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秦-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则却在此时生怕秦王不信他之言,替公孙止分辨道:“公孙止先生的过目不忘之能我是亲自见识过的。前日秦王去见上将军,我一不小心把棋盘给弄翻了,公孙止先生凭着过目不忘之能竟然将棋子一一归位,而秦王回来后竟然也一无所觉。”
赢子婴听后脸上更是淡淡的说道:“既然先生才能不止在医术棋艺上,凭着过目不忘之能,正好能为孤分忧。上将军昨天跟我说,军队里差个能统计粮草的,调拨赏银的能使。先生如若不嫌弃的话,就先在那协助上将军吧!”
“这……”公孙止扯落几根胡须,有苦不能说。
赢子婴有些疑惑,他如今知道这御医有过目不忘的能力,派去掌管粮草更能发挥出他的才能,怎么看这人模样却一副不怎么高兴的样子?公孙止心中苦笑,如今事情被韩则搞砸了,他还能说些什么,只能跪在地上跪谢了秦王的提拔之恩。
韩则也为公孙止高兴啊,自己今天终于为这老御医举荐了,免得他三天两头的来找自己。万事大吉!万事大吉啊!
……
上将军李信在蓝田到峣关这一路上派了上百个侦骑,为的就是能将周围所有地方的风吹草动全然了解。
在此地展开决战是他向秦王建议的,此战代表着他首次出山后为秦打的第一场仗!他此时举着宝剑仔细的擦拭着,口子喃喃的哼道:“……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大帐外,似乎又传来兵戈之声。他恍惚回到了那年辞别始皇帝,带着二十万大军一路高歌伐楚的时候。
一时间,却不禁泪流满面。
……
王二哥是秦军中的一名侦骑,他本身也是关中老秦人,在二世元年的时候被烁阳守将征兵入伍,因会骑马,所以成了大秦的一名侦骑。
王二其实只会骑驴子的,马看上去和驴子也差不多,所以骑着也不困难。他一家有三口人,家中只有自己一个壮丁,可惜还是被秦兵抓了当兵,家中只剩下老母和妻子,度日确实艰难。不过还好的是今年三月回家的时候,妻子已经怀孕,只要她肚子争气,给自己生个儿子,我王二想必也不会绝后。
此次出征,秦王动用了他的库房,三军将士都得到了一笔不少的赏钱。王二大小还是个屯长,得到的赏钱也颇为可观,他托人将赏钱带回了家中,想着家族妻母也能借此过得好点。将家中安顿好了,王二此时觉得自己即便是战死了,家中也还能勉强过下去,于是也就安心了。
他此行一共五人,都是军中善于搏击的好手,不仅能在马上拉得硬弓,还能提着刀剑劈砍,他们的骑术比之当年驻守在长城的骑兵也不会相差太多。
五人以王二为首,沿着白鹿塬一直往南侦查。五人当中有一位住在蓝田汤峪的本地人,对此地的地形也都很熟悉,还知道许多偏僻的小道。此时他们就是沿着一条通往辋川的小道一直向前,准备在日落之前到达辋川。
前些日子,听说辋川发生过大战,大秦又一次遭到了失败,后将军都被砍了脑袋。他们今天的目的就是要在这周围找到那一支歼灭前锋的骑兵!这是上将军亲自交予侦骑的任务。
五人快马在山间小道中行使,他们不时的跳下马爬到旁边的山坡上观望,看看周围有没有敌军的踪影。到了吃饭的时候就拿着干粮捧着河水吃掉,他们已经在这周围晃荡了一整天了,却连个人影都没看见。王二心中也叹了口气,不说遇见敌骑,就算是抓住两个战败的溃兵也好嘛!这都是赏钱啊!
草草的吃了顿午饭,五人又开始上路。不过走到一个山崖的时候,那位住在本地的骑兵却蓦然停住。他偏着头看着里面那道凹进去的山崖有些疑惑的说道:“这地方我怎么看着有些眼熟呢?特别是那山崖顶上的那块大石头!我明明记得那快大石头后面是个好大的山沟呢!”
王二在前面吆喝着说道:“还不快走,在这么耽搁下去,我们晚上可到不了辋川!”
那骑兵听见了也忍不住嘟嚷:“我就是看着那块石头眼熟嘛!不过周围的景色又这么陌生!真是奇快!”
“你管那石头干嘛!要是有怀疑你就爬上山崖去看看!”
