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复秦 >

第258章

复秦-第258章

小说: 复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彭越在陈余身边不停的说着话,他感觉这一辈子都没这么痛快的说过话了,这种感觉真好。
  部将彭先在王宫中找到了兵符,彭越拿起兵符在陈余的眼前晃了晃,然后大笑着离开。
  等会,他还要出城杀一人。
  注1:彭越的部队大多数属于赵人。


第三百九十一章 邶风·强渡(五)
  公元前208年,巨鹿郡曾发生一场旷世之战。此战成就项羽不可一世的名声,也消灭了秦王朝最后的希望。如今一转眼六年的时间过去了,昔日伐秦的主帅项羽已经成了威震天下的楚霸王,曾经一统天下的秦帝国如今只能缩在关中苟延残喘。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又有谁还记得昔日的章邯、王离?
  冬去春来,漳河河畔的桃野花开的娇艳水灵,当微醺的春风拂过,纷纷洒洒的花瓣便落到了水面上,嬉戏鱼儿跃出了水面,在温和的阳光下露出金灿灿的鱼尾。有垂吊的老翁握着鱼竿站在芦苇荡间的软泥里,在经历了一冬的枯草烂泥间,有白嫩新鲜的嫩枝摇摇晃晃。
  鱼儿在水中嬉戏,却老是不咬钩,老翁也不着急,坐在枯叶芦柑上,静静的打瞌睡。不知道过了多久,老翁手里的鱼竿蓦然一沉,老翁立即惊醒,莫非有鱼上钩?
  赶紧一提鱼竿,被鱼线拉扯到半空的却是一条红尾鲤鱼,鲤鱼在空中划过了一条弧线,落到了一旁的芦苇丛中。老翁喜滋滋的跑了过去,正准备弯腰拾鱼。却在此时,似乎有水流激荡的声音从不远处传来。老翁心中起疑,分开了芦苇向河面上一瞅,顿时便直了眼。在那宽阔的河面上,一艘艘便檝、小艖、鹢舟……数不尽的船只正在击水摇浆。
  船只上面,都站着好些士卒。小船装六七人,大船装几十人,一眼看去满满的都是人头。
  在众多小舟拱卫的正中,却还有一只长达数十丈的“余皇”巨船!与周围的小船相比,余皇是它们的数十倍之大,上面装载的士卒也是周围舟船的数十倍之多。战船上的士卒,或持戈肃穆,或抬弓准备,船上的紫色旗帜被风刮得猎猎作响,就在主帆之下,船首之上,一身戎甲的齐王龙且正在矗立远眺。
  这么多的舟船横跨大江,惊得水荡里的水鸭、白鹤、鱼鹰扑腾着翅膀窜到了空中。芦苇丛边鱼竿被“大翼”上的一位士卒发现,士卒向一位红袍将军一指,红袍将军取下弓箭,往那芦苇丛中一射。一箭过去,只听得一声闷哼,便有人掉进水里。大翼船上的士卒齐声喝彩,有摇着小舟的士卒靠近了岸边探查,不一会便高声回报道:“禀告将军,是一个钓鱼的渔翁!还未断气呢!”
  红袍将军冷哼道:“宁可错杀,不可误放!”
  有士卒随即传话过去,小舟上的士卒听见,便补上了一刀,将尸体扔到了水里。那一处水域很快被鲜血染红,小舟上的士卒继续摇浆,不一会便离开了那处水域。
  巨鹿城中,却也早有准备。厝县的败兵早已经将齐军入侵的消息传到了巨鹿城中,巨鹿将军廉信立即召集郡内士卒,准备坚守巨鹿城。赵国几经叛变,陈余又上位不久,很多忠于前赵王室的世族都拒绝族中弟子出仕。如今巨鹿城,只有八千步卒,廉信派出信使前往郡内各城召集兵马,可来者寥寥无几,如武遂、观津等地的将军都不愿领兵前来,到现在巨鹿郡城里的兵马也不过一万一千多人。
  郡守府中,廉信一脸怒气的一拳砸在桌上,在廉信的身边,一个被打得满头乌青的信使正在朝廉信低声讲述着信都将军秋卓的种种暴行。信使一边抹着眼泪,一边陈诉:“秋卓将军说,城中无粮,城外盗贼堵路,兵马无法出城!所以他没办法派援军前来支援……”
  廉信听得怒目圆睁,他的胸膛急剧的起伏着,过了好久方才从牙缝间挤出了一句话:“那你身上的伤势又是如何得来?”
  使者结结巴巴的说道:“出……城不久,便遇上了盗匪。盗匪猖獗,将我身上的衣服和财物全都抢走,我这身衣裳还是到农户家里偷的。”
  “好一个盗匪!”
  廉信气急而笑,过了好久才平复了脸色。他挥手赶走了这个窝囊的使者,然后回到了案边揉额静思。
  “连最近的信城都不肯援助,这仗又如何打?各地离心、各城观望,如此下去军中又有何士气可言?”廉信心中暗叹了一声,方又提起笔在竹简上疾书。
  为今之计,只能拖延住齐国的大军,等大王的援军到后在做决断。
