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717章

我要做皇帝-第717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就在这齐、楚、赵相互嘴炮的时候,项梁兵败被杀于定陶,秦将章邯引兵过巨鹿。
  错非项羽横空出世,在巨鹿城下破釜沉舟,一举击败不可一世的秦军。
  秦帝国恐怕可以扑灭整个齐赵楚的义军。
  也正因为此,埋下了后来的悲剧。
  项羽灭秦后,怨恨田荣不肯救其叔父项梁,不封其为王,而是封了田市、田安和田都这三个同样是旧齐王族的人为王。
  这让齐地最大的实力派田荣非常不满。
  干脆反他娘的。
  于是,田荣联合赵将陈余,一起造反。
  窝里横的时候,田荣确实很厉害。
  几乎是碾压一般的消灭了项羽所立的三齐,统一齐地。
  可惜,随后在项羽的反扑中。
  田荣连一个回合都没支撑住,就被项羽击败,亡走平原,在平原县被当地人砍了脑袋,送给项羽当礼物……
  也就田荣的弟弟田横稍微有点模样。
  但也好不到那里去。
  翻开反秦以来,到三田覆灭的所有文档。
  在齐国贵族和地主们的统率下,春秋战国时期,一度威伏列国,与秦分庭抗礼的大国,强国。
  居然沦落成了一个笑话!
  他们几乎没有打赢过任何一次与其他诸侯之间的战争。
  而且,每一次都是一触即溃。
  这是谁的责任?谁的锅?
  要知道,即使是现在,齐国武士的勇敢和强悍,也闻名天下,其技战术之强,让人赞叹。
  齐地英雄,从来也屡现不止。
  齐人的团结和勇敢,也曾让人赞叹不已,其忠义之心,更是让人敬佩。
  但为何,他们就打不赢任何一场稍微规模大一点的战争?
  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难道是齐人没有英雄?
  彭越、栾布难道不是英雄?
  难道是齐人不够勇敢和团结?
  司马镶且和齐威王时的齐兵,威震天下,让列国俯首低头。
  更早一些的时候,齐恒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以一国之力,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
  孔子赞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
  这些时候的齐兵,可是团结、勇敢和精锐的代名词。
  即使是到了汉室鼎立之后的那个年代,齐王田横自刎,尚且有忠臣义士五百人从死。
  那为何,齐国兵和齐人,竟然会成为太史公笔下的“怯于众斗,勇于持刺”的群体?
  答案就是,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一头狮子带领的绵羊,最少能驱逐野狼。
  但一头绵羊率领的狮群,可能连豺狼都打不过,看到狐狸就要跑!
  齐国的问题的根子,出在了他的整个上层的贵族和地主身上。
  这些家伙,居住在繁华富饶,物产丰富的齐地。
  而且远离战火硝烟与外患。
  无论任何一个方向的威胁,都不可能威胁到他们。
  从战国时期开始,就是如此。
  韩非子说:内无法家拂士,外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自田单救齐后,齐国就是歌舞升平,纸醉金迷。
  这个国家的贵族和上层,根本不需要担心外患。
  只需要安心享受和挥霍就可以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儒家的势力,渐渐在齐地兴盛。
  士大夫贵族地主,几乎都变成了儒家的拥泵。
  想当年,孔子过齐,景公欲用之为大夫,而晏子力谏不可,全齐上下,也一片反对,终于让孔子狼狈离开。
  但在今天,儒家最大的大本营和最稳固的基本盘,就在齐地。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天大的讽刺和笑话。
  当然,也并不是说儒家不好。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燕赵和代北的儒生,就是骑得了大马,拉得开强弓,饮得了烈酒,杀得了匈奴的大丈夫。
  但齐地的儒生么……
  除了少数几个精英。
  刘彻所见的,俱是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只知嘴炮,而不肯务实的家伙。
  他们宁肯宅在家里,宽服长袖,舞文弄墨,死也不肯去地方鞠躬做事。
  他们视百工和技术为奇技淫巧,同样也鄙视一切其他诸子百家,甚至儒家的某些学派,也不为他们待见。
  当初,主父偃在齐地的经历,就能很清楚的说明一些问题——齐地的儒生,连纵横家这样对他们完全没有威胁的小学派,也要拼命排挤和打压,用语言和文字,极尽一切可能羞辱和排挤。
  甚至就是已故的仓公淳于意,在齐地为大医数十年,扁鹊之名天下皆知。
  但在齐,却也只是一个在士大夫和贵族眼里的所谓“杂官”。
  齐地士大夫和贵族们高傲而自慢的将一切非儒生和非文职,视为贱民和贱业。
  仿佛只有跟他们一般袖手空谈,满嘴跑火车的家伙,才算人。
  这样的家伙,刘彻岂能容得下?