“我的娘咧!这么陡的山崖你怎么不去爬!我还在还没儿子呢?可不想这么早就摔死!”
“懦夫!快走!唧唧歪歪什么呢!”
五人骑马快鞭又跑了一段路,突然间一条小溪将路拦住,小溪对面出来几个山包,也没路了!
王二转头朝那地熟的问道:“怎么回事?你咋指的路,这突然间怎么就没路了呢?”
那地熟的支支吾吾了半天,也说不出个所以然。他跳下马沿着小溪向上看,一会又跑到梁上眺望。最后喘着大气向王二说道:“伍长,是俺带错路了。这条路不是通往辋川的,还记得那个三岔口吗?那里还有另外两条。两条都是通往辋川的!”
其他侦骑都忍不住笑骂:“就一条错路你还带错!还本地人呢!”
“这地方弯弯沟沟的太多,有时候也分辨不清楚!”
“别废话了,赶紧回头!办事要紧!”
一行人又回到了三岔口。这一次那本地的侦骑说道:“我们这一次走中间这条路吧,我想起来了,那块石头下面的那个山沟就是这条路过去的,那地方宽敞,藏个几千个人都没问题!我们不如就走这条吧!”
“好!立刻出发!”
五人驾马前行,没过一会那本地的侦骑又叫住了同伴们。
“那山沟得从这边过去,唉……算了,我知道你们赶着去辋川,我不进山沟了,我去那边那个山头眺望。你们等等……”
“真是事多!”
“等等他吧,小心无大错。”
“嗯,都下马歇息会吧!”
几人都下了马围坐在一起谈笑,任凭那本地侦骑去山头。没过一会本地侦骑就气喘呼呼的回来,他着急的朝同伴说道:“那边山头有人在上面眺望!必然是敌人的哨岗。我们这里刚好避过了他们的视线,不过还是要尽快逃走。如果他们走到那边石岗旁,就能看见我们了!”
王二闻言大喜,他用力的拍着本地侦骑的肩膀,低声说道:“既然如此,我们就立刻回去像上将军禀报。你是本地人,就暗中藏伏在此地,观测敌人动向,免得他们逃走!”
“喏!”
“好,你们快点上马!与我回营!”
第二十二章 夜袭
李信从王二那得到刘邦骑兵的消息后,心中大喜。这几日他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这一支不知道藏匿在什么地方的骑兵!从辋川溃兵口里已经得知,这支骑兵足足有二千骑!这两千骑兵完全能在大军决战的时候给予秦兵很大的打击!有可能关乎着关中秦国的将来的命运!
老将军很有自信能在正面战场上击溃刘邦!因为通过他几日来不停的打探,根据所得情报来看,刘邦的部队极为混杂,多为轻兵步卒,灌婴这支骑兵就是他唯一的一支机动力量!对付步兵轻兵,最厉害的不是骑兵的强弓硬弩,而是另外一个兵种!这个兵种虽然因为骑兵的出现而慢慢的被取缔了。但只要骑兵还不能冲锋陷阵的时候,这个兵种就是战场上最为恐怖的攻坚力量!而在关中,这个兵种还依然保持有很大的规模!击溃刘邦,就得需要它!
老将军重赏了王二数人,自己背着手在大帐内不停的度步。
既然已经得到了敌军骑兵的消息,如果不将这股骑兵歼灭的话那也太对不起自己了。想到这里老将军就恨不得马上领兵将这股骑兵给灭掉,但如今他已经是大秦三军统帅,在大战在即的情况下怎能轻自外出?可是能独当一面,胆大心细的将军又有谁能担当此重任?
他脑子想起一连串的人来:前将军周援、骁骑尉王冲、裨将军吕文……
这些人或勇猛或稳重,但能独当一面的却无一人能行!这支骑兵战力不差,而且都是骑兵,也只有带着骑兵去偷袭才能让他们逃脱不了。而且带这支骑兵的人打败敌寇后要急身回援,因为照他的推算,刘邦的主力已经离蓝田不远了!
自从李必、骆甲的三千骑兵战死在峣关之后,整个关中所有的骑兵加起来也才不过一千五百骑!而能有信心拿着这千骑去打败灌婴的骑军之人,老将军觉得除了自己就再无他人!
要知道他李信可是当年连蒙恬都自愧不如的骑兵大将啊!他曾帅骑兵击燕逐辽,立下赫赫战功!
