凰珏,三嫁成后-第1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如此,她是万不能让蔡霁将孩子们也牵连进来。
左右这个罪责逃不过,那不如她一个人扛了,那些钱留在苏瑾明手中,多少还有点退路。
苏瑾明被蒋氏打断了话,身体一个激灵也回过神来,忙又对苏景天磕了一个头道:“父亲,姨娘便是再大的错,看在儿子们的份上,求父亲留姨娘一命。”
蔡霁手中团扇挡在了嘴唇上,将唇角的讥笑给挡了去。
真是一家子的薄情货。
这儿子也是,一觉得不对立刻便放弃了母亲。
也不想想,他和苏瑾琪现在是苏景天唯二的儿子,他便是抹黑自己替蒋氏脱罪,苏景天也不会对他怎么着。
可现在这么一说……
呵呵!
苏景天看了蔡霁一眼,再低头看向跪在面前的蒋氏和两儿子。
曾经,这四人是他生命中最重要之人。
那时候,他和元初的确是两情相悦,回来之后也是哀求过老侯爷承认他们的婚事,并且派人去接元初到京城。
当时老夫人是大发雷霆坚决不同意,可老侯爷并没有强硬拒绝他,只是安排了一次宴会,让他和蒋氏偶遇。
那时候,蒋氏不过二八年纪,长得花容月貌,又是添喜郎电子书出身,身上自带了一股子清雅之姿,穿着一身嫩黄的衣裙,比身边盛开的芍药都要漂亮。
他一见钟情。
以元初就算是进了京不得老夫人喜欢也是受罪来安慰自己,接受了老侯爷的安排,为了给蒋老太爷冲喜,和蒋氏在定亲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成亲。
婚后半个月,蒋氏便怀孕,生下了双胞胎。
那么粉雕玉琢般的两个孩子,如花一般的美眷。
他再没有想过元初。
甚至,都没有娶妾。
连他那两个通房莫名其妙的消失也没有追究。
那时候,他满心里都是蒋氏和三个孩儿。
便是苏月突然出现,知道蒋氏派人杀了元初之时,他也没有记恨过蒋氏。
甚至,在老侯爷逼着他贬蒋氏为妾之时,对蒋氏充满了愧疚,任蒋氏打骂都不还手。
仔细想想,那也不过是半年之前的事。
从何时开始,他眼中已经看不到蒋氏,对几个孩子也不再挂心了呢?
从老侯爷死了他成了侯爷开始?还是从蒋氏穿着大红衣服被丢在灵堂那里开始?
从下决心娶蔡霁开始?还是看到她那背上狰狞的伤疤开始?
或者,是看到媚娘那娇艳青春的身子,还有她将自己低到尘埃,看着他的眼神只有崇拜和敬爱之时开始?
不过,无论何时开始,都无所谓了,现在,他看到面前的蒋氏,已经再起不了一丝怜悯之意。
唯有疲倦和厌恶。
就算他对蒋氏已经没有兴趣,但是看在三个孩子的份上,他还是给了她信任和权利。
他冒着得罪蔡相的风险将管家权交给了蒋氏。
可蒋氏就是这么对待他的!
三万贯,说拿就拿!
老夫人那里的钱也敢偷!
他都没有胆子去做的事,她竟然敢!
苏景天微微闭了下眼,再睁开之时,里面已经一点感情都没有,冷声道:“你们是我的孩子,宁远侯的孩子,不能被这样的母亲影响,明儿,此事不用再说,来人……”
“侯爷!”外头应声而进的不是苏景天的随身侍卫,而是前院管家,一边冲进来一边道:“侯爷不好了,有……”
“苏景天,我等奉旨查案,尔等最好不要乱动,否则一律当做阻碍公务,格杀勿论!”
第228章 抄家
随着炸雷一般的声音,外头涌进来好些禁卫军,直接将门口带刀侍卫们的刀给卸了。
苏景天大惊,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冲到门口,冲着那出声之人道:“阁下何人?”
出声之人长得五大三粗,一脸针扎一般的胡须,听得苏景天问,咧嘴一笑。
“让让,让让,陈大人,你等等下官。”一个文官推开了门口的禁卫军快步走了进来,赶在那大汉出声之前,对着苏景天施了一礼,然后傲然起身道:“下官乃大理寺少卿邵建,这位是内宫禁卫左统领陈文,我等奉皇上旨意办案,苏景天,有人击鼓鸣冤,状告你与老宁远侯连同蒋氏一起,谋杀元初。”
苏景天惊愣住了。
大理寺少卿他知道,内宫禁卫左统领他也知道,这两人,一个是宫变之后上去的,一个是赵皓和常柏成重新组建内宫禁卫后提拔起来的。
可这两人跑侯府来干嘛?