  怎么可能容得下?
  必须让他们知道,天高地厚!
  而鲁地就更不堪。
  这个保守派和顽固派的大本营里,充斥着一堆的只想自己不想别人,只要自己快活,哪管天下洪水滔天的渣滓!
  不给他们店厉害瞧瞧,刘彻念头就会不通达。
  况且,这样做,还有着难以估量的好处。
  “尚书令制诏吧!”刘彻束手说道:“朕闻之,古者圣王立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也……令廷尉臣禹,执金吾臣都等,收齐四王之王田,没犯官之家宅,尽为公田,以高皇帝二年之故事,皆授之于百姓士民!”
  汲黯听了,身子都在颤抖。
  当今这一诏,简直是所有地主和士大夫们最为恐惧的政策。
  收其田而散之于民。
  假如说在这个诏书之前,齐鲁地区还可能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但此诏一下,整个齐鲁,无分阶级,除了那些倒霉蛋外,人人都会高喊“天子万岁”,然后兴高采烈的排着队,等着分田地。
  而诏命之中,那一句“如高皇帝二年故事”,则堵死了其他齐鲁的士大夫官僚的不满和疑虑。
  因为,这意味着,本次分田,虽然分的是地主官僚权贵们的土地,但实际上,大部分土地,最终还是会落到其他地主官僚权贵手上。
  因为高皇帝二年,汉室执行了第一次授田。
  那是一次完全依照秦律,按照爵位高低进行的授田。
  自公士到列侯,人人按照规定,授予了符合其爵位的土地和宅基地。
  现在,天子将齐鲁四王以及那些倒霉蛋的大部分的土地,拿出来,再次按照爵位高低授田。
  会发生什么事情?
  自然不言而喻。
  这就好比:
  假如你的邻居不幸被官府抓了,正常人当然会恐惧,担心官府也来抓做自己。
  但倘若回头官府把邻居的家宅土地,送了你手里,你还会害怕?还会不满?还会疑虑吗?
  当然不会,必然是弹冠相庆,恨不得天子多抓就几个邻居。
  而依照汉家授田的标准和规格。
  每一级爵位之间的授田数量,都是天差地别。
  级别越高授田数量越多。
  而且,更严重的是,按照汉律规定:受田宅,予人卖宅,不得更受。
  换句话说,就是假如你曾经得到过授田,但你自己卖掉了,下次授田,不会有你的份——哪怕你已经无立锥之地。
  反之,假如某人名下田宅数百顷,但他从未授田,那下次授田,他依旧可以去领取符合他爵位和身份的田宅土地。
  自然,爵位高的人,肯定比爵位低的人在这次授田中占得便宜更多。
  自太宗以来,授田制度已经形同废止。
  大量的新兴地主和士大夫,几乎从未得到过授田。
  所以,天子这是等于将一大块肥肉,塞到了这些家伙嘴里。
  只要轻轻吞咽,就能吞进肚子里。
  如此一来,这些家伙自然就会成为当今天子的拥泵。
  毕竟,主义再大,大不过土地,理想再强强不过利益。
  而那些倒霉蛋,那些被处死和下狱、流放的地主士大夫和贵族,却连哭都没有地方哭。
  甚至,不会有人听他们哭诉。
  更可能连个同情的人也没有——要是同情他们,岂非是要把到手的土地往外推?
  就是齐鲁的士大夫地主们同意,老百姓们也不会同意!
  这样想着,汲黯的心里,就有些发苦。
  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今天天子能用这个手段对付齐鲁的士大夫贵族。
  明天难保不会换个名目,拿来对付燕赵卫梁的士大夫贵族。
  只是,他还能怎么办?
