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796章

我要做皇帝-第796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胡骑已经集结完毕了吗?”刘彻问道。
  “回禀陛下,诸胡骑已经抵达太原,完成了集结……”一个宦官立刻就捧着一本奏疏递给刘彻:“这是卫将军郅都的奏疏!”
  本次作战,刘彻当然不会再让义纵独领风骚了。
  事实上,刘氏也从来没有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打算。
  哪怕是历史上的武帝朝时,卫青霍去病双子星闪耀和统治的那个时期。
  武帝也依然不断的提拔和任用了许多将军。
  虽然这些将军事后都被证明,他们在卫青霍去病的光辉下,就如同萤火虫一样渺小。
  甚至,很多都是水货。
  但,军队,永远不能靠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集团。
  所以,这次刘彻将郅都推上了卫将军的位置。
  以执金吾领卫将军衔!
  对郅都的军事才华,刘彻从不低估!
  这个汉家鹰犬,其实真正归属之地,是金戈铁马的沙场!
  此番,郅都将统帅包括楼烦、长水胡骑以及匈奴降卒等胡骑和汉骑混编而成的集群。
  总计兵力是两万余骑。
  其中汉骑八千余人,胡骑一万两千余。
  当然,胡骑之中,除了早已经成了刘氏忠犬的长水胡骑约两千余骑,是按照标准的汉军装备配给的之外。
  其他胡骑,都是发了把武器和弓箭。
  甚至,楼烦骑兵,还是自带战马和武器的。
  毕竟,大规模的使用胡骑,汉室之前从未有过经验,摸着石头过河,这是理所当然的。
  除了郅都统帅的这支胡汉混编军队外。
  义纵,将以车骑将军的名义,坐镇云中城,统帅汉军主力,包括胸甲骑兵在内的两万余骑。
  算上程不识以及沙陵方向的汉军。
  汉室在这次的高阙会战,将投入前所未有的骑步混合,共六万余作战力量。
  包含了羽林卫、虎贲卫、细柳营、棘门军和南北两军等主力。
  而飞狐军和句注军,这次则将作为预备队,坚守长城,同时呼应其他可能有警的地区。
  当然,这也是现在的汉室国力所限的缘故。
  汉室,现在能支撑六万多大军,离开长城,远征数百里甚至上千里,深入草原,去跟匈奴人作战,就已经是极限了。
  假如还想调动更多军队出塞。
  那刘彻就只能当掉自己的内裤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无奈之举。
  现在的情况下,一个士兵,需要三个民夫,才能满足其出塞作战的补给需要。
  六万军队,就需要至少十八万民夫。
  但实际上,民夫也需要其他民夫来辅助。
  道路的修葺与疏导,物资的运输和囤积。
  这都需要额外的人力。
  所以,为了支撑着六万多大军出塞,汉室现在已经做出了征调三十五万民夫的准备。
  这样一场大战,民夫+军人,就是四十多万脱产投入战争。
  每天光是人吃马嚼,消耗的谷物和肉食以及盐醋酱料,加起来,足够堆满一个城市。
  在事实而言,假如,汉军无法在一个月内拿下高阙要塞。
  那刘彻估计可能就要破产。
  而倘若拿下高阙后,不能缴获足够多的战利品。
  那汉室的财政,就要面临破产。
  好在,前不久,刘彻让绣衣卫抄了几十个跟匈奴人贸易的商贾的家产。
  抄出来价值四万万左右的财产以及数千顷土地。
  勉勉强强,算是捞到了些军费。
  另外,陈嬌也派人将一大批的徐福后代的财富,送到了长安。
  说起徐福的后代。
  刘彻就忍不住吐槽了。
  “徐福还真是个聪明人……”刘彻摇摇头。
  从现有的信息来看,徐福丫根本就是从出海之前,就已经打算舰队上下,找个海外的荒岛,称王称霸了。
  他压根就没想过回来……
  只是可惜了秦始皇,至死估计都在惦记着徐福的长生不死药……
  只能说……
  神棍都该死!
