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大观园来了个小厨娘 >

第43章

大观园来了个小厨娘-第43章

小说: 大观园来了个小厨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柳眉赶紧冲黛玉欠身,知黛玉是在帮她说好话了。
      宝钗见黛玉如此,知她素来眼光甚高,便也颔首笑道:“颦儿这是个好主意。”她的眼光在柳眉身上一转,颇有想要考校的意思。
      可宝钗却不明说,转头看着李纨,说:“这得看掌社的意思了。”
      李纨指着宝钗笑道:“好个蘅芜君,我这掌社若是点了头,回头给这丫头的赏钱,是不是就记在我头上了。”
      大家顿时笑做一团,探春连忙出面打圆场,只说是她的东道,自然算她的。
      “那,既然是三妹妹的东道,自然是三妹妹出题。我们大家都听着。”
      探春想了片刻,说:“近来秋凉了,我们这秋爽斋,早起便听见飒飒的风声,那我便以’秋风起’为题,命厨房做一道应景的菜来,做得好,我定是多包赏钱的。”
      宝玉听了,也觉得是个好题目,格外配合秋爽斋与迎春的气度。
      他想给柳眉一点提示,于是转过身去,偷偷地拉柳眉的衣袖,想要她附耳过来,在她耳边说点什么。
      却被李纨发现了,将宝玉的手拍开,说:“看在这里私相传递呢!”
      惜春也笑说:“宝玉哥哥总护着你的丫头。”
      宝玉赶紧摇手,“没护着,没护着。大家先想着咱们作什么题目的诗才是正理。”
      这么一闹,众人便都没注意到,此刻柳眉正瞅着黛玉。
      黛玉也正望着柳眉,眼睛一转,随即唇边露一点点笑意。
      立时两人心照不宣,柳眉明白了黛玉的意思,心里登时大喜。她面上不显,可是暗地里已经有了十足的把握。
      这时候宝钗开了口,“咱们给这丫头加个时限,回头待大家的诗都做完了,若是这’秋风起’还没得上桌,下回便罚宝玉一个东道,好是不好?”
      宝玉怕柳眉有压力,赶紧应道:“该的,该的——眉儿可千万别着急,大不了下回我来做东起社。”
      旁边李纨实在是忍俊不禁,“嗤”的笑了一声,说:“宝兄弟,你对这丫头还真是护着,半点不假。”
      她差点儿就想提上回那“宝金宝银宝天王宝皇帝”的那件八卦了,只是事涉赵姨娘,碍着探春的面子,终于还是忍了回去。
      柳眉赶紧退了下去,脚步匆匆,赶回小厨房去。
      回去小厨房的路上,柳眉一面走,还在一面想:刚才宝钗的态度非比寻常,以往人都传这位姑娘温和怜下,待人极好,可今天却咄咄逼人起来,竟然开口,给自己加了个时限。
      这是要考校自己的本事么?
      柳眉想着,忍不住双手互握,捏了捏指节——罚宝玉东道是小事,关键是她自己,她柳眉,可不想输。
      回到小厨房,柳眉匆匆去寻了材料来。
      柳母过来看看,好奇地问了一句:“眉儿,你用这个入菜?”
      柳眉点点头,问:“娘,你说好不好?”
      柳母想了想,也点点头,说:“没啥不好的,是个新鲜味儿!来,娘来给你做几件相配的小菜与点心。”
      柳眉大喜,赶紧动手忙碌起来。
      少顷一切搞定,柳眉提着盛有这’秋风起’的食盒,回到秋爽斋。只听见里面宝玉的声音在低声吟诵:“……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柳眉知这是黛玉作的《咏白海棠》,她以前读过很多遍。
      可如今听来,却好似滋味不同。
      柳眉不由得听住了,拎着食盒,立在门边,一点情思,不知飞去了哪里。
      这段时间里,她都强迫自己忙碌起来,不给自己时间,不让自己沉浸在那些她认为不应该有的情绪里,可是此时想来,却终是,无法可解,无人能诉。她终究是一个人。
      只听里头就黛玉的诗夸赞了一阵子,倒是宝钗想了起来,推推探春:“叫个人出去看看,下回宝兄弟的东道是不是就能定下来了。”