  齐鲁的那些士大夫贵族,可不仅仅只是鱼肉乡里,横霸地方那么简单。
  作为尚书令,汲黯知道,他们真正获罪和该死的原因在于:他们居然企图串联,营造声势,怂恿天子封禅,而且居然还敢插手皇室内部的政治倾轧。
  所以,他们非死不可!不死不行!
  真要是只是鱼肉乡里那么简单。
  需要出动执金吾和廷尉吗?
  派个郡守,甚至一个县令,就足够杀的他们哭爹喊娘,朝廷还不用背负任何负担了。
  所以,汲黯只好恭身道:“诺,臣者就去拟诏!”
  “尚书令是觉得朕太残酷,太不近人情了吗?”刘彻却没有让他立刻去执行命令,说道:“朕非嗜杀之君,也非那种不知人情世故之君!”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刘彻背过身子,长笑而去。
  不需要解释太多了。
  只要将讯息传递出去就好了。
  让其他地方的地主和士大夫们知道:不是朕太心狠手辣,实在是齐鲁的渣渣们作死!
  这样,其他人应该就能理解了。
  当然,他们不理解也可以。
  反正,历史上小猪玩告缗,几乎玩死了天下百分之九十的地主豪强和士大夫,也没见他们敢有那个跳出来作乱的。
  手握枪杆子的刘彻,自然也是无所畏惧。
  不服?
  用拳头来讲道理吧!


第931章 封王
  诏书下达,顿时天下一片哗然。
  齐鲁一片哀嚎。
  但随即,欢呼声四起。
  比起被朝廷论死和下狱以及流放的那四五百个家族。
  整个齐鲁地区,两千里河山,超过一百二十万户。
  一百二十万与四五百,谁的数量更多,毋庸置疑。
  而且,汉家的宣传机器全力开动,将天子即将授田的这个“大好消息”到处传播和宣传。
  而齐鲁地区交通发达,水网密布。
  消息传递速度,如同在关中一般。
  常常临淄城发生的事情,用不了四五天,全齐都能知道。
  自然,百姓和其他士大夫们,立刻就抛弃了自己的同乡和同学。
  比起实打实,马上就要落到自己手里的土地,什么同乡、同学,该卖还是要卖!
  更何况,大家本来就不是很熟。
  刘彻却不再关注此事了。
  他开始琢磨起来,应该怎么改造齐鲁了。
  齐带山海,膏腴千里,鲁滨洙泗。
  这一地区,自春秋以来,就是天下的经济热点和中心之一。
  更是一个巨大的兵源来源地。
  更重要的,当地有着无比发达,并不逊于关中和雒阳的手工业和工商业。
  别看齐鲁的士大夫们天天嚷嚷着:上农除末,奇技淫巧。
  但实则,他们比谁都喜欢和善于利用工商业,为自己牟利。
  毕竟,口号什么的,喊喊骗骗人就可以了。
  把自己都忽悠和洗脑了,那岂非是白痴?
  而齐鲁之人,从来不蠢。
  自古人杰地灵,英雄豪杰,仁人志士,层出不穷。
  只不过,他们现在是把心思和天赋点歪了。
  一旦他们回到正路,他们能爆发出来的力量,肯定超乎天下人的想象。
  应该怎么引导他们呢?
  刘彻现在能想到的办法,就是移民。
  军事移民!
  于是,他随即给楼船将军下诏:驻齐之楼船诸都尉之下,凡有欲定居于齐者,皆许授田!
  在刘彻看来,齐国的地主和士大夫们,之所以外忍内残。
  喜欢窝里斗,胜过外战。
  主要原因就在于,因为历史的缘故,齐鲁一带的士大夫和地主贵族们,很看不起和瞧不上其他地方的士大夫和地主。
  总觉得是天下人有负于他们(项羽和田横的死造成的影响)。
  因此,在汉室,齐鲁地区的士大夫和贵族,基本上都只会在本地打转,很少有人能出齐境去其他地方看看。
  而儒家在当地,又拥有着绝对的优势。
  在儒家占尽优势后,自然而然的就会排斥和驱逐其他学派。
  现在的齐鲁地区,连法家都难以生存,黄老派也是奄奄一息。
  就更别说墨家、纵横家和农家了。
  也就是风水先生和神棍们,能在当地吃的开。
  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齐鲁年轻的士大夫和贵族们,当然难免会出现种种问题。
  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