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凰珏,三嫁成后 >

第128章

凰珏,三嫁成后-第128章

小说: 凰珏,三嫁成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对于那些在京城候补的,闲置的,还有一些心思灵活的,则是遇到了天大的好机会,纷纷开始行动。
  江南官场虽然离得京城有些远,但是谁都知道那是富庶之地,现在一下清理出这么多官员,那就得有人去补缺啊!
  打破头的,也想去江南占上一个位置。
  这吏部右侍郎云侍郎就成了一个香馍馍。
  每日里往云府里送东西的人是络绎不绝。
  不过,都被挡在了门外。
  在云府书房里,云侍郎将儿子们都喊了过来。
  敲着桌子道:“你们,可有想去江南的?”
  云沉水和云风晓互相看了一眼,又看向了云轻鸿。
  外放江南自然是肥缺,只是,此时他们兄弟去江南合适不合适,两人本能的选择听从云轻鸿的。
  因为,从云轻鸿醒来后,便成熟了许多,对官场的判断,甚至比云侍郎都成熟。
  就这么些时日,云轻鸿所做的种种举措都显示了其敏锐的判断力和先见之明。
  前头宴会上姚眉和云姚氏闹了那么一出,云轻鸿让云侍郎将姚眉赶走后,还大肆宣扬了一下,表明了和姚家决裂的态度。
  而他自己,则是带着伤出去见人,在用自己的本事收服人心之时,也让人看到他这个受害人多么可怜无辜,那姚眉多么狠毒。
  按说云家和姚家是姻亲,姚家出了这么一个大案,就算不被牵连,也要避嫌,可因为前些时日云家的举动,倒是洗清了一些嫌疑,再加上他表现出来的风华,让皇帝都出声,说是尚书已年老,精力不足,让云侍郎快点出面主持挑人之事。
  一点都没有提云姚两家关系的事。
  所以云侍郎觉得他们借此外放江南也没关系。
  可,真没关系嘛?
  “三郎?”云沉水轻唤了一声。

