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朱可夫传 >

第6章

朱可夫传-第6章

小说: 朱可夫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可夫的话立即改变了原来的紧张气氛。每个人都绝对地放心,他们相信朱可夫的话是不会错的。但朱可夫传                 48是,侦察兵纳闷他们怎么会被自己的眼睛所欺骗,记者们也纳闷他们怎么会被自己的耳朵所欺骗。

    1939年8月30日,侵入蒙古人民共和国领土的日军被全部歼灭。在苏蒙军队的毁灭性打击下,日军一个集团军精锐部队仅在10天之内遭到前所未有的全军覆没。朱可夫是苏军取得决定性胜利的主要因素。朱可夫的军事才能在这次战役中得到充分表现,他在战术上集中优势兵力,他大胆成功地制定了包围计划,他坚决而又机智地歼灭被围之敌,他使各个兵种互相配合,并把几种现代化武器结合起来,特别是各种攻击措施,所有这些造成了苏蒙军队的全面胜利。朱可夫的指挥效能从伤亡数字的比较中就可得到有力证明。在哈勒欣河战役中,苏方伤亡损失是1万人,而日方却损失了5、2万到5、5万人。

    日本人被迫承认 :“在这之前我们不知道苏联把他们的摩托化部队装备到什么程度 。”这一出乎意料的发展使他们大为震惊。哈勒欣河战役充分向日本人证实,大部分苏联地面部队,特别是炮兵和装甲部队,在火力和机械化方面,都远远比日军强。后勤工作也很突出。苏军能在远离铁路终点650公里的战线上调运和储存作战物资,这是日本人绝没想到的。日本人终于明白,“ 苏联军队已不再是日俄战争时那支缺乏灵活性的旧的沙皇军队。他们不仅能够在每次战斗朱可夫传                 49中采用不同的战术,而且保持着俄国军队一向顽强的特点。并比预料的坚韧顽强得多。

    1939年9月15日,苏联、蒙古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在莫斯科签订了一个协议,要求停止一切作战行动,并成立了一个委员会来划立哈勒欣河地区蒙古人民共和国和满洲之间的边界。1941年4月苏日签订了互不侵犯协定,两国都避免进攻对方,直到1945年苏联破坏协议,向日本宣战,日军始终没敢向苏联进攻,甚至是在1941年底,莫斯科保卫战苏联最困难的时期。这不能不说和在哈勒欣河日本得到的惨痛教训有关。

    1940年5月初,朱可夫接到命令,去人民委员会另行分配工作。当他回到莫斯科时到处是一片赞扬声。政府颁布命令,提前晋升朱可夫为大将军衔。几天后,斯大林亲自接见了朱可夫,并任命他为基辅特别军区的司令员,基辅特别军区是苏联最大的军区。

    朱可夫在向斯大林汇报哈勒欣河战役时,评价日本军队 :“日本士兵守纪律,执行命令坚决,作战顽强,特别是防御战。下级指挥人员受过很好的训练,作战异常顽强。 他们一般不会投降,‘剖腹’自杀时毫不迟疑。军官,特别是中高级军官,训练差,主动性差,习惯于墨守成规。日军的技术装备落后,尤其是坦克,非常落后,武器差,最大行程小……”朱可夫传                 50

    当斯大林问到苏军的战斗情况时,朱可夫作了详细的分析,最后说 :“我认为,日本方面如今对于红军的力量和作战能力已经得出了一个比较正确的结论。”对朱可夫回答,斯大林非常满意,笑着对朱可夫说:“现在你已经有作战经验了。你到基辅军区去以后,利用你的经验训练部队 。”

    这次会见给朱可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他第一次亲眼见到斯大林。同时,他也给斯大林留下良好的印象,从此以后斯大林更加重用朱可夫。