      第51章 金菊鲈鱼羹

      一时里头宝钗提醒, 柳眉这才惊起, 连忙提着手中的食盒进厅, 装作没事人儿一样,开口问:“大奶奶、三姑娘, 这’秋风起’, 是搁在这里就好么?”
      秋爽斋中诸位“诗翁”可是刚刚才撂下笔,品评完各自的诗篇。他们听见柳眉说着菜也得了,自是大感好奇,“呼啦”一下,全涌到外头来。
      早先小厨房送来了各人的饭, 此刻兀自放在秋爽斋正厅之中。可各人却更关心的是柳眉手里的食盒。
      柳眉打开食盒,先将第一层里头的东西取了出来。
      只见是一对缠丝白玛瑙碟, 里头分别盛着红菱与鸡头米两样果子,都只用清水煮过,连调味都没得调味,只是摆在那一对碟子里, 颜色鲜亮, 看上去极是明快。
      众人“哦”了一声, 只有宝玉大声赞了一声“好!”
      秋爽斋里的姑娘们都看着宝玉, 宝玉的音量便放小了些, “颜色配得好看……”
      柳眉笑道:“宝二爷,这只是配的几样点心,还没到三姑娘点名做的那道菜呢!”
      宝玉丝毫不觉得尴尬,只冲柳眉笑了笑, 拍着手说:“真的是好香,眉儿,别让我们等了!”
      旁边坐着一直不说话的迎春也道:“确实是香!”
      她坐得离食盒的位置很近。
      探春听了便笑:“看来得赶紧命人包赏金荷包去了。不过,小丫头,你的这菜,可要点题才行,若只是随意两件秋天的食材做来,我可是不认的。”
      柳眉笑笑:“三姑娘,您就瞧着吧!”
      她说着低下头,起开食盒的第二层,将里头一只白瓷绘缠枝青莲的大海碗取了出来。
      里面盛的是一道鱼羹,鱼汤呈浅浅的乳白色,鱼肉片成片,在鱼汤中载沉载浮。最出奇的是,鱼汤上面浮着一层金黄色的花瓣——是秋日里盛放的菊花花瓣。浅白色的汤羹之上,浮着金色的花瓣,鲜明夺目,煞是好看。
      柳眉去取了汤碗来,李纨忙站起来,帮在座之人一起布菜。
      “这是鲈鱼?”探春接了汤碗在手中,用勺拨了拨,闻了闻香气,突然福至心灵,悟了过来。
      柳眉笑着道:“是!”
      她随即开口,简述这道菜的做法:“这是先将鲈鱼剔骨,鱼骨与姜片一道下锅过油,再加冷水,熬出高汤来,再滤去一切杂质。待汤滚开,下鱼片,烫熟,调味,再加入焯烫过的金菊花瓣,就得了。”
      “蕉客无话可说,只能赶紧去包个大的荷包,是也不是?”旁边宝钗尝了一口汤,笑着打趣探春。
      柳眉则悄悄抬眼,望向黛玉。
      黛玉也正捧着一只小瓷碗,品了一小口汤,这时候正抿着嘴,冲柳眉微笑。
      这件事儿,在座就只有黛玉与柳眉两人知道。
      当日在北静别院里,黛玉在北静太妃里,当着柳眉的面儿,讲过那“莼鲈之思”的故事,便是个“秋风起,思及吴中莼鲈,遂辞官返乡”的故事。那天柳眉做过莼菜汤,但遗憾的是没有鲈鱼,只得用当地塘里的鲜鱼做鱼圆来配。
      眼下秋风起,则正是鲈鱼肥美的时候。而柳眉这道羹,也因“莼鲈之思”的典故,紧紧地契合探春那“秋风起”的命题——只可惜这时她又弄不到莼菜了。
      早先黛玉向柳眉使眼色,就是在提醒她这段典故。
      而柳眉,又哪里有不记得的道理。
      旁边惜春看看碗内的花瓣,犹豫了片刻,才尝了一口,问:“这个又是什么典故?”
      黛玉坐在惜春身侧,轻笑了一声,说:“藕榭君难道是忘了,《离骚》里写着的,‘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如今可不是晚上?咱们这些诗翁聚在一处,仿屈子之食菊,岂不是妙哉雅极?”
      众人听了,也都觉得有道理,纷纷赞黛玉替柳眉将这道菜解得妙上加妙。
      柳眉却知道,在汤羹里加上这些菊瓣,只需片刻,就可以让鱼汤带上一些清新的花香味。只是花瓣的量不能多,过多则过寒,便不好了。
      一时间众人都尝过了汤,又大多就了此前送来的碧粳米饭与其余几样小菜,将晚饭食毕。
      黛玉见那缠丝白玛瑙碟里盛着的红菱与鸡头米,颜色鲜亮,极是可爱,忍不住伸手,便要取一个来剥。
      柳眉见了连忙道:“林姑娘请放着我来剥。”
