凰珏,三嫁成后-第1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绿竹给她擦着刚洗干净的头发,唇角噙着笑道:“三爷早就吩咐郑启,自家织坊出的最好的料子,都存着,给姑娘做衣服,前儿快马来报信,让这边衣坊替姑娘做新衣,因是刚拿到尺寸没有多久,所以成衣不多。”
衣坊是前年盘下的,这两年添加了很多人手,不过谢珏发话,那自然是要最好的,一般人也做不了。
衣坊里十几个高级衣娘赶工,再加上绣坊里的高级绣娘,这么半月,也只出来十二套而已。
听着绿竹声音里带着的遗憾,苏月不觉抬头瞅了她一眼,道:“绿竹,我这正在长个子呢!这么漂亮的衣服,只怕再过半年一年就穿不上了!”
这些衣服,可都是出门显摆的!
她能有多少机会出门?只怕穿了不过两三件就穿不了了!
你难道不知道,看着漂亮衣服却穿不进去的痛苦对于女人来说,是等同于生产之痛的嘛!
绿竹笑了出来,道:“三爷说了,这些,让姑娘每天换着穿,要按照半年计算,可还差得远呢。”
“别!你赶紧的,跟郑启说,绝对不要再做了!等,明年,明年再做!”苏月叫了起来。
这么漂亮的衣服,能是随便在家里穿的嘛!
到时候留下一堆穿不了的衣服……
她会郁闷死的!
第219章 姚眉的怨恨
镇江运河码头。
姚家官船停靠在码头边。
船舱里,一个婆子正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对姚眉哭诉这段时间姚家的遭遇。
“如今老爷大爷都被抓了起来,府里的管事小厮们也被抓了,后宅的女眷也被看管在府里,老奴是正好有事出门才没有被抓,还有二管家,他是去乡下买东西所以没有在府里,二管家说,他在城里看着,让老奴去京城找姑娘和姑太太,怎么着,都要将老爷救出来啊。”
姚眉木木的看着对面的婆子,脑袋一片空白。
怎么会这样?
怎么会这样!
她,连家都没有了吗?
怎么可能?
她父亲不是三品大员嘛?是杭州最大的官!怎么,怎么可能突然就被抓?
从京城派去的人?
若是真有从京城派去的人,云家肯定知道,那么姑姑也就会知道。
可姑姑没告诉她……
自从那天她从水里上来后,姑姑派人跟她说让她带药材去看云轻鸿,之后就再没有出现。
她还在翻检着药材,那云府的人就冲了进来,将她的东西一阵收拾了,直接将她赶上了船。
然后命令船老大送她回杭州。
还派人押送船到了前头扬州,看着船过了长江,那押送之人才回头。
她一路上还一直想不通,怎么就成了这样?
前儿她才将手中最后的一万贯送给云姚氏,云姚氏拍着胸脯说一定会让她和云轻鸿成亲,就是那宴会上设计云轻鸿落水,也是云姚氏一手操办。
怎么最后,就全部成了她的错?成了她不要脸?将她赶出云府,赶出京城?
原来,是因为如此!
因为云家知道姚家要出事了,所以才将她赶出来!
“姑娘?”见姚眉一直不说话,那婆子停住了哭声,带了忐忑的唤了一声。
这才发现,姚眉身上有些不对劲。
她的脸色太过于苍白,眼中带了阴戾的恨意,那种恨,是已经沉淀了有些时间,绝不是听到她的话才产生的恨意。
而且,为何姚眉在这里?
她不是应该在京城的嘛?
姚眉对云轻鸿的痴恋,整个姚府的人都知道,她好不容易去了京城进了云府,除非成为云三夫人,否则绝对不会回杭州。
现在,她为何回来?还一副因为愁烦清瘦许多的模样?
难道,京城也出了事?
那时候看到姚家大船的喜悦,在意识到这点的时候,完全转换成了惧怕。
眼珠一顿乱转,婆子又想起一事,忙道:“对了姑娘,你可有遇见三管家?”