朱可夫传                 51


    七、风暴即将来临

    在朱可夫对日本人作战胜利回到莫斯科时,欧洲的事态已发展到危急关头。1938年2月希特勒发表讲话 :“不要以为世界上有任何人能阻碍我实行我的决定!……英国不会给奥地利任何帮助。……至于法国!……法国要帮忙也来不及了 。”一个月后,希特勒的坦克跃过边境线,毫不费力地占领了维也纳。第二年3月,在英、法政府的怂恿下,德国军队侵占了捷克斯洛伐克。同时希特勒又虎视耽耽向东窥望波兰。此时国际形势处于十分复杂而又微妙的状态。斯大林密切关注着各方的态度 。 对于英法等西方国家“祸水车引”的企图,斯大林十分担心。他深深知道,如果西方国家这一阴谋得逞,苏联不仅是同希特勒单独作战,而且是同得到英、法及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支持的希特勒作战,这种情况的后果将是灾难性的。为了避开希特勒进攻的锋芒,斯大林对希特勒进行了某些妥协来换取苏联对战争的准备时间。

    正是在这一时期,朱可夫来到基辅特别军区,受命担任军区司令员。朱可夫一到任就积极开展工作。他走遍了军区几乎所有的部队和兵团,并在1940朱可夫传                 52年夏秋两季,在基辅特别军区的部队进行紧张的战斗训练。当时在军区任作战部长,朱可夫在列宁格勒高等骑兵学校的同学——巴格拉米扬对朱可夫有一段精彩的描绘:

    “15年以来,朱可夫比其他同学更为一帆风顺。他有这样的成就我并不感到奇怪。在战前几年所有飞速提升的军事指挥员中,他无疑是最杰出的最有才能的人。我们一道在列宁格勒学习的时期,就数他不仅最有达到既定目的的铁一般的毅力,而且最有创见。在我们演习时,他经常有些出乎意料的表现使我们感到惊异,他做出的决定经常引起最大的争论,而他总能以少有的逻辑性来为自己作辩护。……和战前时期某些军事将领相对比,朱可夫不仅有军事才能,而且有坚强的性格,对不自觉的人他是不宽恕的。但他对下属的严格要求,很少表现为粗暴无礼,而这是那时不少军事首脑所特有的。只有百无一用的废物才觉得他可怕。朱可夫还有一个特点很突出,如果他想达到某个目的,他不是‘慢条斯理, 小心谨慎, 迂回曲折’,而是笔直向目标前进的 。”

    朱可夫的工作也得到当时的乌克兰党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的赞赏。赫鲁晓夫在后来的回忆录中谈到他对朱可夫的看法,他说 :“朱可夫接替铁木辛哥使人十分满意。他是一位天才的组织者和强有力的领导朱可夫传                 53人。他在战争中的表现是有气概的。可惜的是,像铁木辛哥和朱可夫这样的人是少数。在老的近卫军被清除以后,像麦赫利斯、夏坚科、库利克这样的人跑了上来,国防人民委员会成了病狗窝。麦赫利斯就是那些最糟糕的人中间的一个 。”

    朱可夫很快在野外作业中发现,担任集团军、兵团及司令部领导职务的都是比较年轻的军官,才从较低的职务提升上来不久。因此,战役战术基础很差,尤其对现代战争了解甚少,而对旧的教科书上的条条框框奉若神明。对此朱可夫深表忧虑。

    这一时期,朱可夫开始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一些敏感问题不避不让。他对军队中的政委制提出不同看法。他告诫说,军事胜利只有经过红军指挥员和政工人员的艰苦工作才能取得。他建议实行单一首长制。朱可夫成了对这个问题带头的最敢于说话的倡导者之一。

    朱可夫很有预见性地提出,复杂的国际局势随时可能发生变化, 应在复杂的国际舞台上防止有人(指德国人)“耍花招”。他明确提出,签订互不侵犯协定主要是用来争取时间,必须要让西部的红军保持完全动员状态,以免被敌人打得措手不及。

    1940年9月,朱可夫接到总参谋部的通知,让他参加12月在莫斯科举行的高级指挥员会议,并朱可夫传                 54指定他在会上作题为《现代进攻战役的特点》的报告。通知还说,会议期间,将进行大规模的战役战略演习,指定朱可夫为演习中的“蓝”方。

    这场演习作为战略情况基础而假设的事件是在苏联遭到德国进攻时西部边界可能发生的情况。“ 蓝”方(德军)假设是进攻一方;“ 红”方(红军)假设是防御一方。“蓝”方60多个师,“红”方50多个师。