      她只黛玉畏寒,红菱鸡头米这样寒凉的小食怕是吃下去会受不住,赶紧从食盒里又取了一道点心出来,放在黛玉手边,说:“这个是小厨房做的桂花糖蒸新栗粉糕,姑娘先尝尝这个。红菱与鸡头这两样,有些微寒,一会儿姑娘少尝一点儿。”
      旁边宝钗当即笑着转向宝玉,打趣道:“宝兄弟,要是旁人不说,我只当这丫头是潇湘馆的丫头,谁想得到竟是你怡红院的?”
      宝玉嘻嘻笑道:“如今我也管不着这丫头了,凤姐姐让她在小厨房帮厨,她可不是我院儿里的丫头,她是我们大家的厨娘呢!”
      原本李纨等人确实不知柳眉在小厨房帮厨的事儿,听宝玉这么说,先是感到惊奇,再是赞叹,纷纷觉得柳眉的手艺总算不曾屈才。
      宝钗倒是微敛了笑容。
      她想起几年前在梨香院的时候,越发觉得当时柳眉就是个可造之材,只是那会儿错过了。
      柳眉不说话,也丝毫不露得意之色,只是默默地帮着剥了一大碟的红菱和鸡头,但是放得离黛玉远远的。宝钗看了,更是高看柳眉几分,心里暗暗惋惜。
      最终这道“秋风起”的金菊鲈鱼羹,得了探春赏下的好大一个荷包。柳眉自拿了去交与柳母,另留了一点儿小钱在手里,打算等下回得了材料,做点儿像样的点心拿到怡红院里请众人尝尝,以感谢一下大家伙儿帮着挡住赵姨娘的“解围之恩”。
      可是柳眉却始终没腾出空来。
      第二天柳母就嚷忙不过来,拉柳眉在小厨房帮忙。
      原因无他,史大姑娘史湘云过来贾府,住在蘅芜苑里,而且还提出了——要请贾母赏桂花吃螃蟹。
      这螃蟹宴的准备工作十分繁杂,不过也相当有趣。
      因赏桂吃蟹的地方在大观园内,所以隔天蟹宴备下的东西,大多存在小厨房里,由柳母管着钥匙。
      这下子柳眉可是开了眼界。
      先是酒,薛家送进来四五种好酒,再加上荣府本就有的,零零总总,柳眉根本就认不全。她只能区分出黄酒和白酒,看了一圈之后,想起黛玉,就去问自己娘:“有没有热热的烧酒?”
      柳母笑道:“烧酒略烫一下就行,只消喝下去,身子自然是热乎的。喏,那一坛,是拿合欢花浸的酒。”
      柳眉取了一丁点子尝了一口,却觉得还好,不甚辣口,与那天蒋玉菡提供的烧刀子老白干柔和得多了,但是喝下去之后,正如柳母所说,胸口立即浮起一丝暖意。
      柳眉顿了一会儿,觉得这酒劲儿也不算小,她赶紧走到一旁,用手扇扇面孔,一扭头,正见到身边放着一个木根雕的海碗,里面盛着某种粉末。
      柳眉下意识地探手取了一点出来,凑到鼻端闻闻——很香,菊花香,混着桂花香……柳眉再闻下去,终于发现手里拿的竟然是绿豆面儿,她索性搓了一点儿,送到口中尝尝,很香甜。于是她问:“娘,您用这绿豆面儿,是要做绿豆糕吃么?”
      柳母远远地答道:“放着别动,这是回头大家吃蟹的时候洗手用的。”
      柳眉赶紧停下,不敢再尝了,不过自己也觉得颇好笑。
      再看看厨房里备下的,紫苏、姜醋等都不必说,那巨大个头的蒸笼,也准备下了好几个。
      可是柳母依旧转来转去地发愁,说:“往年吃螃蟹,就是一笼蒸上几十只蟹,大家吃着图个新鲜,就完了。怎么今年偏还要上蟹菜呢?”
      柳眉听得也十分茫然,她明明记得这螃蟹宴,就是现蒸的大螃蟹,一笼一笼地上。府里无论是主子,还是丫鬟仆妇,都是自己掰着吃的。怎么就冒出来蟹菜这一茬儿了呢?
      正想着,林小红过来寻柳眉,见着她,赶紧拉了她的衣袖,径直朝大观园后门去,一面走一面说:“快随我来,我们奶奶急寻你!”
      “什么事?”柳眉不解。
      “明儿的事!”林小红确实有些急切,顾不上多说了,一径将柳眉拉到了凤姐院儿里。
      “你在这儿候着,我去看看奶奶有没有空。”林小红嘱咐一句,撇下柳眉,自去里间寻凤姐儿。
      柳眉独自一个,站在凤姐屋子外头,听见里面林小红低低地在与什么人说话。柳眉的思绪忍不住又放飞起来。
      凤姐这一阵子,事业线应该进展得挺顺逐的吧!听林小红说,如今那鸿顺楼可是日进斗金,京城中的头一块招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