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837章

我要做皇帝-第837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直接就把他们给卖了。
  等到休屠人发现自己被卖的时候,已经晚了。
  冲向浑邪部族的汉骑,在发现自己的猎物丢掉了以后,干脆就不管逃跑的浑邪部族,直接从浑邪骑兵撤退后留下的通道,直扑休屠人的侧翼。
  这个时候,休屠人就算想跑,也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了。
  什么叫做作茧自缚,休屠人现在终于明白了!


第1074章 反扑(一)
  “休屠人完了……”呼衍当屠望着战场感慨一声。
  原本,假如浑邪人没跑,两个部族加起来,起码有八千多骑,哪怕是汉朝人开挂,也奈何不得他们。
  最多最多,杀败休屠和浑邪,迫使他们撤兵。
  但汉军也要付出代价!
  但,现在,浑邪王一跑,休屠人就成了靶子!
  陷入跑也不是,不跑也不是的尴尬地步。
  “主人,浑邪王该如何处置?”一个呼衍氏族的骨都侯问道。
  呼衍当屠眯起眼睛,看着一溜烟跑到了七八里外的一个小山坡下的浑邪部族。
  “哼!”呼衍当屠鼻孔里喘了口气。
  浑邪部族,简直是赤裸裸的挑衅!
  若不给浑邪人一点厉害瞧瞧,呼衍当屠感觉,自己这个主帅就要威信尽丧了。
  恐怕,以后他的命令,都要无人听从了。
  “暂且不管它!”呼衍当屠用了个“它”字来形容浑邪部族,“它”这个词,在匈奴语言里发音跟“他”是不同的。
  “他”是指对等的人,至于“它”则是形容奴隶、牲畜的。
  一般来说,匈奴本部的贵族,在明面上就算对某部族在不满,也不会用“它”来形容。
  唯有,已经无法再容忍和忍受的时候,下定决心,要将这个部族扫灭之时,才会用“它”。
  这是死刑的判决!
  “先把休屠人救出来再说!”呼衍当屠拍了拍手掌:“让本部准备冲锋吧……”他眯着眼睛,问着身后的贵族们:“勇士们!谁愿意去救出休屠部族?”
  在呼衍当屠身后,数个本部的骨都侯都是跃跃欲试。
  在草原上,匈奴本部永远比其他部族更骄傲。
  对匈奴人来说,本部跟非本部,那是天差地别的象征!
  本部的骑兵,更健壮,更强大,更有默契!
  每一个本部的骑手,都有着娴熟的骑术,非凡的射术!
  在非本部的部族里,一千骑里能出一个射雕者,那就已经是奇迹了!
  但在本部中,某些精锐的强大部族,甚至可以做到一百骑,出一位射雕者!
  本部的骑兵,不仅仅体现在作战能力和战术素养上。
  更体现在装备上。
  其他部族的骑兵,顶天了拿把牛角弓,配上几柄青铜铤,那就已经是很奢华了。
  至于皮甲和锁甲什么的……
  那就别想了!
  但匈奴本部的骑兵,披甲执锐!
  在过去,本部的骑兵,就已经有贵族能披着铁甲,拿着缴获的汉军武器上阵了。
  而一年多前,匈奴人攻陷大宛,将整个大宛王国的人口财富,全部化为己有。
  在这一场盛宴中,匈奴得到的最宝贵的财富不是数十万的奴隶和无尽的财富。
  而是宝贵的工匠!
  大宛国,作为马其顿殖民者的后代,塞琉西王朝的后裔,大夏的割据王国。
  虽然他们与欧陆文明分隔数百年。
  但祖宗留下的财富,并未消失。
  大宛王国,是一个以庄园经济为主体的王国。
  跟同一时代的罗马共和国差不多,在一个庄园之内,有贵族,有武士,有仆人,当然也少不了工匠。
  虽然,大宛人不懂得冶铁。
  但他们的青铜冶炼技术却是非常发达的!
  至少,比起匈奴人的原始青铜冶炼技术,发达无数倍!
  而所有的游牧民族,都对工匠有着天然的渴望和渴求。
  因为,这是他们无法自己培养和训练的。
  所以,所有的大宛工匠,都被匈奴人捧在手里,像宝贝一样呵护。
  特别是木匠和青铜冶炼的匠人。
  简直是爹妈一般的爱护!