    演习充满了戏剧性情节,朱可夫指挥的“蓝”方部队,在演习中取得了胜利。而“红”方所遇到的情节与1941年6月21日苏联遭德国进攻后所发生的一些情况在很多方面很相像。

    演习后,斯大林把总讲评安排在克里姆林宫进行。国防人民委员部和总参谋部的领导人、各军区司令员及参谋长均被邀请到克里姆林宫。除斯大林外,出席讲评的还有政治局其他成员。可见这次演习受到斯大林的高度重视。

    演习讲评后的第二天,斯大林把朱可夫叫到他那里,对他说 :“政治局决定解除梅列茨科夫总参谋长的职务,任命你接替他 。”朱可夫对这一决定感到突然,他一下不知如何回答。

    “我从没有在司令部工作过。我一直在部队里。总参谋长我干不了 。”朱可夫沉默了一会儿说。

    “政治局决定任命你,你应该服从 。”斯大林严朱可夫传                 55肃而期待地说,他把重音放在“决定”两个字上。朱可夫从斯大林的语气中意识到,这是最高统帅已决定的事,任何反对都无济于事。朱可失立即表示,感谢最高统帅对他的信任,然后说:

    “好吧,如果发现我不是一个称职的总参谋长时,我将请求再回部队 。”

    “好的,我们谈妥了,明天中央颁布命令 。”斯大林说。1941年1月31日,朱可夫正式出任苏军总参谋长。

    朱可夫一到任就立即投入工作。整个2月份,他集中精力仔细研究了与总参谋部活动有直接关系的档案资料。每昼夜工作15到16个小时,常常在办公室过夜。这主要是因为朱可夫自认为不熟悉总参谋部的工作。以他的工作作风,他决不允许自己对工作一知半解。

    经过研究,朱可夫发现军事理论已经符合时代要求,但是实践却落后于军事理论。尤其像苏联这样一个大国的防御方面,存在许多严重的问题。总参谋部的人告诉他,他的几个前任也都不止一次地提出过这样的意见,但没有被足够重视。

    这一时期,大量的德军集结在东普鲁士、波兰和巴尔干,引起了朱可夫的极大不安。更使他不安的是,西部各军区都缺乏足够的战斗准备。

朱可夫传                 56

    朱可夫和铁木辛哥尽了最大的努力推动苏军的改革,然而时间却成了主要问题。原来的有关战前的军队作战计划、动员计划和战役战略展开计划都必须修改和重新制定。早在1940年秋天,就对原来的作战计划作过重大的修改,使之更加符合一旦遭到袭击时必须完成的任务。但计划存在有战略上的错误,这是由一个不正确的论点造成的。

    当时认为最危险的战略方向是西南方向的乌克兰,而不是西部方向的白俄罗斯。事实上1941年6月希特勒统帅部正是在白俄罗斯方向集中使用了最强大的陆军和空军集团。正是白俄罗斯方向距离首都莫斯科最近,从这里进攻符合希特勒摧毁苏联的闪电战术。

    然而斯大林则认为,如果希特勒对苏联进攻,那么首先是力图占领乌克兰和顿涅茨河流域,以夺取苏联最重要的经济地区,掠夺乌克兰的粮食、顿涅茨克的煤,然后是高加索的石油。斯大林甚至在1941年春天审查作战计划时说:“没有这些最重要的资源,德国法西斯就不可能进行长期的大规模战争 。”

    对于斯大林所具有的威望,当时是没有任何人想去怀疑他的,其中包括朱可夫。因此在1941年春天修订作战计划时,这一战略上的错误没有完全被纠正,也没有在西部方向部署更多的兵力。

    苏联的计划执行得太慎重太缓慢。而此时的德国朱可夫传                 57正加紧准备进攻苏联。到1941年5月5日,德军已有103—107个师集结在波罗的海到黑海全线。6月1日德军增加到120个师。截至1941年6月,德国军队比1940年增加355万人,总数达850万人,即214个师。而苏联到6月份,连同征召的补充兵员在内,共有500多万人。

    朱可夫经过数次报告,最终得到斯大林的批准用野营集训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