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之帝国再起-第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才十七岁,幽州那地方,天寒地冻不说,鲜卑人又凶恶得很。”曹嵩看着去意甚绝的儿子,摇了摇头,儿子的脾气跟他不一样,和他死去的母亲一样倔,只要认定的事情,没有人能改变。
“路上小心,去了以后记得不要逞强,明白吗?”曹嵩叹息一声后朝儿子道,既然阻止不了儿子,就只有多嘱咐他几声了。
袁府外,袁绍一个人站在黑暗中,看着面前的熟悉的门墙,犹豫了一会之后,终于还是转身离去。
“大兄。”就在袁绍转身的刹那,身后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转头望去,他看到了自己的兄弟袁术。
“父亲一直都很想你。”进入细流别营两年的袁术改变很大,不复以前那个骄横的纨绔子弟。
“我已经不是袁家子弟了。”看着站在自己面前的兄弟,袁绍迟疑了一下后,开口道,“好好照顾父亲。”说完,看了一眼曾经生活了十几年的家,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公路这两年很长进,不但重新回到细柳营,而且性子也转好了不少,他不想回家给他造成什么困扰,袁家是他的。
“大兄,保重!”看着兄长离去的背影,袁术低声自语,也许他的兄长以为他不知道,可是他早就知道,自己在别营时,那些时常照顾他的人都是兄长亲自拜托的。
回头看了眼身后的朱红大门,袁术也没有回家,而是回了细柳营的军营,他已经习惯了那张发硬的木床,家里的软裘暖被不适合他。
太学附近的一所民居内,戏志才和荀攸,陈宫两人一起喝着酒,讨论着对鲜卑的看法,三人中戏志才二十三岁,陈宫十九岁,荀攸十六岁,三人出身背景各不相同,可是却偏偏成了朋友,每天互相交流学识,三人住在一起,倒也自得其乐。
“看起来陛下是打算在鲜卑有异动之前,主动出击一次。”饮下一杯酒后,戏志才道,荀攸和陈宫默然不语,离开建章宫后,他们都冷静了下来,知道天子其实是不想和鲜卑人那么早开战的,只不过现在主动权不在他们手上,像檀石槐这种狂妄的人,不狠狠教训一下,他是不会老实的。
“听说大运河今年只在河北开挖五百里,显然陛下也是做了准备的。”荀攸的眉头皱了皱,他记得《盐铁论·诛秦篇》里的一段话:中国与边境,犹支体与腹心也。夫肌肤寒于外,腹心疾于内,内外之相劳,非相为赐也?唇亡则齿寒,支体伤而心惨但。故无手足则支体废,无边境则内国害。
帝国最大的问题是内部的流民,开挖大运河其实就是为了解决流民问题,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一个平稳的边境,让国家专心投入到开挖大运河和安置流民问题上去。
看着皱眉的荀攸,陈宫替他倒了一杯酒后道,“鲜卑人狼子野心,不得不防,陛下早就在做准备了,卢公这几年在幽州的动作就可见一斑,只怕檀石槐若有异动,绝讨不了好。”
这三年来,护乌丸校尉卢植一直都按照天子的命令,安抚边境的乌丸各部,一面派人修筑兵堡,一面严厉打击边境贸易里私自贩卖铁器的商人,如今边境胡人对于重新恢复实力的帝国都是心存敬畏,鲜卑人若是想做草原的霸主,就非得面对帝国不可。
“此去幽并之地,我们当好好谋划一番。”戏志才点了点头后道,看向摆在三人中间的地图,自从天子命人大做纸张后,那副悬挂于建章宫的天下四海图也流传了出来,现在他们用的就是简略版的地图。
围绕着有些简陋的地图,三个年青人兴致勃勃地讨论了起来,一旁的酒坛也在飞快地空着,到了半夜之时,意犹未尽的三人才抵足而眠。
建章宫内,刘宏枕在宋玉容的腿上,看着她在灯光下有些朦胧的脸道,“皇后,你说朕让曹操他们去幽州和并州是不是有些不近人情。”