  将信写好之后,廉信便找了一个亲卫,再三嘱咐亲卫务必要亲自面见大王,告之巨鹿城如今的危机,促使大王立即发兵。亲卫走后不久,又有士卒慌忙来报,沙丘守将邹方正在漳水河畔阻止齐军渡河。
  原来廉信颇有昔日廉颇之风,他在齐军未入侵之前,就在漳水河边最容易渡河的三处渡口修筑了水寨平台,每个水寨里都藏有强弓硬弩,驻扎能摇舟作战的水军一千余人。巨鹿城的一万大军也被他安排在离城十里的山坳处扎下军营,方便军营中的士卒支援水寨。此时的巨鹿城里,真正的守卒不过一千多人,而坐镇军营的将军是廉信的三弟廉佗。
  既然士卒将信都送到了廉信手中,廉信相信其弟廉佗早已经派兵支援去了。不过他还是不放心,将守城之事交给了一员偏将后,廉信自带三百骑兵向沙丘奔去。
  巨鹿城外三十里,沙丘平台。
  沿着水寨的两侧,在离岸大约四丈的水中,都立有一根根足有海碗口粗的木桩,木桩被打进了水里,露出水面还有两丈高,上面皆用铁链横锁,水底也有铁链将木桩串联。沿着渡口两里范围之类,皆有这样的木桩铁链。
  当齐国的战船开至渡口的时候,都被河边上的铁索拦住了,唯一能靠岸的就只有沙丘水寨。站在余皇船上的龙且也忍不住心生感叹:“好一个廉信,好一个铁索横江!”
  随着战旗舞动,便有震天的鼓声响起。齐军战船直冲沙丘水寨,当战船靠近水寨之时,水寨之上的赵卒便立刻敲打着床弩,霎时弓弩齐发,沿岸的水面之上都被密密麻麻的弓弩覆盖。
  齐国将军那见赵军水寨里竟然藏有床弩,他忍不住嘶声喊道:“竖盾!”
  船上的士卒根本不敢拉弓还击,持盾者便挡在船首,无盾者便缩在船仓。可即便是竖起了大盾,但那些由床弩射出的弩箭只能了穿透盾牌,一时之间齐国战船之上便被射成了马蜂窝,不时有士卒坠落水面。
  战鼓稍歇,齐王龙且让打头阵的战船都退了回来。一次试探,前面的八百多名士卒基本上全军覆没,有些弩箭甚至射透了船底,导致船只进水,沉没到江底。龙且乃知兵之人,他明白如果照这样强攻的话,除非水寨里的弓弩耗尽,不然难以渡河。如果用人命去耗,纵然能渡河成功,也肯定会损失惨重。
  龙且目视着赵军水寨,心中思量着该用什么办法渡河。漳水之长,可以说到处都是岸,但很多地方因为地形限制不能够渡河,有些能渡河的地方又要考虑到道路的问题,所以真正的能渡河的没几处。如果就此退去,想办法从上游渡河的话,那又会耗时长久,这会给赵国集结兵力的时间。
  就在龙且眉头深锁的时候,一名红袍小将通过小舟跳到余皇之上。看着红袍小将来到自己的身边,龙且脸上忍不住多了一丝微笑,捋须问道:“吾儿所来何事?”
  这名红袍小将便是龙且的二儿子龙固,今年刚刚十六岁。不过龙固却非头一次征战,他十三岁的时候便随父出征,经历了大小战事无数。龙固继承了其父龙且的武勇,不仅天生神力,而且武艺出众。他在十四岁那年曾经亲手砍下田荣麾下著名的猛将彦喜的头颅!此次出征赵国,龙且让长子龙先坐镇齐国,次子龙固伴随出征。
  龙固礼毕,便对龙且说道:“父王,赵国水寨防卫森严,如此强攻未必能凑效。不如等天黑之后,儿臣带领两千通晓水性的士卒潜入水底,然后杀进水寨里面,父王再派战船攻打,必能凑效!”
  龙且沉思了一会,摇头说道:“天黑之后,巨鹿城的援军必然到了。依照廉信之能,两侧的岸边必然会重兵把守。”
  说到这里,龙且也忍不住叹道:“遥想当年,楚王带三万楚军攻打巨鹿,那时候的秦军水寨守备不严,两通鼓后,是你父王身先士卒攻上了对岸。如今故地重游,竟然连河都过不去。”
  龙且说完,身畔的猛将王猛说道:“大王毋须担忧,末将心思一计,不知是否可行!”
  龙且道:“速速道来!”
  王猛说道:“我军小舟众多,不如在舟上装填薪柴,到时候用火船开路,赵军的水寨靠岸太近,水寨边上还停有许多的舟船,只要火船一靠近,必然引发大火!”
  龙且先是一喜,后来又摇头说道:“如今已经入春,很难有北风。既然是火船,无风怎能行?”
  王猛捎了捎头,也一时无语。就在此时,一旁的龙固雀跃道:“儿臣有一计!父王可记得守城时为了防备云梯用的撑杆?”
  龙且一愣,随即反应过来,继而大喜道:“果真好计!只要在撑杆之上蒙上铁皮,到时候再将撑杆固定在后面的战船上,就可以推着前行!”
  龙固说道:“小舟在前,后面必须用大船,水里也可以安排水性好的士卒帮忙推动。到时等岸边火起,儿臣再带人从水里杀出,赵军必然大乱!”


