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让历史拐个弯之明劫-第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子,您来了,现在正在立碑,按照您的意思以柱子儿子的名义刻的碑文,只是我不知道公子留下什么辈份。”林海向万俟阳请示着。
“按侄子辈,写马阳的名字就可以了!”万俟阳随口就说了出来,这也是他在村子里和村长见面时报的名字,所以说他这个人在村子里就是马大叔的侄子。
“好的,我这马上就去叫石匠雕刻上去,另外我请的西便门外的全真派白云观青峰道长来做道场,现在正在摆放道场。”林海给万俟阳指明了来的这些人包括了哪方面的人群,万俟阳点了点头表示知道了!一会就得去和道士打个招呼才行,自己这装神弄鬼的时候毕竟是借了天机道人弟子的身份,再怎么说自己也是个假道人遇上真道士还是需要见识一下的,再说自己也是做这道场的主人,这点礼节必须得有。
话说这道教礼仪植根于素有“礼仪之邦”盛誉的中华民族文化土壤中,其礼仪相当完备且非常讲究。
道教礼仪是道士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规范。其与戒律所不同之处是,戒律是用条文明确下来,违者必罚。而礼仪则是道士最起码的举止规范,违者则视为品行不端,属于道教仪范部分。道教的礼仪内容很复杂,小到日常称呼,大到出入行走。凡事都有一定的礼仪,同时,一个修道或奉道者的外在礼仪风范也是其道德修养的体现。
道教自创立后,在形成自己独特的礼仪形象时,承继了道家和吸收了儒家以及中国传统礼仪的一些礼节,结合道教的实际情况,在对道士的衣食、住行、视听、称谓、斋坛等众多方面的外在形象进行规范化,使其从言语、服饰、出入、饮食、诵听、斋醮等方面有别于观外俗人,约束道士清心修道,超越凡尘。
道教礼仪具体可分为两个方面,礼即是礼节,仪即是仪式。也就是说,道教用特有的礼节的形式规范道士行为的一种仪范,是区别于俗人的具体行为仪式。
道教自创教后,就制定了一套礼仪,以后历代不断增改、完善。全真丛林制度的建立,对礼仪的要求则显得尤为重要。道教对违反礼仪者,没有具体的惩罚措施,常以清规论处。
而且在穿着方面也是有一套特别的规定,服饰是道教宗教形态上的一个突出标志,人们可以从服饰上清楚地辨认出道教徒。道士在庙都必须头上戴巾,身穿便服、白袜、布鞋。
道人服饰,古有“羽服”、“羽衣”之称。道教服饰最早的统一定制是从南朝刘宋时的陆修静开始的。
现代道人穿的服装,大小上衣皆为“大领”,是明代以前汉民族的服装样式。黄色黑边,受戒时用;法衣,指做道场“高功”穿的法服和行宗教大典时“方丈”穿的法服;花衣,是经师上殿念经、做道场穿的法服,也有素净不绣花的,通称“班衣”。大褂、道袍一般多用蓝色,以象天色和东方青阳之气;法衣则多红、黄色,也有蓝色、绿色;方丈穿的法衣多为紫色;班衣以红、黄居多。
道教把道教徒戴的帽子称为“巾”,巾有九种。分别为:混元巾、庄子巾、纯阳巾、九梁巾、浩然巾、逍遥巾、三教巾、一字巾、太阳巾。
道士的合格服饰,不仅是衣帽整齐,而且要衣冠整齐。所谓的“冠”不仅指帽子,而且指特制的礼饰。最通用的有黄冠、五岳冠、五老冠等,这些是作法事时用的,专场专用,不能随便戴上。
道人的鞋、袜也有规矩,鞋以青布双脸鞋为最合格,一般穿青布圆口鞋或青白相间的“十方鞋”,多耳麻鞋也可。袜则统用白布高筒袜。
道人裤管必须装入袜筒内,不得敞着裤管。不穿高筒白袜,亦须把裤管齐膝下绑扎。不扎裤脚上殿,殿主不让进殿,进了殿要受罚。
道人不得顶“冠”入厕,戴“冠”入厕者要受罚。
道人的迎接礼仪也是自有分寸的,道侣相逢或道俗相逢时,须行拱手礼或作揖礼。
拱手礼即抱拳拱手。两手相抱(左手抱右手,寓意为扬善隐恶,盖以左手为善,右手为恶之故),举胸前,立而不俯,可口说:“无量观”或“善哉、善哉”,也可说:“道祖慈悲”。“无量观”有与人祝福无限之意。与人相见,一手持物时,则伸出一手,食指内屈为礼(为一气化三清之意)。