“陛下何出此言,您让他们去幽州,并州,正是给他们建功立业的机会,又怎么会是不近人情呢!”宋玉容浅笑道,现在的她已经越来越有皇后的风范。
“你说得也是,是朕想多了!”刘宏笑了笑道,他其实是怕曹操他们不适应幽州和并州寒冷的气候。
虽然棉花找到已经两年了,可是到现在,帝国的农业技术官僚都还没有完全驯化这种野棉花,产量偏低,不过那些工匠们却是按照他的指点造出了改良纺织机(即珍妮纺织机),只要棉花可以大规模种植,产量上去以后,就可以大量生产棉布。
在刘宏的构想里,只有将棉衣这种有效的御寒衣物做出来,才能让帝国的流民往北迁移,同时帝国的军队也能在寒冷的冬天继续对游牧民族进行军事打击,只有采取进攻性的战略,才能保证帝国边境的长治久安。
“听说皇后最近时常去掖庭是吗?”刘宏翻了个身,把宋玉容压在了身下,最近这段日子,她时常劝他去宠幸其他几位贵人。
“陛下其实也该多去窦贵人她们那里,不该只专宠一人。”宋玉容看着丈夫答道,这是她作为皇后的义务。
第七十五章 神秘的庄园
建宁五年的初春,雒阳城外,曹操等人身着戎装,踏上了前往幽州和并州的旅途,在他们身后是前来相送的同袍伙伴,人群中,袁术远远的看着骑在马背上的兄长,当他重回细柳营的时候,以为已经离他很近,可是如今才发觉,自己和他的距离依然遥远。
“本初,不去和公路说两句吗?”看着身旁的好友,曹操轻声问道,他其实很关心这个兄弟,可是偏偏两人看上去却形同陌路。
“不必了。”袁绍收回自己的目光,朝曹操摇了摇头道,有时候他很羡慕这个好友不需要为家族继承的事情烦恼。
看到袁绍落寞的神情,曹操知道他心里的苦闷,庶出,嫡出真地那么重要吗?有时候他真地觉得一些传下来规矩很没有道理。
“大兄!”听到人群中的呼喊声,曹操放眼看去,看到了两个族弟夏侯惇和夏侯渊,连忙策马过去。
“你们什么时候来的雒阳?”曹操从马上跳下,朝老家自幼玩在一起的两人道,自从他来了雒阳,就再也没见过这两个兄弟。
“去年就来了,元让非说要等进了细柳营才来见你,没想到你那么快就要去幽州!”夏侯惇和夏侯渊虽不是亲兄弟,可是交情却极好。
听着夏侯渊的话,曹操才注意到两人穿着细流别营的军服,接着拍着两人的肩膀道,“那你们今年可得给我争一定进了细柳营。”
“那是我们来得晚了,不然的话,今天也不会穿这身衣服来见你。”夏侯惇有些懊恼地道,要不是他在老家致人重伤,给扔大牢里关了几个月,他早和夏侯渊来雒阳了,不过这种事他也不好意思跟曹操说。
“好,我等着你们。”曹操笑了起来,接着压低了声音朝两人道,“我跟你们说,现在北面的鲜卑人不安分得很,细柳营迟早有出征的一天,到时候可别给人刷下来。”说笑声里,曹操跟两个族弟定下了跃马北疆的约定。
当这队前往幽并苦寒之地的帝国精英们启程的时候,刘宏也在不远的地方目送着他们,绘图制作沙盘,是风餐露宿,极为幸苦的事情,不过对他们也是一种磨砺,因为日后有更加辽阔,也更加复杂的国家民族等着他们去征服。
“陛下,起风了,还是去庄里吧!”刘宏身后,王越看着消失在远处视线中的队伍,开口道。
刘宏拨转马身,在身旁王越和一众精锐的侍卫保护下,驰向了不远处的庄园,如今造纸术和印刷术已经给他积累了一大笔钱财,是时候在雒阳和司隶的官坊里推广改良后的炼钢法。
改良后的炼钢法对帝国意义重大,不但能提升帝国的武备,更重要的是可以节省大笔军费,同时可以推广钢铁制作的工具,提高生产效率。
庄园内,从各地调来有着丰富经验的工匠和将作府的技术官僚用了整整一年时间,将天子所说的高炉炼铁和转炉炼钢法一步一步完善了起来,对他们来说,做出高炉和转炉并不是难事,重要的是如何利用高炉和转炉炼出优质的生铁和钢材。
为了炼出好铁和好钢,他们失败了无数次,才将关键的地方试验出来,并且辑录成书,记录了如何炼出好钢和好铁的具体流程,里面有着很多过去没有的新技术,而这些技术都是他们自己摸索出来的,比如炉渣和焦炭的运用以及各种矿石的比例。