姚眉微挑了下眉。
“先头夫人说,姑太太来信,说姑娘和云三公子的亲事一准没问题,后又见三公子得了进士头名,便想着最好在云公子殿试过后定亲,所以,让三管家给您送了东西过去,说是,定亲之时的体面。”婆子小心翼翼的道。
“什么时候的事?”姚眉沉声问道。
“就是出事的前十天,当时装了一大船的东西,走的运河。”婆子道。
姚眉的眉头轻蹙。
运河不宽,姚家的船都很显眼,若是碰到自然看得到。
若是说有两船交错没有看见的地方,也就只有高邮湖那里了。
当时她闹着要吃淮安的刀鱼,那云府管事没法子,让船在淮安城边的码头停了一日,若是三管家的船着急赶路,便会直接从高邮湖走,不会在淮安码头停靠。
那么,按照时间算,那船只怕已经快到徐州了。
“来人。”姚眉对着外头叫了一声。
她身边的丫鬟婆子不管是带去的还是云姚氏给的,都被云府扣下,但是这船还属于姚家,她这么一喊,外面便进来一个粗壮的水手。
姚眉从头上拔下一支金簪子丢给了他,道:“给我找匹快马,带我去徐州。”
云府说是将她的东西都还给她,可是她带去的东西里面那些贵重的药材绫罗绸缎等物都已经给了云姚氏,带的钱,除了送给云姚氏的,剩下的也因为和云姚氏一起做生意而亏光。
能还给她的,也不过就是她的衣服首饰和剩下不多的一些东西。
不过,她的那些首饰可一件件都是精贵之物,这支金簪子,就值得两百多贯。
雇匹马是绰绰有余了。
母亲说是为她定亲准备的东西,只怕就是预先给她准备的嫁妆。
她可是知道那些嫁妆有多少的。
只要她能找到三管家,拿到那批财物,那么她就能再入京城。
云家想就此撇干净,
哪有那么容易?!
他们姚家往云家送了多少东西?就她到京城这几个月,就送了三万贯给云姚氏!
如今想就这样撇清楚关系?
想得倒好!
别以为她们姚家是傻子,那云姚氏收的每一样东西,每一文钱,她都留有证据。
若是云家愿意帮她,那么她可以不计较云家先头的无情。
若是不愿意,那就不要怪她,将这些东西捅到大理寺去。
姚家倒了,你们云家也不可能独善其身!
那水手看了看簪子,点点头道:“好,小的这就去,只是,这船,是继续往杭州?”
那云府的管事跟他们说得清清楚楚,你们家的姑娘下贱恶毒,为了巴上云轻鸿,不惜设计陷害,害得云轻鸿重伤,连能不能活下去都不知道,这云府只是送你们家姑娘走,那是看在夫人的面子上,可你们家姑娘再若返京,那就别怪云家不客气了。
现在看来,姚眉是一点都没有把云家管事的话放在心里。
可他们这些船工并不是姚家的家奴,不过是姚家雇佣了五年的雇工,眼看着期限快到,可不想趟这种浑水。
姚眉看着水手冷声道:“回京城,你们也回京城。”
她还有好些东西在船上呢。
水手笑了一下,道:“好叫姑娘知道,我们跟姚府的契约是到这个月底,本也是跟夫人说好了的,送姑娘进京后,若是没事,我们的契约便直接解除了,若是姑娘回杭州,我们定然是要送到的,可再让我们去京城,这契约时间可就过了,请恕小的们无法。”
他们留在京城没走是因为姚家和云家都是大官,没有到最后一日,又没有主家的发话,他们可不敢走。
现在期日马上就到了,云家已是跟姚眉交恶,他还在门外偷听到那婆子说姚家满门被抓……
姚眉气得眉毛都竖了起来,怒道:“你这是什么意思!你们是我姚家的奴才,我说话你们敢不听!”