  不过,这却是便宜了刘彻。
  秦始皇赐给徐福的许多黄金器皿以及徐福和他的舰队后代在霓虹挖道的金子,现在都姓刘了。
  这笔意外之财,使得刘彻能多铸一点五铢金币,犒赏大军。
  “准备了半年,穷尽了一切,赌上了一切,此战,真是许胜不许败!”刘彻走到地图前,凝视着现在的汉匈地图。
  他很清楚,这次出塞作战,汉军必须要胜的漂漂亮亮,同时还得拿到足够多的战利品。
  这样,才能确保国家财政不破产,同时,让天下走入他所规划的轨道上。
  不然……
  反正刘彻不敢去想汉军万一战败,会有什么后果。
  “应该是可以胜利的吧……”刘彻在心里想着。
  为了这次高阙会战,汉军所在前期准备工作和情报侦查工作,在这西元前的时代,可以说是完美无缺了。
  甚至,刘彻觉得,堪称是西元前的史里芬计划。
  唯一,能对汉军构成威胁的,大概就是北国冬天的严寒了。
  “希望战役发起后,不要下大雪……”刘彻在心里祈祷着。
  军队一旦出击,万一遇到暴雪……
  那就只能说是……灾难!


第1024章 好奴才
  冬天,哪怕是对匈奴人来说,也是极为难熬的。
  进入九月后,河套平原就断断续续的下起了小雪。
  当然,其实,在现在,不管是汉室还是匈奴,都没有将此地称为河套。
  汉室称为“河间”。
  这是因为此地被黄河环绕的缘故。
  而匈奴人,则将此地分成两个部分。
  黄河以南,称为河南地。
  黄河以西,称为河西地。
  自从当年秦军主动放弃了此地,匈奴人顺势接受,到今天为止,匈奴帝国占据这个宝地,已经超过了七十年。
  当然,匈奴人将他们的先辈们当年的行为,称之为“收复”。
  对汉室来说,“河间地”是九原故土,是赵武灵王和秦始皇帝留给子孙后代的财富。
  而对匈奴人来说,这块土地,是他们的先祖的发祥地。
  最初的匈奴人,既是在此聚落成部族的。
  在过去千年的岁月里,他们曾经游牧于此。
  仰赖着黄河的滋润以及阴山和阳山的庇护,匈奴这个部族,才没有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对这块土地。
  他们同样是——绝对会豁出一切,赌上一切来保护的。
  尤其是,那些来自匈奴单于庭的贵族们,深知此地的重要性。
  “当年冒顿大单于,收复河南地,立纛此地,号令诸部,彼时,须卜氏在南,呼衍氏在东,兰氏在北而挛鞮氏居中,诸部族头人渠帅,率部并于阴山,共盟誓曰:除山河崩、大地赤、匈奴绝,不可弃河南!”呼衍当屠站在高阙的城头,望着茫茫草原,这片在匈奴人眼里,天神所赐的膏腴之地,单于的苑囿,氏族婴儿的成长之地,还有母亲的庇护所。
  这里,远离了大漠的残酷。
  一年四季的气候,相对温暖,而且水土丰盛,草木繁荣。
  坚固的阴山山脉以及磅礴的大河,足以将一切敌人,阻拦在阴山之外。
  匈奴人重得此地后,仅仅用了二十年时间,就成长成为了草原的霸主,甚至进而成为已知世界的霸主。
  匈奴马蹄之下,月氏人逃了,东胡人亡了,呼揭人降了。
  曾经与匈奴平起平坐的诸部族,纷纷恭身跪下,成为了单于庭的走狗。
  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
  匈奴帝国,进入极盛时期。
  可惜,两年前的马邑之战,改写了一切。
  南方的汉人强势崛起,并且对匈奴帝国的霸权,甚至生存构成了极大的挑战。
  呼衍当屠很清楚。
  甚至,就连他的主子,军臣单于也明白。
  汉朝人,一定会来觊觎这片沃土。
  而失去此地的后果,每一个稍微有点见识的匈奴贵族都清楚,那意味着什么?
  那等于宣布,匈奴帝国的王冠落地。
  帝国因此地而兴盛,也将因失去此地而衰落。
  即便今天的匈奴帝国,幅员数万里,统御着庞大的世界。
  但,在目前的帝国版图里,没有第二块像脚下这块土地这样肥沃、安全、温暖同时还有着高山和森林,沼泽和大河保护的宝地。
  正因为清楚这一点,所以,呼衍当屠才出现在这里。
  他和他的呼衍氏族的主力也出现在这里。
  呼衍氏族,匈奴帝国除了王族挛鞮氏外,最强的氏族!
