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827章

我要做皇帝-第827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再给他们几天时间,郅都相信,他们应该可以在此建立健全一个标准的汉军野战营寨。
  当然,靠防守,靠防御,是不可能胜利的。
  在战争中,被动防守的那一方是最蠢的!
  旁的不说,倘若郅都所部就打算龟缩在这个防御工事内。
  那么匈奴人就要笑死了。
  他们完全不理会郅都所部,先去将汉军的补给路线和退路堵死。
  而只有保持进攻状态,不断的出击,才能让匈奴人不敢将主力投入到封锁中去。
  另外,进攻,也是为了防御的需要!
  汉军,现在控制的地盘太小了。
  一万多军队,拥挤在一个方圆十几里的地区,热闹是热闹了,但却也让人压抑的喘不过气来。
  很多事情,自然也就无法动手去做了。
  所以,郅都很清楚,他必须在立足防守的同时,极力去扩张自己的控制区域。
  无法击败对面的匈奴骑兵,这是肯定的!
  但从匈奴人嘴里抢几块肉来吃,却也是必须的!
  拿着千里镜,郅都远眺西北一侧。
  哪里,曾经是一个树林,周围有几个天然的水塘。
  但可惜,现在被匈奴人付之一炬,树林的废墟现在都还在冒着青烟呢!
  郅都仔细观察这个地方,悄悄的心里盘算着占据当地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和准备。
  那个地方,郅都昨天刚刚抵达河阴这一侧时,就已经注意到了。
  现在,更是被他认定,是必须占领的地方。
  原因很简单,那树林前方有一道微微起伏的小山丘可以作为屏障,同时,占据了当地,还可以保护汉军的补给线。
  至少可以起到掩护的作用——假如匈奴人要派兵阻截汉军从增山关而来的补给车队,那么,他们能选择的出兵方向,就那么几个。
  而在那几个出兵道路中,从西北侧绕过古老的山峦,出峡谷是最方便的。
  另外占据该地后,汉军就可以大大扩张自己的活动区域。
  虽然不可能跟匈奴人比,但至少,也拥有了战略活动的空间,不必再像现在这样,无论做什么举动,都在匈奴的监视之下。
  但是……
  郅都心里还是有疑虑的。
  当地如此重要,匈奴人不可能不知道。
  对于匈奴人,郅都有过研究,他很清楚,这些草原上的引弓之民,虽然没有文化,语言粗鲁,举止放荡。
  但是,他们生于马背,死于马背。
  他们行走在戈壁和大漠之中,穿越草原,南来北往。
  对地理的认知和对地势的敏感,非常强烈。
  忠勇军中就不乏有着类似的例子——明明大字不识一个,却能清楚的带着同袍,翻阅山峦,沿着小道,突入一个关键的节点。
  一问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十之八九,是茫然无知。
  但偏偏,他们就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
  所以,郅都怀疑,当地是一个陷阱。
  一个针对汉军的死亡陷阱!
  说不定,对面的匈奴主帅,正在等着自己下令攻略该地。
  毕竟,这草原上,唱主角的是骑兵。
  而骑兵,天生是闪击战和快速突进的军种。
  而且,匈奴人的马术和骑术,是汉军望尘莫及的。
  他们完全有可能在汉军前往当地时,忽然从四面八方涌出来,抓住汉军立足不稳,兵力薄弱的劣势,一举吃掉那支部队。
  看着千里镜里的那个地区的地理和地貌。
  郅都吞了吞口水。
  “吾要想个办法,试探一二……”郅都在心里盘算着,然后,他将千里镜的镜筒微微向西南移动,看着出现在视线里的匈奴大纛和起伏的穹庐,郅都摸了摸下巴,露出了笑容:“有了!”
  这个时候,汉军的中军营帐上空,升起了一面高高飘扬的主将旗。
  旗帜之上,一个大大的郅字格外的显眼,除此之外,军旗上的节牦也足以证明,郅都的身份。
  郅都回头看着这面升起的将旗,将千里镜收起来,对左右道:“这下子,匈奴人要发疯了!”
  不过呢……
  郅都希望他们越疯狂越好!
  郅都可不希望自己遇到一个理智的匈奴主帅。
  那样就太无趣了!
  “让弓弩兵准备作战!”郅都命令道:“匈奴人估计要来了!”
  “诺!”