水手退后一步笑道:“小的这就给姑娘找船找马,烦请姑娘收拾下东西,若是随身带不了的,便也先找个地方寄存,小的们这船,可还要赚钱糊口。”
说完,也不等姚眉出声,转身便走。
没有多久,船长带着水手进了船舱,不管姚眉怒骂,直接将她和婆子‘请’下了船,再又将姚眉的行李丢下。
开船走了。
第220章 江南案发
四月下旬的京城,如同那满城盛开的一般热闹。
先是春闱殿试,皇帝钦点了云轻鸿为探花,盛赞云轻鸿德容双杰。
再是游街之时,云轻鸿极受欢迎,差点被香包砸晕。
而随后的琼林宴上,皇帝和云轻鸿又大放光彩,引得一众文人赞叹不已。
是日的琼林宴有别于往年,皇帝下令斗茶,还自己上场亲自点茶,那一番行云流水的技艺,还有那飘然的茶香,真真是看过尝过再不能忘怀。
一众文人全是心服口服,那些新晋进士,得了皇帝亲手所点的极品茶更是感动得泪都流了下来。
而云轻鸿更是当即做了一首令人拍案叫绝的诗。
皇帝的兴致也起来了,当场唤了人来,摆开了案台,将云轻鸿那诗给写了下来。
皇帝在做皇子的时候,最有名的便是他的字画,只是皇家笔迹很少外传,普通官员学子基本是看不到他的作品的。
如今看皇帝运笔飘忽快捷,出来的字,至瘦而不失其肉,落笔转折之处暗藏锋芒,天骨遒美,逸趣霭然,其风骨和内蕴的涵养,非等闲人能仿之。
顿时佩服之心再起,忠君之心亦加强许多。
一场琼林宴,不光红了云轻鸿,皇帝的才情更是让那些新晋进士们折服,便是一些大臣,也不由的动了一点心思。
书画之中可以看到人品,皇帝的茶也好,字也好,都透出了大家风范。
虽是不懂国情的糊涂人,但是其品性可嘉,还是可以好生辅佐的。
只这盛事刚过去没有几天,从杭州便来了急报。
杭州出了大案。
两浙路转运使贪污索贿,欺压百姓,强抢民间商人的家产店铺。
种种恶行,罄竹难书!
送到皇帝案前的密折是高知府所写,一条条的,写了足足有十五页。
最先一条,便是两浙路这几年的税赋,以前白莳在的时候,有一年江南旱灾,白莳请了减赋三成,给与三年的缓冲期,先帝同意了,而此后白莳出事,姚转运使接任,当时此例早已经到期作废,姓姚的却对上依然使用此例,对下,则是按常征收,期间的巨额差距,全部吞下,一部分由他和江南官员瓜分,另外一部分,据姓姚的交代是交给了三皇子。
国家税赋乃大事,官员私饱中囊更是绝对不可容忍,何况还牵扯到三皇子。
三皇子拿钱干嘛?用脚想都知道。
皇帝再是不懂政事,看到此条,亦是勃然大怒。
唤了镇国公荣国公还有内阁四相六部尚书连同秦御史进宫,也不询问他们怎么办,直接下旨,任命正在江南之地的赵皓常柏成为钦差,掌握生杀自主大权,将所有牵连之官员全部抄家下牢狱,高知府就任两浙路转运使,一些低级官员由高大人就地任命,五品以上的官员,着吏部马上草拟派遣的官员名单上来。
当时蔡相争辩了一句,如此大事应该送进京城审查才是。
立时被皇帝冷冰冰的看了一眼。
而韩相更是出声道,证据确凿,蔡相却还说不宜抓人,那是想等那些人将江南都蛀空了,或是再将钱交给别人?
秦御史又悠悠的补刀:这税赋优惠时间,户部都是应该记录在案的,为何到期之后几年都未察觉?蔡相说要查,的确是要查,首先,便应该查这户部,可有和江南狼狈为奸之辈?
皇帝一听这话,也不知道是被镇国公捅了一下,还是自己开了窍,马上下旨,让秦御史连同大理寺,就户部是否知道此税赋之事进行调查。
调查期间,户部尚书先在家休息休息。
这事一出,在京城是掀起了惊涛骇浪。
户部里更是风声鹤唳。
江南送上来的奏折里显示,高大人已经拿到了两浙路这几年的明账和暗账,只要跟户部的账本一对,想说我们疏忽了,没有注意都做不到。
现在铁面御史秦大人来查,更是不好掩盖。
往好里说,是一个玩忽职守,往坏里说,那就是连通两浙路一起贪污!
在宋国,贪污上了一万贯都是抄家砍头的大罪。
何况是两浙路几年的三成税赋?
灭三族,都跑不了。
这事肯定要有人出来顶锅!
那么,谁出来?
一般的小官吏,还顶不了这罪。
蔡炳是从户部爬上来的,户部是他的根基和大本营,动谁,都会伤他的根本。
蔡炳在家里是急得嘴巴上都起了泡泡,对赵皓,是真真的恨之入骨了。
而对于那些在京城候补的,闲置的,还有一些心思灵活的,则是遇到了天大的好机会,纷纷开始行动。
江南官场虽然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