第三百九十二章 邶风·饮夜(六)
  沙丘水寨,无数的赵国士卒正在水寨两侧抬沙垒石,平台后面也搭建起了箭楼和栅栏。主将廉信捉刀走在最前面,副将廉佗、游击将军邹方紧随其后。在土垒中巡视着,廉信突然止步,向身后二人问道:“自从前日退兵之后,你们可曾派出小船监视齐军停驻在何处?”
  邹方答道:“末将派人探听明白,齐军的船只停泊在上游二十里的河湾处,这几日也未曾见到有什么动静。”
  廉信抖动了一下眉头,凝思了一会又对其弟廉佗说道:“你带骑兵在三处水寨来回巡视!另外让其他两处水寨都搭建烽火台,如果齐军来攻就以狼烟通报!”
  “喏!”
  廉佗大声回答,三人又巡视了一下后面的军寨,然后来到了沙丘平台之上。所谓的平台便是光秃秃的盘石,大约有一里的位置,这种盘石平台容易让船只搁浅,赵军的船只也都停泊在平台水面,密密麻麻的船只并成一行,看起来好不壮观。与齐国水军不同,赵国的水军很弱,船坞里只有小船,像齐国的余皇、大翼这种战船根本没有。赵军不善水战,所以只能被动防守。
  齐国水军是从近海开进卫河,然后顺流之下进入漳水。漳水本乃卫河支流,齐军水师经过南皮之时候,赵军虽然发现却徒呼奈何。巨鹿郡的水寨也修建不久,实乃主将廉信一力促成,廉信曾上书陈余道:“大王决心同秦结盟,楚必攻之。纵观天下诸侯,燕赵骑兵一流,却不擅水战。彼时齐国来攻,必用水师;燕国若攻,未必能过太行山。所谓‘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齐国若见赵国防备森严,拖延一久,必退兵矣!”
  另外还献上赵南方三郡地域图,图标注新修水寨、兵营、烽火楼台共三百零四处。奈何那时候陈余身中幻毒,只得穷尽国家之力寻找名贵材料炼丹制药,哪还顾得上廉信献的计策?
  廉信巡守了几处水寨,自觉有硬弩弓强兵,不惧齐军强攻。待天色渐晚时,巨鹿城中又有一骑快马飞报,告之廉信赵王使已到城中。廉信闻言大喜,独领三骑回巨鹿。
  此夜亥时,齐军突然来攻。黑黝黝的水面上,一字摆开二三十条火船,后面有大翼、艨艟等大船尾随其后。待鼓声响起,煞时齐军齐声大喊。
  看到齐军擂鼓接近,赵将邹方嘶声喊道:“弓弩手何在?”
  无数的弓弩手从岸边营帐中奔出,个个弯腰提弓,小跑至木寨边,后面有旗官持令旗调度。当赵军弓弩手刚刚就位时,齐军的火船已经接近赵军水寨不足二十丈,邹方急令放箭,可一阵箭雨过后齐军火船丝毫不见停缓。
  主将廉佗刚从岸边军营中奔来,瞅见水面火光鳞鳞,急忙问邹方道:“今夜无风,这火船如何自己前行?”
  邹方一脸焦急的答道:“不知齐军使用了何等妖法,这些火船无风自动,弓箭无阻!若等火船靠近水寨,大事休矣!”
  廉佗一手按在邹方的肩膀上,向他说道:“既然弓箭无用,就用床弩。我去望楼看看,这齐军到底是用了什么手段!”
  言毕,却将腰间佩剑解下,扶着木梯爬上水寨望楼。廉佗刚上楼台,就见到一个士卒在楼上伸头观望,廉佗问道:“可曾看清楚齐军火船如何行驶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