑容顿时没有了,有些尴尬,有些悲哀,沉重地说:“杜词先生之前为什么说我们或者可以击退日军?”
杜词说:“之前,诸位本来就没有信心,我要是说实话,大家恐怕更没意思了。现在,我军三战三捷,特别是这一次,一次消灭鬼子六千余人,俘虏师团长一名,战果辉煌,有了底气面对事实真相了。”
唐生智竖起大拇指,佩服地对杜词摇了摇,表示感慨。
杜词站起来:“所谓不胜而胜,就是我军最终必然丢失南京,但是,要大量歼灭敌人,实现局部多次胜利,重创敌人的生力军,取得辉煌战果,战争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是军队,特别是现役的专业精锐兵员,能大量消耗敌人这种宝贵的资源,就算我们丢失了南京城,也值得,到时候,委座,统帅部和全国人民,都能认可我们,至于敌人方面,虽然可以占领南京城,但是,必须付出沉重代价,得不偿失!”
“好,好,就是如此,与我心有戚戚焉!”唐生智鼓掌大喊。
几个参谋军官也催促着杜词赶紧讲详细方案,唐生智摆手:“快,立刻电话通知所有师长衣裳军官到城防司令部开会,包括宪兵队和若干城市行政官员,马上通知,限期在三十分钟之内赶到。”
白天,日军南线已经撤退,东线还在进攻,特别是日军的飞机,出动了几十架反复轰炸,将南京城炸得一塌糊涂,到处冒烟着火,房倒屋塌。
杜词在开会前夕到外面观察,看着日军机群的疯狂,也没有办法,日军机场在淞沪和苏州一带,就算想袭击也够不着。
“鬼子报复呢,发泄怒火呢。”
官员们到齐了,在城防司令部的秘密地下室里,人才济济,足够五十多人,其中有南京城市长,宪兵总队副司令萧山令,有诸多政府高官,有教导总队的桂永清,有88师长孙元良,87师长,83军长叶肇,66军长,36师长,还有他师长,一些阵地上,主官坚守阵地指挥的,由副师长或者军长,参谋长前来,有的如36师在后方,师长,副师长,参谋长都来了。
唐生智先介绍了第二次雨花台战役的主要过程,强调了战果和委座的贺电,脸上不无得意,同时介绍了杜词的功勋:“下面,大家为杜词先生运筹帷幄的军事奇才鼓掌加油。”
唐生智亲自领着鼓掌,掌声经久不息,尤其是88师长孙元良,两次雨花台战役都是他的部队打的,光荣啊。
杜词讲话,先谦虚了一番,然后简单概括了胜利的原因,最后讲解南京保卫战的总体战略,讲了二十分钟,简明扼要,“诸位,我们要想安全撤退,就必须狠狠打击日军,要想不被委座军法追责,就必须狠狠打击日军,总之,要活命,要升官发财,要报效党国和民族,必须狠狠打击敌人!”
杜词将南京城防守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阵地战森严壁垒,强固阵地短促突击,暗夜偷袭,第二阶段,城市战统一协调,分区决战利用城区,拼死消耗,第三阶段,撤退战逐步退却,交替掩护,水陆并进,打破囚笼。
都系讲解了以后,唐生智当然嫌他讲得太含糊了,马上补充详细,刚才等待的时候,杜词已经跟他讲解过了,他懂得杜词的意思们现在也明白,杜词是给他发言的机会,他心里暗暗称赞,杜词这么一个半大的孩子,都能如此洞察世事。
唐生智讲解以后,大家顿时觉得眼前一片明亮,有了思路,纷纷鼓掌叫好。
杜词再次插话,告诉大家,他的目标是,中国十万大军,十万民兵,要至少消耗敌人十万精兵,最多消耗敌人十五万人。
大家纷纷鼓掌,因为,淞沪之战,中国出动了七十万人,一百多个师,才勉强歼灭敌人六万人,自己损失三十多万!
现在,南京的守军绝大多数都是淞沪撤退下来的残军,如果在南京能消灭敌人十万,简直太了不起了!
没人怀疑杜词的能力,可能88师就是中央军精锐的缘故,孙元良一直带头为杜词加油助威,这是他的结拜兄弟啊。
第一百九十六章 延请新四军
孙元良的举动,感染了其他中央军的军官,其实,大家听说杜词先后谋划两场阵地反击战,以少胜多,大败日军,已经佩服了,这一次,再一次重创日军精锐王牌部队,谁不服气?
淞沪血战,大家都知道日军的厉害,哪一次和日军交手,不是死伤惨重?
桂永清站起来:“杜词先生的谋略了不起,我们真的没有想到,就是想着打一下就行了,反正,我们守不住南京城,现在看看,咱们真的可以不胜而胜!”