作揖礼即躬身稽首。一面躬身,一面双手于腹前合抱,自下而上(不过鼻),向人行礼。因举手伴以屈身(躬身)故亦称(打躬)。又因身体弯曲成月牙状,故双称“圆揖”。向人作揖行礼时不要过分屈身,以免臀部突出不雅观。作揖礼较拱手礼为敬,对长者多行此礼。
斋醮是道士日常生活中必修之课。斋醮的礼仪很复杂,如敬香、礼叩、做道场等。敬香时,还应上供敬神。
上供有香、茶(水)、灯、花、果等。道人把供品双手端到供桌前,双手高举供品与额相齐,躬身一礼,然后放到供桌上。供品排列顺序是从内到外,茶、果、饭(米制品)、菜(青菜、干菜)、馒头(面制品),还可以酌水献花以表道心。
道人上香,先在香炉中虔诚地上三炷香。不上断香,不上没燃着的香。点燃后若起明火,可上下摆灭,不可用秽气吹灭。三炷香点燃后,来到垫前双手举香与额相平,躬身一礼,再到香炉前左手上香,三炷香要插平插直,香与香之间距离不可过寸。上香次序为先中,次左,再上右香,上香后复回跪垫礼叩。
道士礼叩分为三礼三叩、三礼九叩两种。行礼时,双手上不过眉,下不过膝。其具体拜法是:端身正立,二目垂帘,平心静气,二足离跪垫约五寸,二足跟距离约二寸,足尖相距约八寸,形成外八字状。
行礼为:双手于腹前相交,左手大拇指插入右手虎口内,掐右手无名指根节(子纹),右手大拇指掐右手中指梢节(午纹),左手其余四指抱右手,此即外呈“太极图”,内掐“子午诀”,其寓意为“抱元守一”。行礼时手与鼻相平,不可高于鼻。然后掌心向内,掌背向外画弧,滑落于胸口上,右手画弧线向下右环绕,同时躬身。
叩首为:右手心向下按在垫上,左手离开胸口弧线向下左、右方向环绕,按在右手背上,与右手重叠形成十字,双膝同时跪在垫上,左右手小臂同时着垫上,二肘尖与两个膝盖同在一条直线上,头叩在手背上。抬头,左手收回捂心,右手紧接收回,双手复握如前,起身站定,此为一礼一叩。
如此三礼三叩毕,足向后退半步复一礼,原地转向值殿道长,躬身一礼,此时三拜三叩完毕。
三礼九叩是道教隆重大礼。逢初一、十五,祖师圣诞等道教节日,住观道众做祈祥、祝寿接驾道场时,方丈、监院拈香行此三礼九叩大礼。
道士叩拜,是对太上八十一化的形象表示,即足站八字,手按十字,头为一也。
道士必须参加各种道场活动,衣冠整齐,虔诚祈祷。不得打闹嘻笑,要庄严从事。
道士出家后还需“冠巾”。“冠巾”是出家道人正式成为道人的仪式。这种仪式只在子孙庙举行。冠巾也叫“小受戒”。行冠巾礼时有数师在场,如冠巾师(高功)、度师(即恩师、师父)、拢发师、引进师或引礼师等。
斋醮科仪的礼仪很复杂,也是最讲究、最重要的。做道场时,一定要以道教常规对待。
此时万俟阳远看着一位道长站一旁不时指挥着几位小道士正摆放着供桌,上面有摆着一些供品和香炉。此道人头顶纯阳巾,身穿法衣,脚踩道靴,显得相当庄重正式。
万俟阳这时正了一下衣冠,便大步向着青峰道长走了过去,距离其三步距离两人双双见礼,“青峰道长有礼了!”万俟阳躬身双手作揖,对青峰道长行了一礼。
“善哉、善哉,阳先生,贫道有礼了!”道长单手作揖一手持拂尘。
正文 第130章 道场(二)
第一百三十章道场(二)
万俟阳听着青峰道长对他如此称呼,心里也不禁一愣,如此的称呼明显对方拿自己也当作道士身份对待了!这让他有些莫名其妙,毕竟他冒充天机道人的弟子也没几个人知道啊。而且青峰道长作为全真派白云观得道高人居然亲自过来作道场,明显是非常看中此次道场,这也是让万俟阳有些奇怪的地方。但他却不知道没人知道的事,只要一人知道就这些事就成立了,那这个人就是天机子本人。
殊不知所有道观主持都接到一份来自正一派龙虎山掌门天师天机子的消息,消息中提到天机道人自己新收一关门弟子,而且其中还有关于关门弟子的详细资料,如果让万俟阳知道这个消息肯定更是无不感到这道教的强大。
“青峰道长,亡者是我亲人,一会所有家人到来就开始吧,辛苦你了!”万俟阳再次表示了谢意。
“先生客气了!这是本道的职责不谈辛苦的!”