掂着手中并不重的书册,刘宏知道这里面集合了面前近百工匠,技术官僚的心血,“你们没有辜负朕的厚望,这本书上将写上你们的名字,留传后世,而朕也将重赏你们。”
看着高声而语的天子,那些工匠和技术官僚们都是振奋不已,尤其是那些工匠,他们的地位低下,对他们来说能见到天子已经是值得跟人夸耀的一件事,更遑论在那本书上注上自己的名字,这种事情他们连想都没想过,都是慌忙跪了下来,连称‘不敢’。
“这是你们应得的。”刘宏没有多说什么,天子有天子的威仪,过于宽仁只会自丧威严,在扔下这么一句话后,他带着王越等人离开了,而刘福则按照他的吩咐,给这些工匠每人发了一万钱至三万钱不等的赏赐,至于那些技术官僚的赏赐则更加丰厚。
在这所庞大的庄园内,从帝国各地抽调的工匠和将作府的技术官僚们按照自己所擅长的方面分组,各自研究着天子交代下来的不同任务,另外和他们一起的还有一些寒门出身的读书人,专门负责记录他们研究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和资料,久而久之,这些人也多半成了行家里手。
庄园外,郑玄领着太学里一批对技术很有研究的学生下了马车,他们是受到天子的邀请,在一众羽林军的护卫下来这里的。
进入庄园后,郑玄看着几乎是五步一哨,三步一岗的严密防护,不由暗自心惊,同时也更加好奇,这个学贯百家的学术宗师对于各种新奇的事物有着旺盛的求知欲,自从天子在太学里提倡起兼容百家的学风后,他简直就是如鱼得水,每天和自己的学生研究不同的东西。
领着一帮学生参拜天子后,郑玄有些迫不及待地道,“陛下,您要给臣看的东西在哪里?”
“郑卿家莫急,跟朕来!”刘宏笑了笑,他让郑玄和那些对‘杂学’颇有研究的太学生来这里,就是希望郑玄能带头投身于具体的实验中来,来带起‘知行合一’的风气,只有逐渐改变士人们传统的观念,他才能顺利地将太学改造成术业有专攻的学院。
走进一处大屋,郑玄看到里面全是方士,不由有些惊讶,他虽畏天敬命,可是对于方士的那套修仙长生之术向来不信。
“郑卿家。”看到郑玄一脸的疑惑,刘宏将一块无色的水琉璃递给了他,左慈那些方士自从炼制出纯玻璃后,觉得玻璃之名太俗,于是便起了个‘水琉璃’的文雅名字。
接过水琉璃,郑玄很快发出了惊叹声,“陛下,这东西是他们炼制的?”指着一众方士,郑玄问道,现在他明白天子召集这些方士不是为了什么长生不老之术,而是利用方士炼丹和对矿物的认识,炼制眼前这种无色透明而且能透光的东西。
“不错。”刘宏点了点头,当初建立太平道时,他曾经下诏召集全国的方士来雒阳,挑选其中懂得炼丹,辨别矿物的方士招揽致麾下,让他们进行各种实验,为此他没有少砸钱进去。
“郑卿家,来看看这个。”见郑玄虽然惊叹于水琉璃,不过似乎认为这只是一种奢侈品而无什么作用时,刘宏让一旁的随从拿过了经过打磨才制成的一架千里镜,而这名字又是那些方士给取的,对此刘宏也不反对,毕竟东西是他们弄出来,他只是大致给了点提示。
在天子的示意下,郑玄走出屋子,用千里镜观察起四周的景物,结果他惊讶得发现所有的东西都被拉近了,原本远处模糊的东西一下子都变得极为清晰。
放下千里镜时,郑玄已经难以形容心中的震撼,只是看着天子道,“陛下,这是用水琉璃制作的吗?”
在刘宏心里,千里镜除了用于战场以外,最大的作用就是给郑玄这样的学者,在郑玄以前,帝国就出过张衡和王充这样的唯物论思想家,现在他需要像郑玄这样名望隆重的学者继续往唯物论上走,一改儒家那种唯心的哲学观,建立起帝国的科学体系。
“朕让人做了一架专门用来观测天文的千里镜,比起郑卿家手里这架能看得更远?”刘宏朝看着自己的郑玄道,“不知道朕卿家有没有兴趣随朕等会回宫时去观星台一趟。”
“愿意,愿意。”郑玄忙不迭地答应下来,他精通百家,可是最感兴趣的还是天文,这个时代大多数的学者和他一样,都对神秘的星空充满探求的欲望。
接下来刘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