奉旨办案?状告?
“谁状告的?”苏瑾明也跑了出来,冲着邵建道:“此乃一等侯府,谁告的!可有先过那一百大板!”
大宋律法,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是,那是证据确凿,而且判下来后,才有的同罪。
若是没有判案和铁证,普通百姓状告一等侯府,那是要先打一百杀威板的。
(就是防止小民没事找当官的麻烦)
邵建看了苏瑾明一眼,淡笑道:“苏景天的承爵文书并没有下来,可还不是侯爷,而蒋氏只不过是个姨娘,当不得此例,苏公子这话问得好笑。”
这话一出,连随后出来的蔡霁脸色都不觉一变。
能在大理寺当官的可都是人精,这么得罪人的话,若不是笃定苏景天翻不了身,这位少卿是绝对不会这么说的。
脑中一闪,蔡霁冲口道:“可是那苏月告的状?”
“苏月!”苏景天叫道:“她敢!”
邵建看着几人心中冷笑,脸上却是和颜悦色的道:“正是元初之女,苏月所告!”
“居然敢诬告亲父!她好大的胆子!”苏景天大怒道:“那个贱人在哪!看我不剥了她的皮!”
邵建的脸色顿时一沉,道:“苏景天慎言!你这是在威胁下官嘛?”
“大人,宋国律法,父母罪责再大,儿女若是出首与父母同罪,而且,若是状告长辈,亦要先仗责一百,大人是大理寺少卿,必然比我懂得律法。”苏瑾明上前一步道:“不知,那苏月可有受刑?”
若是没有受刑,那便是皇帝偏袒,他可以马上去鼓动那些文人士子一起上书,想来,皇帝也不好再偏袒下去。
那么,不管苏景天和蒋氏的罪会不会定,这苏月是死定了!
苏景天和蒋氏一听苏瑾明的话,亦是想到此处,两人不觉都笑了起来。
只有蔡霁的脸色有些发白,身形微动,便想往外头开溜。
“夫人还是莫动的好。”只她刚动了一下,门口的禁卫军们蹭的一下,长枪便对准了门口,陈统领淡淡的道。
几人说话之间,那些禁卫军早已经冲进了房间,将下人什么的都赶到了一边,翻箱倒柜的查了起来。
那般肆无忌惮的举动,便是苏景天心里也没了底,详装愤怒的道“不过是孽女忤逆,你们这是作甚?难不成,就因为那孽女,皇上便下令你们查抄我侯府不成!”
邵建淡淡抬眸,轻笑道:“你这话,我会转告给皇上的。”
苏瑾明心下觉得不对,抬目往自己偏院看去,见自己小厮也被人赶到角落里蹲下,心里又道了声不好。
那小厮应该是在看到他示意便往府外走,如今也被赶了回来,只能说,进来的禁卫军人数非常多,而且是直接冲进来,一路冲一路控制了侯府。
那么,不光是这里,侯府的其他地方也在被搜查之中。
为什么?
真的只是因为苏月告状?
蒋氏杀人?
难道说,蒋氏真的杀了元初,还有证据落在了苏月手里?
是了,苏月是突然出现在京城的,又突然进了侯府,待了没有三个月,又突然的离开……
苏瑾明越想脸色越白,不觉往蔡霁那边看去。
见蔡霁的神色非常不好,心中不觉冒出了惧意。
“大人,找到了!”一个身着禁卫军小校军服之人和一个大理寺小吏跑进了正院。
而与此同时,几个人也分别从蒋氏的卧室,和苏景天的书房里冲了出来。
手中都拿了一些书信。
邵建先是接过从蒋氏卧室出来之人的书信,再接了书房出来的,最后接过那从外头冲进来之人的。
匆匆看了一遍后,饶是他心里已经有所准备,也不由脸色大变。
将书信一笼,厉声喝道:“来人,将宁远侯府所有人都给抓起来,从上到下,一个都不能放过!”
“大人!”苏景天叫道:“此乃何意!”
“何意!”邵建冷笑道:“你们做的好事自己不清楚?敢做不敢认嘛?”
“大人!”苏景天蒙了。
告蒋氏杀人抓蒋氏一个就好了,全府上下全部抓了,不是大罪断不会如此。
可是,他什么都没干过啊!