大概在此等候了有半小时的时间,墓碑已经立好,坟墓也整理完毕,在小路尽头远远地看着有一群人黑白相应,一路走一路纸钱洒在路上,民间表示为亡人灵魂指路回家。
走在最前面的就是柱子他娘,柱子扶着他娘,身后除了媳妇青苗还有亲家青苗的爹娘,柱子的奶奶是由亲戚和乡亲做的类似滑杆的椅子抬着,包括一些自发来的村子里的乡亲们。
众人来到坟前后,万俟阳首先迎了上去,先是拉着柱子他娘说道:“婶子,都是阳仔的错,让马大叔离我们而去,你一定要节哀,注意身体!”
“阳仔,这不能怪你,柱子已经告诉我们了,全靠阳仔的帮忙才拿下真凶,使柱子他爹九泉之下也瞑目了。谢谢你!”柱子他娘说完就扶着柱子奶奶来到了马大叔的坟前开始祭奠。
包括付先生一家人几个人上了香,看着修葺如此工整的坟墓,还有周围等候着的道士,大家都知道这是万俟阳一手操办的。
看着大家都上了香磕了头,众人都站在坟墓两边,这时候青峰道长便开始上坛作法了!
一声声由法器三清铃传出的铃声随着青峰道长的咒语在现场传送,渐渐地整个坟场都清静许多,包括了大家的悲痛心情这一刻也都得消散了许多,就连万俟阳也有些吃惊,没想到这青峰道长的道法造诣如此之高,不但让亡人得到了安息,就连未亡人也得到了安慰。
最后青峰道长结束了作法,道场收拾完毕后又与各位亲人道别,最后与万俟阳一番寒暄告辞,万俟阳也表示了此事过后会亲自上门拜访道谢,毕竟这次是歉了青峰道长和白云观一个人情。
万俟阳最后也表明了让马大婶一家到京城来住,但也被拒绝了,走的时候万俟阳又偷偷地塞给柱子五百两银子,并一再叮嘱柱子好好照料他娘和奶奶。
整个上午时间就在众人的告别和悲伤的气氛中悄悄流逝!
万俟阳回到京城时,已经是午时了,大家都没有吃饭,此时他想起自己还有一件事没有做,于是直接让马车停在正阳酒楼的楼下,等他下了马车没站到一分钟时间,朱会长朱正阳就从楼上下来了,并笑着双手作揖道:“阳公子大驾光临,欢迎欢迎!”
“朱会长有礼了,这不是中午刚从城外回来,都还没有吃午饭,先让我等兄弟祭祭五脏庙再说!”万俟阳也不见外,直接表示先吃饭后谈事。
本来此次前来就是要送一场造化给朱正阳的,所以在小礼上就不拘了!
“好咧!阳公子请!诸位官人楼上请!”
看来这伙计眼光还算不错,看见了万俟阳下了马就立刻向朱正阳汇报去了。
众人同样是上了四楼,万俟阳刚坐下热茶就端了上来。
“朱会长,让厨子就随便弄几个家常菜就可以了,别太麻烦,上次我走之前对朱会长讲的话不知道还记得多少?”万俟阳喝了一口茶后就说道。
“这。。。。。”朱正阳还真是怕万俟阳问起这个问题,因为这事他虽然是正阳商会的会长,但如果让万俟阳入股而且还不知道他要多少股份,所以完全就是一个大问题。都说不定以后这正阳商会的‘阳’字是不是阳公子的‘阳’字了!
万俟阳看着朱正阳的表情,知道他肯定是想错了,不禁也有些哑然失笑。
“朱会长,你可能是会错意了。我讲的是我走之前说了下次见面我会送会长一场造化。不知道在山西各个县上是不是都有你们正阳商会的一些商行或是票号?灵丘、浑源州、蔚州、广昌、隆平、襄垣、寿阳、武乡、平定州、山阴、广灵、榆社等地有几家没有你们商行的?”万俟阳这一些地名报出来还真是让朱正阳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