  在实质上来说,其实,呼衍、须卜和兰氏,都是单于的亲戚。
  他们世代都与挛鞮氏通婚。
  单于的阏氏,非呼衍,既须卜、兰氏所出。
  挛鞮氏与三大氏族的关系,就像大树之于藤蔓。
  大树要是倒了,藤蔓也必然会枯死。
  只有大树枝繁叶茂,藤蔓才能欣欣向荣。
  每一个三大氏族的族长都清楚,并且明白这一点。
  所以,世代以来,须卜、呼衍、兰氏,虽然可能不一定会团结起来,共同拥戴单于。
  但一旦有外来威胁,他们肯定会与挛鞮氏并肩作战。
  呼衍氏族,拥有五个万骑。
  现在,除了留守在浚稽山的本部的一个万骑,以及追随单于西征的一个万骑外,剩下三个万骑,全都被呼衍当屠带到了这里。
  另外,兰氏的两个万骑,也到了榆林,随时可以支援他。
  加上若卢、卢候、浑邪、休屠等部族。
  呼衍当屠现在可以调动的兵力,多达十万骑!
  哪怕只算在阴山之中的部族兵力,也有至少七万骑。
  之所以会有这么多军队在此,除了担忧南方的汉朝外,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保护去年西征的胜利果实。
  单于去年从大宛抢回来的财富、奴隶,现在大多数都被安置在阴山以内的河南地。
  至于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
  因为抢回来的女奴,有很多怀孕了。
  足足有五六万的女奴,现在已经怀上了匈奴人的种。
  匈奴人对宗种的态度非常严肃。
  哪怕是一个牧民都知道,必须要确保生下来的孩子一定是自己氏族的种。
  整个匈奴帝国,没有比“河南地”更好的育婴场所和让下一代能茁壮成长的地方了。
  另外,还有本部的四万多孕妇,也被送来此地待产。
  而这些即将在明年春天出生的孩子,代表着匈奴帝国所以部族和氏族的未来。
  若一切顺利,再过十六年,这些明年春天或者夏天出生的孩子,就将成为新一代的匈奴战士。
  作为单于的忠犬,呼衍当屠选择留守于此。
  这既是因为使命感。
  也是因为他闻到了一些不那么好的味道。
  “汉人的边塞,最近巡查的力度忽然加大了……”呼衍当屠转身看着矗立在他身后的那些匈奴贵族们:“我们的人,已经有半个月,没有跟那些与我们有着‘友谊’的商人有过贸易了……最后一次的粮食贸易,还是在十八天前……”
  “这很不对劲!”
  在一个月前,汉匈两国的边境走私贸易,还非常繁荣。
  每天都有为了黄金和白银以及牲畜、皮毛,越过长城,带着匈奴所需要的食盐、布帛、金属甚至是兵器和书籍的商人来到匈奴的部族之中甚至来到这高阙城附近与匈奴人交易。
  他们源源不断的为匈奴人提供着数之不尽的物资。
  但现在,除了边境上的正常榷市贸易商队外,只有零星的走私商人还在往来。
  而这些商人带来的物资,也都是非常寻常的食盐和粮食。
  顶多,有人会带来青铜器。
  至于铁器和兵器以及汉朝的情报和书籍,几乎断绝了来源。
  呼衍当屠本能的意识到,这是汉朝进攻的一个信号。
  但他不能就此就下达命令,征召士兵。
  他需要更多的情报和信息来佐证自己的判断。
  于是,他将眼睛看向自己身侧的一个贵族,说道:“韩远,我的忠奴,我命令你,化妆成汉人,进入汉朝的边塞,给我仔细看看,汉朝人到底在搞什么鬼,一有情报,立刻回来告诉我!”
  “遵命!”那个贵族跪下来,亲吻着呼衍当涂的靴子,说道:“奴才一定不负主人的重托!”
  他抬起头,赫然是一张标准的中国人的脸型,除了脑后有着辫子,身上的衣服服饰跟匈奴人一般外,他与中国的人种没有什么区别。
  “很好!”呼衍当屠点点头,放心的道:“此去,你要注意安全,大匈奴日后的霸业,还需要你这样的奴才来辅佐!”
  韩远顿时就泪流满面,大声的道:“请主子放心,奴婢一定会保护好自己的!”
  对他来说,仿佛呼衍当屠的那句关怀,胜过世界一切珍贵的事务,有了这句话即便是去死,也是心甘情愿。
  望着韩远的身影,即使是呼衍当屠,也不得不动容地赞道:“好奴才!”
  随即他又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