桂永清是教导纵队的总队长,相当于一个精锐中央军的师长还要强一些,人家都支持了,其他人也跟着支持。
他们守卫在南京,也非常憋屈,明知道守不住要还守卫,心里惶惶不安,现在,都有了主心骨了。
关键是,他们觉得杜词这个人了不起,好像一下子有了精神寄托,有了救命稻草,甚至产生了盲目崇拜。
“杜词先生是不是关老爷下凡啊?”
“嗯嗯,百战百胜的小先生啊,简直神机妙算,诸葛孔明也不过如此!”
几个军官和文官悄悄议论着。现在,他们已经不是羡慕嫉妒恨了,而是一见倾心,人家是大家的救命符啊。
杜词开始讲解具体的战术问题,重点是巷战。
这个问题,他早就想过,依据是二战以来的各种巷战经验,特别是人民解放军的城市战经验教训,现在战争下的城市战,日军在太平洋岛屿上针对美军优势火力下的阵地战,志愿军在半岛上的战略战术等等。
“巷战如果打得好,甚至可以逆转整个局势,反败为胜!大家都知道北宋末年禁军北上攻打辽国都城幽州的事情吧?辽军利用巷战,一举击溃了宋军!那时候,辽军被金军打得丢盔弃甲,已经灭亡在即!”
“要坚守要点,支撑点,有得力部队坚守,但是,如果丢失,也不能气馁要防御,也不能一味防御,消极被动要统一协调,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因时制宜,因地制宜,进行小分队式的战斗!”
“城市巷战可以是区域对区域,也可能是小分队对小分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战,越是这种情况对我军越有利。”
“正面阵地,我军火力远不是日军对手,可是城市战,正好抵消了敌人的火力优势!”
“我军有大量经过实战锻炼出来的敢死队,就是天生的巷战优势。”
今天主要是吹风会,不是战术指导会议,杜词还有其他事情马上要做,指出,自己会马上制定出巷战的具体原则,同时要求各个部队都做好思想准备,很可能的是,各个部队都要留下部分精锐打城市战,所以,谁也不能不重视。
一具体,问题就出来了,很多人茫然无措,不知道怎样打巷战。杜词没有时间解释,告诉大家:“不要担心,在一天之内,我们的巷战战术马上就出来,而且,我要亲自带领一支游击队参加巷战,坚持到最后!”
杜词一句话,让大家都安静下来。
同时,杜词又说了第二句话,马上激起了大家的嗡嗡嗡声:“诸位,巷战固然人人都可以坚持,但是,如果有游击战经验的话,可以事半功倍,因为城市战和巷战就是特种条件下的游击战!诸位能不能推荐游击战的人才?”
没人举荐,无论中央军杂牌军,都学习的是正面正规阵地战,运动遭遇战,包围反包围之类的战术。
见大家沉默,杜词笑了:“那好,我建议唐总司令立刻联络新四军,让他们在敌后突击,争取有部分人员突击到南京城来,参加巷战。”
唐生智没有犹豫,“如此甚好,就是不知道新四军能否穿透敌人封锁赶到。”
不管行不行,都是好办法,大家都知道新四军前身的南方红军,在重兵围剿之下,坚持苦斗,游击了十年,那游击战术的功夫不是盖的。唐生智立刻命令机要秘书拟电报,给统帅部发电,要求催促新四军到南京城下参战。
机要秘书发电报去了,旁边萧山令市长说:“两党相争结怨甚深,不知道新四军愿意不愿意来,他们拖着不来,咱们也没有办法。”
杜词笑笑:“我想新四军的胸襟是开阔的,你们可以找机会直接和叶挺军长联系,在半道上,国府要立刻给新四军配备中央军的武器弹药,同时,不要新四军太多,只要一千人就行了,真不行,五百人也可以,这样的话,新四军可能更爽快答应。”
“千把人能起什么作用?”唐生智不解地问。
杜词笑了:“总司令,您如果要新四军全军来南京,人家肯定要好好思量一番,甚至干脆找借口拒绝,还以为你想借刀杀人,利用日军消灭新四军呢,你只要一千人或者五百人,人家才有可能马上同意,第二,这些人虽然少,一定是游击战高手,数年游击战能生存下来的都是人精,以他们为基础,一个人两个人培训带领一个小队十来个人,总司令,这就是一万多人的巷战游击队了!还少吗?”
唐生智大喜:“不少不少,可惜,这里战斗这么急,他们未必能跟上啊,也许,他们尚未赶到,我们已经失败,不,撤退了。”
杜词说,“很简单,新四军出兵的速度和数量,取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