  匈奴人自己都舍不得吃的肉类,工匠们每顿都有,匈奴人自己都舍不得穿的衣服,工匠们身上都穿着。
  甚至,匈奴人为了照顾和满足这些工匠们的需求,还在居延泽为他们建立城市,让他们过着跟在大宛国内的贵族一样的生活。
  匈奴人攻灭大宛,对大宛的所有阶级都是灾难。
  但工匠是例外。
  很多原本是平民甚至是奴隶的工匠,一下子就摇身一变,成为了过去的贵族老爷和主人的老爷!
  他们吃着最好的食物,睡着过去做梦也想不到的贵族小姐。
  自然,工匠们对新主子表示一万分满意。
  现在,被俘的那三千多各种工匠,每天都在为匈奴生产和制造各种装备。
  其中就包括了以缴获或者走私得到的汉军的制式装备。
  山寨武器,在冷兵器时代,尤其是西元前的冷兵器时代很简单。
  无非就是技术问题而已。
  从大宛劫掠而来的大量的财富,则为匈奴人的山寨事业注入了无穷的活力。
  去年一年,这些工匠为匈奴生产了数以万计的武器!
  包括了山寨的汉军马刀,山寨的汉军马鞍和马镫。
  这些都不难仿制。
  匈奴人也早就发觉了这些东西。
  也就马蹄铁,这些工匠怎么也制造不出来。
  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材料问题。
  青铜太脆,没有铁的坚固和耐磨损。
  而点不开冶铁技术科技的匈奴人,真是急得团团转!
  “须卜氏族……”呼衍当屠将视线投注在一个皮肤黝黑,身材粗矮,鼻子上吊着一个巨大的铜环的匈奴贵族身上:“此事就交给贵部吧!”
  这个贵族闻言,欢喜的道:“请左大将放心,我们须卜氏族必定不辱匈奴的威名!”
  须卜氏族,作为匈奴本部四大氏族之一。
  底蕴是非常厚实的。
  这个氏族,世代都是单于的左右骨都侯的人选。
  甚至,曾经有人出任过匈奴四柱之一的右谷蠡王!
  以非挛鞮而为四柱,在匈奴历史上非常少见!
  有史以来,不过数人得此荣誉!
  须卜氏族能得到这个荣誉,是因为他们当年追随老上单于,底定西域三十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所以,须卜氏族被获准,可以参与西域诸国的监管。
  西域三十六国,有大有小。
  小者几千人占个绿洲就称王称霸了。
  大者十几城甚至数十城!
  这些王国之中,自然也有着工匠。
  在实际上来说,几乎所有匈奴的武器装备和甲胄,在过去,大部分都是依赖于西域三十六国的贡献。
  这也是为什么乌孙人当年非要跟匈奴闹翻的缘故!
  西域三十六国,是一个巨大的聚宝盆。
  无论谁得到,都足以制霸天下!
  甚至角逐草原霸主的地位。
  乌孙人对此垂涎欲滴,做梦都想要控制西域三十六国。
  而匈奴人则绝对不可能让乌孙人控制西域三十六国。
  就像米帝肯定不许约翰牛跟欧陆走到一起,亲密无间,还称兄道弟一般。
  这才是匈奴跟乌孙最终决裂的根本原因——两者在西域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利益冲突!
  作为获得了部分西域权益的氏族,须卜人的装备,向来在匈奴以强大著称。
  在其他部族还在用着骨头和石矛的时候。
  须卜氏族就已经完成了武器的青铜化。
  而在马邑之战后,挛鞮氏和须卜氏的本部万骑,又称为了匈奴帝国第一个装备上山寨青铜马刀和青铜马鞍、马镫的部族。
  在现在,须卜氏全部的四个万骑,都已经完成了装备的更新。
  每一个战士,都穿着用青铜和皮甲打造的甲胄,骑着山寨的马镫与马鞍的战马,提着山寨的马刀。
  甚至就连列队的排列方式,都有些与汉室骑兵的列队方式相似——这也是山寨来的。
  过去一年多,匈奴人派了无数探子和细作,收买了无数的汉奸,探寻和窥视汉军的训练和行进作战方法,更不断通过边境摩擦,拿着附庸部族和奴隶们的生命刺探汉军的虚实。
  终于被他们摸到了一些关节。
  最起码,现在,须卜氏的万骑,列着的作战队形,都与汉军的骑兵相似了。
  他们以五骑为一组,两组列为一队,组成了一个扇形的行进队列。
  “可惜……汉朝的手弩,怎么也放置不出来……”呼衍当屠在心里叹了口气,颇为惋惜。
  这些年,匈奴人通过了无数个途径,获得了至少数百把汉军的手弩的样品以及上千个损坏的零件。
  可惜,汉军的手弩,是从秦代的骑兵弩发展而来,结合了秦弩的优点,利用了秦人发展到极致的青铜冶炼技术,辅以现代科技技术结晶,在墨苑的墨者们的主持下,将秦骑兵弩和汉连弩的设计综合到一起,设计而成的。
  每一个零件都如同秦弩一样可以自由替换,扣动方式更是简单无比。
  这使得匈奴人根本没办法山寨!