“不行,这支骑兵威胁太大。不能出一点差错!我必须得亲自带兵将他剿灭!”老将军思前想后,觉得都不妥当。他思及这支部队就藏在旁边窥视,这叫他如何能放心与刘邦一决死战?
“事不容缓,我立即禀告秦王,星夜出发,将此贼骑剿灭!”
李信下定决心,立即备马前往赢子婴的大寨。
此时赢子婴才刚刚睡下,李信让韩则立即去叫醒秦王。赢子婴本还未曾睡着,如今看到老将军这么晚还来找自己,知道必然有什么大事要交代。他不敢怠慢,急忙披上一件外衣就出帐迎接。
一入帐中,李信就直言道:“如今斥候已经探明贼子骑兵所在,吾欲亲自领兵将他剿灭。我走之后,大军的一切事宜还得由秦王亲自处理!如果刘邦攻城,我还未回来的话。秦王就去找前将军周援,周援昔日曾为王贲副将,随之一起灭掉过魏国,是一员老成稳重的将军,军中有什么不明之处秦王可以询问他!”
赢子婴听到这消息不禁一惊,言道:“将军走后,军事可由前将军抉择。我未曾领兵,不通军事,让我掌管全局,是不是有些不妥?”
“周缓年纪大,脾气大,与左将军白廷、咸阳城中的世族都不太对付。不然凭着他的资历怎么还被发放到废丘去当一名守将?他与众将不睦,恐怕不能服众。秦王虽然未曾亲自领兵,但昔日与我交谈,我观对军旅之事都有不凡的见解。更何况秦王能审时度势,决断时毫不犹豫。这正是身为一位名将所必备的呀?所以秦王毋须妄自菲薄,如果刘邦前来,直接帅大军从后面掩杀便是。”
听李信说完,赢子婴自己都有些汗颜。他所说的那些不凡见解,都是在和李信聊天的时候。偶尔漏嘴将后世的什么“攻城为下,攻心为上”、“部队须得灵活运用,实则虚之,虚则实之……”乱七八糟的道出,此般言论,估计现代人穿越过去都能说出一大堆。没想到这些东西竟然让李信这样的名将都对他高看一眼,这让赢子婴也不禁有点沾沾自喜,莫非我真的有点统兵的天赋?
如果李信此刻能知道赢子婴心里此时所想的话,必然心中鄙夷:赵括之辈多矣,让我觉得你能统领全军的是你那甚为果决的决断能力。这能力至少能让我军不会全军覆灭,看见不敌就逃。
赢子婴听老将军这么一夸他,觉得似乎自己也许能胜任。再因为此时的秦军之中,能有威望统领三军的就三个人、一是秦王、二是李信、三是周援。
赢子婴也不再推辞,郑重朝李信道:“将军速去速回,子婴必然会小心谨慎,不会鲁莽的。”
李信听到赢子婴的话,也稍微放心了。他也不再多说,抱拳弯腰后就走出了大帐。
……
星夜,李信领骑兵从秦营出发,军中具体事宜他都让新来的那位公孙止好好交代给前将军周援。
他通过只言片语发现,这个叫公孙止的前御医,还是有点能力的。秦王曾派人跟他说过,这人有过目不忘之能,李信也曾考验过,知道确实有此能力。公孙止虽然有点夸夸其谈,李信还是对他颇为重视。李信相信,自己跟他交代的事情,他必然会一字不漏的转交给周援。
此时正是九月中旬,一轮弯月悬挂在天上。前晚打了几个雷下了几点雨后,天气突然好转,夜里也没往昔那么冷,所以老将军一路行军也颇为轻松。
从秦营到灌婴大营约要走六七个时辰,此时才不过入夜二个时辰(戌时)了,到灌婴大营也不过寅时。李信不急着寅时动手,而是提前一个钟头就下令全军休息,吃些干粮后,在天开亮的时候才开始突袭。
李信布置妥当后,自己也稍微眯了会,不过年纪大毕竟还是睡不着。他掏出碎布将长戈仔细擦拭,今天必然要它饱饮鲜血!
天空开始乏白,月亮也越来越淡。老将军一声厉喝:“全部起来!”
周围的亲卫拿着皮鞭吆喝着部队起来,有谁懒着不肯睁眼的就使劲一鞭子抽去!等到骑兵们都上了马,老将军又大声喝道:“将水葫取下,倒在脸上!”
这是他让大军在行军之前就准备好的东西,为的就是让秦兵能在这个时候发出最大的战力!
一壶水从头顶上浇下,整个人神志顿时一清。
“将火把都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