第221章 横财

    云轻鸿的眉头紧皱,手都不觉握成了拳头,父亲和哥哥们的声音响在耳边,他的思绪却是已经有些走远。
  为何会这样?
  上辈子姚家是出事了,但是根本没有牵扯出什么税赋贪污,揭露出来的罪责不过是强夺了海商的家产,再又收受贿赂,欺压良民而已,最多,就是牵涉到了姚家以前是三皇子的人。
  可是这辈子,不说姚家出事的时间提早了这么多,还牵扯出来了如此大案。
  这下,不光是姚家要被灭三族,连带着整个江南官场都被大洗牌。
  而且的打击了蔡相的力量。
  当然,这对宋国的未来来说,是天大的好事。
  但是对现在的他来说,却未必好。
  按照他的想法,姚家出事在年底,有半年的时间,他完全可以调动好人,到时候再将江南案子弄大一点,这样,就可以往江南插人。
  但现在,他才刚回来,很多事都没来得及做,现在,他手上合适的人都没有。
  而且,云家可是姚家的姻亲,他便是有人,都不能往里面掺和。
  而江南现在的人员一定,两三年里再要安插人手,难度就大了。
  两三年里,对了!
  “三郎。”见云轻鸿没反应,云侍郎出声道。
  云轻鸿微微一怔,抬头道:“我们都不能去,父亲,你马上上折子,以避嫌之由,推辞掉这次主管江南官员委派之事,此事,我们家一定要撇清。”
  是了,他差点就忽略了一件事。
  今年,南方有大灾。
  百年未遇的水灾。
  江南官场变动这么大,水灾来临的时候,那些官员的压力更大。
  所以,他不用现在着急,他应该先退一步,让云家退出来,然后物色人手,从工部下手。
  到时候水灾一起,人便自然安去了。
  同一时间,在杭州,西湖边,原李想的园子里。
  赵皓站在了西湖边,看着面前那一大片开得正好的荷花。
  手指在一个粗糙得压根看不清楚上面绣的是什么玩意的荷包上划动,眉头轻蹙,神色阴戾。
  当时往税赋上查,不过是他始终想着云轻鸿说过的那话,可万万没有想到,居然查出如此大的隐情。
  当时看到那明暗两个账本之间的差距,高大人是直接拍案怒骂。
  他并不懂这些账本里面的弯道,是听高大人解释才明白。
  两浙路这几年都风调雨顺,再加上市舶司的收入,其一年的税收数量在四五百万贯之间,这三成,便有百万贯之巨。
  而这还不算危害最大之处,最大的危害在于,两浙路对上的税赋一直按照减免的来做,已经在户部账面上形成一个定额印象,再若是两浙路遇上灾荒,又行减税,那么上缴的就会更少,长久几年,就形成了定例,就会在户部形成两浙路历年的缴税数量不过如此的印记,就算皇帝要看数据,户部官员只要拿出往年的例行数据,就能哄骗了过去。
  那么,这其中巨大的差额,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觉的落入他人口袋。
  甚至,他们可以手脚动得更大,那时候,只怕就不是百万贯的差距了。
  想想上辈子,边军被克扣得厉害,还要对付戎人的入侵,而这些人却把自己养得肥硕无比。
  赵皓那口气便堵在心口下不来。
  这种事情,单姓姚的一个,甚至是两浙路的监察使,杭州府知府那些加一起,都不可能做下来,一定是户部有人,上头有人。
  可是,要查问下去,那些人却是打死不说了。
  或者说,他们明白,就算说了也是死,不说,也许还能等到人来救他们。
  不过,虽然那些人不说,赵皓也知道,那上头的人是谁。
  是蔡相蔡炳!
  “少将军。”老刘满脸喜色,匆匆的跑了过来,到得赵皓近前,低声道:“找到了。”
  赵皓神色一动:“在哪?有多少?”
  “在湖底,少将军您跟我来。”老刘神色有些激动的低声道:“数量,太多。”
  太多?
  赵皓没有再问,跟着老刘走。
  这园子占地极大,湖边都围了有一里左右进去,在湖边,修建了三座观湖楼。
  老刘带着,从最隐蔽的那座观湖楼进去,绕过两个隔墙,便看到地上开了一个洞口。
  从那洞往下走,走了十几米后,便是一个巨大的暗室。
  里面堆得满满当当。
  一半是铜钱,一半是一百两一个的大银锭,还有两箱子的黄金。
  看到赵皓进来,一直在清点的赵牛起身道:“特么的,这贪官!铜钱还没数,就这黄金就有十二万两,白银两百八十万两。”
  赵皓看着那满室的银钱,冷冷的勾了下唇角。
  姚府是他和常柏成一起抄的,看看抄出来的足足有百万贯的钱物,两人都是有些吃惊,然后便私分了一半的东西。
  反正官员贪污一万贯就是死罪,五万贯抄家,十万贯全家斩首,五十万贯,灭三族。
  本是想着这么多东西已经到顶了,可是听到高大人说那账本里显示的差距,他又觉得不对了。
  一年就一百多万贯,三皇子当初逼宫,花的钱也不过百万贯而已。
  就算是大伙一起分,这姚家手上也不应该只这么些钱。
  这时候,那个一直配合他们的墨香苑老板来找他喝茶了。
  一边表示感谢,一边提起了这个园子,说是这园子本是他东家的好友大海商李想所有,被那姓姚的强行霸占了去,若是赵将军搜完了,可否转卖给他?
  搜完了?
  这园子虽然归了姚家,但是姚家只是当做别院,并没有住进来过,为何要特意说搜?