  ……
  呼衍当屠没有千里镜,自然就很难观察到汉军营寨的详情。
  他只能立在一个山坡上,远远的眺望远方的汉军营寨。
  “卢候王,你的万骑可已经出发了?”呼衍当屠问着他身旁的那个卢候王。
  “回禀左大将,奴才的万骑,今天一早就已经绕下山峦了……”卢候王小心翼翼地答道。
  “很好!”呼衍当屠搓了搓手,将视线投注到了在他的斜对面的一个树林旁边,他掸了掸帽檐上的灰尘,问道:“休屠王和浑邪王的万骑到哪里了?”
  “回禀主人,浑邪王与休屠王的万骑,大约后天就可以抵达!”一个亲信报告道。
  浑邪与休屠的本部是在河西走廊的附近活跃的。
  他们要来到河阴,需要穿过阴山,讲道理的话,这个速度其实已经很不错了。
  但呼衍当屠却很不满,他冷哼一声,道:“派人去告诉休屠王和浑邪王,假如明天这个时候,他们的万骑还没有来到我面前,那他们就不用来了!”
  匈奴人没有法律,自然也就没有什么罪名。
  所以,在匈奴语言的体系下“不需要”和“不用”,其实就是死罪的代名词。
  不需要的东西,会被丢弃,没用的部族,会被瓜分。
  而对呼衍当屠来说,浑邪部族和休屠部族,已经很接近“不需要”了。
  假如,他们再不能表现出自己的价值的话,那么,呼衍当屠并不介意让这两个部族换一个首领。
  甚至不排除,让他们彻底消失的可能性!
  匈奴帝国,不养废物和没用的奴才。
  在匈奴的文化中,即使是奴隶,也必须“有用”。
  不然的话,主人为何要养你?
  尤其是现在,呼衍当屠正需要大量的合格的炮灰去填汉朝的壕沟,去跟汉朝人换命!
  反正,草原上别的什么东西或许很珍贵。
  但是……
  人命最廉价!
  尤其是那些附庸霸主的部族的人命,简直廉价到了不如草芥!


第1060章 纠缠(一)
  从增山关向北,略走两百余里。
  鄂尔多斯高原隆起,阴山山脉向西走,阳山山脉向北走,彼此交汇,奔涌的大河,千百万年来奔腾不息的从山脉的峡谷中流过。
  带来了充沛的水。
  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泥沙!
  特别是当汛期的时候,狂暴的大河,卷起阴山和阳山的泥沙,形成恐怖无比的泥石流,冲破河流的局限,蔓延到整个高原的台地、低洼和平原上。
  而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无法抵达这里。
  此地的气候,也就变得渐渐干燥寒冷多风。
  高原的风,顺着峡谷吹拂大地。
  卷起了大河千百万年来无数个汛期留在大地上的泥沙。
  这些泥沙不断的通过风的作用,在大地上移动。
  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狭长的沙丘地带。
  并且,因为人类在这一地域的活动越来越频繁,植被遭到破坏。
  这些沙丘带的规模,一年比一年大。
  现在,整个高原的峡谷和平原,在春夏两季,依然是绿草葱葱,千里沃野。
  但,在秋冬两季,随着气温下降,风力增强,同时植被褪去。
  这些沙丘于是肆无忌惮的在平原和峡谷中移动。
  在风的作用下,沙丘的移动速度非常快。
  这些黄色或者红色的沙丘,某些时候,在一定条件下,某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沙丘会聚集成一个大沙丘。
  而一旦这个大沙丘成型,立刻就会形成一个方圆数十的小型沙漠。
  此时,一支汉军的补给车队,就艰难的跋涉在这样一个移动中的小型沙漠地带。
  来自大河的泥沙非常软,而且沙丘常常很深。
  车轮常常陷进了深深的沙丘里,需要七八个人才能将其抬出来。
  所以,整个车队的行进速度非常慢。
  近乎是龟速了。
  但好在,这个该死的地狱,终于要走到头了。
  前方不远处已经出现了枯草覆盖的草地。
  这让带兵保卫这支补给车队的百余名汉军也不由得长舒了一口气。
  秦汉两代,军法严苛。
  所有军事行动,都有时间限制。
  任何一支军队,都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赶到指定的地域。
  不然就是失期。
  失期对于普通人,可能没什么影响,最多就是责骂几句,撑死了罚铜。
  但是对于官吏,却是紧箍咒。
  官员,失期者死!