只他叫了一声,那陈统领已经挥手,院子里的禁卫军们冲了上来,直接一脚就将他踹倒,随后有人拿绳子给捆上了。
便是蔡霁蒋氏苏锦玉那些女眷,也毫不留情的,一个个的踹倒捆上。
“我乃蔡相之妹,他们做的事我都不知道,我要跟他和离,和离!”蔡霁被踹翻在地后,还在大声叫着。
叫了没两声,就被一团破布给堵上了。
陈统领很是赞许的看了那机灵的兵士一眼,指着苏瑾琪道:“那还有个小的,还有那边院子里的什么老夫人,三老爷的,全部给抓了!”
他是赵皓从东门禁卫军里提上来的,当时宫变乱战之时赵皓就救过他(赵皓自己都不知道),又得赵皓赏识给了这么好的一个位置,他对赵皓那是死心塌地,连心肝都能掏给赵皓的。
赵皓走之前说过,这宁远侯府除了苏月就没有好人,要他们兄弟待着机会就往死里揍。
现在可不就是机会!
禁卫军们下狠手,那侯府被掀得一顿乱,到处都是鬼哭狼嚎,一片狼狈。
而邵建则是将事丢给了陈统领,自己进了宫。
第229章 真相?
宫中御书房里,皇帝正和刘琦镇国公在喝茶。
刘琦是从太后宫中跟着来的,而镇国公本是为了其他事来找皇帝,两人全程目睹了大理寺卿带着状纸和证据跑来汇报,然后皇帝直接下令大理寺少卿和内宫禁卫去找证据。
按说这事本是普通民事诉讼,只那大理寺卿胆子有些小,江南大案还未过,皇帝的威严甚重,他一时激动之下直接进宫,都忘记先去找蔡霁。
但是按照一般来说,也就是皇帝责令大理寺严加查问而已。
可皇帝却是越过大理寺卿,直接下令大理寺少卿和内宫禁卫搜府。
那大理寺卿是个老好人,大理寺少卿可是秦御史的学生,这次跟着查户部之事,很是有些手段,若不是江南那三个首犯自尽,让秦御史觉得动静太大反而动摇朝廷根基,他还真能查出什么。
而内宫禁卫就更别说了,现在,那是只效忠皇帝的人。
这两位派出去,那大理寺卿在旁边听着脸色就变了。
刘琦心想,这家伙一定以为这事只怕又是皇帝想借势搞事,这些人一定想不到,皇帝还真没那心思。
不过是听了他分析,特别恼怒,所以一下智商又上线了,直接派出了自己的嫡系。
只是人派出去,那火头过去之后,皇帝又有些忐忑,所以留了他们下来,说是一起品茶,其实是陪着他安定下心绪而已。
不过苏月做的茶好,皇帝亲手点茶的技术也非常好,两人倒是也不着急走了,端想看看,这事到底是个怎么发展。
本还以为要等太久。
结果天色刚入黑,丁公公便带着邵建进来了。
邵建看了那喝着皇帝亲手点的茶还一脸悠闲的两人一眼,跪倒磕头后,将两封带了暗黄色陈旧印记的信放在了皇帝面前。
那信,是三皇子写给老侯爷的。
十五年前写的。
第一封上写,五皇子被派去东海督战,若是老侯爷愿意助一臂之力,那么东门禁卫的位置,他愿意帮忙,直接由苏大爷接任。
第二封非常简单,只有一句,事情做得很好,我必履约。
皇帝一看,脸色就白了。
当时在海船上,虽然人多混杂,但是他是皇子,一般的兵士是不敢靠近的,身边离得最近的,就是苏景天和苏景天的两个小厮。
只是因为苏景天也掉了下去,还受了伤,所以他一直没有去怀疑苏景天,只当是船上之人做的手脚。
甚至,都怀疑过太子。
因为别人不清楚,他是知道的,那次海战,领头的谢校尉,便是太子那位从不带在人前却是真心所爱的谢侧妃的堂兄。
可后来知道谢校尉战死,留下的军队也被解散,便明白应该不是太子下的手。
反正他也无心皇位,便干脆脱开,就着先帝的话,做他的闲散亲王。
原来,是三皇子指使苏景天下的手!
只怕,是想要一箭双雕!
是了,听说当时谢校尉本是打赢了,但是因为他失踪,为了去找他,以至于孤船进入了海贼的埋伏,战死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