  更别提像汉军一样大规模装备了!
  这也是匈奴和这个世界的无奈。
  青铜技术,在中国经历了三代数千年的发展,最终由春秋战国的战火为燃料,用了无数代人杰的智慧,最终在秦人手里达到了青铜的极致——哪怕再过两千年,哪怕到了工业化时代,秦人的青铜工艺,也可以与工业产品媲美!
  匈奴人能行吗?不行!
  希腊人行吗?也不行!
  罗马人行吗?还是不行!
  在冶炼技术和生产制造方面,现在的中国,就好比后世的欧米之于天朝的基础材料学。
  就譬如发动机吧。
  中国补课补了十几年,也依然追赶不上欧米的发动机。


第1075章 反扑(二)
  即使匈奴人在很多装备上,无法仿制、山寨。
  但是,当须卜氏的万骑奔腾而出时。
  其他匈奴部族依然是纷纷侧目。
  须卜氏的苍鹰大纛,迎风飘扬。
  一个骑士,披着用牛皮和青铜锻造而成的轻甲,戴着一顶顶其他部族可望而不可及的青铜头盔,手上拿着的是从阴山之中砍伐下来,精心制造的骑兵用角弓和寒光凌厉的青铜马刀。
  一个个骑手,跨着战马,双脚蹬着马镫,坐在固定的马鞍山。
  威风凛凛,不可一世!
  “须卜氏的万骑啊……”有部族的老人感慨着:“当年老上单于西征,须卜氏的万骑随同作战,在伊列水,折兰部族首先冲锋,须卜万骑随后而至,杀的天昏地暗,血流成河啊!”
  更有亲眼目睹了哪一战的老萨满对部族的头人说道:“可怕啊,须卜氏!单于的利箭!”
  当年在伊列水,月氏人用王庭的主力作为中军,两翼放置了曾经扑灭了乌孙的两个绝对凶悍的部族。
  当折兰人发起疯狂冲击后,须卜氏的三个万骑一马当先,从两翼包抄。
  哪一战,匈奴的兵力,仅有月氏人的三分之一!
  但是,在须卜氏和折兰的冲击下,月氏人溃不成军。
  战场上尸横遍野!
  观战的诸部族和西域诸国国王吓得两腿战战,当场就跪到了老上单于的马蹄面前,发誓永远不背叛匈奴,永远做匈奴的奴隶。
  这就是老上单于写信给汉朝太宗皇帝的背景。
  在汉匈国书上,老上单于得意洋洋的说:以天之福,吏卒良,马强力,以夷灭月氏,尽斩杀降下之!
  这吏卒良,指的就是折兰与须卜骑兵的强大啊!
  今天,须卜骑兵再次策动,须卜氏的苍鹰战旗再次飘扬。
  无数的部族,无数的头人,都回忆起了那个在草原上的传说:疯雕最凶,苍鹰最狂!
  讲的就是折兰人(大雕)和须卜氏(苍鹰)的可怕和恐怖!
  折兰现在元气大伤,只能龟缩在胭脂山,休养生息。
  但须卜氏,却是毫发未伤!
  而且,须卜氏不比折兰。
  作为匈奴本部,真正的自己人!
  须卜氏历代都是为单于镇守幕北,监视西域三十六国的精锐!
  须卜氏的万骑,常年活跃在西域。
  他们比折兰人更熟悉和更习惯与农耕民族的军队作战。
  在西域,须卜氏一个万骑,就曾经压得整个西域三十六国,抬不起头。
  哪怕是本身是匈奴人的呼揭部族,也曾在须卜人的马蹄下瑟瑟发抖,只能乖乖留在金山给单于看大门,而不敢异议!
  而当代的须卜氏就更了不得了!
  单于的妻子,左贤王于单的生母,就是出生于须卜氏。
  所以,须卜氏比其他氏族,对当今单于更忠诚,更愿意卖命!
  所以,哪怕其实须卜氏早已经不回幕南过冬,但呼衍当屠招呼一声,须卜氏还是调来他们最精锐,最强大,编制最多的一个万骑。
  而这个万骑,常年驻守在莎车国。
  数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