  等到了这园子,赵皓便明白怪异在何处了。
  这么漂亮的园子,任何人占有了,都会搬进来住,可那姓姚的却一直当做别院,连家眷都不让过来。
  为何?
  而且,那姓郑的掌柜为何还要提醒他,今年南方天气不好?
  他自然知道,今年南方会发大灾,那水大得,南方许多地方颗粒无收,所以,他们边军今年的军粮和军衣都只送去了三分之一,冬季之时,冻死饿死了许多兵士。
  所以,在明年开春的那场战事中,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所以,他才不管不顾的,将那些腐烂了的官员都拉了下马,然后让高大人上位后,紧急启用了原来白莳留下的一些得力官吏,为的,就是防范大水来临之时,这些官员还想着贪钱,以至于灾情被人为的扩大。
  可那姓郑的应该不是因为知道这事才提醒他,那么为的什么?难道,只是想跟他搭上关系?好直接卖衣服卖粮食给他?
  当然,这两样他是非常欢迎的。
  边军最缺的就是这两样,若是有不被朝廷不被蔡相控制的另外一条线,至少,可以解燃眉之急。
  水,他话里,额外提了几次水,又特别提了西湖的水都涨了。
  他说,他东家和这园子的老主人是好友……
  果然,这湖边的楼里,有密室。
  “少将军,咱们,要不要告诉常大人?”老刘轻声问道。
  两边一起抄家,这杭州的大小官员抄下来,私下拿的两人都是平分,那么这里的?
  “不用告诉,谁都不要说,让我们的人来,将钱偷偷的运出去。”赵皓淡声道:“这个,就当朝廷补偿给我们的军资吧,”
  按照前头所查,此处极其隐秘,那姓姚的连自己家眷都不让过来,想来是连家人都没有告诉。
  而现在看来,高大人为人是不错,魄力和能力却有不足,再加上皇帝那性子,此案若是送到京城,只怕真会如同那些人所愿,被蔡炳给搅合掉了。
  这些银钱就算拿出来,最后落到何处都不可知。
  既然如此,还不如他直接拿了,以做准备。
  如今这事他已经跟蔡炳直接对上,今年大灾,蔡炳肯定会拿着大作文章。
  有这些钱,再加上姓郑的提供的那条线,明年的战争才有保障。
  至于常柏成……
  这杭州城里抄出来的财物足有四百万贯,两人私下分了一百八十万贯的东西。
  以常柏成来说,已经是一大笔横财了。
  够了……
  赵皓这声一出,老刘和赵牛赵福几人立时面露喜色。
  他们都是镇国公府的侍卫,常年跟着镇国公和赵皓在边关,自然知道边军的苦楚。
  外头人常把镇国公府和荣国公府做比较,觉得两府都是一样的有钱,其实完全不是这样。
  荣国公管的京畿大营福利好军饷高,所有的兵士都是朝廷养,压根不用荣国公自己出钱,自然就能积攒下巨额财富。
  可边军苦寒,又经常被克扣,连镇国公的嫡系亲卫队都得自己养,镇国公府除了那些爵田收入没有动,其他的收入都贴到军队里去了。
  所以,边军边城里镇国公赵家的威望无人能比,但是,镇国公府的确没钱。
  这次杭州抄家,常柏成分的那九十万贯大多(也要分手下一些)都能落进他自己的腰包,可赵皓这里分的,到手之后,便往边城送了。
  现在,这里的钱不用分,也不用交,对边军来说,可是的好事。
  赵皓说得对,这就是朝廷欠他们边军的!
  赵皓扫了一眼几人脸上的喜色,也不觉微露了笑容,对老刘道:“你去约那郑管事见面,和他聊聊,怎么买他们的衣服和粮食,又怎么送?最好,是能定下长久的关系,嗯,也可以告诉他们,我们那,出皮毛药材,若是他们有商人,可以去收,我们开放关卡,让他们过去。”
  待老刘高兴的应了一声,赵皓又加道:“不过,要分点利给我们。”
  见老刘更加欢快的应了一声跑出去,赵皓手指又在那荷包上摸了下。
  商人豪富,他如今总算是见识到了。
  也难怪上辈子她绞尽脑汁的做生意,可惜,当年她说北方的药材和皮毛都可赚大钱之时,他却只当她玩笑……
  也不知道,她现在回京没有?
  四月初他派人去那茶园,那里的人说她已经走了。
  走了……
  没有等他。
  也是,如今都五月了,他还脱不开身……
  “少将军,不好了。”赵申从外面急跑进来,叫道:“那姓姚的和杭州知府还有两浙路监察使,被人毒杀了。”

第222章 重回京城

    船到京城,端午已经过去了好几日。
  京城里还留有端午狂欢的余韵,却已是满目夏季风情。
  船行的后面两天,天气异常的闷热,连风都没有,可靠近京城,两岸越见繁华,河道又不宽,开窗,岸边的人便可窥见窗内风情。
  (还好这时候没有随处都可以拍摄的摄像头)
  苏月也不敢太过于大胆着装(何况旁边还有人死盯着)。
  穿得虽然轻薄松散,也还是衣裙俱全,连领子都不能松开。
  热得靠坐在窗户前拿着扇子(谢珏出品)不停的扇风。
  眼看着京城的码头到了,便早早的起身,准备下船。
  谢珏看着她那样子不觉笑道:“我已让人去买冰酪,待会便会凉快了。”
  苏月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