  倘若是军官,那就是罪加一等,当腰斩!
  虽然可以出钱赎死,但,前程和仕途,却是会彻底废掉。
  不会有人在现在这样的时候,自绝仕途的。
  “二三子,待走出这片该死的沙丘,吾等就在前方休息一下……”负责保卫这个车队的汉军司马骑在马上,鼓励着民夫们。
  车队里的民夫,于是纷纷开怀的笑了起来。
  倘若是以前,像现在这样的传送军粮和物资的徭役,汉家百姓是唯恐避之不及。
  因为,这种徭役,不仅仅需要百姓自带干粮,还有生命危险!
  最重要的是,累死累活,却连半点好处也没有。
  但现在,为大军转输军粮,却是很多中年男子以及那些无法入伍的农民子弟争先恐后,打破头也想参加的美食。
  没有别的原因。
  仅仅在于当今天子,从马邑之战开始,就调整了汉家的徭役政策。
  虽然说,转输军粮物资,依然是义务劳动。
  但,吃食却是朝廷承担。
  而且,每餐还能吃到荤腥和油水。
  甚至,将物资运抵前线后,还可以加餐!
  每人碗里,能多出一块鱼干!
  但,最重要的却是:民夫们在服役之后的当年和第二年,享有田税减半,杂税全免,同时豁免家中两人口赋的优惠!
  这就太可怕了!
  其实相当于当今天子掏钱请百姓为自己做工!
  更别提,那杂税全免,对普通人来说,简直是天籁之音。
  没有杂税,意味着没有摊派。
  这样一来,汉家边郡,立刻就出现了拥军狂潮。
  虽然可能达不到后世那支人民子弟兵的得到的支持度。
  但却也可以称得上是军民鱼水情了。
  半个时辰后,这支车队彻底走出那片沙丘地带,进入一个峡谷的阴凉处。
  汉军将车队停在峡谷口的路口,并且,将一百多辆大车,围成一个圆环的车阵,民夫们在车阵之中,席地而坐。
  而护卫的骑兵,则在外围警戒。
  最近,道路并不安全。
  匈奴骑兵出没在峡谷和山峦之间,袭击他们能发现的任何汉军补给车队。
  已经有两三支车队遭到袭击,甚至有一支车队,一千多人,只有几百人逃了出来,其他人和物资,全部被匈奴人付之一炬或者抢走。
  所以,这支汉军的队伍,非常警惕。
  哪怕是在休息的时候,也有哨兵攀爬到峡谷上方,作为耳目,为车队提供预警。
  ……
  在离这支汉军十几里外的一个山林之中。
  一千多匈奴人围坐在草皮上,吃着随身携带的奶酪。
  许多人身上都带着伤。
  狐勿穿过一片荆棘丛,走到这些正在闭目养神的匈奴战士面前,清了清嗓子,说道:“勇士们,又有猎物来了!”
  这些匈奴人顿时就纷纷站起身来,将一柄柄青铜武器,握在了手上,伸出舌头,舔着嘴唇。
  他们是卢候人。
  卢候是匈奴诸部之中,非常特异的一个部族。
  自从二三十年前,他们被老上单于迁到河西的群山脚下,负责与藏在山沟沟和高原上的羌人和小月氏人打交道后。
  卢候部族的社会模式,就已经悄然改变。
  他们生活的地方,偏僻而穷困。
  卢候人,哪怕是渠帅和氏族的头人,也与普通牧民一样,赤脚裸身,披头散发。
  恶劣的生活环境,极端的自然气候,迫使卢候人,不得不重新走回数万年前,人类的先祖曾经采用过的生活方式。
  他们以氏族为单位,群居在一起。
  一切牲畜和工具以及财产,都是氏族的公共财产。
  猎获了猎物,也必然是全族分享,不会有人藏私。
  除了卢候王是世袭的之外,其他部族的一切官职和地位,全部都是看实力。
  这些特点,使得卢候人在河西的群山之中,有着能让羌人丧胆,让小月氏颤抖的威望。
  很多时候,河西走廊的山峦中躲藏的羌人以及小月氏的部族,只要看到卢候人的影子,听到卢候人的声音,立刻就会屁滚尿流的奔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